第19课 物质文明的进步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9课 课件1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9课  课件1

中国电影之最
名称
1905年 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定军山》
1913年 中国第一部短片故事片 《难夫难妻》
1931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第一台照相机
1844年拍摄的澳门照片
《定军山》 老版《定军山》意义深远 影史地位:中国电影开山之作 出品:北京丰泰照相馆 拍摄地:北京丰泰照相馆中的 露天空地 类型:无声戏曲武打纪录短片 原著:罗贯中 明星阵容:谭鑫培
合作探究
思考:近代以前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一、轮船、火车、汽车
1865年
交通工具 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
1873年
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1881年
第一条中国自建的铁路
1901年
第一个出现汽车的城市
20世纪初期 第一个成立出租汽车公司的城市
1906年
第一个开通有轨电车的城市
1914年
第一个开通无轨电车的城市
①火车 ②汽车 ③有轨电车 ④无轨电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B 5.我国率先采用电灯照明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南京
C 6.电话传入我国最早是在( )
A.1871年 B.1876年 C.1877年
D.1879年
7.对号入座
第一部无声电影
《难夫难妻》
第一部故事短片
唐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 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 “马车铁路”。直至1882年始改用机车牵引。这条铁 路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
电车
想一想:随着电车、汽车等新型交 通工具的出现又给人民的生活带来 了哪些影响?

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源自对现实的探索和思考,而这些思考的结果便是一次次文明的进步。

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得我们能够从原始的生活状态中走出来,进入一个更加繁荣和先进的社会。

然而,我们的文明进步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着挑战和困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类文明的进步,并思考其所面临的问题。

从原始社会到农耕社会,人类文明的进步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和驾驭。

从最基本的农业技术到精细的城市规划,人类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社会带来了飞跃。

农耕带来的财富积累和社会分工为后来的科学、文化和艺术奠定了基础。

此外,原始社会的部落观念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国家和法治制度,人类文明的组织结构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然而,人类文明的进步伴随着新的挑战。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城市化。

庞大的人口和消费需求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环境破坏成为了当今人类文明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人类迫切需要转变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走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未来。

在科技领域,人类文明也经历了巨大的飞跃。

从工业革命带来的蒸汽机到现代的信息技术,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生活。

通信、交通和医疗的进步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交流和分享知识,大大提升了人类社会的整体效率。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和科技依赖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需要寻找平衡,既要保持科技的快速发展,又要确保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

除了科学和技术进步,艺术和文化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方面。

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记录了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音乐、绘画、电影和文学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

通过艺术和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的多样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既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又需要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与平衡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与平衡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与平衡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物质文明得到了迅猛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物质文明的追求不应忽视精神文明的发展。

只有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构建一个更为美好、健康、和谐的社会。

物质文明是指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借助科技和工业的进步不断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条件。

然而,过于追求物质的繁华和物质的享受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消费主义的盛行、利益驱动的社会关系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对人的精神需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精神文明的发展是人类对生活追求的内在需求,它包括思想文化的繁荣、社会公德的普及、道德价值观的传承以及人的心灵世界的富足。

通过精神文明的提升,人们能够培养健康的心态,塑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要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与平衡,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投入。

政策制定者应该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只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问题的加剧。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投资,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其次,媒体的角色也是不可忽视的。

媒体是传播信息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渠道,它能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媒体应该弘扬正能量,传递积极健康的信息,扭转过度商业化、低俗化的趋势,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此外,家庭和学校也承担着培养和传承精神文明的重要责任。

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文化素养,传承社会的传统美德。

学校应该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专题19:物质文明的进步

专题19:物质文明的进步

专题19:物质文明的进步一、导学目标1、知道交通工具(轮船、火车、汽车、电车)在中国出现的史实;2、知道照明用具(煤气灯、电灯)和通讯工具(电报、电话)在中国出现的史实;3、知道影像工具(照相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自主突破一:轮船、火车、汽车(交通工具)轮船:1、中国最早被采用的近代交通工具是。

2、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是。

火车:1、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是:。

2、近代中国的第一个筑路高潮出现在以后。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铁路主要有:、、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修筑的铁路主要有:、等;汽车:1、1901年,汽车首先在出现。

2、中国首家出租汽车公司诞生在:。

3、1906年,有轨电车首次在开通;1914年,开始通行无轨电车。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有什么历史意义?1、交通工具的分类:水上交通工具、陆上交通工具、空中交通工具2、“有轨电车”最早出现在天津,而“无轨电车”出现在上海;变式练习一1、新式交通工具的最大特点是()A、以机械为动力B、装饰豪华美观C、以自然力为动力D、产生时间不同2、在中国最早被采用的近代交通工具是()A、轮船B、火车C、汽车D、电车3、中国开始通行无轨电车是在()A、北京B、天津C、上海D、南京4、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修筑的铁路不包括()A、芦汉铁路B、沪宁铁路C、津浦铁路D、陇海铁路自主突破二:电灯(照明用具)煤气灯和电灯最先出现在哪一座城市?它们的出现有什么意义?自主突破三:电报、电话(通讯工具)电报:1、1871年,由到的水路电报线敷设成功,这是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有线电报;2、1879年,哪一个人开始架设军用电报线?3、 初,中国开始开办了无线电报;电话:1、1876年, 电话获得专利,并于第二年传入中国 。

2、我国第一个设立电话交换所,开通普通电话业务的城市是哪一座?是由哪一个公司设立的?你认为通讯工具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变式练习二“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物质文明的充盈和发展

物质文明的充盈和发展

物质文明的充盈和发展一、物质文明的充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逐渐充盈。

首先,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现代化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家具、先进的家电设备,都让人们的居住更加舒适和便利。

其次,交通工具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高速公路、高铁、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快速到达目的地,极大地节省了时间。

再次,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各种各样的服饰、美食、旅游景点等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多样。

二、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是指人类在物质方面的创新和进步。

首先,科技的进步是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产品,比如智能手机、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

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其次,经济的繁荣也是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经济的繁荣意味着人们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丰富多样。

再次,教育的普及也是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三、物质文明的意义物质文明的充盈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物质文明的充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物质文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创新和创造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物质文明的充盈和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支撑。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人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最后,物质文明的充盈和发展为人们的精神文明提供了保障。

物质的满足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人们更有可能追求知识、艺术和美好的生活。

总结起来,物质文明的充盈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物质文明的充盈和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提供了重要支撑。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9课知识提纲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9课知识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中国(自西向东)——大河流域文明第 1 课古代埃及1.兴亡:发源于尼罗河,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3500年出现文明。

2.文明成果: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金字塔(法老的陵墓):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4.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神之子。

第 2 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立: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出现文明,约公元前 2400 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3.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阴历、60 进制、楔形文字二.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BC18 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三.《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楔形文字书写)1.目的(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评价: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 3 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兴起: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 23 世纪出现文明。

2.文明成果: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梵文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 4 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海洋文明)1.兴起: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出现城邦,特点是“小国寡民”;2.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伯里克利主政时期(伯里克利改革),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扩大公民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具有公民权,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物质文明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

物质文明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

物质文明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被认为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物质文明指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社会精神文明则包括道德伦理、文化艺术、科学知识等方面的进步。

然而,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社会精神文明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首先,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舒适。

物质丰富的生活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使得人们能够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

同时,物质文明的进步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然而,物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一些人对物质追求过度,人们的价值观也逐渐偏离了正常轨道。

金钱、地位等物质利益成为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道义和人情的观念逐渐淡薄。

这使得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人们的信任和互助意识减弱。

这种缺乏社会精神文明支撑的状况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催生了种种社会问题和矛盾。

因此,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两者之间应该相互促进、相互辅助。

首先,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应当注重培养和提升社会精神文明。

除了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

只有通过加强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人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其次,社会精神文明的提升也可以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注重人文关怀、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因此,社会精神文明不仅仅是对物质文明的补充,更是物质文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石。

最后,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还需要通过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来实现。

历史九年级19课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19课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19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关于过去的学科,通过研究和记载过去的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九年级的历史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古代希腊城邦古希腊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文明之一,也是欧洲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希腊时期,城市国家(城邦)是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核心。

雅典和斯巴达是两个著名的希腊城邦。

雅典以民主政治和对艺术、哲学的热爱而闻名,而斯巴达则以军事力量和严格的军事训练著称。

二、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古罗马是另一个伟大的文明,它是从共和国逐渐过渡到一个由帝王统治的帝国。

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是一个由贵族统治的城市国家,采取两院制来管理国家事务。

其中参议院是最高决策机构,由贵族组成。

著名的罗马将军凯撒大帝在一系列征战中扩大了罗马的疆域,最终被尊为终身独裁者。

他的死亡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建立,开始了帝国时代。

三、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到文艺复兴的兴起,历时大约1000年。

这个时期的欧洲被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威所统治。

封建制度中的领主和农民之间建立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领主提供保护和领土,而农民则提供劳动和农产品。

基督教教会在这个时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掌握了宗教和社会事务的大部分权力,大教堂成为了社区的中心。

四、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指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各国进行大规模探险和航海活动的时期。

这个时期欧洲国家的航海家勇敢地探索和征服了新大陆,比如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并开辟了美洲大陆的殖民地。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给世界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地图和国际贸易格局,也造成了跨大洋的人口、资源和文化的交流。

五、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思想运动,主张人类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权。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对君主专制、迷信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提出批评,并提倡科学、教育和宪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宝乡中心学校“先学后教三疑三探”教学设计
学科:历史教师姓名:罗震
授课班级:八二班授课时间:
章节名称:第19课物质文明的进步
计划课时:2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三疑三探”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识记近代中国交通、照明、通讯、影像等物质文明“之最”。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采用表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在侵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进步的物质文明。

【学习目标】交通工具、照明工具、通信工具的革新。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新物质文明之最、新物质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何以会成为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摇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由一把“双刃剑”导入,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注意从两方面进行引导:(1)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一步步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2)抗争、探索、物质文明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革……到底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物质文明的进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看书,并完成下列表格
在学生看书过程中,提醒学生,先浏览课文,提取有效信息,再完成表格。

同时,注意小字部分的有趣描述。

之后,和学生一起完成表格,在讲述过程中穿插介绍,及其意义。

演示当时的一些照片,对当时的一些名片、名优进行介绍。

如《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马路天使》、《渔光曲》等。

京剧大师谭鑫培及其《定军山》影后胡蝶、阮玲玉、周璇等。

以增加学生兴趣。

2.解疑合探:
教学表格设计:
类别近代中国物质文明之最名称意义
交通工具水路
第一艘实用性蒸汽轮船“黄鹄号”
改变了人民生活发
展了城市经济改变
了人民观念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
陆路
第一条中国自建的铁路唐胥铁路
第一个出现汽车的城市上海
第一个成立出租汽车公司的
城市
上海
第一个开通有轨电车的城市天津
第一个开通有轨电车的城市上海
照明工具第一个使用煤气灯的城市上海
方便了人民生活第一个使用电灯的城市上海
通讯工具
第一条敷设的水路电报线香港-上海
加快了信息的传播第一个使用电话的城市上海
第一个设立电话交换所的城

上海
影像第一家设立营业性的照相馆
的城市
上海
丰富市民的生活最早放映电影的城市上海
中国最早的制片公司
(上海)亚细亚影戏
公司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提醒学生注意“上海”、“天津”时常最早。

为什么?
明确: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较早接受近代文明……
提醒学生观察新旧文明的“碰撞”,讲述当时的趣闻,说明人们对新事物的接纳需要一个过程。

讨论回答P129页的现象分析:
强调一个事物的双面性,关键是怎么运用。

4.应用拓展:
1、1872年.《申报》驻香港的记者向上海发回新闻报道最快的方式是通过
(C)
A、电话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报
D、电子邮件
(提示:1871年香港至上海有线电报敷设成功,而1872年其他三项在中国尚未出现。


2、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在19世纪的中国的是(D)
A、中国商人用有线电报传达信息
B、人们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C、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D、天津市民坐在电脑前办公
5.小结与评价:
6.板书设计:
7.思维导图:
8.作业设置:
9.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