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狼(2)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学习任务单]-20-狼(第2课时)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学习任务单]-20-狼(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dc0577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64.png)
第20课狼(第2课时)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学习屠户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课前学习任务搜集有关“狼”的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课堂学习任务一、知识回顾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合作探究1.分析首段的作用。
本文的第1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回顾第1段的内容,分条梳理本段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分析形象特点。
(1)再读课文,说说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特点。
(圈画出文中描写狼的语句,逐词逐句分析,从中概括出狼的形象特点。
)(2)屠户是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圈画出文中描写屠户的语句,逐词逐句分析,从中概括出屠户的形象特点。
)3.分析末段的作用。
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再读课文,重点理解最后一段的议论,结合全文的内容,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4.深入理解中心思想。
(1)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作者想要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2)从屠户胜利的结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可以结合故事情节、屠户形象特点以及末段的议论等内容进行分析。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每组派出代表说说自己的看法。
)5.体会“狼”的文化含义。
本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还能再列举几个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说说你所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
)课堂小结课后任务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
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第20课《狼》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拓展迁移和狼有关的成语
众狼 一面对比自 强大必群起而狼的处世哲学授狼以渔
卧薪尝胆: 狼也很跟当一个善良的动协,恒粮也知道自己的肩 只能指配肉、所默腺唯一能除的层有于干降阵的吃掉每 次猎物。前某些白认为是善良的动物却草态西店饭庄里 做一些不是“大善良的事。
一狼洞其 中 (名词做动词,挖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做动词,攻击 )
止增笑耳 ( 动词做名词,笑料
词类活用
)
)
)
理情节作者叙述了一个屠夫智斗恶狼的故事。如果按故 事情节的发展过程看,可以怎样概括?(提示: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屠 遇狼 惧狼 翻狼 杀狼 议狼
户
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 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第二次: 屠 户 背倚麦秸垛,“弛担持刀”, 与两狼对峙
第一次:屠户 惧怕并且“投 以骨”,不管 用,狼仍跟随
原文
描写方法
屠户的形象
例子:屠惧,投 以骨、复投之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害怕、怯懦
原文
描写方法
狼 的 形 象
例子:缀行甚远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 耍弄什么花招,终归是会被识破、被歼
·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 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 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 幻想,勇于斗争。(4)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本文讲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贪婪、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 于屠户的刀下。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 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知识点复习归纳

(编者: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朱在彬)【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狼》课件(共29张PPT)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
你从屠户杀后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户的什么 特点?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勇敢机智且细心)
5、议狼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狡猾 一会儿
巧变诡诈
几何哉?
止增笑耳。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1、“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 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2、惧狼: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
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
跟从
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 追随、追 原来
赶
1. 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体现了屠夫什么性格?
投以骨 (缓兵之策,体现了屠夫的智谋)
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并驱如故”又可看
3.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 代词,指两只狼 ②一狼洞其中: 代词,指柴草堆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代词,指屠户
④屠自后断其股: 代词,狼的
⑤其一犬坐于前: 代词,其: ④禽兽之变诈:
代词,指骨头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代词,指狼 助词,的
⑤两狼之并驱如故: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无实义
蒲 松 龄 故 居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19岁中功名,但此后屡试不 第,中年以后一边教书,一边应考,直到71岁才再中, 4年后便死去,穷困潦倒的一生,使他对社会黑暗有深 刻的认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 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 491篇。“聊斋”是蒲松 龄的书房名,“志异”是 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多 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 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 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 由。它语言简练 ,描写 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 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 成就。
20狼

合作探究
文章是如何来刻画屠户的形象的?
(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
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 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 再获全胜。
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
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1、作业本《狼》1-7题 2、课时《狼》1-9题 3、阅读《西游记》第25~30回 4、以《我眼中的________》为题,写 《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不少于 500字,作文本,周一交)
译读课文
1.生围绕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全文,同时标注疑难语句。
词汇积累
5.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 (名词活用作动词,上前)
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活用作动词,攻击)
一狼洞其中 (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隧道) 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作业布置
• 1、课时《狼》10-13题, • 第五单元自测题1-4题 • 2、作业本《狼》第9题, • 第五单元复习1-4题 • 3、背诵《狼》
体验反思
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 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 的?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又可看出屠户是怎
样的心态呢?
2.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 心态是怎样的?后来狼“眈眈相向”,又可以看出狼当时 是怎样的心态呢? 3.如果此时两狼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狼》知识点复习归纳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狼【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重点字解释】:屠:宰杀畜牲,指屠户,即宰杀牲畜的人。
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惧:恐惧。
投以骨:把骨头丢给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0课《狼》教案

《狼》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设定如下: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刻画及寓意表达;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学会准确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进行表达;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加强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分析这些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 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举例解释:
- 在分析深层哲理时,教师需要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狼不仅仅是动物形象,更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隐喻。
首先,关于课文情节的把握,大多数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一些细节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通过设计更多的问题和活动,引导他们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其次,在分析狼的寓意时,学生们的思考较为局限。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还不够熟练。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入更多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掌握解读寓意的方法。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狼》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们能够将课文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强调这些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将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狼》的情节、人物形象、文学特点及深层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识别并应对类似狼这样的狡猾行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20课《狼》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人教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20课《狼》基础练一、基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积薪(xīn)屠大窘(jǒng)眈眈相向(dān)B.假寐(mèi)目似瞑(míng)苫蔽成丘(zhàn)C.尻尾(kāo)意暇甚(xiá)狼亦黠矣(xiá)D.变诈(zhà)倚其下(yǐ)顷刻两毙(qīng)2.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堂”是谦称,“家父”是尊称。
B.《狼》写了屠户与两只狼搏斗的经过,旨在突出人的勇敢和智慧。
C.《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褒义词是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例如“高尚”“奋不顾身”等。
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久之毙之D.意将隧入身已半入6.下面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屠惧,投以骨。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 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 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 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 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 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 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 异》,是一部短篇小说 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 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 事的意思。
正音
zhuì shàn dān kāo xiá———《母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智慧》肖潇《母爱的较量》
贾平凹《怀念狼》
狼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人类对狼是要以猎杀为主,还是 以保护为主呢?
狼是属于野生动物,应该保护,可以 保持生态平衡。 但是如果它向你进攻,对人的生命造 成威胁时,可以消灭它,毕竟人的生命比 它更重要。 所以我觉得应视情况而定。 ——刘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恐前后受其敌 两狼 场主积薪其中 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 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 柴草堆 隧入以攻其后 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 后狼 (2)之:无意义;的;代词 (3)以:把;用
(1)止有剩骨 “止”通 停止 一狼得骨止 “只” (2)恐前后受其敌 胁迫、攻击,名作动 盖以诱敌 敌方、对方,名词 (3)而前狼又至 前面 狼不敢前 上前,名作动词 (4)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打算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 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 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 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 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 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 视,为大家所熟悉。
你能说说学习本文后懂 得了什么样的道理?
启示
害人害已,自取灭亡 邪不胜正,正义必胜 识破假象,勇于斗争 除恶务尽,不留后患
御 狼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 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 敢前,眈眈相向。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
杀 狼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杀 狼
你怎样评价狼和屠夫?
贪婪 迁就退让 狼 凶狠 屠夫 果断抉择 狡猾 勇敢警觉
议 狼
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如此的 贪婪凶恶, 可是大自然中的狼果真如此吗?
读一读,比一比
《狼》 ——蒲松龄 《母狼的智慧》 ——毕淑敏
看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 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
●狼不敢前,耽耽相 向。 ●一狼径去,其一犬 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 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就咬死一只动物, 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 气,再用牙齿牢牢紧 住蒂处,让它胀鼓鼓 的好似一只皮筏,它 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 身上,借着那救生圈 的浮力,全家过河。
缀
苫蔽
眈
尻
黠
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
1、担中肉尽 卖完 2、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一狼仍从 跟从 4、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5、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6、弛担持刀 放下 7、一狼径去 径直 8、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9、狼亦黠矣 狡猾
翻译下列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 .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2 . 狼不敢前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3 . 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4 . 意将隧入……
“隧”,名词作动词,“从隧道中打 洞”
遇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
惧 狼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 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 ●复投之,后狼止 而前狼又至。骨已 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狼》
从作者对狼的议论或评价中看 出这两篇文学作品中作者对狼 比较阅读(三) 的态度有何不同? ●狼亦黠矣,而 顷刻两毙,禽兽 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狼》 ●仅次于人聪明的动 物是狼。 ●那只母狼,为了保 护它的幼崽· · · · · · 以一 死换回孩子的生。
——《狼》
——《母狼的智慧》
这两篇文学作品还分别 写出了狼的其它什么特点?
●这是一只奇怪的狼, 也许它昏了头· · · · · · 那是 我生平见的跑得最快的 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 来那么大的力气,像贴 着地皮的一只黑箭。 ●地上有狼尾巴轻轻 扫过的痕迹,活儿干 得很巧妙,在白天居 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 人的眼睛。 ——《母狼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