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写作活动中客体因素
【写作基础】复习提纲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的区别①两个概念属性不同(写作客体是写作材料形成的基础,写作材料是认识写作客体之后的结果)②两个概念所指的活动阶段和范围不同(写作客体是对写作的认识活动而言的,写作客体中有的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而写作材料是对写作的表现而言的,是构成文章内容必不可少的要素)③两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不同。
(写作客体是客观的原生态的方式存在,未经加工改造。
而写作材料是经过主体加工改造,含有一定主观成分)写作客体类型①按表现和认知途径,分为形象化客体和抽象化客体②按存在形态,分为实在客体和虚拟客体③按本体状态,分为社会客体,自然客体,精神客体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①触发写作动机②规定取材的质量③激活写作运思④检验写作成品材料和题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无意识储备①是指在没有明确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的情况下进行的获取材料的工作②无意识储备不仅没有相应的区域,方向,更没有一定的文体驱动力,因而这些储备的用处在写作主体心中是比较模糊的,但一旦有了某种写作需要,这些材料就会自动涌现,所以不能把无意识储备看做无用功。
③因为没有多方面限定,储备数量无限性和类别多样性成为无意识储备最大的优势。
④同时由于其储备的数量繁多种类繁杂,对于记忆不好的写作主体来说可能降低材料的可靠度,增加材料被闲置,遗忘的几率。
这是无意识储备的局限性。
⑤所以应将有意识采集和无意识储备结合起来,以有意识采集为主,结合无意识储备,使自己的材料库不断扩容。
写作目的与题材的对应关系①题材是表现和实现写作目的的材料,是为写作目的服务的。
②题材的“合目的性”集中地表现在满足写作主体的需要。
“合目的性”的题材,是指那些与具体需要相吻合,能满足具体需要的一组材料。
(如果选择的材料不能为实现写作目的服务,这些材料就不能写入选定的文章体式中,也就不能转化为题材,因此题材和材料都必须具有“合目的性”)读者需求与选材的关系①写作目的的实现不仅要以完成文章制作为依据,它也需要流通,流通就需要考虑受体。
写作客体、载体、受体2016

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 (一)主题的提炼 ❖ 1.选择好表现主题的角度 ❖ 2.追求一定的深度 ❖ 3.勇于推陈出新 ❖ (二)提炼主题的要求 ❖ 1.主题要正确 ❖ 主题正确,是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符。这就意味着主题要
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 2.主题要深刻 ❖ 深刻是对主题进一步的要求。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
丰富的信息内涵和哲理内涵。 ❖ 3.主题要集中 ❖ 主题是统摄全篇的总纲,总纲不能分散驳杂。古人常说的“宾可多,主
无二,文之道也”,也是这个意思。
结构的基本要求
❖ 1.形式匀称 ❖ 形式匀称指文章各部分比例协调、均衡。结构安排的中心问
题是处理好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匀称既是文章形式美的 一种体现,也是结构合理性的一 种体现。 ❖ 2.衔接紧密 ❖ 衔接紧密主要是就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而言,即指层次之间 要脉络贯通、转换自然。古人常讲“意脉贯通”、“文气通 畅”之类的话,就是强调各层次之间的紧密联系。 ❖ 3.节奏鲜明 ❖ 节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形式的节奏,如声调的平仄、 句式的长短及整散等;二是内容展开的节奏,如层次的跌宕 起伏、富于变化。
写作载体以文字符号为主,其他符号(图片、动画、视频、音乐、声音等)
❖ 构成要素:写作载体是写作成品—文章的内质和外形的统一 体,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 四个基本要素: ❖ 内容要素:主旨和材料 ❖ 形式要素:结构和语言
案例分析
❖ :路遥《人生》选段
❖
曹植《洛神赋》
❖
陈铭《女人是最佳辩手》
❖
杨绛《一百岁感言》
对手,是一个个或孤傲、或自卑、或叛逆、
或逞强,本来幼稚却极力彰显成熟的敏感存
第三章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新

第一节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
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欲望,经过 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 客观世界
第一节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
• • • • 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是一回事吗? 两个概念属性不同 两个概念所指的活动阶段和范围不同 两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不同
第二节 客观世界是如何 转化为写作材料的
材料的生成 • 心灵化 • 价值判断 • 感觉具体 • 有所发现
第二节 客观世界是如何 转化为写作材料的
材料的生成 • 心灵化
心灵化的过程,是客观外物逐步走进我们心灵 的过程,也是客观事物让我们的情感与理智彻 底浸透的过程。文章不是作者感官对客观刺激 物的简单反应,他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与 气质都在起着作用。
所谓“与众不同”的特征
它具有两种属性: 第一、其外在形象是极其具体的、生动 的、 独特的。 第二、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 又是极其深刻的丰富的。
案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 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 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 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 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 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
作文的构成要素包括:
1、写作主体:即进入写作状态的人,通常称为作者。
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创作动人的诗句和感人的文章。
2、写作客体:指作家所要描绘的现实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以及一切能够成为写作对象的人、事、景等客观对象。
写作客体制约和引导写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3、写作受体:即写作活动的接受对象,通常称之为读者。
写作受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一个要素,其价值和地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日益受到重视。
4、写作载体:一般而言,写作载体是指书面文章。
写作载体是构成写作行为的、以语言文字有规律的排列传递信息的组织系统,通常由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5、主题:主题是作文的核心,决定了文章的方向和重点。
一篇优秀的作文,主题必须明确、突出。
6、内容:内容是一篇作文的主体,应该与主题紧密相连,为主题服务。
在写作时,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内容,提供足够的细节和例子。
7、结构: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决定了文章的布局和逻辑。
一篇优秀的作文,结构必须合理、紧凑。
8、语言:语言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语言必须简练、准确。
9、用词:用词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用词必须精准、恰当。
10、文笔:文笔是一篇作文的表达能力,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
一篇优秀的作文,文笔必须流畅、优美。
第三讲写作活动中客体因素

践能力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4
写作客体的类型
其一,从表现和认知途径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形象化客体和抽象化 客体。
其二,从存在形态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实在客体和虚拟客体。
其三,从本体状态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 客体。
网上阅读的优势 :其一,网上阅读对写作主体的感官刺激是综合的,获 取的信息更直观、更容易被认知;其二,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功能,可以使 客体不断延伸;其三,可以很方便地下载、复制和储存文本,大大提高了 “取材”和“储材”的效率。
网上阅读的弊端:其一,容易养成浮躁的阅读心态和写作心态;其二,信 息的可信度和文章的规范性都比较差,会影响写作材料的质量;其三,网 上的文本总是处在不断地创生和更新状态,昨天在某个站点上看到的某种 资 某源些,历今史天性就材有料可带能来由 不锲金于 便而石舍可无 。之镂法,朽友预木友见不情的折分。享原锲O(因而∩_不而∩舍)O消,~ 失得无影无踪,这会1给4 获取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10
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题材:从所获取的材料中(或者直接从写作客体那里),经过分析研究、 加工提炼,筛选出可以写入文章、构成文章整体内容的材料,我们把这样 的材料叫做“题材”。
选材的依据
写作对象与选材的关系 写作目的与选材的关系 文章体式与选材的关系 读者需求与选材的关系
写作题材的形成
根据客体属性,确定题材的大范围 按照写作目的,确立题材的支撑点 遵从文体规定,明确题材的聚焦点 考虑读者需求,寻找题材的共鸣点
写作教案: 第三章 写作客体论4(语文版高一)

写作教案:第三章写作客体论4(语文版高一)第九课时教学目的:掌握材料的积累的内容、方法教学重点:材料的积累的内容、方法教学难点:材料的积累的内容、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积累的内容积累材料,首先我们在思想上应明确积累些什么。
大致说来,积累材料,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主要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在观察实际中的感受、思想、情感体验;客观方面,包括现实生活材料和书面材料。
主观感受、思想感情的积累,是材料积累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其他方面的材料才能“活”起来,才能形成写作冲动,进入下一步的写作。
但仅仅是主观材料又是不够的,要将思想、感情表现出来,还必须依靠大量的客观材料。
主观材料,往往表现为独特的情感体验,奇妙的认识、闪念,这些材料,具有不稳定性,极易消逝,极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漠,必须及时地“记”下来。
否则,很多独特的感受、认识就散落了。
•记这些材料,应随时随地地进行,不能一拖再拖,让自己新鲜独特的感受“泛化”、“冷却”。
应尽可能具体一些,不能只记一个梗概,以后复读,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一些什么。
除及时、具体地记写自己的主观感受,还应时常展读以再现和重温自己的感受,咀嚼和升华这些感受,特别是对于那些独特的、新颖的、深刻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感受,要经常放在心里玩味、咀嚼。
客观材料包括现实生活材料和书面材料。
现实生活方面的材料,往往是具体的、形象的,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记这些材料,是不能仅凭“心记”的,还必须“笔记”。
因为心记的材料,不确切,不“保险”,等到用时没有把握。
书面材料的积累,也是材料积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书面材料包罗万象,除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常识、原理,还涉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历史的、地理的、军事的、宗教的等等方面的情况、变革、传闻、典故、诗词、故事……书面材料的积累,应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应有一定的广度。
有些重要的、常用的资料,还应做到出口成诵。
三、写作客体

•
材料与观点的统一不是理解为用所收集的材料去印证其观点。要 撷取多种材料,为选择留下空间。 无意识储备是指在没有明确写作意图之前进行获取材料的过程。
聚材的方式——观察、调查、阅读(检索) 材料来自生活;材料来自阅读; 材料来自书本; 材料来自媒, (材料来自想象)。
• (2)无意识储备
•
• •
• 2、途径
• 材料内容四大要素: 标准很高,条件很差,付出很多,成果很 大。
• 2、题材
• 题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泛指文学作品描绘的社 会生活的领域,即现实生活的某一面,如工业题材、农村题 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等等。狭义的题材,指在素材基础 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 的具体的生活材料,即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在叙事性作 品中,题材包括人物、情节、环境。题材是文学作品内容的 基本因素,是产生和表现主题的基础。题材是由客观社会生 活的事物和作者对它的主观评价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构成 的,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 联系: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 区别:前者纯客观性,后者则打上了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的烙印。 • • 综上, 其写作材料的积累(写作客体) • 首先是有了写作欲望的写作主体的关照对象。 • 没有写作欲望的人,即使面对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不能称之为写作客
体。目的不同,对客体的认识价值不同。不同的身份,怀着不同的目的,其 客体的属性也不同。(有人为了写作,有人为了锻炼身体,如旅游。如石头, 有人为了盖房,有人为了修道,做磨石,有人为了写文章《丑石》)。
• (由物质状态转变为观念形态)。
• 1、材料
•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写作材料,就是 为了写作的需要而搜集的一系列的事实和事理,根据特点可分为 两类,一是事实性材料,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书本文章提供的 具体事实,包括人物事件数据等;二是观念性材料,即来源于实 践,并从中得到应证的观点,包括科学原理定义,民间流传、谚 语、格言警句等。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 章的血肉。拥有充分生动典型新鲜的材料去表现主题,文章才显 得内容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
三、写作客体

斯坦的赞扬。
• 本章所介绍的三个世界来自于卡尔·波普《客观世界》一书。
• (二)卡尔·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 卡尔·波普尔将写作客体分为——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 的精神产品、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 1、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类写作 客体是写作活动的本源。写作材料中的直接材料多由此获取。
第一节 多方位认识写作客体
•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 •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 • 客观世界是文章写作的本源,是我们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宝库。 • 写作客体与哲学上的“客体”有联系也有区 别。 • 哲学的客体:与主体相对应,是“进入主体活动领 域并和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是主体实践活 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 写作客体:则是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 愿望,经过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 述对象的客观世界。
• 材料内容四大要素: 标准很高,条件很差,付出很多,成果很 大。
• 2、题材
• 题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泛指文学作品描绘的社 会生活的领域,即现实生活的某一面,如工业题材、农村题 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等等。狭义的题材,指在素材基础 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 的具体的生活材料,即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在叙事性作 品中,题材包括人物、情节、环境。题材是文学作品内容的 基本因素,是产生和表现主题的基础。题材是由客观社会生 活的事物和作者对它的主观评价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构成 的,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 (由物质状态转变为观念形态)。
• 1、材料
•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写作材料,就是 为了写作的需要而搜集的一系列的事实和事理,根据特点可分为 两类,一是事实性材料,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书本文章提供的 具体事实,包括人物事件数据等;二是观念性材料,即来源于实 践,并从中得到应证的观点,包括科学原理定义,民间流传、谚 语、格言警句等。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 章的血肉。拥有充分生动典型新鲜的材料去表现主题,文章才显 得内容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区别
其一,两个概念的属性不同。
其二,两个概念所指的活动的阶段和范围不同。
其三,两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不同。
写作客体的含义
第一,写作客体首先是有了写作欲望的主体(即写作主体)的观照对象。 一方面,同一主体由于目的不同,在面对同样的客体时身份发生了变化, 因而客体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价值。另一方面,不同身份的、怀有不同目 的的主体在面对同一客体时,客体的属性也会有所不同。
从写作活动认识、把握和运用客体的角度看,写作客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类型:第一类是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第二类是对 象化的精神产品 ;第三类是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认识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的理论意义:其一是明确写作材料的获取途径是 多种多样的;其二是充分认识到写作主体在与客体发生对应关系时存在着多 样化的复杂联系;其三是由于不同的写作客体都有着自身的特质,写作活动 中的认识、反映和表述,都应该尊重客体自身的特质和规律,不能把主体的 意志强加给客体。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6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
触发写作动机 规定取材的质量 激活写作运思 检验写作成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7
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对象性 :一般的认识客体要想成为写作客体,其前提是必须成为写作主体指 向和描述的对象。写作主体把一个事物作为“对象”,总是与一定的写作目 的联系在一起的。
动态性 :写作客体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写 作主体认识能力的增强以及认识领域的扩大,人们对写作客体的认识也在不 断地充实和拓展;二是随着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活动中不断有 新的成就,新的写作客体也在不断涌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无意识储备 :指在没有明确的写作意图或写作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的获取材 料的工作。无意识储备的材料,除了存储于大脑之外,更多的是保存在笔 记、卡片、读书的批注之中。
积累中的分类与归类
在“聚材”的意义上认识客体,基本的方式有观察、调查、阅读(检索)。 分类和归类其实是同一种逻辑方法的不同思维走向。分类是把众多零散的 材料按一定的标准或材料间的系统联系进行划分,归类则是把某一材料归 入事先划定好的类别中。
第三讲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1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写作客体的含义 写作客体的属性 写作客体类型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历史性 :写作客体的历史性有两层含义:其一,客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写作客体,是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的结果,因而它不可避
免地带有自然和社会历史影响的痕迹;其二,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是互为前
提的,客观对象之所以成为写作客体,是因为它已经或正在被写作主体观照,
并且能满足写作主体的需要。而写作主体总是社会中的人,其认识水平和实
践能力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4
写作客体的类型
其一,从表现和认知途径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形象化客体和抽象化 客体。
其二,从存在形态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实在客体和虚拟客体。
其三,从本体状态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 客体。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8
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从写作客体到写作内容,需要经过两种意义上的转型:一是从写 作客体中获取写作材料,二是从写作客体或写作材料中提取写作 题材。前者是由客体的自然状态转变为写作的准备状态,后者是 由物质形态转变为观念形态。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就是要实现 这两种意义上的转型。在这里,写作客体是“转型”的出发点, 获得材料和提炼出题材则是“转型”完结的标志。 我们把那些可能、可以或已经派上用场的,统称之为“材料”, 而把其中那些已经派上用场的,称之为“题材”。
锲(∩_∩)O~
9
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聚材的方式
有意识采集 :指在一定的写作目标的导引下,选取那些能完成当下写作任 务所需要的材料。注意两个问题:其一,有意识采集并不等于写作主体事 先确定好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只能是一个“采集方向”或“采集区域”; 其二,写作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材料印证那 些预设的观点,而是说材料中蕴含着观点,左右着观点,然后才能去支持、 说明观点。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2
写作客体的含义
写作客体与哲学的“客体” 的区别
在哲学意义上,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哲学概念,是指“进人主体活动 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 的对象。” 写作客体,则是进人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欲望,经过 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
第二,写作客体还必须是写作主体的描述对象。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3
写作客体的属性
客观性:无论哪种写作客体,都是不依赖于主体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即使 在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经过“客体主体化”之后,这种客观性仍然不 会丧失,仍然会按照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着。
认识写作客体的多样化对于写作实践的指导意义:既然写作客体是多样的、
相互联系的,因此单一地认识某类写作客体(例如只关注网络世界而忽视了
介人现实生活和阅读文献)所获得的写作材料必然也是单一、狭窄的。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5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
写作客体是写作系统的基础要素 写作客体是写作活动的前提条件 写作客体是写作传播的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