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合集下载

第三讲写作活动中客体因素

第三讲写作活动中客体因素

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区别
其一,两个概念的属性不同。
其二,两个概念所指的活动的阶段和范围不同。
其三,两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不同。
写作客体的含义
第一,写作客体首先是有了写作欲望的主体(即写作主体)的观照对象。 一方面,同一主体由于目的不同,在面对同样的客体时身份发生了变化, 因而客体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价值。另一方面,不同身份的、怀有不同目 的的主体在面对同一客体时,客体的属性也会有所不同。
从写作活动认识、把握和运用客体的角度看,写作客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类型:第一类是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第二类是对 象化的精神产品 ;第三类是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认识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的理论意义:其一是明确写作材料的获取途径是 多种多样的;其二是充分认识到写作主体在与客体发生对应关系时存在着多 样化的复杂联系;其三是由于不同的写作客体都有着自身的特质,写作活动 中的认识、反映和表述,都应该尊重客体自身的特质和规律,不能把主体的 意志强加给客体。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6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
触发写作动机 规定取材的质量 激活写作运思 检验写作成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7
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对象性 :一般的认识客体要想成为写作客体,其前提是必须成为写作主体指 向和描述的对象。写作主体把一个事物作为“对象”,总是与一定的写作目 的联系在一起的。
动态性 :写作客体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写 作主体认识能力的增强以及认识领域的扩大,人们对写作客体的认识也在不 断地充实和拓展;二是随着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活动中不断有 新的成就,新的写作客体也在不断涌现。

写作客体、载体、受体2016

写作客体、载体、受体2016

主题的提炼与要求
❖ (一)主题的提炼 ❖ 1.选择好表现主题的角度 ❖ 2.追求一定的深度 ❖ 3.勇于推陈出新 ❖ (二)提炼主题的要求 ❖ 1.主题要正确 ❖ 主题正确,是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符。这就意味着主题要
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 2.主题要深刻 ❖ 深刻是对主题进一步的要求。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
丰富的信息内涵和哲理内涵。 ❖ 3.主题要集中 ❖ 主题是统摄全篇的总纲,总纲不能分散驳杂。古人常说的“宾可多,主
无二,文之道也”,也是这个意思。
结构的基本要求
❖ 1.形式匀称 ❖ 形式匀称指文章各部分比例协调、均衡。结构安排的中心问
题是处理好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匀称既是文章形式美的 一种体现,也是结构合理性的一 种体现。 ❖ 2.衔接紧密 ❖ 衔接紧密主要是就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而言,即指层次之间 要脉络贯通、转换自然。古人常讲“意脉贯通”、“文气通 畅”之类的话,就是强调各层次之间的紧密联系。 ❖ 3.节奏鲜明 ❖ 节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形式的节奏,如声调的平仄、 句式的长短及整散等;二是内容展开的节奏,如层次的跌宕 起伏、富于变化。
写作载体以文字符号为主,其他符号(图片、动画、视频、音乐、声音等)
❖ 构成要素:写作载体是写作成品—文章的内质和外形的统一 体,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 四个基本要素: ❖ 内容要素:主旨和材料 ❖ 形式要素:结构和语言
案例分析
❖ :路遥《人生》选段

曹植《洛神赋》

陈铭《女人是最佳辩手》

杨绛《一百岁感言》
对手,是一个个或孤傲、或自卑、或叛逆、
或逞强,本来幼稚却极力彰显成熟的敏感存

第三章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新

第三章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新
第三章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第一节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
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欲望,经过 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 客观世界
第一节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一、写作客体的含义
• • • • 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是一回事吗? 两个概念属性不同 两个概念所指的活动阶段和范围不同 两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不同
第二节 客观世界是如何 转化为写作材料的
材料的生成 • 心灵化 • 价值判断 • 感觉具体 • 有所发现
第二节 客观世界是如何 转化为写作材料的
材料的生成 • 心灵化
心灵化的过程,是客观外物逐步走进我们心灵 的过程,也是客观事物让我们的情感与理智彻 底浸透的过程。文章不是作者感官对客观刺激 物的简单反应,他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与 气质都在起着作用。
所谓“与众不同”的特征
它具有两种属性: 第一、其外在形象是极其具体的、生动 的、 独特的。 第二、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 又是极其深刻的丰富的。
案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 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 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 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 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 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写作教案: 第三章 写作客体论1 (语文版高一)

写作教案: 第三章 写作客体论1 (语文版高一)

写作教案:第三章写作客体论1 (语文版高一)第一、二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客体是如何进入主体心灵的以及材料的含义与生成教学重点:客体是如何进入主体心灵的以及材料的含义与生成教学难点:客体是如何进入主体心灵的以及材料的含义与生成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客体是如何进入主体心灵的客体是怎样进入主体心灵的呢?心理学家们说,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倾向于看到的东西,是看到了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

这句话,披露了聚材的基本奥秘。

1、注意是座门俄国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谈到“注意”时曾生动地比喻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

”“注意”是认识的开端、认识的基础。

“注意”所指向的东西,便是我们所认识到的东西。

没有“注意”,便没有认知。

“注意”所及,便是我们看到的。

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的耳目五官是死的,心思也是散的。

2、需要和兴趣是内在的驱动力,并直接控制着认识的目标指向一般认为,“注意”基于“兴趣”,“兴趣”缘于“需要”。

也可以反过来推:是“需要”产生了“兴趣”,“兴趣”调动了“注意”。

“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的内在动力,作者需要什么,他就会对什么感兴趣;他对什么感兴趣,便会把自己的注意投向什么。

3、知识和经验是认知的基本条件,并影响到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我们是凭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认识客观事物的。

如果我们对客观事物一无所知,结果也就一无所获;如果对客观事物知之甚多,结果也就知之甚多。

4、思想、观念与情感对认识产生巨大的影响知觉具有理解性。

高度发展的知觉,不仅具有理解性,还能对感知对象进行价值判断。

在聚材中,作者总是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各种文化观念来审视、评价客观对象。

情绪、情感的常态是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体验。

这种常态的情感、情绪,对观察的影响不像激情那样强烈,但它往往给对象蒙上一层情感色彩。

5、思维程度影响到认识深度就写作而言,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在他的思维的参与下,对某种认识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写作客体的四个方面

写作客体的四个方面

写作客体的四个方面
在写作中,客体是指作者所要描述、讨论或研究的对象。

客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地方、一种现象、一种思想等等。

下面是写作客体的四个方面:
1.物质性:物质性是指客体具有实际存在的物质形态。

比如,描
述一座建筑的外观、结构和材料,或者描述一种食物的味道、
质地和颜色等。

物质性让读者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和理解客体。

2.概念性:概念性是指客体具有一定的概念、属性或特征。

比如,
在文章中讨论一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或者分析一个人物
的性格和行为特点等。

概念性让读者可以了解到客体的内在本
质和特点。

3.情感性:情感性是指客体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和情绪反应。


如,描写一个美丽的风景、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者讨论一个社
会问题的令人担忧的后果等。

情感性让读者与客体之间建立起
情感联系,产生共鸣和共情。

4.意义性:意义性是指客体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讨论
一个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或者探讨一个科学发现的启示和
应用等。

意义性让读者在理解客体的基础上,思考其对人类社
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在写作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客体,可以根据需要突出其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以达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打动读者的目的。

写作客体名词解释

写作客体名词解释

写作客体名词解释下面我来对写作客体做一个定义,写作客体指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对写作活动具有影响力、作用力、制约力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下面我们就要来对写作客体做进一步的研究了。

写作客体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双重性:既能对作者产生影响,也能对读者产生影响;既可以改变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又可以改变读者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所谓写作客体的双重性是说,不仅作者可以受到客体的影响,而且读者也可以受到客体的影响。

写作客体是内部心理机制(写作动机、写作意识、写作欲望等)和外部物质条件(语言表达工具、媒介材料、技术手段、写作环境等)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客观存在的对写作活动具有影响力、作用力、制约力的各种因素的总称。

这些因素虽然各自发挥独特的功能,但在写作活动中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同时起作用。

它们作用于作者,决定着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最终影响着文章的质量。

这些影响可以改变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可以改变读者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从而引导读者进行再创造。

写作客体作为文章的构成因素,它可以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也可以是人为创造的文学形象。

自然事物如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它们虽然没有感情,但却可以启迪人们去想象,触发人们的联想,有助于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自然界中美丽的景色,可以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陶冶人们的情操。

自然事物也包括在历史著作、科技著作、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典故。

人为创造的文学形象如诗歌中的意象,可以使诗歌耐人寻味。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一些本身就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则成为描写社会生活的精辟语句,是培养学生哲理思维的好材料。

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

写作客体通过某种渠道直接作用于写作主体,间接地影响着写作主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

首先,写作客体直接影响着写作主体的创作心理和行为。

这就是说,作者一旦选定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事物,就会按照写作客体的内在规律去进行创作。

其次,写作客体对写作主体还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写作 第三章写作的客体

写作  第三章写作的客体

----宋.陆游
教学目的:能发现美,传播美
“村村[写作客体(写作对象)]皆 画本,处处有诗材。” [写作客体(写作对象)]无处不 美,都可以入诗入画。在现在生活 中,到处都有写作的好题材。关键 是发现美,挖掘美,展示美,传播 美。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记住写作客体(写作对象)的含
义。 2.理解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3.掌握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4.本章所要解决的是学生没有东西可写 的困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
写作源泉:深入生活,博览群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多方位认识写作客体 多层面把握写作客体 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1、写作客体的含义及属性 2、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 3、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2、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3、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1、“虚拟实在”与网上取材 2、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写作客体
3、如何区分材料与题材: 可以这么说,在写作中,那些可 能、可以或已经派上用场的,统称 之“材料”。 那些已经派上用场的统称“题 材”。

二、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一 )、聚材的方式与途径 写作时,有的总为找不到材料而发愁,要 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就要“聚材”。 1、方式 (1)、有意识采集 在一定目标的导引下,选取那些能完成当 下写作任务所需要的材料。 材料与观点的统一不是理解为用所收集的 材料去印证其观点。要撷取多种材料,为选 择留下空间。 教材77页
4、读者需求与选材的关系 写作目的要流通和扩散,不能不考虑受 体(欣赏对象)。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山唱什么歌。 比喻谈恋爱,第一次见到就大谈论,大 发议论,尽力抒情表意。人家现在最关 心的是什么?你为人怎么样,你娶她的 目的是什么,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你的 家庭怎样?人家的疑问都没搞清,你就 爱啊爱?爱什么爱哦——有病。

三、写作客体

三、写作客体


材料与观点的统一不是理解为用所收集的材料去印证其观点。要 撷取多种材料,为选择留下空间。 无意识储备是指在没有明确写作意图之前进行获取材料的过程。
聚材的方式——观察、调查、阅读(检索) 材料来自生活;材料来自阅读; 材料来自书本; 材料来自媒, (材料来自想象)。
• (2)无意识储备

• •
• 2、途径
• 材料内容四大要素: 标准很高,条件很差,付出很多,成果很 大。
• 2、题材
• 题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泛指文学作品描绘的社 会生活的领域,即现实生活的某一面,如工业题材、农村题 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等等。狭义的题材,指在素材基础 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 的具体的生活材料,即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在叙事性作 品中,题材包括人物、情节、环境。题材是文学作品内容的 基本因素,是产生和表现主题的基础。题材是由客观社会生 活的事物和作者对它的主观评价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构成 的,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 联系: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 区别:前者纯客观性,后者则打上了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的烙印。 • • 综上, 其写作材料的积累(写作客体) • 首先是有了写作欲望的写作主体的关照对象。 • 没有写作欲望的人,即使面对广阔的世界,这个世界不能称之为写作客
体。目的不同,对客体的认识价值不同。不同的身份,怀着不同的目的,其 客体的属性也不同。(有人为了写作,有人为了锻炼身体,如旅游。如石头, 有人为了盖房,有人为了修道,做磨石,有人为了写文章《丑石》)。
• (由物质状态转变为观念形态)。
• 1、材料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写作材料,就是 为了写作的需要而搜集的一系列的事实和事理,根据特点可分为 两类,一是事实性材料,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书本文章提供的 具体事实,包括人物事件数据等;二是观念性材料,即来源于实 践,并从中得到应证的观点,包括科学原理定义,民间流传、谚 语、格言警句等。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 章的血肉。拥有充分生动典型新鲜的材料去表现主题,文章才显 得内容丰富,有较强的说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
写作客体是写作系统的基础要素 写作客体是写作活动的前提条件 写作客体是写作传播的信息源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
触发写作动机 规定取材的质量 激活写作运思 检验写作成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积累中的分类与归类 在“聚材”的意义上认识客体,基本的方式有观察、调查、阅读(检索)。
分类和归类其实是同一种逻辑方法的不同思维走向。分类是把众多零散的 材料按一定的标准或材料间的系统联系进行划分,归类则是把某一材料归 入事先划定好的类别中。
选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题材
题材:从所获取的材料中(或者直接从写作客体那里),经过分析研究、 加工提炼,筛选出可以写入文章、构成文章整体内容的材料,我们把这样 的材料叫做“题材”。 选材的依据
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 的对象。” 写作客体,则是进人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欲望,经过 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 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区别 其一,两个概念的属性不同。 其二,两个概念所指的活动的阶段和范围不同。 其三,两个概念的存在方式不同。 写作客体的含义 第一,写作客体首先是有了写作欲望的主体(即写作主体)的观照对象。 一方面,同一主体由于目的不同,在面对同样的客体时身份发生了变化, 因而客体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价值。另一方面,不同身份的、怀有不同目 的的主体在面对同一客体时,客体的属性也会有所不同。 第二,写作客体还必须是写作主体的描述对象。
写作客体的类型
其一,从表现和认知途径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形象化客体和抽象化 客体。
其二,从存在形态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实在客体和虚拟客体。
其三,从本体状态的角度,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 客体。
从写作活动认识、把握和运用客体的角度看,写作客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类型:第一类是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第二类是对 象化的精神产品 ;第三类是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聚材:从写作客体到写作材料
聚材的方式 有意识采集 :指在一定的写作目标的导引下,选取那些能完成当下写作任
务所需要的材料。注意两个问题:其一,有意识采集并不等于写作主体事 先确定好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只能是一个“采集方向”或“采集区域”; 其二,写作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材料印证那 些预设的观点,而是说材料中蕴含着观点,左右着观点,然后才能去支持、 说明观点。 无意识储备 :指在没有明确的写作意图或写作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的获取材 料的工作。无意识储备的材料,除了存储于大脑之外,更多的是保存在笔 记、卡片、读书的批注之中。
写作对象与选材的关系 写作目的与选材的关系 文章体式与选材的关系 读者需求与选材的关系
写作题材的形成
根据客体属性,确定题材的大范围 按照写作目的,确立题材的支撑点 遵从文体规定,明确题材的聚焦点 考虑读者需求,寻找题材的共鸣点
题材形成的特殊形式
写作题材形成的特殊形式是“主体对象化”
主体对象化
所谓“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于客体之中,或把自己当作客 体,用客体的规律来约束、检验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可写入文章 的、完整的生活现象。这种特到主要见于文学写作的认知过程。具体而言, 文学写作的“主体对象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认识写作客体类型的多样化的理论意义:其一是明确写作材料的获取途径是 多种多样的;其二是充分认识到写作主体在与客体发生对应关系时存在着多 样化的复杂联系;其三是由于不同的写作客体都有着自身的特质,写作活动 中的认识、反映和表述,都应该尊重客体自身的特质和规律,不能把主体的 意志强加给客体。
认识写作客体的多样化对于写作实践的指导意义:既然写作客体是多样的、 相互联系的,因此单一地认识某类写作客体(例如只关注网络世界而忽视了 介人现实生活和阅读文献)所获得的写作材料必然也是单一、狭窄的。
写作客体与材料、题材
从写作客体到写作内容,需要经过两种意义上的转型:一是从写 作客体中获取写作材料,二是从写作客体或写作材料中提取写作 题材。前者是由客体的自然状态转变为写作的准备状态,后者是 由物质形态转变为观念形态。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就是要实现 这两种意义上的转型。在这里,写作客体是“转型”的出发点, 获得材料和提炼出题材则是“转型”完结的标志。 我们把那些可能、可以或已经派上用场的,统称之为“材料”, 而把其中那些已经派上用场的,称之为“题材”。
动态性 :写作客体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写 作主体认识能力的增强以及认识领域的扩大,人们对写作客体的认识也在不 断地充实和拓展;二是随着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活动中不断有 新的成就,新的写作客体也在不断涌现。
历史性 :写作客体的历史性有两层含义:其一,客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写作客体,是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的结果,因而它不可避 免地带有自然和社会历史影响的痕迹;其二,写作客体与写作主体是互为前 提的,客观对象之所以成为写作客体,是因为它已经或正在被写作主体观照, 并且能满足写作主体的需要。而写作主体总是社会中的人,其认识水平和实 践能力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写作客体的属性
客观性:无论哪种写作客体,都是不依赖于主体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即使 在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经过“客体主体化”之后,这种客观性仍然不 会丧失,仍然会按照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着。
对象性 :一般的认识客体要想成为写作客体,其前提是必须成为写作主体指 向和描述的对象。写作主体把一个事物作为“对象”,总是与一定的写作目 的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讲写作活动中的客体因素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认识写作客体的过程与方式 网络世界中的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的一般问题
写作客体的含义 写作客体的属性 写作客体类型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地位 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
写作客体的含义
写作客体与哲学的“客体” 的区别 在哲学意义上,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哲学概念,是指“进人主体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