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教学实录
初中语文公输课堂实录

初中语文公输课堂实录初中语文公输课堂实录师:上课!师:战争的苦难磬竹难书,我们都呼唤着和平,其实呀,在两千年的先秦,哲学家墨子就已经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他曾经凭借智慧和胆识制止了一场不义之战。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公输》,来领略一下他的风采!(板书课题)师:大家对墨子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下?生1:墨子,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1:看的课下注释。
师:利用课下注释是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墨子》这本书?生2:(看课下注释很快的说)《墨子》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师:大家都标划出来。
预习时,能做到给生字注上音的同学举手?(大部分同学都举手)师:那大家开始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流畅。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大约三分钟)师:大家有不认识的生字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生字)师:现在还有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生字吗?举手问出来。
生3:“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一句中“为”字的读音一样吗?师:谁能当小老师给他解答这个问题?生4:第一个“为”是介词,读wèi;第二个“为”是动词,读wéi。
师:谁还有生字?(无人举手)师:大家解决了生字,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来理解课文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字、词、句用笔标划出来,一会儿咱来一块儿解决。
(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指导方法:要求学生做出标记,要具体到哪个字,哪个词不会。
)(4分钟后)师: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懂的句子。
(生讨论解决疑难)师:小组内不能解答的,现在大家举手问出来,咱大家一起来解决。
生5:153页“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是什么意思?师:大家问时要具体到哪个词不理解。
这句话中肯定有你理解的词,比如:“吾”什么意思?生5:“我”。
师:“知”呢?生5:“知道”。
师:“所以”什么意思?生5:-----师:那看一下课下注释。
公输教案优秀4篇

公输教案优秀4篇《公输》教学设计篇一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公输》教学设计,本篇是墨子表达“非攻”主张的代表篇目。
要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同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审美体验,并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把握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文化质素。
感悟内容1、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写了墨子、公输般、楚王三个人,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2、师:文中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因为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了攻城的先进武器(云梯之械),使宋国形势危急,墨子不辞劳苦,行十日十夜至于郢,目的是制止战争,推行“非攻”主张,那么楚王、公输盘会听从墨子的吗?快速默读全文,墨子是怎样制止公输盘,楚王攻宋的?(生读文回答后,明确,墨子阻楚攻宋分为三个步骤)品味人物师:墨子要达到阻楚攻宋的目的,他要先见楚王,还是先见公输盘更好呢?生讨论后明确:还是先见公输盘为好。
因为楚王赖以攻宋的基础是公输盘为他制造了“云梯”,如果公输盘放弃制造云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输盘会听墨子的吗?1、分角色读1~12段(一生读公输盘,一生读墨子,一生读旁白),品味人物内心。
要求揣摩心理,读准语气,出示多媒体读文的提示。
师:墨子第一个回合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于是只好答应引墨子见楚王,结果又会怎样呢?2、齐读:一三~16段回答:墨子是用什么办法劝阻楚王的?他达到目的了吗?(明确:墨子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用楚宋两国物产比较,得出楚攻宋是“与此同类”的结论。
)3、师:楚王尽管无话可说,口说“善哉”,其实他内心未必肯放弃攻宋的打算。
品读“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句子,揣摩楚王内心世界,评价一下楚王。
出示多媒体,展示内容。
4、自读一qi~尾段师:尽管公输盘和楚王把攻宋的责任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但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在实力的对抗下,才使公输盘和楚王死了攻宋这条心。
《公输》课堂教学实录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公输》课堂教学实录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公输》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啊?生1:讲了一个墨子劝说楚王不攻打宋国的故事。
生2:讲了一个墨子用巧妙的言辞劝阻了一场战争的故事。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不错,生2还说了墨子说用的方法“巧妙的言辞”,真好。
还能怎么说啊?生不言。
师:能不能再扩展一下呢?一场……战争啊?生3:以大欺小。
生4:不道义的。
师:为什么是不道义的?能从文章中找找依据么?生纷纷:“宋无罪而攻之”,可见是不道义的。
师:说得真好,请大家打开笔记本自己……生5突然举手,说:老师老师,不能说是不道义的。
师:你说说理由。
生5:秦统一六国,促进了全国的大统一,是有积极意义的。
因此,不是不道义的。
师:是否道义是要从战争的性质上来说的。
不能因为秦的大统一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就否认它灭六国战胜的不义性质。
就像我们不能打着统一世界的旗号,出兵阿富汗一样。
生大笑。
生5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师也笑:好了,请大家打开笔记本,在笔记本上概括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生记笔记。
师:写好了么?有不会概括的么?生摇头,纷纷说自己概括好的内容。
师:墨子真是一个神奇的人,用巧妙的语言就能劝阻一场战争。
他是怎样劝阻的呢?生有些迷茫。
师:我们看,这是一篇记叙文,我们快速读书,看看墨子的劝说是分几个步骤。
生七嘴八舌的说,有的说两个步骤,有的说三个步骤。
师:好,不管你认为是几个步骤,自己读书,说一说。
不会的可以和同学讨论。
生热烈讨论2分钟。
师:讨论好了么?谁来说一说?生6: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说服公输盘,第二步是说服楚王,第三步是用模拟演习战争过程来劝阻楚王。
师:说得真清楚。
生5:不是三个步骤。
老师,是两个步骤。
师:你说说有哪两个步骤?生5:第一第二步是用语言说服的,第三步是用行动说服的。
师:真好,生5告诉我们墨子劝说的方法了,用语言和行动劝说,分几个步骤来劝说啊?生5:三个。
师:两个同学的发言都这么精彩,我写到黑板上。
《公输》教学实录

诸侯们 为
之 盾 的论辩艺术
师 :下 面 我 们
这 三 个 问题
。
“
了 自己 的
一
己之 私欲
彼此 间不断
,
一
同来研 究
一
一
地发动 大规模 的兼并 战争 弄 得 民
不聊生
,
先看 第
个 墨子引
,
”
,
墨 子 深 切 地 同情老 百 姓 的
四
诱 公输盘 说 出 吾 义 固不 杀人
,
,
但
遭遇 并
处 为他 们 奔走 呼号
生 3
:
师 :很 好
生
4
:
这个
。
固 呢?
”
段 的
,
比 较墨 子
所做 的 与公 输 盘所说
了什 么 ?
墨子说
“
荆 国有余于 地
,
,
:
从来
!
“
,
你 感 受到
而 不 足 于 民。
杀所 不 足
而 争所 有
,
师 对
尚仁 义
,
固
”
,
从来
。
说明我崇
我是 坚 守
考 把 你 的 感悟 批 注 在 书 上
,
余
人 小
”
,他 预 计 公 输 盘 可 能 会 说
,
“
回 事
。
“
弊大于 利 智
由
”
,
所 以墨 子 就说
一
不 可 谓
生 谓知类 们
: N
10
。
:
”
义 不 杀少而 杀众
,
不 可
,
九年级语文《公输》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公输》。
(2)理解课文《公输》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3)了解《公输》的作者墨子及其主要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公输》。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公输》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2)墨子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墨子及其主要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公输》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墨子的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论据。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公输》。
2.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墨子的思想特点。
3. 思考:课文《公输》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墨子思想的把握。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公输》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墨子思想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关注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公输》的课堂实录

《公输》的课堂实录公输记述了墨子出使楚国,用智慧说服楚国大夫公输盘和楚王放弃意欲侵略宋国的企图。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公输》的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介绍墨子,引入课文师: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战国的初期,这是一个乱世。
诸侯们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欲,彼此间不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弄得民不聊生,墨子深切地同情老百姓的遭遇,并四处为他们奔走呼号。
今天这篇课文所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
上一堂课我们疏通了文句,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
我们先来把课文一起读一遍,力求读得自然一些,流畅一些。
(生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2—5自然段,理解“吾义固不杀人”师:把第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读。
)师:楚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生1:为了扩大自己的土地。
文中写道:“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师:你能通过语言文字看清楚这场战争的性质,很好。
公输盘就在帮助楚王积极地准备这场血腥的侵略战争。
然而表面上,他是怎么标榜自己为人的?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生2:“吾义固不杀人”。
师:这个“义”是什么意思?生3:崇尚仁义。
师:很好。
这个“固”呢?生4:从来。
师:对!“固”,从来。
说明我崇尚仁义,从来都不杀人,我是坚守这样一个做人的原则的。
读这句话的时候,“义”和“固”要加强语气,突出公输盘那种一本正经的口气。
前文墨子说“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和“请献十金”,就是为了引公输盘说这句“吾义固不杀人”。
因此,读墨子的话,要注意用一种恳请的语气。
公输盘是从不悦到断然拒绝,所以他的语气一本正经中还略带有一种怒气,请同学们读读第2到第5自然段,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生读2-5自然段。
)三、研读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感悟墨子的论辩艺术及兼爱非攻的思想师:墨子引诱公输盘说出了“吾义固不杀人”。
围绕这句话,我们来思考三个问题。
(课件展示。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联系课文,我们想一想:①墨子是如何指出他讲这句话的虚伪性的?②五句“不可谓”又驳斥了公输盘哪些可能的狡辩理由?③联系第1自然段,比较墨子所做的与公输盘所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边默读边思考,把你的感悟批注在书上。
第14课《公输》课堂实录(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4 课《公输》课堂实录(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doc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这篇文言文,篇幅较长,难点字词较多,加上同学们对几千年前的墨子这一人物感到生疏,同学们学习时有一定的阻隔。
在教授这一课时,要把调动学生的爱好放在首位,〝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然后再贯穿古文的重点字词,如一词多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重点分析墨子的劝辨艺术,并学会通古贯今,探讨墨子这种艺术在当今社会的可实施性。
笔者在上这一课时,颇有得失,现记录如下。
师:〔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墨守成规〞和〝班门弄斧〞这两个成语?生:听过。
师:谁能讲讲它们的含义?生1:墨守成规是指遵循旧的规章制度,没有什么创新;〝班门弄斧〞是讲在鲁班面前耍弄斧头,形容在大伙儿面前玩弄雕虫小技。
师:讲的差不多正确,同时融入了自己的见解。
这两个成语专门明显的牵涉到两个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分不是….生齐答:墨子和鲁班。
师:对的,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些人。
鲁班确实是文中的公输盘。
哈,我听到有人念p①。
不对,应该念b巾。
当今世界进展的两大主题确实是战争与和平,今天我们要看的确实是一位和平的使者如何巧妙化解了一场箭在弦上的战争。
接着师指导阅读、朗读全文。
师:谁能讲讲,战争的起因是什么?生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师:正确。
你能讲明一下那个地点那个〝为〞的含义同时把它通译一下吗?生3:那个”为'’读wci,意思是”替、给'’,整句话的含义是:公输盘为楚王造好了云梯一类的登城器械,做成了,将要用来攻打宋国。
师:情况的导火线出来了,情形如何?从哪里看出?生4:情形十万火急,从〝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就可看出。
师:那从这句话里,你还读出了什么信息?生5:墨子爱国,他不辞辛劳疲于奔波,可见他把这件事看成了自己的责任。
师:好极了,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那大伙儿讨论一下看,墨子到了楚国后去见了谁?全文围绕〝见〞字,可分为几部分?一定要注意从文中找到答案。
课文《公输》教学教案(优秀4篇)

课文《公输》教学教案(优秀4篇)《公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⑴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目标⑴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二、资料助读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
《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
《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
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
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输教学实录【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一年前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吗?(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件导入,自然、贴切、巧妙,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热爱和平的人文情怀;三是和课文内容紧紧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阅读文本。
)生1:记得。
师:这场战争不仅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
我们还清晰地记得,在这场战争爆发前,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爱好和平的国家以及爱好和平的人士四处游说,力图阻止美英等少数国家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但是,结果却是──生2:失败了。
美英等国最终还是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师:那么,国际社会的斡旋为什么以失败告终?生3:******太专制。
生4: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生5:美国太强大了,他想称霸世界,谁不听他的话就打谁。
师:对,美国太强大,伊拉克太弱小,而支持伊拉克的国家也没有谁是美国的对手,所以没有实力阻止美英等国对伊发动战争。
看来,阻止战争,不仅要有三寸不烂之舌,还要有实力作后盾。
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对这点作了诠释,不信,我们来读一读《公输》,看一看墨子是怎样阻止一个强大的国家去攻打一个弱小的国家的。
(多媒体课件打出:公输《墨子》)二、解题释题,明确目标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读书笔记本,将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交流一下,看看谁搜集得比较全面、完整。
(学生交流、评比,推荐搜集得较全面较完整的笔记本,教师用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
)(传统教学都是教师解题、释题、介绍作者,此处教师却把这一教学任务放在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显然可以有效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师:大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很强,能够自己去查阅,去探究,这种精神值得发扬。
下面我们看看学习本文应达成哪些基本目标。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目标。
(目标略)三、朗读课文,揣摩文意师:下面我们带着目标学习课文,首先请大家对照注释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我们共同解决。
(突破了讲析式,教师不再包办字词句的诠释,而是让学生为学生释疑,教师着重对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提示,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
)生1:“吾义固不杀人”的“固”是什么意思?生2:“固”作“本来”讲,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坚持道义本来不杀人的”。
师:“固”作“本来”讲这种用法我们已经学过,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像这位同学那样。
(生点头)生3:“争而不得,不可谓强”,这里的“强”是“强大”呢,还是“坚强”?生4:我认为是“强大”。
师:“争论了却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强大。
”说得通吗?生5:说不通,应该是“坚强”。
师: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生点头,默认。
)生6:“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一句中的“以”和“之”我不理解。
生7:我认为“以”是“以为”“认为”,“之”是“的”。
师:“之”是“的”吗?说不说得通?生8:我认为这个“之”字没有实义。
师:很对,这个“之”是一个虚词,无实义。
生9:“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句中“乃”是什么意思?生10:“乃”是“才”的意思。
11:我认为不是“才”,而是“于是,就”。
师:大家同意哪种说法?生12:第二种。
师:我也同意第二种,因为前后两句不是条件关系。
生13:“吾请无攻宋矣。
”是楚王攻打宋国,为什么还请求不攻打宋国了呢?师:这个“请”不是请求,是一个谦词,不翻译。
生14:“吾既已言之王矣。
”我老是翻译不通。
生15:我既然已经说给大王了。
生16:我已经对大王说过了。
师:大家同意哪种翻译?生17:第二种。
师:我也同意第二种,因为“既”是“已经”的意思,“言之王”是“言之于王”,省略了介词“于”。
师:我们理解了文章大意,下面请一位同学将全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其他的同学小声朗读,并评判一下,看看你的同学读得怎样。
(一女生朗读。
)生18:读得流利,声音洪亮。
不过有几个字读错了,“短褐”的“褐”应读“hè”,而不读“jié”。
“雉免”的“雉”读zhì,不读“cí”,可能她把“雉”“雌”弄混淆了。
另外,应读“禽滑(gǔ)厘”,而不读“禽滑(huá)里”,其实书上有注解。
师:他听得很仔细,把读错的地方全都纠正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分析了读错的原因。
生19:她读得节奏感比较强,停顿也处理得比较好。
但我认为有四处地方处理不够妥当:一是“此为/何若人”,应读成“此/为何若人”;二是“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应读成“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三是“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应读成“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四是“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应读做“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师:厉害!连这么细小的地方都听出来了,很有文言语感。
生20:人物的语气语调也处理得比较到位,如墨子的话正气凛然,一气呵成,富有论辩性。
但有两处我认为处理不够好,一处是“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理亏,心里发虚,无言以对,同时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仗势欺人,朗读时要把他心里发虚又仗势欺人的语气读出来;二是“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想杀掉墨子以绝后患,还有一种威胁的意味,所以也应朗读出来。
师:真了不起,对人物有准确的把握。
如果这样朗读课文,那么人物形象也就会跃然纸上。
下面老师来读一遍,大家看是不是合乎要求,并希望大家提出意见。
(师朗读)(重视读,体现了语文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规律,不仅有范读,还有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生21:老师读得好,不过你的声音没有张洁(班上一女生)的动听。
师:那我们请张洁朗读吧,同学们跟着小声朗读。
(张洁朗读,众生跟着小声朗读)师:请大家再大声地将课文读一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层次和人物形象。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师:通过朗读,我想大家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了,现在我们以“这篇课文叙述了的故事,表现了”为话题,试着和作品对话,从而更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争先恐后地说。
如: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善辩。
(以话题的形式,让学生朗读文本,有利于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实现了师生与文本的交流,体现了阅读的规律。
)生1:叙述了墨子阻止大国侵略小国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
生2:叙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勇于实践和顽强斗争的故事,表现了要制止不义战争不仅要从道义上说服别人,还要有实力。
生3: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不仅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和勇敢,同时表现了侵略者的阴险和狡诈。
生4:叙述墨子用道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不得不放弃侵略宋国的意图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敢和反对攻伐的精神。
……五、吟诵玩昧,合作探究师:我们都已进入了角色,走进了课文之中,有自己的感悟,现在我们深入学习课文,通过吟诵玩味进行探究和鉴赏,深入领会课文的内容、层次、写法,欣赏作品的美。
请大家先用吟诵法朗读,要真正进入情境之中,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自我欣赏品味。
(吟诵、品析、探究,将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并融入现代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同时探究专题也充分表现了文本内容、写法特点,可以说,这些问题探究清楚了,文本的学习也差不多了。
)师:现在我们分组边吟诵边品析边探究,先着重探究如下几个问题(点击课件,屏幕显示):①课文写墨子止楚攻宋有哪几个步骤?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楚王的?②课文在叙述时曲折生动,表现在哪些地方?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
③墨子的语言很有论辩性,这种论辩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各组探究后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学生分组吟诵、品析、探究,然后汇报。
)(汇报略。
)(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说明学生已完全深入了文本之中,像这样解读文本,收获一定很大。
)师:下面请大家再朗读吟诵课文,看能不能再提几个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
生1:墨子为什么用许多比喻说理?生2:文中公输盘的描写和历史不太相符。
师:此问题非常有价值,值得我们探究。
生3:文中对墨子的描写有美化之嫌。
……师:这个问题很有创意。
大家提的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一时半会解决不了,我们还是留着大家下去探究吧。
如果需要老师帮助的话,我一定鼎力相助。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墨子的?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他什么特点?注意:要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来谈。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训练。
)生4: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墨子,表现了他的机智、善辩。
比如,他见到公输盘,不先说来楚国的真正目的,却从想借公输盘之手杀掉侮辱自己的人说起,引起公输盘的不快,继而逼出“吾义固不杀人”。
但公输盘只知道杀一个人是不义,却不知道兴师攻宋杀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义。
所以,墨子接着指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把公输盘说得哑口无言。
再比如说,墨子在说服楚王时,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说得楚王诺诺称善。
墨子说话总能抓住对方要害,引其上钩,先发制人,使对方无言以对。
生5:我认为通过语言描写还表现了他的勇敢无畏。
墨子只身前往,本来就是勇敢的表现,他是在用生命践行他的政治主张!再比如说,当公输盘发出“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的威胁后,墨子针锋相对:“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你无非是想把我杀掉,我清楚你的险恶用心。
)墨子的勇敢无畏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生6:我认为还通过行动描写表现墨子的智勇双全。
比如,他和公输盘的对阵,他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你公输盘的云梯并非不能摧毁的迷信,从而彻底挫败了公输盘。
生7:我认为对比描写也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和善辩。
墨子的滔滔不绝和公输盘、楚王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
那么,作为现代青年,你觉得墨子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并继承和发扬的呢?生8: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者能够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生9: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顽强斗争的精神。
生10:我以为,他那种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精神值得永远发扬光大。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师:是的,今天的和平是千千万万人奋斗的结果。
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台湾没有解放,****势力依然存在,恐怖组织也影响着人类的和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墨子那样,为和平而不懈奋斗,那么,生活就会安定,世界就会和平。
师:鉴赏文学作品,除了人物形象外,还可对文中美点、妙点进行品析、鉴赏。
下面我们试着鉴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