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如何缴纳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81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财税〔2015〕116号)规定,现就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公告如下:一、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39号)和《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外经贸部、科技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令2003年第2号)设立的专门从事创业投资活动的有限合伙企业。
二、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相关规定,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
三、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满2年(24个月,下同)的,其法人合伙人可按照对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法人合伙人从该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所称满2年是指2015年10月1日起,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实缴投资满2年,同时,法人合伙人对该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实缴出资也应满2年。
如果法人合伙人投资于多个符合条件的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可合并计算其可抵扣的投资额和应分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当年不足抵扣的,可结转以后纳税年度继续抵扣;当年抵扣后有结余的,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法人合伙人对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按照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和合伙协议约定的法人合伙人占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出资比例计算确定。
其中,有限合 伙制创业投资企业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按实缴投资额计算;法人合伙人占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出资比例按法人合伙人对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实缴出资额占该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的全部实缴出资额的比例计算。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涉税讲解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涉税讲解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涉税讲解引言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主要包括合伙人和担任管理职务的人员,包括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合伙人、负责人等。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分配比例法和具体事项法。
分配比例法分配比例法是指根据合伙协议或合伙章程规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后计算个人所得税。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 ,根据合伙协议或合伙章程确定各合伙人的分配比例;2. 将合伙企业的利润按照分配比例分配给各合伙人;3. 各合伙人根据分配到的利润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具体事项法具体事项法是指根据合伙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事项进行利润分配后计算个人所得税。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 ,根据合伙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事项进行利润分配,包括项目收入、支出、退伙等;2. 将利润分配后的金额减去相关费用(如投资损失、业务支出等)得出净利润;3. 各合伙人根据自己在合伙企业的份额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合伙企业应当在每年的5月1日至6月30日之间,向税务机关申报上一纳税年度的合伙个人所得税;2. 申报时,合伙企业需填写《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并提交相应的纳税资料;3. 根据申报所得税金额,合伙企业需要按照规定进行缴税。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减免政策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根据个人所得金额进行分档计算,税率递增。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还可以享受一些减免政策,如免征增值税等。
具体税率和减免政策可根据相关法规进行查询。
结论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涉税讲解主要包括征收对象、计算方法、申报和缴纳、税率和减免政策等方面内容。
合伙企业应当密切关注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变化,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妥善保管相关税务文书和资料。
有限合伙企业出资人所得税是怎么计算的

有限合伙企业出资⼈所得税是怎么计算的合伙企业以每⼀合伙⼈为纳税义务⼈。
合伙企业合伙⼈是⾃然⼈的,按照“个体⼯商户的⽣产、经营所得”项⽬缴纳个⼈所得税;合伙⼈是法⼈或其他组织的,由法⼈或其他组织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规定,合伙企业⽣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
具体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按照《关于个⼈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所得税的规定》(财税[2000]91号)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商户、个⼈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5号)的有关规定执⾏。
合伙企业的利润⽆论是否分配,均需在年末办理汇算清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合伙企业的亏损,不得冲减法⼈的⽣产经营所得,⽽应由合伙企业⽤以后5年的税前所得弥补,合伙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于零的,合伙企业的合伙⼈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1.合伙企业的合伙⼈以合伙企业的⽣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2.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以全部⽣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协商决定的分配⽐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3.协商不成的,以全部⽣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实缴出资⽐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4.⽆法确定出资⽐例的,以全部⽣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数量平均计算每个合伙⼈的应纳税所得额。
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
法⼈企业作为合伙企业出资⼈的,在申报所得税时对合伙企业归属于本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作纳税调增处理。
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不并⼊合伙企业的⽣产经营所得,⽽应当按照上述分配原则进⾏分配,其中属于⾃然⼈合伙⼈应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由⽀付的单位负责代扣代缴个⼈所得税,属于法⼈合伙⼈应得的利息所得,并⼊法⼈当年的⽣产经营所得总额征税。
有限合伙企业应如何纳税

有限合伙企业应如何纳税?一、有限合伙企业纳税问题的一般规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合伙企业施行“先分后税”原则,对合伙企业本身不征税,只对投资人征税。
投资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投资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
有限合伙企业作为合伙企业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样适用上述规定。
因此,对于自然人投资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指出,应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对于法人和其它组织,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率。
二、参考法规及案例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通知(财税[201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现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问题通知如下:一、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本人的费用扣除标准统一确定为42000元/年(3500元/月)。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1997]43号)第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个体户业主的费用扣除标准为42000元/年(3500元/月);个体户向其从业人员实际支付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税前据实扣除。
”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附件1第六条(一)修改为:“投资者的费用扣除标准为42000元/年(3500元/月)。
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的异同

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的异同在商业世界中,合伙企业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
其中,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是两种较为典型的类型。
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先来说说普通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是由普通合伙人组成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这意味着,如果合伙企业无法清偿债务,合伙人需要用自己的全部个人财产来承担责任,直到债务完全清偿为止。
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相对较为简单,通常没有最低注册资本的要求。
几个志同道合、有共同创业意愿和能力的人,只要达成一致,就可以签订合伙协议,成立普通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对较为灵活。
合伙人共同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方式和比例分配利润和分担亏损。
这种共同决策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合伙人的优势和专长,但也可能因为意见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在利益分配方面,普通合伙企业一般按照合伙人的贡献大小或者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有限合伙企业则与普通合伙企业有所不同。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
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限合伙人则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这是有限合伙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它与普通合伙企业的关键区别之一。
在有限合伙企业中,普通合伙人通常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有限合伙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只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发表意见。
这种分工模式使得有限合伙企业在吸引投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方面,有限合伙人可以在承担有限责任的前提下获得投资回报;另一方面,普通合伙人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来经营企业。
从设立条件来看,有限合伙企业通常有一定的要求。
比如,有限合伙企业的名称中应当标明“有限合伙”字样,以区别于普通合伙企业。
在出资方面,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包括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等。
在利润分配方面,有限合伙企业可以根据合伙协议的约定,将利润优先分配给有限合伙人,以满足其对投资回报的期望。
2023修正版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涉税讲解[1]
![2023修正版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涉税讲解[1]](https://img.taocdn.com/s3/m/49c41f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4.png)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涉税讲解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涉税讲解1. 引言合伙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由两个或多个自然人或法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分担利润和承担风险的形式。
在合伙企业经营过程中,个人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涉税问题。
本文将对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 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主体在合伙企业中,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可以分为两类:合伙人和合伙企业。
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合伙企业的出资人和从业人员,按照其在合伙企业中取得的分配收益纳税。
合伙人的分配收益包括按照合伙协议约定分配的利润、收益和其他所得。
合伙人需要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行申报和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合伙企业本身作为纳税主体,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实际是对合伙人享受分配收益的途径进行个税预扣。
合伙企业根据合伙协议约定,在分配收益给合伙人之前,需要根据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率,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个人所得税预扣,并将实际所得分配给合伙人。
合伙企业在纳税时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预扣税率进行计算。
3.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伙企业的收入合伙企业的收入包括经营所得和其他收入。
经营所得是指合伙企业从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和收益。
其他收入是指合伙企业从非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如利息、租金、股息等。
合伙企业需要统一计算其收入,并作为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的一部分。
合伙企业的支出合伙企业的支出包括经营成本、管理费用、财产损失和其他支出。
合伙企业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计算合伙企业的支出,并将支出减去收入,得出合伙企业的纳税所得额。
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预扣税率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预扣税率是根据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确定的。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7档,分别是3%、10%、20%、25%、30%、35%和45%。
合伙企业需要根据合伙人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个人所得税预扣。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应该如何交纳

合伙企业个⼈所得税应该如何交纳关于合伙企业的个⼈所得税应该如何缴纳?下⾯店铺⼩编就带⼤家去了解⼀下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家解答疑惑!回复内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所得税的法规>的通知》(财税[2000]91号)第四条规定,个⼈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纳税年度的收⼊总额减除成本、费⽤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的⽣产经营所得,⽐照个⼈所得税法的“个体⼯商户的⽣产经营所得”应税项⽬,适⽤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所得税。
第五条规定,个⼈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产经营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分配⽐例的,以全部⽣产经营所得和合伙⼈数量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
据此,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再乘适应税率“的⽅法计算个⼈所得税。
投资者应纳个⼈所得税=(全部⽣产经营所得x投资者个⼈按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例)×适⽤税率全部⽣产经营所得=收⼊总额—成本、费⽤以及损失关于合伙企业投资者个⼈所得税费⽤扣除标准。
财税[2006]44号明确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附件1第六条(⼀)修改为:“投资者的费⽤扣除标准为19200元/年(1600元/⽉)。
投资者的⼯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以上便是⼩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有了⼤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店铺进⾏律师在线咨询。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涉税讲解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涉税讲解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涉税讲解1. 合伙企业的概念和分类合伙企业是指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共同出资、共同承担风险、共同经营并共享利润的企业形式。
根据合伙企业的出资方式和责任承担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两种形式。
普通合伙企业:所有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即个人资产对企业债务负有连带担保责任;有限合伙企业:至少有一名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而其他普通合伙人仍承担无限责任。
2.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缴纳的对其所得额需要纳税的一种税种。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是指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按照其从合伙企业获取的分配收益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3.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和计算方法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需要根据有关规定,按照其从合伙企业分配收益的额度缴纳个人所得税。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确定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2. ,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确定适用的税率;3. ,根据适用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4.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和缴纳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需要按照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和缴纳。
具体流程如下:1. ,合伙人需要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附上相关的证明材料;2. ,合伙人需要将填写好的纳税申报表和相关材料提交至当地税务机关;3. ,合伙人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按照规定时间和方式缴纳个人所得税。
5. 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优惠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可以享受一定的减免和优惠政策。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以享受个税减免和税率优惠;2.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个税减免和税率优惠;3.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优惠政策:合伙人从合伙企业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等所得可以享受个税减免和税率优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如何缴纳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由此可见,合伙企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合伙企业法》第六条规定:“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
”由此可见,合伙企业本身不存在所得税纳税义务,其合伙人按照相关规定申报缴纳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规定:“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
合伙企业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
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
所称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合伙企业分配给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
”根据上述“先分后税”原则,合伙企业应当将应纳税所得在合伙人之间进行分配,有限合伙人应当将分得的所得视为投资收益与自身的生产经营所得合并,以有限合伙人的自己名义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无论合伙企业的所得是否分配至各合伙人名下,各合伙人都应当按应享受的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
因为合伙企业不属于“居民企业”范畴,所以有限合伙人从合伙企业分得的所得不属于免税收入。
第三,财税〔2008〕159号文件规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伙人在计算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用合伙企业的亏损抵减其盈利。
”根据上述规定,合伙企业的亏损只能用该合伙企业以后年度的所得按规定弥补。
笔者认为,合伙企业的盈利可以抵减有限合伙人当年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