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第一课时)
神奇的水1

8.交流生活中水的毛细现象的例子
三、研究“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
1.观察老师的实验现象
2.猜测硬币上能滴多少滴水。
3.学生练习使用滴管。
4.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并仔细观察在滴水滴的时候,硬币上水滴的样子。
5.学生汇报结果。
6.体会生活中水的1.根据所学知识,除掉桌上实验时,留下的水。
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教学资源
课件16只烧杯餐巾纸若干张高锰酸钾溶液白布条16根粉笔16支滴管8根一角硬币8个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反思
一、情景导入
1.学生回忆水的基本性质。
2.对研究水的性质产生兴趣。
二、研究会“爬”的水(毛细现象)
1.通过动手实验去发现水能够顺着物体向上爬的性质。
2.汇报实验结果: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3.学生再实验去发现水是不是在任意一种材料上都能够向上爬。
4.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材料水能够向上爬,而有的不能。
5.学生再次运用多种材料实验,分类哪些水可以向上爬,哪些不能向上爬。
6.观察研究水能向上爬的材料的共性。
《神奇的水》学案设计
教学内容
三上第三单元第三课《神奇的水》第一课时
执教日期
()月()日,星期()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的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的特性,获得对水的性质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7.根据学生的回报总结:水会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适当板书。
神奇的水第一课时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性质的初步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使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两个烧杯餐巾纸1张红墨水滴管一根学生准备:餐巾纸6张白布条6根粉笔6支烧杯12个滴管6根一角硬币6个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也没准备什么贵重的礼物,就送大家一朵花吧!哦,送白色的花好像不吉利啊,不过没关系,我有办法,看好了。
2.提问:是什么让纸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试管中的水是怎样爬到纸花上的?(学生猜测原因)二、研究会“爬”的水(毛细现象)1.谈话: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让我们亲自动手做一做水往上“爬”的实验,好不好?2.实验准备:(1)理解实验材料;(2)宣布实验要求。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实验结果:你看到了什么现象?5.水好神奇啊,会“爬”(板书)6.通过刚才动手做,我们知道了水会顺着物体会往上爬的性质。
那我们就利用水的这个性质来做个比赛,看谁的水往上爬的快。
好不好?7.各小组到老师这儿来选择材料。
8.注意比赛规则啊9.提问:为什么有的材料能使水向上“爬”,而有的材料却不能够呢?10.学生猜测,然后分组观察实验材料。
(需要时给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放大镜)11.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板书:孔隙往上爬]12.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水会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玻璃没有孔隙所以水爬不上去。
13.14.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板书:毛细现象]15.提问:那现在你知道纸花为什么会变色了吗?16.提问: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毛细现象吗?17.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总结。
三、研究“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1.游戏导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好吗?2.学生玩游戏(占地方)3.我们玩的好开心啊,我们的小水滴也想和我们一起玩,带他玩吗?4.小水滴在哪儿呢?在我们的滴管里呢?(教学生使用滴管)5.我们也给小水滴找个脚垫吧。
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通用课件.

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通用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水的性质、水的组成、水的循环以及水的利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组成,知道水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性质和组成,水的循环。
难点:水的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盐、糖、颜料等)。
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引入:为什么自来水可以喝,而河里的水却不能喝?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水。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等。
2. 讲解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
3. 讲解水的循环:蒸发、降水、径流等。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演示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2. 演示如何用颜料改变水的颜色。
3. 演示如何用盐和糖改变水的味道。
四、课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水的性质和组成,以及水的循环。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水的组成:氢元素、氧元素水的循环:蒸发、降水、径流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水的性质和组成。
答案:水的性质有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等;水的组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请描述一下水的循环过程。
答案: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水的性质、组成和循环,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对水的特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育学生节约用水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神奇的水》PPT 第一课时

能让水向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物品共同的特征?
毛巾、报纸、纸巾都有小孔或缝隙。
•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 往上“爬”或向四周 扩散的现象,叫做毛 细现象。
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干布擦水
潮湿的墙根
酒精沿着棉线上升
毛笔蘸墨写字
海绵吸水
◆ 活动三:做一枚硬币上能容纳多 少滴水的实验。
我的猜测:一枚硬币上能容纳
滴水。
会“团结”的水
·
水滴表明形状
一元硬币 一元硬币
实验注意点:
1.硬币在桌上要放平,不要碰撞课桌。 2 .滴管离硬币近一些,要慢慢地滴,滴在塑 料圆片的中间,同时记下水流出前的滴数。 3 .在滴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在硬币上的形 状,要与塑料圆片成水平方向观察,记录 员记下滴数,画出水表面的形状。
◆活动一:研究水能沿着哪些物体向“爬”?
材料 我的 猜测 实验 结果 布料 纸巾 金属 塑料直尺
√
√
×
×
注意:在能使水向上“爬”的物体下面打“√”,在不能使水向上“爬”的物体下面打“
◆哪些物品能让水上升或扩散?
◆哪些物品不能让水上升或扩散?
◆能让水向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物品摸起来 和看起來有什么不同?
•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 着的力,使其表面象
草叶上的露珠
小水珠
水黾在水面上滑行
• 水黾足的附节上, 生长着一排排不沾 水的毛,所以,与 足接触的那部分水 面会下凹,但它的 足尖不会冲破表面 张力。
◆ 会“爬”的水——水的毛细现象 ◆ 会“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神奇的水 课时1 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
会“爬”的水
白 白 色 色 纸 纸 巾 巾
装有红水的玻璃杯
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通用优质课件.

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水》通用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神奇水》中,探索水特性、状态变化以及它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重要性。
详细内容将包括:水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水吸附性、溶解性;水循环过程;以及保护水资源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水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2. 培养学生认识水吸附性、溶解性,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吸附性、溶解性理解;水循环过程。
教学重点:水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冰块、热水、杯子、色素、吸管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块、水、水蒸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联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过程细节: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三种状态水,讨论它们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水三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过程细节:结合PPT课件,讲解水三态变化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冰融化成水、水加热成水蒸气过程。
3. 实践活动:进行水吸附性、溶解性实验。
过程细节: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吸附性和溶解性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水吸附性、溶解性相关例题。
过程细节:结合实际生活,讲解溶解性在药物制作、饮料生产等方面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水吸附性、溶解性相关练习题。
过程细节:指导学生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6. 水循环过程:通过PPT课件,讲解水循环过程。
过程细节:让学生解地球上水是如何不断循环,以及水循环对生态环境重要性。
7.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宝贵,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
过程细节:讨论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分享节水小窍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水》2. 板书内容:水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水吸附性、溶解性水循环过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优质课件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水》中的《神奇的水》。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三态变化。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烧杯、冰块、热水、干冰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水景,让学生感受水的神奇之处,引发学生兴趣。
详细过程:展示河流、湖泊、瀑布等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介绍水的性质、三态变化、用途和保护水资源。
详细过程:(1)展示PPT,讲解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三态变化,如冰块融化、热水蒸发等。
(3)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4)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如节约用水、防止污染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新课内容,讲解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例题。
详细过程: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详细过程: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等。
(2)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3)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等。
(4)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污染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水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性质、三态变化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神奇的水》完整版课件.

3.水的作用:详细讲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作用。
三、保护水资源意识的培养
保护水资源是本节课的教育目标之一,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讲解水资源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
2.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环保意识。
四、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积极参与教师培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
《神奇的水》完整版课件.
一、教学内容
《神奇的水》这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特性、水的作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2.使学生掌握水的特性和作用,认识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3.课堂实践:
(1)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2)进行水的溶解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4.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循环的例题。
5.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水的三态变化
2.水循环
3.水的特性与作用
4.保护水资源
五、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
小学科学苏教版《神奇的水》ppt教学课件1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 民族再 兴只是 空谈” ,张岱 年这话 表明唯 有创造 新哲学 我们民 族才有 振兴的 希望
5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神奇的 水
会“爬”的水
任务一:探究会“爬”的水
实验材料:餐巾纸、棉布、纱布、塑料小棒、粉笔、玻璃片 实验内容:将实验材料依次放入红色的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表:
(水能够向上“爬”的材料打“√”,水不能向上“爬”的材料打“X”。)
实验锦囊:
1.不能将实验材料全部放入水中,放入水下1-2cm即可; 2.每种材料在水中的放置时间不少于15s; 3.将用完的材料,整齐地放回托盘中; 4.注意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5.及时完成实验记录表。
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小学科学苏教版《神奇的水》ppt教学 课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神奇的水》ppt教学 课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神奇的水》ppt教学 课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神奇的水》ppt教学 课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神奇的水》ppt教学 课件1
谢谢
小学科学苏教版《神奇的水》ppt教学 课件1
1、对班组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 面验证 ,包括 对其品 牌、产 地、规 划、技 术参数 的全面 对照, 拒收与 设计或 合同中 规定要 求不符 的材料 、物资 。
小学科学苏教版《神奇系 统管理 ,对班 组已完 成并形 成系统 功能的 产品, 经验收 后,即 组织人 力、物 力和相 应的技 术手段 进行产 品保护 ,直至 形成最 终产品 ,并指 派专人 看护直 至交付 业主使 用为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水(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2、使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3、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三、教具准备:
纸巾、硬币、水杯、滴管、红墨水、大的塑胶盘子、曲别针、垃圾袋;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让大家猜个谜语: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液体。
是什么呢?是水。
水有很多神奇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水到底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二、认识毛细现象。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看水往哪里流?
(1)说明实验要求: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红颜色的水中,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再试试真是这样吗?
(2)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红色的水,顺着纸往上爬。
)
(3)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结果,用自己的话汇报。
(4)师生小结:其实水是沿着孔隙爬上去的。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三、拓展延伸;
想想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毛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