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音乐中的聆听与感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学会聆听教案

学会聆听教案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执教者:陆小清【教学目标】1.本课在初中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展开,使学生能够初步明确音乐欣赏与鉴赏的区别。

2.引导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各种音乐要素。

强调音乐学习是有法可循的。

3.引导学生利用联觉的方式培养聆听的意识习惯。

使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聆听音乐要素是鉴赏音乐的基本方式,亲身尝试表现音乐要素是鉴赏音乐的必要方式,是一种换位思考的形式。

为整个高中的音乐学习初步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1.各种要素的领悟。

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也是本课需重点感悟分析的。

2.多声部节奏的创编与配合。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体验法、探究法【教学内容】1.欣赏《老虎磨牙》、《剪彩波尔卡》、《美妙的和声》等音乐。

2.用联觉的心理方式体会感悟节奏、节拍、速度、旋律、力度、音色、曲式、织体、和声、调式等音乐要素。

3.用创编的方式表现音乐要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会用联觉的方式感悟音乐形象。

1.听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选择。

1)悦耳的鸟鸣 2) 汹涌的大海3)壮阔的江河 4) 充满生机的早晨5)秀丽的田园 6)欢快的歌舞二、聆听与感悟1.音乐鉴赏与音乐欣赏的区别——感悟、鉴别、表现音乐要素。

a.了解联觉理论,为弄清音乐鉴赏与欣赏的区别作铺垫。

由一种感觉引起其它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联觉是使音乐(声音的艺术)能够表现视觉、情绪、概念等非听觉性内容的原因,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对比式欣赏:仔细聆听管弦乐《天鹅》和打击乐《老虎磨牙》,辨出音乐的表现方式的不同。

归纳:作品一:以乐器的旋律变化来表现;旋律进行的方式:平行(稳定,平等),上行(上进,积极,激动),下行(凄凉伤感,消沉),综合说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作品二:没有旋律,主要靠打击乐器的音色与节奏。

引导分析:片段1:引子——寂静的森林(鼓,双向筒)片段2:老虎的吼声(鼓的轮奏,钹的磨动)片段3 :老虎的步态(松弛地敲鼓,从鼓边到鼓中间)片段4:音乐的变化(疾驰,追赶似的)片段5:老虎的磨牙(刮鼓边)3.音乐要素的复习与拓展。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高中音乐-学会聆听教学目标:1. 了解聆听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2. 学习音乐评价的方法和技巧;3. 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聆听的方法和技巧;2. 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流行歌曲、民族音乐等;2. 准备音乐欣赏的辅助材料,如音乐观赏图、音乐分析报告等;3. 准备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4. 准备学习任务和讨论问题。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介绍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欲望,并带领学生思考音乐对自己的意义。

Step 2 学习-聆听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通过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聆听音乐的方法和技巧,如专注、全神贯注、用心感受等。

并举例说明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听到不同音乐作品时的应用。

Step 3 聆听音乐作品(30分钟)播放选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聆听。

在聆听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表达等方面,并思考音乐所表达的主题、情感等。

Step 4 评价音乐作品(2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音乐作品,通过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评价。

可涉及的问题包括:你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整体印象如何?音乐作品中的高潮部分是什么?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等等。

Step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他们的聆听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音乐作品的听后感或音乐评论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用文字来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辅助材料:1. 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2. 音乐观赏图;3. 音乐分析报告;4. 学习任务和讨论问题。

评价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3.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4. 学生的听后感或音乐评论的写作能力。

音乐鉴赏(必修)高中音乐《学会聆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音乐鉴赏(必修)高中音乐《学会聆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第二课时:《草原放牧》
第三课时:《第六(悲怆赏心理:音响感知、情感体验、联想想像、理解认识。
单元目标
旨在引导学行初步认识以下三个问题
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世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重点、难点与关键
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与记忆;以音乐性内容为主,以非音乐性为辅。
提倡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辅之教师少成精、具有启发性的传承式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作为音乐老师,不能仅仅依靠语言和逻辑的表达来诠释音乐,而要善于运用“音乐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理解、表现、鉴赏音乐。
音乐鉴赏(必修)高中音乐《学会聆听》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音乐
教材版本
音乐鉴赏(必修)
单元名称
《学会聆听》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通过本单元教材的学习,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1、演唱或演奏音乐主题;
2、运用乐谱聆听音乐;
3、在浆中联想想像、即兴创作或表演;
4、听赏、分析交描述音乐;
5、对音乐和音乐表演进行评价;
6、理解音乐和其它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之个的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7、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音乐与人生》导言

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授课人:教学年级:高一教学时间:40分钟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

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课程,把看似复杂的音乐简单化,让学生不会再认为音乐是不可琢磨的,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对音乐构成及功能的作用,能主动探索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音乐要素所带来的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感受音强的拍手小游戏、打节奏等方式的师生互动环节,激发学生音乐探究的兴趣,通过共同协调合作,感受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感受音乐与人生的紧密联系,感受音乐折射人生、反映社会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贴近学生实际及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表情达意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便学生今后更好的体验音乐、感悟人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导入同学们,欢迎走进音乐的艺术殿堂。

师设问:“大家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生:各抒己见师:大家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型,音乐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艺术形式,仔细留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音乐的节奏时常振动着我们的耳鼓:音乐的旋律时常拨动着我们的心弦,音乐是如何把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融进了一个个音符之中,把我们的情感世界融入到一次次的震撼之中的呢?聆听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作用?。

音乐(1)《喜洋洋》音乐(2)《婚礼进行曲》音乐(3)《运动员进行曲》音乐(4)《最炫民族风》生聆听回答贝多芬说: “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希腊人说的“数的和谐”,音乐带领我们直达宇宙的最后结构,生命之盛衰枯荣,人生之风云际会,无不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得到生动的暗示。

高中音乐鉴赏 第一节 学会聆听 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 第一节 学会聆听 教案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一、学习目标
(一) 运用“音乐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美化自己的人生。

(二) 演唱演奏音乐主题,在音乐中联想,听赏、分析、描述音乐,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之处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三) 在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学会分析、学会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

难点: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想象,揭示了哪些社会内容。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为重点曲目,《森吉德玛》为拓展曲目。

四、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

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用舞蹈或戏剧等形式,表演乐曲的主题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点评引导为辅。

(二)指导策略:运用比较法,分析两首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音乐情绪以及音乐要素发挥了哪些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学会聆听教案 (2)

学会聆听教案 (2)

第一课音乐与人生教学理念:本单元的学习,是高中音乐课的第一节。

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正确的告诉学生们如何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音乐。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学情分析:一、学生的认知特征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知识平时自己听听歌或在文艺晚会、电视上听听音乐。

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因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学生的知识基础1、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

2、没有进行过准确的发音练习。

3、不会对音乐有着专业性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太过于要求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上,我会着重从学生较熟悉的歌曲入手,由小放大,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教学目标:1、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学习本门课。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审美能力。

并且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喜欢音乐。

2、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思维能力,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与信心。

3、聆听《草原放牧》,能大致用学习的音乐要素语言去阐述聆听的《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思维能力,能大致用学习的音乐要素语言去阐述聆听的《草原放牧》。

教学过程一、与学生相互进行认识1、教师进行自我介绍2、进行课堂上课纪律的要求说明3、进行座位安排设计意图: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二、谈话导入1、讲解音乐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关系引导学生注意并进行思考。

高中音乐鉴赏《学会聆听》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学会聆听》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学会聆听》教案城东中学柯江鸿教学地点:城东中学艺术楼一楼多媒体(3)班级:高一年(12)时间: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下午第7节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对学习音乐鉴赏产生兴趣,并能够主动思考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及音乐对人产生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音乐与人生的分析和讲授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与人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人生相结合产生的美感和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2 掌握部分音乐形式要素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基本作用。

四教学方法设疑法、聆听法、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讨论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热爱生活,学习音乐的热情。

2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A、集体读导言。

B 请一位学生解释孔子的格言。

3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回忆所学的知识,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心理。

4、聆听《草原放牧》——完整聆听A 提问:(1)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2)独奏乐器是什么?什么是协奏曲?(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像到了什么?(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5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6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中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六、课堂总结音乐是人的精神食粮,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

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学会聆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会聆听》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图二、教学目标1、聆听器乐曲《草原放牧》,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2、了解乐曲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

3、在聆听乐曲的基础上,总结影响音乐风格的各个要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1、在对乐曲的把握上,了解影响音乐风格的各个要素。

2、学唱、表演《草原放牧》两个音乐主题片段,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A、导入环节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听的器乐曲,我想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用心聆听这首乐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二、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三、你认为这首乐曲大体可以分成几部分?B、初步欣赏师:好,音乐听完了。

下面咱们来结合刚才的问题回顾一下。

同学们说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生:师:对!琵琶。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早在南北朝时期,经由丝绸之路从西域流入中国。

我们都知道在甘肃敦煌的莫高石窟中,就有“反弹琵琶”的精美壁画。

师:那么,说到主奏乐器了,我想问一下大家,在刚才的乐曲当中,除了琵琶,你们还听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生:师:嗯,有的同学听到了,,,,,,这种以一种乐器为主,其他多种乐器协同演奏的器乐形式有一个专属名称叫做协奏曲。

以琵琶为主的呢就叫琵琶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就叫小提琴协奏曲。

常见的还有钢琴协奏曲、二胡协奏曲等等。

师:好,下面咱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

这首作品整体情绪是怎样的呢?生:师:嗯,同学们的意见比较一致。

基本上都觉得音乐的情绪是高亢、激昂、轻快活泼的。

那么,是什么元素造成了音乐的这种情绪特点呢?下面咱们来分段赏析,进一步探究音乐元素的艺术作用。

首先我们来划分一下段落。

同学们觉得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生:C、分段欣赏阶段师:好,我们首先来欣赏乐曲的引子部分。

请大家放飞思维,自由感受,去想象一下音乐表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生:师:乐曲开始02 306 6—情绪怎么样?生:(激昂的或明亮的亦或高亢的)师:引子的旋律以一连串逐步上行的音符组成,明朗喷薄,仿佛清晨的号角把一轮太阳托起,随后,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生机盎然、富于动力感的经过句,把我们带进了“天苍苍、野茫茫”,宽广无垠的大草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聆听—音乐中的聆听与感悟年级:高中一年级【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1.构成音乐语言的形式要素2.音乐情感与思想意境层的揭示【教学理念】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本课基本立足点。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2.本课力图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艺术教育渠道,体现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课”的形式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观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体验,即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育才育人的双重目的。

3.以聆听体验和音乐素养培养为框架结构,同时结合创造性音乐活动和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拓展,形成多元、立体的教学形态。

4.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真善美的艺术追求。

【教材分析】1.《音乐鉴赏》为必修模块,《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是本模块的起始课,教材中涉及的音乐要素等内容也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也是一种衔接与过渡。

因此,这一单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促进今后更有效的学习音乐有重要作用。

2.音乐语言是通过音乐要素构成的特定音响结构来实现情感交流和思想表现,音乐形式要素是音乐语言的主要表现手段,教材中内容与环节都围绕着音乐的形式要素展开,通过聆听《草原小姐妹》、《长江之歌》等多首音乐作品,在形式上丰富地构成了几乎全部的音乐形式要素特征和表现力。

3.音乐形式要素构成了普遍认为“好听”音乐的音响外层,如何深入了解和运用形式要素则是更高层面的学习,因此运用节奏、旋律的创编,是在感知、体验上进一步提升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与认识4.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态与载体,在“好听”的基础上“听有所思,听有所想”是“音乐鉴赏”的主要目的之一。

《欢乐颂》等经典音乐作品都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表达及思想境界,感受音乐的更高层面应该是“思想意境层”的聆听。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聆听及相关文化的了解,感悟其蕴含的思想内容,感受音乐反映社会、折射人生的独特艺术形式;通过对高品质、经典音乐作品的鉴赏,培养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参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体验音乐要素带来的表现力及艺术效果;通过节奏创编、五声调式乐曲的即兴伴奏,开拓音乐思维,体验创作的乐趣;通过互动环节,增强音乐探究及师生、提生集体音乐合作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音乐形式要素对音乐的构成及功能的作用,培养对音乐形式要素的感性认知能力;能区分并借鉴别其在音乐中的作用,能借助其构成的音响外层,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因素与思想内涵。

【教学用具】钢琴、手风琴【教学重点】音乐形式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教学难点】作品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教学过程】.回顾学习的内容,音乐形式要素主要有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

一、导入:(1)师设问:“如果要创作一首欢快热烈的作品,会选用高音还是低音?旋律的走向是怎样的?速度是快速还是慢速?你会选用何种节拍与节奏?(2)依据学习的音乐形式要素,如果你是一位小小作曲家,请以‘蜜蜂’为标题进行创作,你会从哪个要素开始入手。

A:请学生分析野蜂飞行的状态(翅膀震动频率高,翅膀翼展小,发出嗡嗡声。

)B:全体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模拟野蜂飞行的声响。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回顾与小结及学生的实践体验,增强音乐表现的能力,深入理解形式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聆听与感悟(一)音乐要素的拓展1、调式的学习(1)教师弹奏原版和经过改编后的《两只老虎》,感受音乐形象变化,得出影响音乐形象的变化的重要原因—调式,学习调式概念。

(2)了解主要的调式类别:西洋大调式、西洋小调式和中国五声调式,重点了解五声调式。

(3)演唱大小调式音阶,感受大小调式在音乐中的表现力。

(4)感受我国民族五声调式在民族、流行音乐、外国创作的歌剧及中国素材的电影音乐中的体现,感受五声调式的韵味。

(5)结合五声调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关系,对比聆听五声调式音阶与七声音阶,感受中国音乐的人文思想。

(6)师生合作,即兴创作五声调式的钢琴曲,进一步感受五声调式的和谐与韵味。

设计意图:了解音乐中的人文思想,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通过师生即兴创作,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熟悉歌曲的改编、教师的现场演奏,加深对调式的体验。

2、织体的学习(1)教师演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师生共同探究其中的变化,分析织体,旋律等要素。

(2)聆听与表现(尝试创编多声部合唱片段)(3)出示《夜曲》谱例,并阐明音乐是立体的,因势利导分析织体,和声等要素。

(4)出示《两只老虎》谱例,学生亲自编配,从作曲家、表演者的角度再次感受音乐的要素。

--------体验、表现音乐的过程,是音乐鉴赏的必要方式i,是一种换位思考的形式!(二)听有所思,听有所想作品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意境层(1)师:“作曲家创作作品时仅仅是为了好听么?除了好听还有什么?”引发思考,从而引发更高层面的聆听—情感与思想意境层。

(2)聆听音乐《辛德勒的名单》,《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好听,还有什么感想?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在好听的基础上让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学会聆听,要“听有所思,听有所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与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关注更高层面情感与思想意境层。

三、课堂延伸利用名人名句加深对音乐艺术价值的深入理解与思考。

舒曼:“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

”爱因斯坦:“我的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黑格尔:“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以完全称作人。

”贝多芬:“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名句,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悟,思考人生,树立终生学习音乐的愿望,进而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努力地创造幸福未来。

【学情分析】高中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课程,“听”是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有效聆听更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个灵魂。

当前,我国的中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有效聆听能力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之下,电子音乐媒介的日益兴盛和发展使得学生进一步融入到新潮流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有效聆听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一种阻碍。

中学生戴着耳机听到更多社会流行音乐,这一部分音乐内容参差不齐,有好有坏,加上这种被动的接收方式使得学生的自我主动鉴赏能力进一步削减,甚至一部分中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懒于去主动的聆听和欣赏。

有效聆听能力的退化不仅消弱了中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和热情,更降低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聆听能力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效果分析】当前,高中生的课业负担相对较大,心理压力也不断加重,一部分学生通过听音乐来缓解压力,丰富生活。

这就更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聆听指导,音乐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专业的音乐讲解,学会把握音乐的音准、节奏等专业性元素,提升学生的音乐自主感知水平,为学生学会有效聆听奠定一个基础。

除此之外,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感知音乐的内容,体会音乐情感的表达。

只有更丰富的情感去聆听,才能更多的捕捉到音乐中的精髓。

音乐简单而复杂,只有学会聆听才能更好的走进音乐,感知音乐世界中的无穷魅力。

【教材分析】5.《音乐鉴赏》为必修模块,《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是本模块的起始课,教材中涉及的音乐要素等内容也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也是一种衔接与过渡。

因此,这一单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促进今后更有效的学习音乐有重要作用。

6.音乐语言是通过音乐要素构成的特定音响结构来实现情感交流和思想表现,音乐形式要素是音乐语言的主要表现手段,教材中内容与环节都围绕着音乐的形式要素展开,通过聆听《草原小姐妹》、《长江之歌》等多首音乐作品,在形式上丰富地构成了几乎全部的音乐形式要素特征和表现力。

7.音乐形式要素构成了普遍认为“好听”音乐的音响外层,如何深入了解和运用形式要素则是更高层面的学习,因此运用节奏、旋律的创编,是在感知、体验上进一步提升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与认识4.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态与载体,在“好听”的基础上“听有所思,听有所想”是“音乐鉴赏”的主要目的之一。

《欢乐颂》等经典音乐作品都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表达及思想境界,感受音乐的更高层面应该是“思想意境层”的聆听。

【课后反思】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

让学生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美的同时,也要学会分清优质音乐与劣质音乐的区别,能够自主的选择音乐类型以及音乐作品,学生在有效聆听的过程中透过作品的音色、曲调等元素的传达,来对音乐进行深层次的感知,转化为内心的感受,长期以往,形成一种独特自我的鉴赏能力。

社会潮流中有好有坏,尤其是网络流行歌曲似乎对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学生们在课堂中对于高中音乐教育里的优秀作品表现出淡薄的求知欲。

有效聆听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走进优秀的音乐作品,产生内心的共鸣,对于音乐学习的求知欲也会有效的提升。

所以,有效聆听并非表面文章,需要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实在在的进行落实,不断提升高中生的有效聆听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选择能力,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课标分析】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聆听及相关文化的了解,感悟其蕴含的思想内容,感受音乐反映社会、折射人生的独特艺术形式;通过对高品质、经典音乐作品的鉴赏,培养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参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5.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体验音乐要素带来的表现力及艺术效果;通过节奏创编、五声调式乐曲的即兴伴奏,开拓音乐思维,体验创作的乐趣;通过互动环节,增强音乐探究及师生、提生集体音乐合作能力。

6.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音乐形式要素对音乐的构成及功能的作用,培养对音乐形式要素的感性认知能力;能区分并借鉴别其在音乐中的作用,能借助其构成的音响外层,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因素与思想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