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
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 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12)悲慨。 特点: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
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 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 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 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 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五、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①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 快清新,有如民歌。②“何处住”, “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 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 ③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二、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试赏析这首诗“清新明快”的语言 风格。
答案: ①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 到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 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 ②后两句写天气炎热得连荷花也躲 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 态美。 ③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 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 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9)奔放。 特点: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
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 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 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 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
(11)幽默讽刺。 特点: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
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 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古代诗歌鉴赏里的一个关键环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你知道吗,古代诗歌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盒子,而语言就是那把打开盒子的钥匙。

这语言啊,有的像欢快的小溪,潺潺流淌;有的像深沉的海洋,蕴含无尽奥秘;有的像绚丽的烟花,瞬间绽放光彩。

我想起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那孩子一开始对诗歌语言那是一脸懵,觉得那些古人说话咋这么绕。

有一次我们讲到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孩子就问我:“老师,这有啥特别的呀,不就是说看到月光以为是霜嘛。

”我笑着跟他说:“孩子呀,你可别小看这两句,你想想,李白为啥不说‘地上雪’或者‘地上冰’,偏偏说‘地上霜’呢?”他眨巴着眼睛摇摇头。

我就接着给他解释:“霜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又冷又清寂?李白当时一个人在他乡,看到这月光,心里那种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感觉,一下子就通过‘霜’这个字给表现出来啦。

”这孩子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咱再来说说诗歌语言里的用词。

有的诗人用词那叫一个精准,一个字就能让整首诗活起来。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王安石为了这个字那可是绞尽脑汁,换了好几个,最后定下“绿”,一下子就把春风拂过,江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给写活了。

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想想,这一个“闹”字,是不是让你感觉满枝头的杏花都在欢腾,春天热闹得不行?诗歌语言的魅力还体现在修辞手法上。

比喻、拟人、夸张,那是花样百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这夸张的手法,把庐山瀑布写得那叫一个壮观,好像真的从天上掉下来一条银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把春风比作剪刀,多新奇呀,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春风的灵巧。

还有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平仄协调,读起来是不是特别顺溜?总之啊,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探险。

你得细心去琢磨每个字、每个词,感受诗人藏在里面的心思和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点三 关键语句的赏析 知识梳理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有时是出于格律上的需要,突破常规语 序而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有时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借助于一 些艺术手法,使诗句变得更凝练,更精美,更生动,更深刻,产生赏 心悦目、意境深远的艺术魅力。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 的挖掘和评析。 【常见设问方式】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答案】 诗眼是“寒”。①首联写西风瑟瑟,落叶打在窗户 上,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②颔联先直陈“十月江寒”,然 后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从侧面表现寒冷;③颈联写寒 霜落下,使栖息的乌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出寒冷难耐。
方法归纳 如何确定“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 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 五个字。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 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请结合全 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典例剖析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 ①阚:看。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PPT课件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鉴赏语言)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 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 感。
考点连结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广东卷) (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 术效果。(4分) (鉴赏语言) 答:(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 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 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 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 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 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语言考点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 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 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 :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答:本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抱村 的清江、自来自去的梁上燕、相亲相近的水中鸥,构 成了一幅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 憨态可爱;稚子敲针作钩天真无邪。(步骤二)。全 诗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考点连结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古代诗歌鉴赏2——鉴赏诗歌语言概述

古代诗歌鉴赏2——鉴赏诗歌语言概述
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 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 法,言之成理亦可)
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 活动。
二、 (2014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 答分案) :①通过特有意象表现“早”:残灯言出发之早,鸡唱说人在 旅途天还未亮。②通过关键词点明“早”:“独向”暗示出行早路 上无人相伴,“微有路”指天未明荒野有路难辨。(5分)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 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 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 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 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 的地方。 1.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 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 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 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5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 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 《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语言、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语言、形象)
例2: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尾联由“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透露出茫然、低沉、伤感的情绪。本联因与试题无关,不再作分析。
四、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2)“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命题者就诗的第二联出了两道题。这一联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下临大江,昼夜奔腾,涛声入耳,触发了诗人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帆影落到了樽前,可谓妙趣横生。在这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二字,景与情一下就脱开了眼前的实际,空间、时间大大拓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崔巍险峻,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样,诗人的见闻感受便突出了望海楼的高大久远。可见第(2)题的答案是:空间、时间;第(3)题的答案是B。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篇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篇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篇★角度设问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例①阅读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问:“暗”、“惊”、“寻”、“没”四字妙在何处?答:这个“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例②阅读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问:“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答:诗人以一个“惜”字和“爱”字赋予泉眼、树荫以人的感情。

泉眼爱惜,树荫爱恋,富有情趣。

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例①阅读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问:“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人们常用来赞美什么?答:赞美年轻人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初露头角,前程远大。

例②阅读苏轼的《惠崇< 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问:“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答: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强调了实践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探索精神。

例③阅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问:“烟花三月下扬州”被誉为千古佳句,妙在何处?第三、四句是如何体现作者对朋友的深情的?答:“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

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息。

第三、四句写临江送别,帆影望尽,故人远去,仍久久伫立远眺,挚爱之情含蕴无穷。

3.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例①阅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问: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答: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

考点2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考点2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考点2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

“语言”主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语言风格两类。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进而做出评述。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形式。

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语言的把握。

只有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考查内容。

主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4)概括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推敲,从而准确理解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从历年高考命题来看,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赏析诗歌的遣词造句和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对诗歌中词语运用的鉴赏,一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

一、品味词句阅读诗歌,一是要品析诗句之中精炼传神的词语,即“抓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等。

二要注意赏析诗句中的叠音词、色彩词、拟声词,品味这些词语独特的表达效果。

二、赏析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特征有:清新雅致、平实质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雄浑壮阔、形象生动、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等。

赏析语言作用常用术语有: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