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

合集下载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①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②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 ①从他:听任他。②檐牙:高高翘起的屋角。
栏目 导引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请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答:_朴__素__自__然__(_或__通__俗__化___、__口__语__化__)_。__如__“__是__谁__来__折__花__”__“___ _知__折__去__,__向__谁__家___”__“__折__时__高__折__些__”__等__语__言__,__都__是__口__语__化__的___ _语__句__,__明__白__晓__畅__,__一__看__就__懂__。____ 【解析】 答出语言特点并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语言不加 修饰,真切易懂。
栏目 导引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2012·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 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 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 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 无机鸥不惊”。
对青山强整②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③殷勤, 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强整:勉强整 理。③翠袖:和下文的“玉手”皆指歌女。
栏目 导引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结合全曲,简要分析“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 作用。 答:_①__“__翠__袖__殷__勤__,___金__杯__错__落__,__玉__手__琵__琶__”__写___的__是__繁__华__热_ _闹__的__生__活__场__景__。___②__通__过__写__繁__华__热__闹__的__生__活__场___景__,__与__前__面__的__ _“__归__雁__横__秋__,__倦__客__思__家__”__(_或__后__面__的__“__一__抹__斜__阳__,数__点__寒__鸦__”___, _或__前__后__的__“__归__雁__横__秋__,_倦__客__思__家__”__“__一__抹__斜__阳__,__数__点__寒__鸦__”__)_ _形__成__强__烈__对__比__,__凸__显__诗__人__此__时__孤__寂__而__思__家__的__感__情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时先指出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 再结合曲的内容分析作用。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解析版)

专题1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考纲解析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借此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解语言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赏析字词表达效果、赏析诗句表达效果、赏析诗歌语言风格。

二、考向分析考向一赏析字词表达效果(炼字)赏析古诗字词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能够鉴赏字词的表达效果。

【技法梳理】1.关注字词的含义这里的含义包括字词本身的意思和在诗句中的语境义。

从字词含义的角度体会妙处。

2.关注字词的手法字词的常用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也包括使动、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文言活用现象。

3.关注字词的作用说作用时要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三方面分析,尽量全面。

表达效果主要是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小贴士考向二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句(炼句)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可以从内容、形象、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鉴赏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

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很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技法梳理】赏析诗句“4技巧”1.抓前提→读懂句子的内容着眼全篇,弄懂句子的内容和情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2.依类型→明特点倒装句,错位的美;互文句,开合的美;对仗句,整饬的美;炼字句,凝练的美。

3.抓特点→关注表达技巧一般而言,高考试题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

鉴赏时要分析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看位置→分析作用或效果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或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答题步骤】小贴士不同诗句的作用或效果考向三鉴赏诗歌中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古代诗歌鉴赏里的一个关键环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你知道吗,古代诗歌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盒子,而语言就是那把打开盒子的钥匙。

这语言啊,有的像欢快的小溪,潺潺流淌;有的像深沉的海洋,蕴含无尽奥秘;有的像绚丽的烟花,瞬间绽放光彩。

我想起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那孩子一开始对诗歌语言那是一脸懵,觉得那些古人说话咋这么绕。

有一次我们讲到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孩子就问我:“老师,这有啥特别的呀,不就是说看到月光以为是霜嘛。

”我笑着跟他说:“孩子呀,你可别小看这两句,你想想,李白为啥不说‘地上雪’或者‘地上冰’,偏偏说‘地上霜’呢?”他眨巴着眼睛摇摇头。

我就接着给他解释:“霜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又冷又清寂?李白当时一个人在他乡,看到这月光,心里那种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感觉,一下子就通过‘霜’这个字给表现出来啦。

”这孩子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咱再来说说诗歌语言里的用词。

有的诗人用词那叫一个精准,一个字就能让整首诗活起来。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王安石为了这个字那可是绞尽脑汁,换了好几个,最后定下“绿”,一下子就把春风拂过,江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给写活了。

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想想,这一个“闹”字,是不是让你感觉满枝头的杏花都在欢腾,春天热闹得不行?诗歌语言的魅力还体现在修辞手法上。

比喻、拟人、夸张,那是花样百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这夸张的手法,把庐山瀑布写得那叫一个壮观,好像真的从天上掉下来一条银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把春风比作剪刀,多新奇呀,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春风的灵巧。

还有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平仄协调,读起来是不是特别顺溜?总之啊,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探险。

你得细心去琢磨每个字、每个词,感受诗人藏在里面的心思和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整理)
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
“沙鸥”在茫茫天地间飞来飞去,栖止无定,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一生坎坷、漂泊无依、前途渺茫的沉痛、悲愤之情。
01
02
例3.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緌(ruí):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02
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到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通过想像,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你能补充出来吗?
01
02
01
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分)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
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 语语法顺序,应调整为“神游故
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跟踪检测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结 束
常考类型
特色解读
教材典例
表达 技巧句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 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 的句子。鉴赏时就要看出 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答案:①“注”字写出了江水的迅猛之势。词人居高临下看到 那浩浩江水斜穿大地,其流势迅猛,如同喷注一般,颇为传神。 ②“扫”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此刻“倦怀”全释、烦恼尽消的 愉快心情;同时,也与词首“倦怀无据”遥相呼应,全词浑然一体。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跟踪检测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结 束
考点二 炼句
考点一
考Hale Waihona Puke 二考点三课时跟踪检测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结 束
解析:上阕开头三句写词人满腹倦怀无处排解,倚靠着高高的 栏杆极目远眺,看到寒江斜穿大地,流势迅猛。这里的“注”是倾 注、喷注的意思,把江水的迅猛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下阕结尾两 句写词人赏完胜景后,原先的倦怀一扫而光,而大江依旧向东流去。 这里的“扫”是扫除、一扫而光的意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 “倦怀”全释、烦恼尽消的畅快心境。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 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 分)
“夙雾”“朝阳”点明时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写出青烟 袅袅的远方,仍可辨别出那里是集市;红树忽然又转移到水流弯曲的 地方。“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将山水合写,融为一体。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ppt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ppt

10、奔放: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 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 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11、洗练:
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 意韵无极的境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误例剖析
学生答案: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这 两句观察细致,紧扣题目“早春”写出 “动人春色不须多”的特点。 评析:概括了颔联的内容,比较准确,但没 有紧扣题目要求,语言的特点是什么并没 有指出来,也没有具体的分析。 参考答案:语言新颖活泼。“下来”“上去” 分别写柳枝、桃枝特点既令人耳目一新, 又有拟人的意味,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早春 的赞美之情。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 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 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委婉含蓄—— 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 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白居易的新乐府 诗,又如《诗经.硕鼠》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明白晓畅—— 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课件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shē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 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 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作业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 “何数处”渔二字歌的起艺?术孤效灯果隔。(远6分汀) 。
译文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 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
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 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
分析其效果(作用)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分析角度
作用效果
(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 (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
注释 ⑴礼部: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及学校贡举的政令。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 ⑵紫殿:指京都贡院。暖吹:暖风,指春风。 ⑶席:犹言列坐。 ⑷衔枚:古代军旅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⑸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 ⑹列爵:分颁爵位。此处代指官职。公卿:指执政大臣。 ⑺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 ⑻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qiónɡ)行,
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ɡ)。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 1、语言的锤炼;
2、语言风格(特点)。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 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 ——杜甫
诗 歌 鉴 赏
语言的锤炼
1、了解锤炼语言的 一般考查方式
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横波亭(为清口帅赋)[注]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这首诗作于金国灭亡前夕。①本诗是为 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 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 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 龙百尺楼”来指高峻。
课前小练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 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 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 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 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 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 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小题1】这首挽词主要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5分)

用典。(1分)颔联运用严武平定吐蕃叛 乱与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两个典故, 十分贴切、概括地道出虞允文平生行迹与 功业,气魄宏大,语言遒劲。(2分)尾 联用诸葛亮死后吓走司马懿的典故,突出 了虞允文的才略过人,世无敌手。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非尔所图也 图:谋取,对付 B.儁具以状闻上 闻:使……听到 C.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 军 行:兼摄,同时担任 D.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 间 确的一 项是 A.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 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B.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 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C.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 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D.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 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2、剖析诗歌语言锤 炼类题型的一般解题 方法
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 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 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 式考查
一、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 问 方 式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 说你的理解。
(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二)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三)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A.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
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 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 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 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 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 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 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小题2】联系全诗,赏析“奄忽人千古, 凄凉月一痕”一联的意境。(6分)
(1)“奄忽人千古,凄凉月一痕。”写 虞允文身亡,埋骨地下,只有一湾冷月相 伴,场景极为凄凉寂寞。(2分) (2)这与前面的功高盖世的业绩形成鲜 明的对比,(2)不仅使诗意曲折跌宕, 而且切合悼词口吻,在对比中抒发诗人无 限的感慨:既表达了对一代名臣的沉痛悼 念,又包含着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 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 [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 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4.D(逆:迎战)
5.C 6.B(“招揽少年,准备为国家 效力,成为中坚”之说不准)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10分) (1)坚操刀上岸,以手东 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 贼状。(5分)
7.(1)孙坚手持大刀登上
岸去,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 好像分派部署人马来拦截贼 人的样子。(5分。 “以”“东西”“分 部”“罗遮”各1分,句意1 分)


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
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 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5分)
示例1: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
气”。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 的爱国情怀。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 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 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 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 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 的豪情壮志。
(步骤四) 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迁移训练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 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提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 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最精练传神的一个 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 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
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 所射杀。(5分)
(2)孙坚进攻打败了黄祖,追
击他渡过汉水,于是包围了襄阳 城,单人匹马前往岘山(或:在 岘山上行进),被黄祖的军士射 箭杀死。(5分。 “之”“遂”“行”“为所”各 1分,句意1分)

【注释】①虞丞相,名允文,南宋抗金 名臣。虞允文曾率军赢得采石(今属安 徽马鞍山市)大捷,在南宋朝野获得极 高声誉。乾道八年秋,赴四川综理军政 事务,后病逝。谥号忠肃。②杜甫在 《八哀诗》中赞严武平定吐蕃叛乱: “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③仲达, 司马懿的字。三国时有谚曰:死诸葛能 走生仲达。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①手,壮士即解腕②。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注】①螫:毒蛇咬人。②解腕:斩 断手腕,以保全性命。

8.请指出诗歌颔联所运用的
手法,并分析其作用。(5分)

.(手法1分,作用4分)



一是:直抒胸臆。(1分)抒写了壮士持剑壮别奔 赴战场,不愿做游子那样满脸离愁,表达了作者 对壮士情怀的赞美。(2分) 二是:反衬手法。(1分)用离愁满面的游子之 态,衬托持剑豪饮赴战场的壮士,突出壮士的立 志报国的豪迈之情。(2分) 或是:对比手法。将游子与壮士进行对比,表达 出壮士应当持剑而去建功立业,不应该做一个浪 荡游子而无为。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壮士的赞 美。
迁移训练
释词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 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一“看”字就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描述
意境或情感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 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或词。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 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步骤三)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 合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 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示例2: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 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 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 “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 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 “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 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 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 (评分要点:角度明确,1分;结合原诗 进行具体分析,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