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时代大股东的盈余管理与股价效应
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行为变迁与盈余管理幅度

在 流通 股 东 和 非 流 通 股 股 东 之 分 , 一 深 刻 的 这 为对 股 权分 置 改 革 的证 券 市 场 效 果 的 检 验 , 也
可为 中国监 管层 制定相关 法规 、 防范 相关行 为 提供参考。
一
资本市 场 巨变将 会对 大 股东 行 为产 生 深远 影
在。本文将 主要利用 拓展后 的 L S L V模型对 股
改后 大 股 东 行 为 变 化 特 征 进 行 预 测 , 后 以 然
P a l19 , 9 ) 出, o ae a(9 8 1 9 提 t 9 在股权集 中度较高 的公 司 中 , 理 问 题 从 管 理 层 与 所 有 者 间 的利 代 益冲突转为控股股东 与少数股东之 间的利益 冲 突 , - 并且公 司实 际控 制人 有可 能通过 操纵 _3 l1 “ 应计利润” 行盈余管理 , 进 提升股票 发行价格
证的方法研究上 市公 司配股 资格与配股融 资行 为的选 择 ; 0 志文 、 衍蘅 (0 3 对影 响 中 _李 2 宋 20 ) 国上 市 公 司 配 股 决 策 的有 关 因 素 进 行 了分 析 ; 原红旗 (0 ) 2 0 系统 研究 了上市公 司配股 4 及其经济后 果 , 比较 了盈余 管理 的不 同方 式在 计量上 的优劣 。 对 亏损 公 司的盈余 管理行为 研究 主要包括 : 陆建 桥 ( 99 研究 了 中国亏损 19 ) 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行为 ; 陈晓等 (0 4 同样 l 2 20 ) 从应计利润人 手 , 研究 亏损 公 司的盈余 管 理手 段 。 白云霞等 (05 研究 了业绩低 于阈值公 20 )
自 J sn和 M cl g 17 ) ee n eki ( 9 6 以来 , 方针 n 西 对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 的研究均 围绕管理层代 理问题展开 。直 到 2 0世 纪 9 O年 代 , 究者 发 研 现多数 国家 和地 区的公 司股权 不是分 散性 的 ,
企业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在现代股票市场中,企业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其对股票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指企业为了控制和调整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字,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
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可能对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是长期来看,它对于股票市场和投资者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企业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之一是公司估值的不确定性增加。
盈余管理往往会以一种“过度调整”的形式出现,使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看似很好的盈余数字,但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反映出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
这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导致市场对公司的估值产生不确定性。
一旦投资者发现公司实际盈利能力低于表面数字所示,股票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下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其次,企业盈余管理还可能对市场参与者的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股票市场的参与者,投资者通常会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来做出投资决策。
如果投资者发现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他们可能会对企业的信誉产生质疑,进而对股票市场产生不信任感。
这种不信任感不仅会导致投资者减少对公司的投资,也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股票抛售行为,破坏股票市场的稳定。
第三,企业盈余管理还可能对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
由于企业盈余管理导致公司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市场参与者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一旦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投资者可能会采取集体行动,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这种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市场的动荡。
然而,尽管企业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它也有一些正面的作用。
首先,企业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规避一些潜在的税务和法律风险。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税收和法律条款对企业的盈余部分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合法地避开一些对利润产生不利影响的规定,从而为企业和股东创造更多的利润。
此外,企业盈余管理还有助于企业的经营策略和长期发展。
公司在面临一些重大决策时,如资本运作、收购兼并等,通过调整盈余数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形象和市场反应。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公 司 盈余 管 理 对股 价 的影 响 大小 , 对 投 资 者 的行 为 提 出相 关 建 议 。 并
关 键 词 : 市 公 司 ; 余 管理 : 价 ; 上 盈 股 实证 分 析 中图 分类 号 :2 0 F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7 — 8 X 2 1 )5 0 7 — 7 1 3 6 0 (0 0 0 — 0 4 0 6
在证 券市 场上 , 股价 是影 响投 资者 决策 的重要 因素 。根据 价值 规律 的基 本原 理 , 票 的 内在 投资 价 股 值 是形 成 股票 价 格 的基 础 . 股票 内在投 资 价值 的确定 , 大 程 度上 依 赖 于对 发 行该 股票 的股份 公 司 的 很 经 营业绩 的预 期 。公 司 的经 营业 绩通 常 由披露 的会 计信 息来 反映 , 管理 报酬 契约 的存 在 , 又可能 会促使
随着我 国证券 市场 的蓬勃发 展 , 会计 信息越来 越受 到投资者 和证券 监管 部 门的关 注 。 了使公 司能 为 够适应 复杂 多变 的经济环境 , 国会 计准 则和制度 中存在 一些 职业判 断和会计 方法选 择 的空 间 , 各 以提高 其会计 信息 的相关性 。 但这 往往被公 司管 理 当局利 用会计 盈余进 行调节 , 这种 调节一 旦过度 便会造成 会 计信 息失真 , 损害相 关者 的利益 。 由于上 市公 司的盈余 管理会使 会计信 息失 去客观性 、 相关 性 、 比性 。 可 从而有 可能影 响到 投资者 、 权人 等外部 信息使用 者 的决 策行 为。 因此 , 实证角度 研究盈 余管理对 股 债 从
2 1 第 5期 0O年 总第 11 0 期
上 海 金 融 学院 学 报
J u n l o h n h i F n n e Un v ri o r a f S a g a i a c i e s y t
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

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通过一系列合法的手段和方法,对盈余进行调整和管理,以达到某种目的,如改善财务状况、增加盈利、减少纳税等。
盈余管理对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有明显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的认知,进而影响股价的波动。
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方面。
由于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信息不准确或不完全呈现真实情况,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进而无法判断投资的价值。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引发股票市场的风险和波动。
盈余管理还会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股票市场的波动。
当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虚增盈余时,投资者容易被误导,将其视为企业盈利能力的真实体现,进而购买该公司的股票。
一旦盈余管理行为被揭示,投资者会感到失望和被欺骗,可能会出现抛售行为,导致股票市场的波动加剧。
盈余管理还可能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进一步加剧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盈余管理行为还可能对市场参与者产生信号和预期的影响,从而引起股票市场的波动。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达到虚增盈余的目的,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未来盈余的预期过高,进而推高股票价格。
当市场发现企业实际盈余低于预期时,投资者的预期会受到冲击,出现抛售行为,导致股票市场的波动加剧。
因此,盈余管理行为对市场参与者的信号传递和预期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盈余管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会导致股票市场波动。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提高了盈余,从而增加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可度,促使股价上涨。
这种情况下,盈余管理可能会减少股票市场的波动,使市场更加稳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只是特例,并不能掩盖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波动的一般性影响。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它通过造成信息不对称、影响投资者决策、产生信号和预期等方式,既可能引发市场波动加剧,也可能导致市场波动缓解。
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股票市场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地方,股票价格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公司业绩、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改变等。
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司的盈余并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也是每个公司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包括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的方法以及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以达到某些目的的行为。
这些目的可能包括增加公司的股票价格、提高投资者预期、实现股东预期的利润水平等。
盈余管理有时也被视为一种非负责任的行为,因为一些公司可能通过夸大或扭曲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来欺骗投资者。
二、盈余管理的方法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实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方法:1. 改变会计估计和方法:公司可以通过改变会计估计和方法来影响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
例如,公司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时间,降低前期的折旧费用,以提高净收益。
2. 改变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间来影响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
例如,公司可以将一部分预计今年内的收入推迟到明年,从而降低本年度的收入和盈余数据。
3. 温和调整账项:公司可以通过温和调整账项来改变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数据,例如减少坏账准备,加速资产折旧等。
三、盈余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在经营过程中,公司实施盈余管理可能会带来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影响:1. 市场反应:改变盈余数据可能会对投资者和市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引起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
如果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其股票价格,可能会利于公司和投资者。
但如果公司的盈余管理引起了投资者的不信任和市场的担忧,可能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2. 公司资源:实施盈余管理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这可能会占用公司的资源,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如果公司的盈余管理超过了正常的管理范围,可能会导致公司风险的增加,并最终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大股东股权质押下公司盈余管理的时期和方式选择

大股东股权质押下公司盈余管理的时期和方式选择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十分普遍的现象,股权质押已逐渐成为股东常态化的融资手段,尤其是持有较高比例股权的大股东,频繁地将其持有的股权质押出去以获取资金,通过股权质押将“经济存量”转化为“经济能量”。
从质押股权的股东来看,这为股东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而从公司来看,股权代表的是对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是股东以出资换取的一种综合性权利,那么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行为是否会对公司本身产生影响?虽然大股东将股权进行质押是大股东行使自身权利的行为,表面上看与相对应的公司并无直接的关系,但是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可能会对股东自身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都比较集中,“一股独大”现象比较突出,大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股权质押对于大股东行为动机和模式的影响会直接作用于上市公司本身,从而可能导致大股东股权质押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和经营决策。
股权质押的标的物是公司股权,作为一种担保品,股权价值同时与作为质权人的债权人和作为出质人的股东的利益息息相关,股权价值受到股权质押双方极大的关注。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权价值取决于股价,而股价与公司盈余状况紧密相关。
由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盈余状况,那么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是否会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另外质押过程可划分为不同的时期,盈余管理方式也可以区分为应计盈余管理方式和真实盈余管理方式,那么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否会具有时期和方式选择特征?对于以上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本文针对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
首先在梳理和总结既有文献的基础上,确定好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向,拟对大股东股权质押和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分时期、分方式、区分股权性质进行研究。
其次立足于相关经典理论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进行理论分析,搭建好研究的框架和逻辑结构,并由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绩效效应:“盈余管理,还是治理优化”

不同类 型的对价难 以直接 比较或加总 , 如股份 对价会导致非 流通股 比例 下降 , 从而 导致控股 股东控 制力下 降 , 而其 他类型 的对价 对控股股东控制力 的影 响难 以确定 , 因此 , 本文只选择 了股份对价形式 的上市公 司作 为研究对 象 , 探讨股改对价 中的盈余管理 。 来 我 国上 市公 司一般只有一个 绝对控股股东 , 且其 持有的是非流 通股 , 因此 , 股权 分置改革 中因对价 的支付 带来 的非 流通股 比例的
行 了分 析 。
( ) 二 股权分置改革分析 我 国自 2 0 05年 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 的关键是 对价 的支付 , 而对价 的确 定过程是 流通 股股东与
非流通股股东博弈的过程 。对价过低 , 流通股股东拒 绝接受 , 股改方 案不 能通过 ; 对价过 高 , 流通股 股东的利益受损 , 非 就有可能导 致大股东受损或是 国有 资产流失。 截止到 2 0 0 5年 1 2月 3 1日, 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 的上市公司大部分仅采用股份对价 形式 。由于
作者简介 :
孙海燕 (92 )女 , 16一 , 四川成都人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讲师
55
孙 海 燕 : 市 公 司股 权 分置 改革 绩 效 效 应 “ 余 管理 , 是治 理 优 化 ” 上 盈 还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 买卖双方愿意接 受的价格 即为合理的价格 , 经参 与表决 的 23以上流通股股东 同意通过 的股改方案就是公 /
低, 股改后业绩 明显上升 , 而这种上升更多 的是盈余管理 的结果 。但是该研究存在 两个 很重要的问题 : 首先 , 没有剔 除季度效应 , 因
此其结论有可能是季度效应影响的结果 ; 其次 , 股权分置改革 的时 间段不太 明确 , 尽管作者划分 了股改前 、 后 , 中、 但股改公 司宣告股 改方案的时 问是不一致的 , 把股改时间不 同的公司不加以分类放在一起 分析 , 其结果不能让人信服。本文按股改公司不同的股 改时 间段 , 对研究样 本进行 了划分 , 并剔 除了季度效应 的影 响。 不仅对送 股方 案进 行了分析 , 同时还对以权证为对价方案的股改公 司也进
盈余管理与企业股价表现

盈余管理与企业股价表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选择会计政策、调整账面金额以及控制财务报告内容、语言等手段,以达到在股市中的更好的表现。
在企业经营中,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方法和影响等方面对盈余管理与企业股价表现进行探讨。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收入、费用、利润等财务指标来达到人为干预、控制企业经营业绩,从而影响股价表现的活动。
盈余管理的核心是在一定的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规定下,以合法措施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收益和费用等财务指标,达到提高企业财务报表指标及股价目的。
盈余管理是指在合法的范围内,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数据,主动影响股市中的股价表现,达到提高利益分配和股东利益的目的。
盈余管理并不是一种违法行为,而是一种常见的企业管理手段。
二、盈余管理的方法1.变相计提变相计提是指企业通过虚构费用、预留利润或创造虚假的收益等方式,达到调节财务报表指标的目的。
此类做法通常会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被虚假的计提给“增大”,增加企业股价表现。
2.调整收入时间调整收入时间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的销售政策和收款策略,将一部分本来应该计入下期收入的收入,在本期计入财务报表,从而达到调理财务数据的目的。
这种做法也是一种控制企业盈利的手段。
3.调整资产估值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产估值的手段,达到适当提高财务报表中某些财务指标的目的。
资产估值的提高会让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指标增大,从而增加股价涨幅,提高企业股价表现。
三、盈余管理对企业股价表现的影响盈余管理对企业股价表现的影响非常显著。
首先,盈余管理可以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进而影响股价表现。
其次,盈余管理的做法可以调整企业的经营业绩,让企业的增长速度和市场需求相一致。
同时,盈余管理也可以提高企业股东信心,让投资人对企业充满信心,从而增加股价涨幅。
总的来说,盈余管理是企业在规范化的范围内,通过财务数据的调节,从市场中获得更好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改时代大股东的盈余管理与股价效应——基于邯钢集团反收购的案例分析蔡祥1,张海燕2,蔡键敏3(1、3.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州,510275;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摘要:本文以邯郸钢铁的股权分置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司在这一过程中的盈余管理以及股价操纵行为。
我们发现,由于作为主要对价的认购权证行权与否是邯钢集团捍卫控股权的关键因素,邯钢集团试图通过盈余管理压低股价,以阻止认购权证行权,从而应对潜在的控股权危机。
但由于股市整体上涨趋势等客观原因,其盈余管理最终未能阻止认购权证的行权,股权遭到了稀释。
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股改的深入,大股东将更为关心二级市场的股价,同时更可能利用盈余管理进行股价操纵。
本文的结果还意味着,盈余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环境的配合,并不是所有的盈余管理都可以实现其既定的意图。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 控股权危机; 盈余管理; 股价操纵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一、前言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是我国资本市场从2005年开始的一项重大改革。
通过消除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置的格局,这项改革有望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与定价功能,并有助于降低两类股东利益的矛盾与冲突。
然而,股改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给大股东的股价操纵提供了便利。
在股改过程中,上市公司大股东股份向全流通转变,股票的流通性及定价基础发生了变化,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因股改对价的兑现而下降;与此同时,潜在的敌意收购方可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来提高持股比例,由此,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控股地位将会受到威胁。
刘成彦[1]等指出,目标公司的大股东为了维持控股权,可能会通过“利益输送”、盈余管理、关联交易、低价增持股份和机构合谋等方式,来操纵二级市场股价。
[1]而这其中,盈余管理因其低成本、易操作、影响直接等原因,而成为最普遍的方式之一。
国内外学者已对股改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股改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股改的对价方案研究、股改与公司治理、股改与股利政策以及股改中的会计处理等方面(Hwang et al., 2006[2]; 邓传洲,2006[3];柳木华,2007[4];廖理等,2008[5])。
但是,对于股改中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操纵股价的行为,目前还很少有文献探讨。
本文将以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邯郸钢铁”)为例,对大股东邯郸钢铁集团(以下简称“邯钢集团”)在股改中的这一特殊动机进行研究。
邯郸钢铁的股改始于2006年1月。
为了获得股票的流通权,邯郸钢铁的大股东邯钢集团除了向流通股东送股外,还发行了9.26亿张认购权证作为股改对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兑现股改的送股承诺后,邯钢集团的持股比例大幅下降,伴随着邯钢集团控制权的减弱,宝钢集团在二级市场对邯郸钢铁股份和认购权证进行了增持,从而成为邯郸钢铁第一大流通股东,严重威胁着邯钢集团的控股权,其所引起的控股权之争曾一度成为中国股票市场的热点话题。
这时,邯郸钢铁9.26亿张认购权证最终是否行权就成为邯钢集团捍卫控股权的关键因素。
面对控股权危机,作为控股股东的邯钢集团会如何应对呢?我们的研究发现,邯钢集团试图通过调减应计利润、低报会计收益而压低邯郸钢铁的股价,以阻止认购权证的行权,捍卫控股权。
邯郸钢铁的股价也确实因利润的低报而下行,但其盈余管理行为最终未能达到阻止认购权证行权的目标。
该结果意味着,盈余管理预期动机的实现,不仅受限于市场的总体理性(不为利润操纵行为所误导),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环境的配合。
在本案例中,我们简要分析了股改及并购的制度背景,随后描述了邯钢股改对价的具体方案及实施过程,指出大股东邯钢集团具有操纵股价的动机,进而在第四部分剖析了大股东通过操纵利润来影响股价的过程及结果,最后,在结论部分进一步尝试分析了一般性的启示。
二、制度背景及文献回顾股权分置是指我国上市公司总股份中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曾经长期并存的一种现象。
尽管在制度设计之初,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内在的缺点日渐显露,比如扭曲证券市场的价格机制,加剧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的利益矛盾等,从而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正式宣布启动股权分置试点工作。
截止目前,股改已基本完成,但其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深远影响却可以说才刚刚开始,而且这种影响将体现在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控制权市场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1.股改与控制权市场在股权分置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存在很高比例的非流通股。
非流通股不能在证券市场交易,只能以协议的方式转让,并且在交易中缺乏定价依据,容易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等相关问题,因此,企业的并购活动受到严重阻碍。
股改为上市公司的并购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对控制权市场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
首先,大股东股权的被稀释降低了并购的门槛。
在股改的对价方案中,普遍采用大股东向流通股东送股,或是大股东缩股、流通股东扩股的方式,导致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大幅度下降,甚至失去绝对控股的地位。
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使得资本市场上的流通股份增加,收购方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股份,也为并购提供了便利。
其次,股票流通为潜在的收购者提供了新的融资来源。
受限股票在获得流通权后,可以随时变现,意欲并购的主体能够通过减持股份获得大量的现金用于并购活动。
此外,全流通后的股价更合理地反映了股票的价值,为换股合并提供了定价依据。
换股并购不但避免了大额现金的支付,而且解决了并购融资困难的问题,增强了并购主体的支付能力,促使并购重组更加活跃。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的并购重组将越来越活跃,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对于那些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控制权受到严重削弱的公司来说,控股权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2.股改时代的盈余管理与股价操纵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中外学者们就盈余管理的含义、动机、手段、计量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其中,盈余管理动机是倍受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国外的研究主要是考察以下三个方面的动机:(1)资本市场动机;(2)基于会计盈余数据的契约动机;(3)迎合或规避政府监管的动机。
[6]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迎合或规避政府监管,比如争取上市资格、避免亏损、避免受到特别处理或退市,争取达到再融资要求等等。
[7]由于高管的薪酬和升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业绩,这些盈余管理行为在顺应了监管方要求的同时,也增加了高管的个人财富。
[8]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我国的股改同样引起了盈余管理问题,但直接从该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
邓传洲[3]等采用应计利润的方法,分别以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为基础分析了宝钢股份在股改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其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具有通过操纵利润降低股改成本的动机。
[3]柳木华[4]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股改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影响。
[4]比如,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对价方案中承诺的业绩增长水平而进行利润操纵;股改使大股东的效用函数得到改变,大股东除了从公司内部转移收益外,还可从外部资本市场获取资本利得,从而使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的动机变得更加强烈;此外,高管持有的大量发起人股份成为可流通股,相应的利益动机也将导致盈余管理行为。
柳木华[4]的分析表明,股改将大大强化上市公司基于资本市场的盈余管理动机,然而在实证证据和案例分析方面,我国的研究还相当缺失。
上市公司是否确实在试图通过盈余管理影响股价呢?在较成熟的国外资本市场,这一问题已得到了比较肯定的回答。
大量研究表明,在增发前后,上市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水平显著较高,显示管理者有意通过盈余管理抬高或维持增发前的股票价格,从而降低权益融资的成本。
[9]在敌意收购中,对于目标企业(被收购方)来讲,坚挺的股票价格是对抗控股权危机的防御武器,它能造成高昂的收购成本,从而阻碍收购方的并购行动。
Easterwood对1985至1989年间被收购的110家目标公司的研究表明,目标公司在收购行动开始前的季度调增报告盈余,而在被收购后没有进行盈余管理的迹象。
[10]由于特殊的制度背景,我国的情形与国外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
既有的研究表明,发生控股权转移的公司多为面临财务危机的公司,在原有控股股东(多为国有控股)无力为上市公司“输血”以挽救财务危机,且在控制期间已经通过关联交易获取了足够利益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与收购方合谋,尽快转让控制权。
何燎原等研究了2002年深市发生控制权转移的79家上市公司,结果发现样本公司在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前一年存在明显的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控制权转移的当年存在人为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11]邯郸钢铁所面临的情形类似敌意收购,其动机主要表现为抑制股价以阻碍认购权的行使,因此其盈余管理模式将与国内的现有研究不同。
在这一点上,股票期权所带来的盈余管理行为特征可能更值得我们关注。
不过,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这方面的文献基本上局限在管理者股票期权上。
由于利益动机截然不同,研究结论也大相径庭,如Balsam等以及Safdar等的研究发现,管理层在被授予股票期权之前有通过减少可操控应计利润影响会计盈余,从而压低股价的行为。
[12,13]本文将结合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深入剖析邯郸钢铁进行盈余管理以操纵股价的起因、过程,以及最终结果,以弥补国内在相关方面研究的空白。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限售流通股向流通股的逐渐转换,收购兼并将呈愈演愈烈之势。
由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控制权转移、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盈余管理、股价操纵、收购成本等等,均会影响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
三、案例背景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0月13日由邯钢集团独家发起,采用募集方式设立。
公司股票于1998年1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股改前,大股东邯钢集团持有非流通股145,818.47万股,占总股本的52.76%。
1. 邯郸钢铁的股权分置改革为了解决国有股份的流通问题,邯郸钢铁于2006年1月23日开始了股改的历程。
公司于2006年1月25日首次公告股改方案,最终方案在3月24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以高票数通过。
具体的对价方案为:邯钢集团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股东每10股派送1股股票,同时派发总量不超过925,706,368张、行权价为2.8元、有效期12个月(2006年4月5日至2007年4月4日)的欧式认购权证。
根据股权登记日公司流通股总数的不同,流通股股东每10股约可获得7张认购权证。
除了对价方案外,邯钢集团还作出以下承诺:1)自股改方案实施之日起2个月内,将以不超过3.5元的价格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增持3亿股流通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