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制度研究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自愿失灵

fr 叭 s .tefn ss o l ol td fo v ro sc an l dten n po tc ai ra iain so d b ra y dv lp d a dteic niei ̄- ae c e h u d h udb c l e rm aiu h n esa o - rf hrt og nzto h u ge t eeo e e tv la e c e n h i y l e l n h n T S rSso l sd t rnoe sca ou tr u py U h udb u e o po at o ilv l ay sp l . e e n 1 wo d Ru a u lcgo s;Vou tr u py;Vou tr alr rs rlp b i o d l ay sp l n l a yfiue;Corc in n re t o
摘要 理论 的发展 以及各 国的 实践证 明, 自愿供给是 农村 公共产 品供给 的一种 重要 方式 。利他 主 义的影响 、 选择 性激 励 、 宗教 和 文化 传
统 的影 响等原 因使得 个人和 一些组 织 自愿供 给公 共产 品 , 然而 , 由于公 共利 益 的局 限性 、 慈善 的供 给不足 、 国非 营利 组 织发展 乏 力 等 我 因素的存 在 , 农村 公共产 品供给 出现 了自愿 失灵 。要矫 正这 种失灵 , 流媒 体应 大 力 宣传 公益 事 业 , 主 多渠道 筹集 资金 , 大力发展 非 营利
慈善 组织 , 采取 激励措 施促进 社会 自愿供 给 。
关键词 农村 公共产 品 ;自愿供 给 ;自愿失灵 ; 正 矫 中 图分 类号 F 0 . 34 3 文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号
0 1 — 6 120 )6 096 0 57 6 l(08 1 — 68 — 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综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管理成为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不均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农村公共产品概述农村公共产品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社会团体提供的,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或涉及农村社区利益的一种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的产生和供给需要政府或者社会团体的参与,是政府实行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与城市公共产品相比,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如地域广阔、人口分散、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合作,通过市场化、社会化和政府化的供给模式,多方面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及原因1.财力不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政府或者社会团体的资金支持,但政府的财力有限,难以满足各地的需求。
此外,由于农村经济的停滞和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财政收入较少,自然也就缺乏资金支持。
2.人才缺乏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由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善,导致了乡村人才的较大流失,在乡村地区使用所拥有的才能的机会较少,该问题限制了乡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发展。
3.自主创新能力差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需要自主创新和不断发展,但由于乡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和市场竞争度的不同,导致了乡村市场的氛围相对不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很多农村企业因此失去了持续竞争的精神,不能创新和发展。
为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供给模式,目前比较主要的供给模式有:1.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是指政府部门负责设立公共服务机构或单位,通过专业性的、计划性的服务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该模式由于政府引领,能够为农村乡亲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但也存在着效率低下、走向僵化和过度依赖的弊端。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要建立多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和决策体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供给机制;措施随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的深入,公共财政对农村支出逐渐增大、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力度也不断增强,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与此同时,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依然不足。
对农民自身而言他们不是这部分惠农措施利益的获得者,对农业农村而言也影响了其长远稳定的发展。
因此,探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意义重大。
一、相关概念农村公共物品[1]是指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消费需求的产品或劳务,它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基本特点,即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
可以将其按照不同的功能分为生产性农村公共产品和消费性农村公共产品。
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1、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目前,虽然国家财政农业支出金额逐年升高,但是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却呈下降趋势。
以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为例,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农民几乎享受不到供气、公共下水道、路灯等基础设施,农村电话信号不稳定,联系不便,有线电视也没有普及,更为偏远的地区不通公路,成为农民致富的“瓶颈”;以义务教育为例,一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乡村办学条件差,学校基础设施配备简陋,缺少必要的教学教具,更不提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等设备,另外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低,人员流失严重[2];以医疗卫生为例,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简陋,医疗设备缺乏,也没有严格的消毒措施。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而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膨胀[3]。
政府热衷于投资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供给一些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例如农贸市场和文化广场等消费性公共设施建设,而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由于投资力度大,见效慢,政府供给意愿较低。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对策[论文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断增加,但与城市公共产品供给和农民实际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势必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文章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处于严重的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状态,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
因此,通过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对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及特征公共产品是用来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农村公共产品是用来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共同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的总称。
比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环境保护都属于农村公共产品。
相对于城市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除了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之外,还具有需求量大和供给困难的特征:1.从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量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众多且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村地域广阔、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再加上有些公共产品是城市所没有的,如动物疫病防治、水利灌溉等等。
这就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公共产品,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建设,具有很大的需求量。
2.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难看。
某些在城市中可以由私人提供的产品,如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等等,在农村则需要政府以公共产品的形式来提供。
而政府作为主要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在有限财力约束的条件下,很难有效地满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比较落后,还是弱质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基础与政策选择——基于“无嫉妒主义”公平观念的角度

完全均等,由于存在着效率成本,其实际的移动路线
应? 在这一问题上,虽然有人提出了所谓“阿罗不可
一定不会是顺着 WAB 这条直线 到 达 M 点,而 是 可
能沿着 CDF 这条路径趋近于 F 点.当然,如果没有
能定理”,但是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
即:政府在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供给的过程中,如何
论资源的配置方式如何变化,其结果都是“你多一点
我就少一点”的零和博弈.只有当社会总福利增加,
并且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能降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
差异时,才可称之 为 “无 嫉 妒 改 进”.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来说,“无嫉妒改进”优于“帕累托改进”.例如,资源
的初始配置状态使 得 社 会 总 福 利 为 100,且 A 获 得
效率成本,从 C 点到 M 点 的 移 动,不 仅 仅 是 平 均 主
义的要求,也符合功 利 主 义 与 罗 尔 斯 主 义 的 公 平 原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二者之间的关系?
则,但由于效率成本的存在,除了平均主义者之外都
的见解,① 但 它 们 却 都 要 面 对 这 样 一 个 基 本 问 题,
在公 平 与 效 率 二 者 的 关 系 问 题 上,许 多 学 者 都
线,W1 、W2 是 社 会 福 利 可 能 性 曲 线,
45
°线 与 W2 、
WAB 交于 M 点.
假设 C 点是社会的初始分配状态,
A 的收入水
平大于 B 的 收 入 水 平. 如 果 要 考 虑 改 变 C 点 的 分
配状态,通过税收或 转 移 支 付 等 手 段 来 实 现 收 入 的
使得政府 提 供 的 公 共 产 品 与 农 民 的 实 际 偏 好 相 适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分析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分析【摘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存在着种种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现状,包括服务内容单一、供给不均衡等问题。
然后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政府投入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等。
接着提出了改善的措施,如增加政府投入、完善服务机制等。
同时还探讨了创新的方向,包括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等。
最后分析了问题的影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公益机构参与等。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为农村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现状、存在的问题、改善措施、创新方向、影响、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分析引言:农村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社会组织向农村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日益凸显。
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着服务不均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为了更好地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当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本文将针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展开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创新方向,以期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服务内容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范围不全面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途径,对于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思考

缺的重要作用 。 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对农 民收 入 的增加有 着长期 有效 的作 用 , 是对农 村生产 、 投资环 境的改善 , 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 增加农 民的收入 , 对 农民的消费水平 和消费结构也产生 间接 的影响 。 良好 而 的非生产性公共 物 品的供 给又促进 了农 民精神 生活 的 提升 , 改善生活环境 , 提高社会福利 , 对维护农村社会 的 稳定也大有裨益 。
式; 政府控制所有权 , 而私人部 门生产经营公共物品 , 形 成国有私 营生产模式 ; 私人所有 , 并生产经营公共物品 , 政府进行必要 的规制 ,形成政府管制下的私有化模式 。 在政府集 中控制 的“ 国家化” 模式 中, 国家在农村公共物 品的治理 当中全权负责 , 以强制权力 为基础 , 突出强调 了公共 物品的公共性 , 排除 了私有化模式可能带来 的农 村公共 物品产权私有后导致社会 不公正的危险 。 在市场 经济中对农村纯公共物 品来说 , 也是必须 的。对于某些 农村准公共物 品供给来说 , 在市场 经济 中 , 市场的介入
延。依据萨缪 尔森 (9 4 对公共物 品内涵 的界定 , 15 ) 可知 具有排他性 或竞争性 或二者 同时具 备是公共 物品的主 要特点 , 只具 备其一 的是 准公共物 品 , 二者兼 有是纯公 共物品。这样就不难得 出, 农村公共物 品就是主要为农 村发展服务的 、 以全体农 民为供给对象 的公共产 品与公 共服务 , 外延 上应包括农村 的道路建设 、 田水利建设 、 农 农村教育医疗产 品的提供 、 田科技知识 的提供 以及社 种 会保障等。农村公共物 品的这一本质 内涵 的界定 , 以 可 得 出其具有如下特性 :一是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 。 非竞争性意味着边 际生产成本 为零 , 也意 味着边 际拥挤 成本为零 。 公共物品的非排 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 获得 公共物 品的消费权 力机制 出现失灵 。 这样如果是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兼备的纯农村 公共 物品 , 具有 消费的不可 分性 , 无法形成市场 价格 , 因而很难像 私人物品那样通 过市场 来供给 , 由国家和政府 来投资 、 应 生产 、 提供 , 形 成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外部性 。 这缘于公共 物 品的非排他性 、 非竞争性特 征 : 由于无 法排除未付 费 者的免费使用 , 公共物品正的外部性容易造成“ 搭便车” 行为; 而负 的外部性 则易造 成公共物 品供给的 “ 理性 不 经济 ” 现象 。 三是投入 的密集性 。 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 中 , 农 田水利设 施等基础设 施建设 , 像 需要大量 的资金
安徽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研究

虽 然 公 共 产 品供 给 规 模 不 断 扩 张 , 对 比重 也 逐 步 提 高 。 相 但 是 总 体 供 给 水 平 仍 然 很 低 , 村 公 共 产 品 总量 严 重 短 缺 。 农 表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 是 安 徽 省 财 政 支 出 占 G P的 比重 、 均 财 一 D 人
在 以下 的 问题
态 。 由于 缺 乏 医 疗 保 障 体 系 , 民的 医 疗 费 用 大 幅 度 上 升 , 农 明
显 超 过 了 农 民 的承 受 能力 , 民看 不 起 病 、 病 致 残 、 农 因 因病 返 贫 的 问题 十 分 突 出 。最 近 乏 年 ,农 村 医疗 保 健有 了 很 大 的 发
笔 者 根 据 《 徽 省 统 计 年 鉴 2 0 ) 关 数 据 资 料 , 算 了 安 06有 ) 计 安 徽 省 各 县 市 财 政 支 的 比重 , 中公 共 产 品是 文 教 、 学 、 其 科
卫 生 、 会 保 障 、 防 、 政 、 质 勘 探 和 农 林 水 利 等 , 构 不 社 国 行 地 结
为 3 . % 。而 发 达市 场 经 济 国 家 , 共 产 品 的 支 出 比重 几 乎 35 9 公 都 在 7 %以 上 , 19 0 如 9 9年 美 国 为 8 .8 , 国为 7 .1 , 62 % 英 38 % 日 本 为 6 . % , 同 为 发 展 中 国 家 , 尼 则 为 5 . % , 国 为 63 7 而 印 37 泰 0
业 支 出所 占 比重 为 21% , 林 支 出 仅 为 02 % , 利 和 气 象 . 4 农 . 8 水 支 出也 只 占到 财 政 支 出 的 08% 。支 撑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公 .2 共 产 品投 入 严 重 不 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年 1 01 O月
阅 江 学 刊
Y ei g A a e cJ u a u j n c d mi o r l a n
No.5 Oc . 2 1 t 01
・
专 题 研 究 : 农 中 国 ・ 三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自愿 供 给 的制 度 研 究
常 敏, 詹建芬
市场 主 体 意 识 十 分 强 烈 , 于 强 烈 的 自我 意 识 , 源 逐 步形 成 了 “ 、 的 路 、 、 生 , 我 相 f , 村 镇 桥 卫 与
周 边 的 学 校 、 库 和 环 境 与 己相 关 , 家 一 起 , 水 大
有 钱 出 钱 有 力 出 力 ” 较 为 一 致 的 思 想 。 这 等 样 , 量 层 级 较 低 的农 村 公 共 品 由于 村 民 、 集 大 村 体 力 量 的 自我 介 入 、 乡企 业 和 个 体 老 板 的 捐 城 助或投 资 , 共 品的受 益范 围在 一定 的区域 巾 公
江农 村 , 十 年 来 市 场 因 素 的 浸 润 使 浙 江 民 众 几
村 专业 经 济 协 会 、 人 协 会 、 案 的基 层 社 会 组 老 备 织 、 委 会 等 ; 有 作 为 个 体 的供 给 者 , 村 也 如现 实 中 自我供 给 的农 民 、 自愿资 助村 庄 的个 体 老板 等 。 2 .具 有公 益 、 他 和利 己等 多 重 供 给 动 机 。 利
( 州 市委 党校 , 州 1 0 4 杭 杭 I 02 ) 3 摘要:农村 公 共产 品 自愿供 给在 供给 主体 、 给动 机 、 给规 则上 与政 府供 给 、 供 供 市场化提 供 、
制度 外供 给 均有 所 区别 。 自愿供 给 的 实现 , 多维 度 、 受 多层 面、 关联 互动 等 多方面 因素影 响 , 需
供 给具有 如下 三个 层次 的内涵特 征 :
1 .具有 市 场 、 体 、 会 组 织 等 多 元 供 给 主 个 社 体 。从供 给 者 角度 观察 , 自愿 供 给 者包 括 了 除 政
府 外 的各 类 市 场 主体 , 各 类 所 有 制 的 企 业 供 给 有
求 日易高 涨 、 府供 给 资源 相对 短 缺 的背景 下 , 政 这
收 稿 日期 :2 1 0 1—0 8— 1 O
基金项目:国 家社 会 科 学基 金 资 助 项 目“ 农 村 建 设 中 的公 共 产 品 自愿 供 给 研 究—— 以 浙 江 为 例 ” 新
( 8 J 1 5 0 BY 0 )
作者简介:常敏 , 浙江温州人 , 女, 中共杭 州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 主要从事农村 经济研 究; 詹 建芬, , 女 浙江杭 州人 , 中共杭 州市委党校教授 , 主要从事公共产品理论研究。
要 一定 的制度 基础 、 制度激 励 、 制度 效 率和制 度规 范 。浙 江农 村公 共 产 品 的 自愿供 给从 产 生到
逐 步成 熟 , 目前 已呈 现 出供 给主 体 、 给项 目、 供 供给 渠道和 供 给 资源 多样 化 的总体 特征 , 并初 步
形成 集体 、 企业和 个体 、 社会 组 织 自愿 供 给 三 种制 度 类 型 , 为提 出农 村 公 共 产 品 自愿供 给 制 度 的 总思路 , 完善 农村 公 共 产品 自愿供 给 的 制度 设 置 , 解农村 公 共 产品供 需矛盾提 供 了理论 指 缓
65
阅 汀 学 刊 :2 1 0 1年 第 5期
者 , 如 国有 、 诸 民营 、 份 制 以及个 体经 营 户等 ; 股 有
作 为社会 组织 或 自治 组 织 的供 给 者 , 如各 类 非 诸
政府 、 营利性 组织 , 非 如慈 善基 金会 、 民非 组织 、 农
有 限且 边 界 相 对 清 晰 , 益 外 溢 较 小 , 民 一 般 效 农 不会 隐 瞒 对 该 类 公 共 品 的 偏 好 , 场 机 制 等 口 市 r 以 发 挥 一 定 的作 用 , 决 “ 便 车 ” 题 。在 浙 解 搭 问
引和 实践 路 径 。
关键词:农 村公 共产 品 ; 自愿 供给 ; 制度 机 理
中图分类号 :C 1 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分类号 :17 7 8 (0 1 0 6 4— 0 9 2 1 )5—0 6 0 0 5— 7
纵观 国内外 ,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领 域 已呈 现 农 供 给 模式 多 样 化 趋 势 。浙 江省 在 政府 支 持 、 场 市 介入 、 民间参 与 的基 础上 , 村公 共 产 品供 给 中 出 农 现 了政府 主 导模 式 、 民间合 作模 式 、 场运 作模 式 市 的创 新 。其 中基 于 自愿 性 、 营 利 性 和 非 政 府 性 非
种 供 给方 式正 发挥 着特 殊作 用 。
一
、
自愿 供给 的 内涵与 浙江 农村公 共产 品 自 愿 供 给 的形成 机理
( ) 一 农村 公 共产 品 自愿供 给的 内涵特 征
三个 特征 形成 的农 村公 共 产 品 自愿供 给模 式则 是 集 结 了政 府 、 体 、 集 企业 和个 人 供 给 的交叉 制度 创 新 。本文 所研 究 的农 村 公 共 产 品 自愿 供 给 , 相 是 对 于 纯粹 政府 供 给 而 言 的一 种 供 给 活 动 , 包 含 它 了一 切个 人 、 业 、 企 村集 体 和社会 组 织 等 主体 的供 给行 为 , 及 到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的 提供 、 产 、 务 涉 生 服
活动 及这 种 活 动 的结 果 。近年 来 , 农 村 公 共在 市 场 、 府 机 制 发 生 政
作 用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资 源 配 置 的 “ 三 层 次 ”机 第
制 … 。在此 , 村 公 共 产 品 自愿 供 给 确 实 与 政 府 农 供 给 、 场 化 提 供 、 度 外 供 给 相 区别 , 种 自愿 市 制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