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三角形
第7章《三角形》三套精练精析(含答案)

第七章《三角形》提要:本章的考查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质.由于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相等的重要工具,所以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学好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本章虽然内容较多,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既要注意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保持各部分知识相对的独立性.本章的难点是推理入门.以前在第一册中已了解了推理证明,以及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方法步骤,是为现在正规练习证明做准备的.证明要求掌握有理有据地推理,精练准确地表达过程,有一定难度.一、填空题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其它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2.已知△ABC中,AD⊥BC于D,AE为∠A的平分线,且∠B=35°,∠C=65°,则∠DAE的度数为_____ .3.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_____,两个外角的和必大于_____ .4.三角形ABC中,∠A=40°,顶点C处的外角为110°,那么∠B=_____ .5.锐角三角形任意两锐角的和必大于_____.6.三角形的三个外角都大于和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为 _____ 三角形.7.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80°,∠B=50°,那么∠C 的度数是.8.已知∠A= 1 2∠B=3∠C,则∠A= .9.已知,如图7-1,∠ACD=130°,∠A=∠B,那么∠A的度数是.10.如图7-2,根据图形填空:(1)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则∠=∠=∠.(2)AE是△ABC中线,则==.(3)AF是△ABC的高,则∠=∠=90°.11.如图7-3所示,图中有个三角形,个直角三角形.12.在四边形的四个外角中,最多有个钝角,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13.四边形ABCD中,若∠A+∠B=∠C+∠D,若∠C=2∠D,则∠C=.14.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为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为135°,则图7-1 图7-2 图7-3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5.某足球场需铺设草皮,现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边形6种形状的草皮,请你帮助工人师傅选择两种草皮来铺设足球场,可供选择的两种组合是.16.若一个n边形的边数增加一倍,则内角和将.17.在一个顶点处,若此正n边形的内角和为,则此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18.如图7-4,BC⊥ED于O,∠A=27°,∠D=20°,则∠B= ,∠ACB= .19.如图7-5,由平面上五个点A、B、C、D、E连结而成,则∠A+∠B+∠C+∠D+∠E= .20.以长度为5cm、7cm、9cm、13cm的线段中的三条为边,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情况有种,分别是.二、选择题21.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满足关系∠B+∠C=3∠A,则此三角形().A.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B.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2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A.4:3:2 B.3:2:4C.5:3:1 D.3:1:523.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A.45°B.55°C.60°D.65°24.如图7-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1不是三角形ABC的外角B.∠B<∠1+∠2C.∠ACD是三角形ABC的外角D.∠ACD>∠A+∠B25.如图7-7,C在AB的延长线上,CE⊥AF于E,交FB于D,若∠F=40°,∠C=20°,则∠FBA的度数为().A.50°B.60°C.70°D.80°2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B.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在三角形内部.C.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27.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图7-4 图7-5图7-6图7-7A .1,5,7B .3,4,7C .7,4,1D .5,5,528.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以是下面的( ). A .1 B .9 C .3 D .1029.三条线段a =5,b =3,c 的值为整数,由a 、b 、c 为边可组成三角形( ). A .1个 B .3个 C .5个 D .无数个 30.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可以都是( ). A .锐角 B .直角C .钝角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1.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四边形的外角和大于内角和B .若多边形边数从3增加到n (n 为大于3的自然数),它们外角和的度数不变C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可以任意多D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80°32.一个五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另两个角都等于n ,则n 的值为( ). A .108° B .125° C .135° D .150° 33.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此多边形一个顶点发出的对角线有( ). A .7条 B .8条 C .9条 D .10条34.如图7-9,三角形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且S △ABD =S △ADC ,则AD 为( ). A .高 B .角平分线 C .中线 D .不能确定35.如图7-10,已知∠1=∠2,则AH 必为三角形ABC 的( ). A .角平分线 B .中线C .一角的平分线D .角平分线所在射线36.现有长度分别为2cm 、4cm 、6cm 、8cm 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 1 B . 2 C . 3 D . 437.如图7-11,三角形ABC 中,AD 平分∠BAC ,EG ⊥AD ,且分别交AB 、AD 、AC 及BC 的延长线于点E 、H 、F 、G ,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38.如图7-12,在三角形ABC 中,∠1=∠2,G 为AD 的中点,延长BG 交AC 于E .F 为AB 上的一点,CF ⊥AD 于H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AD 是三角形ABE 的角平分线.(2)BE 是三角形ABD 边AD 上的中线. (3)CH 为三角形ACD 边AD 上的高.A .1个B .2个C .3个D .0个图7-9 图7-10 图7-11 图7-12三、解答题39.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C,D是BC上一点,且FD⊥BC,DE⊥AB,∠AFD=140°,你能求出∠EDF的度数吗?40.如图,有甲、乙、丙、丁四个小岛,甲、乙、丙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乙、丙在甲的正东方,丁岛在丙岛的正北方,甲岛在丁岛的南偏西52°方向,乙岛在丁岛的南偏东40°方向.那么,丁岛分别在甲岛和乙岛的什么方向?41.如图,已知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点I,IH⊥BC于H,试比较∠CIH和∠BID的大小.4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BC,BE⊥AC,CF⊥AB,BC=16,AD=3,BE=4,CF=6,你能求出三角形ABC的周长吗?4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三角形ABD的周长比三角形ACD的周长小5,你能求出AC与AB的边长的差吗?4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1)若其中一边长为4cm,求另外两边的长;(2)若其中一边长为6cm,求另外两边长;(3)若三边长都是整数,求三角形各边的长.45.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试问BE与DF平行吗?为什么?46.某同学在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得到的答案是1125°,老师指出他少加了一个内角的度数,你知道这个同学计算的是几边形的内角和吗?他少加的那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47.把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剪成四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请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符合下列条件的图形:(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2)不是正方形的长方形;(3)梯形;(4)不是长方形、菱形的的平行四边形.48.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说: “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 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 你的意见如何? 为什么?(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 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49.如图,凸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边长AB=2cm,BC=8cm,CD=11cm,DE=6cm,你能求出这个六边形的周长吗?参考解析一、填空题1.直角2.15°3.60°,180°4.70°5.90°6.锐角7.∠C=180°-80°-50°=50°.8.设∠A的度数为x.则∠B=2x,∠C=x.所以x+2x+x=180°,解得x=54°.所以∠A=54°.9.∠A=∠B=∠ACD=65°.10.(1)BAD,CAD,BAC;(2)BE,CE,BC;(3)AFB,AFC.1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CDE,△ADC,△ABC;有4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ABD,△ADE,△CDE,△ADC.12.3,2,413.120°14.12,815.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正四边形和正八边形中任选两种即可.16.增加(n-4)×180°17.360°或720°或180°18.解:因为∠BED=∠A+∠D=47°,所以∠B=180°-90°-47°=43°.所以∠BCD=27°+43°=70°.所以∠ACB=180°-70°=110°.19.解:连结BC,如图,则∠DBC+∠ECB=∠D+∠E.所以∠A+∠B+∠C+∠D+∠E=∠A+∠B+∠C+∠DBC+∠ECB=180°.20.解:有3种.分别以长为5cm,7cm,9cm;7cm,9cm13cm;5cm,9cm,13cm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二、选择题21.A22.C23.C24.D25.C26.C27.D28.C29.C30.B31.B32.C33.C34.C(点拨:可能会错选A或B.有的同学一看到面积就认为与高相关,故错选A;有的同学认为平分内角必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故错选B.其实,因为△ABD与△ACD同高h,又S△ABD=S△ADC,即BD×h=·CD×h,所以,BD=CD,由此可知,AD为三角形ABC中BC边的中线.)35.D(点拨:可能会错选A或选C.错选A的同学,只注重平分内角而忽视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为一线段这一条件;而错选C的同学,实质上与错选A的同学犯的是同一个错误,显然这里“角平分线”与“一角的平分线”是一个意思,因为前提条件是说“AH必为三角形ABC的”.)36.A(点拨: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若长度分别为2cm、4cm、6cm,不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4cm、6cm、8cm,则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2cm、4cm、8cm,则不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2cm、6cm、8cm,则不可以组成三角形.即分别为2cm、4cm、6cm、8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1,故应选A.)37.C(点拨:因为EG⊥AD,交点为H,AD平分∠BAC,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HE中,∠1=90°-,在三角形ABC中,易知∠BAC=180°-(∠2+∠3),所以∠1=90°-[180°-(∠2+∠3)]=(∠3+∠2).又因为∠1是三角形EBG的外角,所以∠1=∠2+∠G.所以∠G=∠1-∠2=(∠3+∠2)-∠2=(∠3-∠2).)38.A(点拨:由∠1=∠2,知AD平分∠BAE,但AD不是三角形ABE内的线段,所以(1)不正确;同理,BE 虽然经过三角形ABD边AD的中点G,但BE不是三角形ABD内的线段,故(2)不正确;由于CH⊥AD 于H,故CH是三角形ACD边AD上的高,(3)正确.应选A.)三、解答题39.解析:要想求∠EDF的度数,我们可以利用平角定义,只要能求出∠EDB即可.而∠EDB在三角形BDE中,只要能求出∠B就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EDB.而∠B又等于∠C,题中告诉了三角形DFC 的一个外角∠AFD=140°,所以我们能得出∠C的度数.解:因为∠AFD是三角形DCF的一个外角.所以∠AFD=∠C+∠FDC.即140°=∠C+90°.解得∠C=50°.所以∠B=∠C=50°.所以∠EDB=180°-90°-50°=40°.所以∠FDE=180°-90°-40°=50°.40.解析:我们可以用字母代替甲、乙、丙、丁,用角度代表方向.把题中数据与图形一一对应,利用各方向的关系可求出丁岛分别在甲岛和乙岛的方向.解:设甲岛处的位置为A,乙岛处的位置为B,丙岛处的位置为D,丁岛处的位置为C.如图:因为丁岛在丙岛的正北方,所以CD⊥AB.因为甲岛在丁岛的南偏西52°方向,所以∠ACD=52°.所以∠CAD=180°-90°-52°=38°.所以丁岛在甲岛的东偏北38°方向.因为乙岛在丁岛的南偏东40°方向,所以∠BCD=40°.所以∠CBD=180°-90°-40°=50°.所以丁岛在乙岛的西偏北50°方向.41.解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解:因为AI、BI、CI为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所以∠BAD=∠BAC,∠ABI=∠ABC,∠HCI=∠ACB.所以∠BAD+∠ABI+∠HCI=∠BAC+∠ABC+∠ACB=(∠BAC+∠ABC+∠ACB)=×180°=90°.所以∠BAD+∠ABI=90°-∠HCI.又因为∠BAD+∠ABI=∠BID,90°-∠HCI=∠CIH,所以∠BID=∠CIH.所以∠BID和∠CIH是相等的关系.42.解析:本题已知一边长和三条高,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另外两边长,三边相加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周长.解: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C=BC×AD=AC×BE,即16×3=4×AC,所以AC=1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C=BC×AD=AB×CF,即16×3=6×AB.所以AB=8.所以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6+12+8=36.43.解析:本题要求AC与AB的边长的差,且AC与AB的长度都不知道,不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分析题中条件:三角形ABD的周长比三角形ACD的周长小5,即AC-AB+CD-BD=5,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CD.所以AC-AB=5.解:AC-AB=5.44.解析:在第(1)和第(2)问中,没有说明所给边长是腰长还是底边长,因此我们要进行分类讨论.在第(3)问中,只给出了三边长都是整数,而此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其最长边小于8cm,我们可以用列表法一一列出各组边长.解:(1)如果腰长为4cm,则底边长为16-4-4=8cm.三边长为4cm,4cm,8cm,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应该是底边长为4cm.所以腰长为(16-4)÷2=6cm.三边长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都为6cm.(2)如果腰长为6cm,则底边长为16-6-6=4cm.三边长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分别为6cm和4cm.如果底边长为6cm,则腰长为(16-6)÷2=5cm.三边长为6cm,5cm,5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都为5cm.(3)因为周长为16cm,且三边都是整数,所以三角形的最长边不会超过8cm且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可用列表法,求出其各边长如下:7cm,7cm,2cm;6cm,5cm,5cm;6cm,6cm,4cm,共有这三种情况.45.解析:要想BE与DF平行,就要找平行的条件.题中只给出了∠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那么我们是利用同位角相等呢还是利用同旁内角互补?经过仔细观察图形我们知道∠BFD是三角形ADF的外角,则∠BFD=∠A+∠ADF.而∠ADF是∠ADC的一半,∠ABE是∠ABC的一半,所以我们选择用同旁内角互补来证平行.解:BE与DF平行.理由如下:由n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四边形内角和为(4-2)×180°=360°.因为∠A=∠C=90°,所以∠ADC+∠ABC=180°.因为BE平分∠ABC,DF平分∠ADC,所以∠ADF=∠ADC,∠ABE=∠ABC.因为∠BFD是三角形ADF的外角,所以∠BFD=∠A+∠ADF.所以∠BFD+∠ABE=∠A+∠ADC+∠ABC=∠A+(∠ADC+∠ABC)=90°+90°=180°.所以BE与DF平行.46.解析:我们发现1125°不能被180°整除,所以老师说少加了一个角的度数.我们可设少加的度数为x,利用整除求解.解:设少加的度数为x.则1125°=180°×7-135°.因为0°<x<180°,所以x=135°.所以此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125°+135°=1260°.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260°,解得n=9.所以此多边形是九边形,少加的那个内角的度数是135°.47.解析:题中告诉了我们按要求拼成.解:如图:48.解析: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在阅读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断后,对两名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考生应抓住题中条件“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这个不确定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当∠A是顶角时,设底角是α,∴30°+α+α=180°,α=75°,∴其余两底角是75°和75°.当∠A是底角时,设顶角是β,∴30°+30°+β=180°,β=120°,∴其余两角是30°和120°.由此说明李明和王华两同学都犯了以偏概全的答题的错误.对于第(2)问应在第(1)问的解答的基础上,可总结出“根据图形位置关系,实施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解多解型问题”,“考虑问题要全面”等.小结: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是三角形中三条十分重要的线段,初学者常因不能准确理解其概念的实质内涵,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举例分析如下,以达到亡羊补牢或未雨绸缪的目的.49.解析:要求六边形的周长,必须先求出边EF和AF的长.由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可知六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如图4,如果延长BA,得到的∠PAF=60°,延长EF,得到的∠PFA=60°,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三角形APF,在三角形APF中,∠P的度数为180°-60°-60°=60°,因此三角形APF是等边三角形.同样的道理,我们分别延长AB、DC,交于点G,那么三角形BGC为等边三角形.分别延长FE、CD交于点H,则三角形DHE也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G=∠H=60°.所以三角形GHP也是等边三角形.于是我们得到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四个等边三角形.于是就把多边形的问题转化为和等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的性质,可以轻松的求出AF和EF的长,从而求出六边形ABCDEF的周长.解:如图4,分别作直线AB、CD、EF的延长线使它们交于点G、H、P.因为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所以六边形ABCDEF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所以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GC=BC=8cm,DH=DE=6cm.所以GH=8+11+6=25cm,FA=PA=PG-AB-BG=25-2-8=15cm,EF=PH-PF-EH=25-15-6=4cm.所以六边形的周长为2+8+11+6+4+15=46cm.小结: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多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六边形构造出等边三角形,从而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和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来解答多边形的问题.方程思想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用方程思想求解数学问题时,应从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入手,找出相等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将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再通过解方程,使问题得到解决.方程思想应用非常广泛.我们不但能用方程思想解决代数问题,而且还能够解决有关的几何问题.第7章 三角形整章同步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______________ 学号 姓名 ____ 得分____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用7根火柴棒首尾顺次连接摆成一个三角形,能摆成的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 2.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原理是根据三角形的 性.3.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A =65°,∠B =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若∠1=20°,则∠2的度数为______.4.如图,已知AB ∥CD ,∠A=55°,∠C=20°,则∠P=___________.5.如图,在△ABC 中,AB =AC ,∠A =50°,BD 为∠ABC 的平分线,则∠BDC = °.6.如图,小亮从A 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 点时,一共走了 米.7.如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地砖镶嵌成平整的地面,那么这种正多边形地砖的形状可以是 . (写出两种即可)8.如图所示,∠A+∠B +∠C +∠D +∠E +∠F +∠G 的度数为 .9.如图,△ABC 中,BD 平分∠ABC ,CD 平分∠ACE ,请你写出∠A 与∠D 的关系: . 10.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角的和为2750°,则这一内角为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1.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的位置在( )(第2题)(第4题)(第6题)30°30° 30°A(第7题)GFE D CBA(第9题)EDCBA(第3题)(第5题)DCBAA.三角形内B.三角形外C.三角形边上D.要根据三角形的形状才能定12.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2、3 B.1、4、2 C.2、3、4 D.6、2、313.一批相同的正六边形地砖铺满地面的图案中,每个顶点处由几块正六边形组成A.2块B.3块C.4块D.6块14.一个多边形只有27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8 B.9 C.10 D.1115.下列正多边形的组合中,能够铺满地面(即平面镶嵌)的是A.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B.正四边形和正五边形C.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D.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16.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多边形为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17.某城市进行旧城区人行道的路面翻新,准备对地面密铺彩色地砖, 有人提出了4种地砖的形状供设计选用:①正三角形,②正四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其中不能进行密铺的地砖的形状是().A.①B.②C.③D.④18.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8,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A.①5或7 B.7 C.9 D.7或9三、解答题(共56分)19.(5分)在△ABC中,∠C=900,BD是∠ABC的平分线,∠A=200,求∠BDC的度数.20.(5分)小明在求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由于疏忽,把一个内角加了两遍,而求出的结果为20040,请问这个内角是多少度?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21.(5分)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的度数从小到大排列,恰好依次增加相同的度数,其中最小角是1000,最大角是140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2.(5分)如图所示,在△ABC 中,O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观察图形,试猜想∠C 和∠DOE 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结论.23.(5分)分别测量如图所示的△ABC 和△DEF 的内角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有何猜想?(3第23题DE FF ED CB A 24.(5分)如果一个凸多边形的所有内角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恰好依次增加的度数相同,设最小角为100°,最大角为14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多少?25.(6分)如图所示,BE 、CD 交于A 点,∠C 和∠E 的平分线相交于F . (1)试求:∠F 与∠B ,∠D 有何等量关系? (2)当∠B ﹕∠D ﹕∠F=2﹕4﹕x 时,x 为多少?∠4∠3∠2∠1FEABCD第25题图26.(6分)如图所示,求∠A +∠B +∠C +∠D +∠E +∠F 的度数.27.(6分)已知,如图,∠XOY =900,点A 、B 分别在射线OX 、OY 上移动,BE 是∠ABY 的平分线,BE的反向延长线与∠OA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 ,试问∠AC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给出证明,如果随点A 、B 移动发生变化,请求出变化范围.YXOABCE28.(8分)(1)AD 是△ABC 的中线,那么△ABD 与△ACD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你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四等分吗?请画出图形.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2 2.稳定 3.60° 4.35° 5.82.5 6.120 7.答案不唯一 8.540° 9.∠A=2∠D 10.130° 二、选择题11.D 12.C 13.B 14.B 15.A 16.C 17.C 18.D 三、解答题19.550 20.240,十三边形 21.6 22.∠C+∠DOE=1800 23.(1)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或接近1800;(2)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3)方法很多(略) 24.六边形 25.(1)∠F=21(∠B+∠D );(2)3 26.360° 27.∠C 的大小保持不变 28.(1)相等;(2)略第7章 三角形(中考试题演练)1.(包头)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第10个图形需要_____根火柴棒.2.(陕西)如图所示,在锐角△ABC 中,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且CD ,BE交于一点P ,若∠A=50°,则∠BPC 的度数是( ).A.150° B.130° C.120° D.100°3.(南安)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4.(南充)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55°和65°,•这个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A.115° B.120° C.125° D.130°5.(哈尔滨)以下面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cm,2cm,4cm B.8cm,6cm,4cmC.12cm,5cm,6cm D.2cm,3cm,6cm6.(云南)若n边形的内角和是1260°,则边数n为().A.8 B.9 C.10 D.117.(南通)在下列角度中,是多边形内角和的是().A.270° B.560° C.630° D.1800°8.(临沂)在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9.(天津)如图所示,在△ABC中,∠B=∠C,FD⊥BC,DE⊥AB,∠AFD=•158•°,•则∠EDF=________.10.(潍坊)某人到瓷砖店去购买一种多边形形状的瓷砖,用来铺设无缝地板,•他购买的瓷砖形状不可以是().A.正三角形 B.矩形(长方形) C.正八边形 D.正六边形答案:1.21 (点拨:第n个图形有2n+1根火柴)2.B 3.1800°4.D (点拨: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判断)5.B (点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来判断)6.B (点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7.D 8.C 9.68° 10.C第7章三角形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______个,锐角最多_____个.2.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应用了_______,而活动挂架则用了四边形的________.3.用长度为8cm,9cm,10cm的三条线段_______构成三角形.(•填“能”或“不能”)4.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则至少要钉上_______根木条.5.已知在△ABC中,∠A=40°,∠B-∠C=40°,则∠B=_____,∠C=______.6.如图1所示,AB∥CD,∠A=45°,∠C=29°,则∠E=______.(1) (2) (3)7.如图2所示,∠α=_______.8.正十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每个内角等于_______.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则它的边数是_______.10.把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镶嵌,若用2个正方形,则还需要____个正三角形才可以镶嵌.1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一边长为6cm,则底边长为______.1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有_____•条对角线.13.如图3所示,共有_____个三角形,其中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以∠C•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______.14.如图4所示,∠A+∠B+∠C+∠D+∠E=________.(4) (5) (6)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16.在下列正多边形材料中,不能单独用来铺满地面的是().A.正三角形 B.正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17.如图5所示,在△ABC中,D在AC上,连结BD,且∠ABC=∠C=∠1,∠A=∠3,则∠A 的度数为(). A.30° B.36° C.45° D.72°18.D是△ABC内一点,那么,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BD+CD>BC B.∠BDC>∠A C.BD>CD D.AB+AC>BD+CD19.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4°,则该多边形是正()边形.A.8 B.9 C.10 D.1120.如图6所示,BO,CO分别是∠ABC,∠ACB的两条角平分线,∠A=100°,则∠BOC的度数为(). A.80° B.90° C.120° D.140°21.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k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k B.2k+1 C.2k+2 D.2k-222.如图所示,在长为5cm,宽为3cm的长方形内部有一平行四边形,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A.7cm2B.8cm2C.9cm2D.10cm2三、解答题:(共48分)23.如图所示,在△ABC中:(1)画出BC边上的高AD和中线AE.(3分)(2)若∠B=30°,∠ACB=130°,求∠BAD和∠CAD的度数.(5分)24.(8分)如图所示,BE平分∠ABD,DE平分∠CDB,BE和DE相交于AC上一点E,•如果∠BED=90°,试说明AB∥CD.25.(8分)如图所示,直线AD和BC相交于O,AB∥CD,∠AOC=95°,∠B=50°,•求∠A和∠D.26.(1)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340°,求此多边形的边数.(4分)(2)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相等,如果它的内角与外角的度数之比为13:1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4分)27.(8分)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与∠C•应分别是32°和21°,检验工人量得∠BDC=148°,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试用三角形有关知识说明理由.28.(8分)园艺师从土地上收集了许多大理石的边角料,•准备给公共绿地的甬道铺地面,其中最多的一种边角材料形状如图所示,你能否用这种边角料铺满地面?•如果能,请设计出至少两种方案.四、思维拓展题:(共10分)29.请完成下面的说明:(1)如图①所示,△A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G,试说明∠BGC=90°-12∠A.说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可知∠ABC+∠ACB=180°-∠_____.根据平角是180°,可知∠ABE+∠ACF=180°×2=360°,所以∠EBC+∠FCB=360°-(∠ABC+∠ACB)=360°-(180°-∠_____)=180•°+•∠______.根据角平分线的意义,可知∠2+∠3=12(∠EBC+∠FCB)=12(180°+∠_____)=90°+12∠_______.所以∠BGC=180°-(∠2+∠3)=90°-∠____.(2)如图②所示,若△ABC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I,试说明∠BIC=90°+12∠A.(3)用(1),(2)的结论,你能说出∠BGC和∠BIC的关系吗?①②五、合作探究题:(共10分)30.如图所示,分别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广场各角修建半径为R•的扇形草坪(图中阴影部分).(1)图①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2)图②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3)图③中草坪的面积为_____;(4)如果多边形的边数为n,其余条件不变,那么,你认为草坪的面积为_____.答案:一、1.3 12.三角形的稳定性不稳定性3.能 4.两 5.90° 50° 6.16°7.75° 8.1440° 144° 9.3 10.311.8cm或6cm 12.613.3 △ABD,△ABC △ACD,△ACB14.180°二、15.C 16.C 17.B 18.C 19.C 20.D 21.C 22.A三、23.(1)如答图所示.(2)∠BAD=60°,∠CAD=40°.24.证明:在△BDE中,∵∠BED=90°,∠BED+∠EBD+∠EDB=180°,∴∠EBD+∠EDB=180°-∠BED=180°-90°=90°.又∵BE平分∠ABD,DE平分∠CDB,∴∠ABD=2∠EBD,∠CDB=2∠EDB,∴∠ABD+∠CDB=2(∠EBD+∠EDB)=2×90°=180°,∴AB∥CD.25.解:∵∠AOC是△AOB的一个外角.∴∠AOC=∠A+∠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OC=95°,∠B=50°,∴∠A=∠AOC-∠B=95°-50°=45°.∵AB∥CD,∴∠D=∠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45°.26.解:(1)设边数为n,则(n-2)·180°=2340,n=15.答:边数为15.(2)每个外角度数为180°×215=24°.∴多边形边数为36024︒︒=15.答:边数为15.27.解:延长BD交AC于点E,∠CDB=90°+32°+21°=143°,所以不合格.28.能:如答图所示.四、29.(1)A A A A A A(2)说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可得∠ABC+∠ACB=180°-∠A,根据角平分线的意义,有∠6+∠8=12(∠ABC+∠ACB)=12(180°-∠A)=90°-12∠A,所以∠BIC=180°-(∠6+∠8)=180°-(90°-12∠A)=90°+12∠A,。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精讲精练——三角形三边关系

多边形三边关系【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4)在涉及三角形的边长或周长的计算时,注意最后要用三边关系去检验,这是一个隐藏的定时炸弹,容易忽略.【典型例题】1.(2017春•鼓楼区校级期末)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x cm、(x+1)cm、(x+2)cm,它的周长不超过12cm,则x的取值范围是.【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x+x+1>x+2,x+x+1+x+2≤12解不等式组,得:1<x≤3.故答案为:1<x≤3.【练习】1. (2017秋•河西区校级月考)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8,周长是偶数,那么第三边边长是.2. (2017秋•滁州期末)为估计池塘边A,B两点之间的距离,小文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C,测得AC=6米,BC=10米,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20米 B.16米 C.8米D.3米3.(2015春•秦淮区期末)现有长为57cm的铁丝,要截成n(n>2)小段,每小段的长度为不小于1cm的整数,如果其中任意3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则n的最大值为.4.(2012春•工业园区期末)小明同学在研究了课本上的一道问题“四根小木棍的长度分别为2cm,3cm,4cm,和5cm,任取其中3根,可以搭成几个不同的三角形?”后,提出下列问题:长度分别为a,b,c(单位:cm)的三根小木棍搭成三角形,已知a,b,c都是整数,且a≤b<c,如果b=5,用满足上述条件的三根小木棍能够搭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请你参与研究,并写出探究过程.5. (2014春•苏州期末)观察并探求下列各问题,写出你所观察得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1)如图,△ABC中,P为边BC上一点,试观察比较BP+PC与AB+A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将(1)中点P移至△ABC内,得图②,试观察比较△BP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将(2)中点P变为两个点P1、P2得下图,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P1P2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将(3)中的点P1、P2移至△ABC外,并使点P1、P2与点A在边BC的异侧,且∠P1BC<∠ABC,∠P2CB<∠ACB,得图,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P1P2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5)若将(3)中的四边形BP1P2C的顶点B、C移至△ABC内,得四边形B1P1P2C1,如图⑤,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1P1P2C1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练习解析】1. 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8﹣3<x<8+3,即5<x<11.又∵x为奇数,∴x=7或9,故答案为7或9.2. 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10﹣6<AB<6+10,即:4<AB<16,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在4和16之间.故选:C.3解:因为n段之和为定值57cm,故欲n尽可能的大,必须每段的长度尽可能的小.又由于每段的长度不小于1cm,且任意3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因此这些小段的长度只可能分别是1,1,2,3,5,8,13,21,34,55,但1+1+2+3+5+8+13+21=54<57,1+1+2+3+5+8+13+21+34=88>57,所以n的最大值为8.4解:若三边能构成三角形则必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a+b>c,又b<c,则b<c<a+b,又c﹣b<a≤b,故1<a≤5,从而a=2,3,4,5,当a=2时,5<c<7,此时c=6,当a=3时,5<c<8,此时c=6,7,当a=4时,5<c<9,此时c=6,7,8,当a=5时,5<c<10,此时c=6,7,8,9;故一共有1+2+3+4=10个.5 解:(1)BP+PC<AB+AC,理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BP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图,延长BP交AC于M,在△ABM中,BP+PM<AB+AM,在△PMC中,PC<PM+MC,两式相加得BP+PC<AB+AC,于是得:△BPC的周长<△ABC的周长.(3)四边形BP1P2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图,分别延长BP1、CP2交于M,由(2)知,BM+CM<AB+AC,又P1P2<P1M+P2M,可得,BP1+P1P2+P2C <BM+CM<AB+AC,可得结论.或:作直线P1P2分别交AB、AC于M、N(如图),△BMP1中,BP1<BM+MP1,△AMN中,MP1+P1P2+P2M <AM+AN,△P2NC中,P2C<P2N+NC,三式相加得:BP1+P1P2+P2C<AB+AC,可得结论.(4)四边形BP1P2C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下:将四边形BP1P2C沿直线BC翻折,使点P1、P2落在△ABC内,转化为(3)情形,即可.(5)比较四边形B1P1P2C1的周长<△ABC的周长.理由如下:如图,分别作如图所示的延长线交△ABC的边于M、N、K、H,在△BNM中,NB1+B1P1+P1M<BM+BN,又显然有,B1C1+C1K<NB1+NC+CK,及C1P2+P2H<C1K+AK+AH,及P1P2<P2H+MH+P1M,将以上各式相加,得B1P1+P1P2+P2C+B1C1<AB+BC+AC,于是得结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七讲 三角形(一)精讲精练 提升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第7讲三角形(一)提高篇知识点一:三角形的特性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一落二移三画四标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判断三条线段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只要看最短的两条边的和是不是大于第三条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分类1、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三边相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3、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7、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8、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9、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考点1:三角形的特性【典例1】(2020春•桐梓县期末)下面每组中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A.5m、7m、9m B.7dm、5dm、ldmC.4cm、8cm、5cm【典例2】(2020春•桐梓县期末)下面形状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B.C.【典例3】(2020春•峄城区期末)把一根13厘米的小棒截成3根整厘米的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最长的一根小棒不能超过()厘米.【典例4】(2020春•浦城县期末)动物王国举行围篱笆比赛,()围的比较牢固.A.小熊B.公鸡C.小狗【典例5】(2020春•鄄城县期末)爷爷要给一块地围上篱笆,()形状的篱笆稳固不易变形.A.B.C.D.【典例6】(2020春•微山县期末)下面三种物品,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是()A.三角形花坛B.红领巾C.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考点2:三角形的分类【典例1】(2020春•邛崃市期末)如图中是锐角三角形.【典例2】(2019春•梁子湖区期末)在图中,一共有个钝角三角形,6个直角三角形,个等腰三角形,个等边三角形.【典例3】(2020春•灌阳县期末)红领巾按角分类属于三角形,按边分类属于三角形..【典例4】(2020春•洪山区期末)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是锐角,就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判断对错)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2020秋•宁化县期中)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
(精练)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为a、b、c,则代数式(a-b)2-c2的值为()A.正数B.负数C.0D.非负数2、长度分别为3,8,x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x的值可能是( )A.11B.5C.7D.43、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AC=10,BD=8,则AD长的取值范围是()A.AD>1B.AD<9C.1<AD<9D.AD>104、如图,从热气球C处测得地面A、B两点的俯角分别是30°、45°,如果此时热气球C处的高度CD为100米,点A、D、B在同一直线上,则AB两点的距离是()A.200米B.200 米C.220 米D.100(+1)米5、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是12,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可以是()A.10和34B.18和20C.14和10D.10和126、如图,要在宽为22米的九州大道两边安装路灯,路灯的灯臂CD长2米,且与灯柱BC成120°角,路灯采用圆锥形灯罩,灯罩的轴线DO与灯臂CD垂直,当灯罩的轴线DO通过公路路面的中心线时照明效果最佳,此时,路灯的灯柱BC高度应该设计为()A.()米B.()米C.()米 D.()米7、活动课上,老师给出长度分别是3cm,4cm,7cm,10cm的四根木棒,要求从中任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选择的结果,你认为能围成三角形的是()A.3cm,4cm,7cmB.3cm,4cm,10cmC.3cm,7cm,10cm D.4cm,7cm,10cm8、如图,某超市自动扶梯的倾斜角为,扶梯长为米,则扶梯高的长为()A. 米B. 米C. 米D. 米9、一艘轮船从港口O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方向航行4小时后到达A处,此时观测到其正西方向50海里处有一座小岛B.若以港口O 为坐标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1海里为1个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则小岛B所在位置的坐标是()A.(30 -50,30)B.(30,30 -50)C.(30 ,30) D.(30,30 )10、若菱形的周长为8,高为1,则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A.3:1B.4:1C.5:1D.6:111、在Rt△ABC中,∠C=90°,若BC=1,AB=,则tanA的值为A. B. C. D.212、如图,在Rt△ABC中,∠C = 90°,∠B = 30°,BC =" 4" cm,以点C为圆心,以2 cm的长为半径作圆,则⊙C与AB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切或相交13、若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6 cm和16 cm,则下列长度的线段可作为平行四边形边长的是()A.5cmB.8cmC.12cmD.16cm14、AE,CF是锐角三角形ABC的两条高,如果AE:CF=3:2,则sin∠BAC:sin∠ACB等于()A.3:2B.2:3C.9:4D.4:915、在Rt△ABC中,∠C=90°,sinA= ,则tanB的值为()A. B. C. D.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形先向右平移a个单位,再绕原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θ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γ(a,θ)变换。
2020届中考数学总复习(20)三角形-精练精析(2)及答案解析

图形的性质——三角形2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圆弧,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A.30° B.45° C.60° D.90°2.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C的度数为()A.30° B.40° C.45° D.60°3.已知△ABC的周长为13,且各边长均为整数,那么这样的等腰△ABC有()A.5个B.4个C.3个D.2个4.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 B.36° C.40° D.45°5.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A.1cm<AB<4cm B.5cm<AB<10cm C.4cm<AB<8cm D.4cm<AB<10cm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別为a、b,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7或8 B.6或1O C.6或7 D.7或107.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腰AB=8,底BC=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21 B.20 C.19 D.188.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A.3 B.4 C.5 D.69.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E为AB上一点,连接D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D=30°B.AD=BD C.BD=2CD D.CD=ED二.填空题(共7小题)10.在Rt△ABC中,∠C=90°,AD平分∠CAB,AC=6,BC=8,CD= _________ .11如图,△ABC中,∠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DBC=30°,若AB=m,BC=n,则△DBC的周长为_________ .1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2,其周长为_________ .1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 .14.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7cm和14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 cm.15.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36°,BD⊥AC于点D,则∠CBD=_________ .16.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_________ (度).三.解答题(共8小题)17.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1)求证:△ABM≌△BCN;(2)求∠APN的度数.18.如图,已知:△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BD=CE.求证:MD=ME.19.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上的点,且AE⊥BF,垂足为点G.求证:AE=BF.20.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使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21.如图,点B在线段AD上,BC∥DE,AB=ED,BC=DB.求证:∠A=∠E.22.(1)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AF=45°,延长CD到点G,使DG=BE,连结EF,AG.求证:EF=FG.(2)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点M,N在边BC上,且∠MAN=45°,若BM=1,CN=3,求MN的长.23.在平面内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CEFH如图放置,连DE,BH,两线交于M.求证:(1)BH=DE.(2)BH⊥DE.2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BP、DP,延长BC到E,使PB=PE.求证:∠PDC=∠PEC.图形的性质——三角形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圆弧,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A.30°B.45°C.60°D.9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ACB,再求出∠CBD,然后根据∠ABD=∠ABC﹣∠CBD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AC,∠A=30°,∴∠ABC=∠ACB=(180°﹣∠A)=(180°﹣30°)=75°,∵以B为圆心,BC的长为半径圆弧,交AC于点D,∴BC=BD,∴∠CBD=180°﹣2∠ACB=180°﹣2×75°=30°,∴∠ABD=∠ABC﹣∠CBD=75°﹣30°=4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C的度数为()A.30°B.40°C.45°D.6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B的度数,再由平角的定义得出∠ADC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D中,AB=AD,∠B=80°,∴∠B=∠ADB=80°,∴∠ADC=180°﹣∠ADB=100°,∵AD=CD,∴∠C===4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已知△ABC的周长为13,且各边长均为整数,那么这样的等腰△ABC有()A.5个B.4个C.3个D.2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结合边长是整数进行分析.解答:解:周长为13,边长为整数的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只能为:3,5,5;或4,4,5;或6,6,1,共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答本题时要进行多次的尝试验证.4.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B.36°C.40°D.45°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出∠BAD=2∠CAD=2∠B=2∠C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B,解答:解:∵AB=AC,∴∠B=∠C,∵AB=BD,∴∠BAD=∠BDA,∵CD=AD,∴∠C=∠CAD,∵∠BAD+∠CAD+∠B+∠C=180°,∴5∠B=180°,∴∠B=36°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2∠CAD=2∠B=2∠C关系.5.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A.1cm<AB<4cm B.5cm<AB<10cm C.4cm<AB<8cm D. 4cm<AB<10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设AB=AC=x,则BC=20﹣2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设AB=AC=x cm,则BC=(20﹣2x)cm,∴,解得5cm<x<10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別为a、b,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7或8 B.6或1O C.6或7 D.7或1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再分两种情况确定第三边的长,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周长.解答:解:∵|2a﹣3b+5|+(2a+3b﹣13)2=0,∴,解得,当a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3,3,则周长为8;当b为底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2,3,则周长为7;综上所述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或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7.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腰AB=8,底BC=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21 B.20 C.19 D.1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题目给出了腰和底,根据周长的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8+8+5=16+5=21.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1.故选:A.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周长的定义.8.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A. 3 B.4 C.5 D.6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过P作PD⊥OB,交OB于点D,在直角三角形POD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OD的长,再由PM=PN,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MN中点,根据MN求出MD的长,由OD ﹣MD即可求出OM的长.解答:解:过P作PD⊥OB,交OB于点D,在Rt△OPD中,cos60°==,OP=12,∴OD=6,∵PM=PN,PD⊥MN,MN=2,∴MD=ND=MN=1,∴OM=OD﹣MD=6﹣1=5.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E为AB上一点,连接D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D=30°B.AD=BD C.BD=2CD D.C D=ED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求出∠CAD=∠BAD=∠B,推出AD=BD,AD=2CD即可.解答:解:∵在△ABC中,∠C=90°,∠B=30°,∴∠CAB=60°,∵AD平分∠CAB,∴∠CAD=∠BAD=30°,∴∠CAD=∠BAD=∠B,∴AD=BD,AD=2CD,∴BD=2CD,根据已知不能推出CD=DE,即只有D错误,选项A、B、C的答案都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二.填空题(共7小题)10.在Rt△ABC中,∠C=90°,AD平分∠CAB,AC=6,BC=8,CD= 3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过点D作DE⊥AB于E,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CD=DE,然后根据△ABC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E,∵∠C=90°,AC=6,BC=8,∴AB===10,∵AD平分∠CAB,∴CD=DE,∴S△ABC=AC•CD+AB•DE=AC•BC,即×6•CD+×10•CD=×6×8,解得CD=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ABC中,∠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DBC=30°,若AB=m,BC=n,则△DBC的周长为m+n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AD=BD,推出∠A=∠ABD=40°,求出∠ABC=∠C,推出AC=AB=m,求出△DBC的周长是DB+BC+CD=BC+AD+DC=AC+BC,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A=40°,∴AD=BD,∴∠A=∠ABD=40°,∵∠DBC=30°,∴∠ABC=40°+30°=70°,∠C=180°﹣40°﹣40°﹣30°=70°,∴∠ABC=∠C,∴AC=AB=m,∴△DBC的周长是DB+BC+CD=BC+AD+DC=AC+BC=m+n,故答案为:m+n.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2,其周长为 5 .分析:根据题意,要分情况讨论:①1是腰;②1是底.必须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答:解:①若1是腰,则另一腰也是1,底是2,但是1+1=2,故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②若1是底,则腰是2,2.1,2,2能够组成三角形,符合条件.成立.故周长为:1+2+2=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关系,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1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63°或27°.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它的底角的度数.解答:解:在三角形ABC中,设AB=AC,BD⊥AC于D.①若是锐角三角形,∠A=90°﹣36°=54°,底角=(180°﹣54°)÷2=63°;②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BAC=36°+90°=126°,此时底角=(180°﹣126°)÷2=27°.所以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是63°或27°.故答案为:63°或27°.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4.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7cm和14cm,则它的周长为35 cm.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7cm和14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①14cm为腰,7cm为底,此时周长为14+14+7=35cm;②14cm为底,7cm为腰,则两边和等于第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故舍去.故其周长是35cm.故答案为: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掌握情况.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36°,BD⊥AC于点D,则∠CBD=1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已知可求得两底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难求得∠DBC的度数.解答:解:∵AB=AC,∠A=36°,∴∠ABC=∠ACB=72°.∵BD⊥AC于点D,∴∠CBD=90°﹣72°=18°.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答题,此题难度一般.16.如图,在Rt△ABC中,D,E为斜边AB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的大小为45 (度).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设∠DCE=x,∠ACD=y,则∠ACE=x+y,∠BCE=90°﹣∠ACE=90°﹣x﹣y,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CE=∠AEC=x+y,∠BDC=∠BCD=∠BCE+∠DCE=90°﹣y.然后在△DCE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x+(90°﹣y)+(x+y)=180°,解方程即可求出∠DCE的大小.解答:解:设∠DCE=x,∠ACD=y,则∠ACE=x+y,∠BCE=90°﹣∠ACE=90°﹣x﹣y.∵AE=AC,∴∠ACE=∠AEC=x+y,∵BD=BC,∴∠BDC=∠BCD=∠BCE+∠DCE=90°﹣x﹣y+x=90°﹣y.在△DCE中,∵∠DCE+∠CDE+∠DEC=180°,∴x+(90°﹣y)+(x+y)=180°,解得x=45°,∴∠DCE=45°.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设出适当的未知数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8小题)17.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1)求证:△ABM≌△BCN;(2)求∠APN的度数.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利用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出AB=BC,∠ABM=∠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M+∠ABP=∠APN,进而得出∠CBN+∠ABP=∠APN=∠ABC 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证明:∵正五边形ABCDE,∴AB=BC,∠ABM=∠C,∴在△ABM和△BCN中,∴△ABM≌△BCN(SAS);(2)解:∵△ABM≌△BCN,∴∠BAM=∠CBN,∵∠BAM+∠ABP=∠APN,∴∠CBN+∠ABP=∠APN=∠ABC==108°.即∠APN的度数为10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正五边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18.如图,已知:△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BD=CE.求证:MD=M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DBM=∠ECM,可证△BDM≌△CEM,可得MD=ME,即可解题.解答:证明:△ABC中,∵AB=AC,∴∠DBM=∠ECM,∵M是BC的中点,∴BM=CM,在△BDM和△CEM中,,∴△BDM≌△CEM(SAS),∴MD=M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19.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CD上的点,且AE⊥BF,垂足为点G.求证:AE=B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C与∠C的关系,AB与BC的关系,根据两直线垂直,可得∠AGB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锐角的关系,可得∠ABG与∠BAG的关系,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AG与∠CBF的关系,根据ASA,可得△ABE≌△B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证明:∵正方形ABCD,∴∠ABC=∠C,AB=BC.∵AE⊥BF,∴∠AGB=∠BAG+∠ABG=90°,∵∠ABG+∠CBF=90°,∴∠BAG=∠CBF.在△ABE和△BCF中,,∴△ABE≌△BCF(ASA),∴AE=B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0.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使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EF⊥AC,得∠F+∠C=90°,再由已知得∠A=∠F,从而AAS证明△FBD≌△ABC,则AB=BF.解答:证明:∵EF⊥AC,∴∠F+∠C=90°,∵∠A+∠C=90°,∴∠A=∠F,在△FBD和△ABC中,,∴△FBD≌△ABC(AAS),∴AB=B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21.如图,点B在线段AD上,BC∥DE,AB=ED,BC=DB.求证:∠A=∠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ABC≌△EDB,则对应角相等:∠A=∠E.解答:证明:如图,∵BC∥DE,∴∠ABC=∠BDE.在△A BC与△EDB中,∴△ABC≌△EDB(SAS),∴∠A=∠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2.(1)如图1,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AF=45°,延长CD到点G,使DG=BE,连结EF,AG.求证:EF=FG.(2)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点M,N在边BC上,且∠MAN=45°,若BM=1,CN=3,求MN的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压轴题.分析:(1)证△ADG≌△ABE,△FAE≌△FA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即可;(2)过点C作CE⊥BC,垂足为点C,截取CE,使CE=BM.连接AE、EN.通过证明△ABM≌△ACE (SAS)推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AM=AE、对应角∠BAM=∠CAE;然后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MAN=45°得到∠MAN=∠EAN=45°,所以△MAN≌△EAN(SAS),故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MN=EN;最后由勾股定理得到EN2=EC2+NC2即MN2=BM2+NC2.解答:(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E=∠ADG,AD=AB,在△ABE和△ADG中,∴△ABE≌△ADG(SAS),∴∠BAE=∠DAG,AE=AG,∴∠EAG=90°,在△FAE和△GAF中,,∴△FAE≌△GAF(SAS),∴EF=FG;(2)解:如图,过点C作CE⊥BC,垂足为点C,截取CE,使CE=BM.连接AE、EN.∵AB=AC,∠BAC=90°,∴∠B=∠ACB=45°.∵CE⊥BC,∴∠ACE=∠B=45°.在△ABM和△ACE中,∴△ABM≌△ACE(SAS).∴AM=AE,∠BAM=∠CAE.∵∠BAC=90°,∠MAN=45°,∴∠BAM+∠CAN=45°.于是,由∠BAM=∠CAE,得∠MAN=∠EAN=45°.在△MAN和△EAN中,∴△MAN≌△EAN(SAS).∴MN=EN.在Rt△ENC中,由勾股定理,得EN2=EC2+NC2.∴MN2=BM2+NC2.∵BM=1,CN=3,∴MN2=12+32,∴M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23.在平面内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CEFH如图放置,连DE,BH,两线交于M.求证:(1)BH=DE.(2)BH⊥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CD,CE=CH,∠BCD=∠ECH=90°,然后求出∠BCH=∠DCE,再利用“边角边”证明△BCH和△D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BH=∠C DE,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DMB=∠BCD=90°,再根据垂直的定义证明即可.解答:证明:(1)在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CEFH中,BC=CD,CE=CH,∠BCD=∠ECH=90°,∴∠BCD+∠DCH=∠ECH+∠DCH,即∠BCH=∠DCE,在△BCH和△DCE中,,∴△BCH≌△DCE(SAS),∴BH=DE;(2)∵△BCH≌△DCE,∴∠CBH=∠CDE,又∵∠CGB=∠MGD,∴∠DMB=∠BCD=90°,∴BH⊥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熟记性质并确定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2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BP、DP,延长BC到E,使PB=PE.求证:∠PDC=∠PE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BC=C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得∠BCP=∠DCP,再利用“边角边”证明△BCP和△DCP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PDC=∠PBC,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PBC=∠PEC,从而得证.解答: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BC=CD,∠BCP=∠DCP,在△BCP和△DCP中,,∴△BCP≌△DCP(SAS),∴∠PDC=∠PBC,∵PB=PE,∴∠PBC=∠PEC,北京市∴∠PDC=∠PE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判断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Earlybird。
单位换算方向与位置三角形精讲精练

单位换算、方向与位置、三角形精讲精练一、单位换算:1、基本要诀:“低化高,除进率;高化低,乘进率。
”十进率: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元与角,角与分等。
百进率:米和厘米,分米和毫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和平方毫米,元与分等。
千进率:米和毫米,米和千米,克和千克,千克和吨等。
万进率:公顷和平方米等。
例1259千克=()吨,15.32公顷=()平方米。
例23吨47千克=()吨,5千米670米=()米。
2、练习:(1)单名数、复名数的转化10平方分米=()平方米3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80厘米=()米 4.3吨=()千克74分=()元14毫米=()米0.3元=()角10千克=()吨36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06千米=()米3.05吨=()千克65克=()千克340克=()千克840米=()千米0.28千克=()克2600千克=()吨8吨45千克=()吨4500米=()千米4元8角=()元42平方米70平方分米=()平方米9.05吨=()吨()千克6070米=()千米()米1020千克=()吨()千克13.95千米=()千米()米8.7吨=()吨()千克4.3吨=()吨()千克3角5分=()元1米4厘米=()米。
1米5分米=()米6米3分米=()米8千克50克=()千克5元8角4分=()元4平方米4平方分米= ()平方米4角8分=()元3吨5千克=()吨8.36米=()米()厘米8.03千克=()千克()克3平方米18平方分米=()平方米2.72元=()元( )角()分2.04吨=()吨()千克(2)用小数计算:7元4角8分+6元5分3千克750克+650克8米15厘米-2米8厘米===10吨50千克-4吨680千克8千米4米-4千米86米12米26厘米+5米74厘米===(3)在○里填上“>”、“<”或“=”8.6吨○8吨60千克8千米500米○8.05千米6050米○6.05米2.75千克○275千克 1.243吨○1吨24千克8.9平方米○8平方米9平方分米(4)解决问题:①乐山大佛的手指长为8.3m。
直角三角形八年级数学下学期重要考点精讲精练

1.3直角三角形一.选择题(共6小题)1.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B=∠E=90°,AB=DE,若添加一个条件后,能用“HL”的方法判定Rt△ABC≌Rt△DEF,添加的条件可以是()A.BC=EF B.∠BCA=∠F C.AB∥DE D.AD=CF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有两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C.一条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顶角和底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3.下列命题:①平面内三个点确定一个圆;②平分弦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弧;③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④圆的内接菱形是正方形;⑤长度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4.如图,将一副学生用三角板(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并如图叠放,当∠DEB=m°,则∠AOC=()A.30°B.(m﹣15)°C.(m+15)°D.m°5.有下列说法:①任何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②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互余;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有()个.A.1B.2C.3D.46.将一副学生用三角板(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如图叠放,则下列4个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①OE平分∠AOD;②∠AOC=∠BOD;③∠AOC﹣∠CEA=15°;④∠COB+∠AOD=180°.A.0B.1C.2D.3二.填空题(共3小题)7.如图,AB=12m,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分钟后,△CAP与△PQB全等.8.△ABC中,已知∠C=90°,∠B=55°,则∠A=.9.“的算术平方根是2”这个命题是命题.(填“真”或者“假”)三.解答题(共6小题)10.如图,AB=BC,∠BAD=∠BCD=90°,点D是EF上一点,AE⊥EF于E,CF⊥EF于F,AE=CF,求证:Rt△ADE≌Rt△CDF.11.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DA⊥BA于A,AD=6,求BC的长.12.如图,在△ABC中,∠ACB=90°,∠A=30°,CD⊥AB于D,点E在AB的延长线上,∠E=45°,AB=8,求:(1)BD的长;(2)BE的长度.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BD=4,∠A+∠C=180°,.(1)求证:△ABD是直角三角形.(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14.如图(1)是某施工现场图,据此构造出了如图(2)所示的数学模型,已知B,C,D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AD⊥CD,∠B=30°,∠ACD=60°,BC=30米.(1)求点C到AB的距离;(2)求线段AD的长度.15.如图,一只蚂蚁从长为7cm、宽为5cm,高是9cm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是多少?。
4_2 一般三角形及性质【2022通用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模块四三角形第二讲一般三角形及性质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三角形的性质1.概念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分类3.三边的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4.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知识点2: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图形特征性质备注知识点3:与三角形有关的直线垂1直击中考 胜券在握 1.(2021·宜宾中考)若长度分别是a 、3、5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 的值可以是( ) A .1 B .2C .4D .8【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a 的取14AEF ABC S S =值范围即可得解. 【详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5353a -<<+,即28a <<,则选项中4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相关不等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021·宿迁中考)如图,在△ABC 中,△A =70°,△C =30°,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DE △AB ,交BC 于点E ,则△BDE 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60°【答案】B 【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ABC ,根据角平分线可以求得∠ABD ,由DE //AB ,可得∠BDE =∠ABD 即可. 【详解】 解:∠∠A +∠C =100° ∠∠ABC =80°, ∠BD 平分∠BAC , ∠∠ABD =40°, ∠DE ∠AB , ∠∠BDE =∠ABD =40°, 故答案为B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意义、平行线的性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21·陕西中考)如图,点D 、E 分别在线段BC 、AC 上,连接AD 、BE .若35A ∠=︒,25B ∠=︒,50C ∠=︒,则1∠的大小为( )A .60°B .70°C .75°D .85°【答案】B 【分析】由题意易得105BEC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进行求解. 【详解】解:∠25B ∠=︒,50C ∠=︒,∠在∠BEC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105BEC ∠=︒, ∠35A ∠=︒,∠170BEC A ∠=∠-∠=︒;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2021·辽宁本溪中考)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摆放,若180∠=︒,则2∠的度数是( )A .80°B .95°C .100°D .110°【答案】B 【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3=∠4=35°,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解:如图,∠A =90°-30°=60°,∠∠3=∠1-45°=80°-45°=35°, ∠∠3=∠4=35°,∠∠2=∠A +∠4=60°+35°=95°,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5.(2021·广东惠州一中一模)已知三角形三边为a 、b 、c ,其中a 、b 两边满足|6|0a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边c 的取值范围是( ) A .8c > B .814c <<C .68c <<D .214c <<【答案】B 【分析】根据两个非负数的和是0,可以求得a ,b 的值.因而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可以求得第三边的范围.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60a -=,80b -=, 解得6a =,8b =,因为c 是最大边,所以868c <<+, 即814c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和非负数的性质,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列出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6.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 △ABO :S △BCO :S △CAO 等于( )A .1:1:1B .1:2:3C .2:3:4D .3:4:5【答案】C 【分析】过点O 作OE AC ⊥于点E ,作OF AB ⊥于点F ,作OG BC ⊥于点G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E OF OG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 【详解】解:如图,过点O 作OE AC ⊥于点E ,作OF AB ⊥于点F ,作OG BC ⊥于点G ,,,OA OB OC 是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 OE OF OG ∴==,::::20:30:402:3:4ABOBCOCAOAB B SC CA SS∴===,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7.(2019·江苏扬州中考)已知n 正整数,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n+2、n+8、3n ,则满足条件的n 的值有( ) A .4个 B .5个C .6个D .7个【答案】D 【分析】分n+8与3n 最大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后求出正整数解即可得答案. 【详解】 ∠n+2<n+8,∠分n+8最大与3n 最大两种情况,当n+8最大时,23883283n n n n n n n n +++⎧⎪+-+⎨⎪+≥⎩><,解得 :2<n≤4, 又∠n 为正整数, ∠n=3,4;当3n 最大时,28338238n n n n n n n n ><+++⎧⎪--+⎨⎪≥+⎩解得:4≤n<10, 又∠n 为正整数, ∠n=4,5,6,7,8,9,综上:n 的值可以为3、4、5、6、7、8、9,共7种可能,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并正确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8.(2021·安徽中考)在ABC 中,90ACB ∠=︒,分别过点B ,C 作BAC ∠平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E ,BC 的中点是M ,连接CD ,MD ,ME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2CD ME = B .//ME AB C .BD CD = D .ME MD =【答案】A 【分析】设AD 、BC 交于点H ,作HF AB ⊥于点F ,连接EF .延长AC 与BD 并交于点G .由题意易证()CAE FAE SAS ≅,从而证明ME 为CBF 中位线,即//ME AB ,故判断B 正确;又易证()AGD ABD ASA ≅,从而证明D 为BG 中点.即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即可求出CD BD =,故判断C 正确;由90HDM DHM ∠+∠=︒、90HCE CHE ∠+∠=︒和DHM CHE ∠=∠可证明HDM HCE ∠=∠.再由90HEM EHF ∠+∠=︒、EHC EHF ∠=∠和90EHC HCE ∠+∠=︒可推出 HCE HEM ∠=∠,即推出HDM HEM ∠=∠,即MD ME =,故判断D 正确;假设2CD ME =,可推出2CD MD =,即可推出30DCM ∠=︒.由于无法确定DCM ∠的大小,故2CD ME =不一定成立,故可判断A 错误.【详解】如图,设AD 、BC 交于点H ,作HF AB ⊥于点F ,连接EF .延长AC 与BD 并交于点G .∠AD 是BAC ∠的平分线,HF AB ⊥,HC AC ⊥, ∠HC =HF , ∠AF =AC .∠在CAE 和FAE 中,AF AC CAE FAE AE AE =⎧⎪∠=∠⎨⎪=⎩,∠()CAE FAE SAS ≅, ∠CE FE =,∠AEC =∠AEF =90°, ∠C 、E 、F 三点共线, ∠点E 为CF 中点. ∠M 为BC 中点, ∠ME 为CBF 中位线,∠//ME AB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在AGD △和ABD △中,90GAD BAD AD AD ADG ADB ∠=∠⎧⎪=⎨⎪∠=∠=︒⎩,∠()AGD ABD ASA ≅, ∠12GD BD BG ==,即D 为BG 中点. ∠在BCG 中,90BCG ∠=︒, ∠12CD BG =, ∠CD BD =,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90HDM DHM ∠+∠=︒,90HCE CHE ∠+∠=︒,DHM CHE ∠=∠, ∠HDM HCE ∠=∠. ∠HF AB ⊥,//ME AB , ∠HF ME ⊥,∠90HEM EHF ∠+∠=︒. ∠AD 是BAC ∠的平分线, ∠EHC EHF ∠=∠. ∠90EHC HCE ∠+∠=︒, ∠HCE HEM ∠=∠, ∠HDM HEM ∠=∠,∠MD ME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假设2CD ME =, ∠2CD MD =,∠在Rt CDM 中,30DCM ∠=︒.∠无法确定DCM ∠的大小,故原假设不一定成立,故A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较难.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BF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50BAC ∠=︒,60ABC ∠=︒,则EAD ∠的度数为( )A .5°B .10°C .15°D .20°【答案】A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E 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BAD 的度数,从而可求∠EAD 的度数. 【详解】解: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50BAC ∠=︒,∠∠BAE=1252BAC ∠=,∠ADB=90°又因为60ABC ∠=︒ ∠∠BAD=180°-∠ADB -∠ABC=30°∠EAD=∠BAE-∠BAD=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角平分线和三角形高线的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题目比较简单,正确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10.(2020·山东省淄博中考)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BC,AC边上的中线,且AD△BE,垂足为点F,设BC=a,AC=b,AB=c,则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A.a2+b2=5c2B.a2+b2=4c2C.a2+b2=3c2D.a2+b2=2c2【答案】A【详解】设EF=x,DF=y,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得AF=2y,BF=2EF=2x,利用勾股定理得到4x2+4y2=c2,4x2+y2=b2,x2+4y2=a2,然后利用加减消元法消去x、y得到a、b、c的关系.【解答】解:设EF=x,DF=y,∠AD,BE分别是BC,AC边上的中线,∠点F为∠ABC的重心,AF=AC=b,BD=a,∠AF=2DF=2y,BF=2EF=2x,∠AD∠BE,∠∠AFB=∠AFE=∠BFD=90°,在Rt∠AFB中,4x2+4y2=c2,①在Rt∠AEF中,4x2+y2=b2,②在Rt∠BFD中,x2+4y2=a2,③②+③得5x2+5y2=(a2+b2),∠4x2+4y2=(a2+b2),④①﹣④得c2﹣(a2+b2)=0,即a2+b2=5c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也考查了勾股定理.11.(2021·四川省宜宾中考)如图,在△ABC中,点O是角平分线AD、BE的交点,若AB =AC=10,BC=12,则tan△OBD的值是()A.12B.2CD【答案】A【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C,BD=12BC=6,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的面积公式得106AB AOBD OD==,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AB=AC=10,BC=12,AD平分∠BAC,∠AD∠BC,BD=12BC=6,∠AD8,过点O作OF∠AB,∠BE平分∠ABC,∠OF=OD,∠1212AOBDOBAB OFS AO ABS OD BDBD OD⋅===⋅∠106AB AOBD OD==,即:8106ODOD-=,解得:OD=3,∠tan∠OBD=3162 ODB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出AB AO BD OD=,是解题的关键.12.(2021·湖南怀化三模)如图,已知在ABC 中,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 ,交AC 于点D .若6AB =,9AC =,则ABD △的周长是________.【答案】15【分析】直接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B =DC ,再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得三角形的周长.【详解】解:∠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DB DC =,∠ABD △的周长=AB AD BD AB AD CD ++=++6915AB AC =+=+=,故填:15.【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3.(2021·青海中考)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AB ,BC ,CA 的中点,若DEF 的周长为10,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答案】20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AC=2DE,AB=2EF,BC=2DF,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DEF的周长为10,∠DE+EF+DF=4,∠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C=2DE,AB=2EF,BC=2DF,∠∠ABC的周长=AC+AB+BC=2(DE+EF+DF)=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3,BC=5,对角线BD平分△ABC,则BCD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答案】15 2【分析】过点D作DE∠BC于点E.根据BD平分∠ABC,DE∠BC,AD∠AB.得出AD=DE=3.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S∠BCD=12BC•DE=7.5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A=90°,∠AD∠AB,∠BD平分∠ABC,DE∠BC,AD∠AB,又∠BC =5,∠S ∠BCD =12BC •DE =12×5×3=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面积,掌握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面积是解题关键. 15.(2021·河北中考)下图是可调躺椅示意图(数据如图),AE 与BD 的交点为C ,且A ∠,B ,E ∠保持不变.为了舒适,需调整D ∠的大小,使110EFD ∠=︒,则图中D ∠应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度.【答案】减少 10【分析】先通过作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EDF 与∠D 、∠E 、∠DCE 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即可判断.【详解】解:∠∠A +∠B =50°+60°=110°,∠∠ACB =180°-110°=70°,∠∠DCE =70°,如图,连接CF 并延长,∠∠DFM =∠D +∠DCF =20°+∠DCF ,∠EFM =∠E +∠ECF =30°+∠ECF ,∠∠EFD =∠DFM +∠EFM =20°+∠DCF +30°+∠ECF =50°+∠DCE =50°+70°=120°,要使∠EFD =110°,则∠EFD 减少了10°,若只调整∠D 的大小,由∠EFD =∠DFM +∠EFM =∠D +∠DCF +∠E +∠ECF =∠D +∠E +∠ECD =∠D +30°+70°=∠ D +100°, 因此应将∠D 减少10度;故答案为:①减少;②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同时涉及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对顶角相等的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读懂图形,找出图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牢记公式建立等式求出所需的角,本题蕴含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16.(2021·山东聊城中考)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点D和点E,AD 与CE交于点O,连接BO并延长交AC于点F,若AB=5,BC=4,AC=6,则CE:AD:BF 值为____________.【答案】12:15:10【分析】由题意得:BF∠A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5432ABCS AD CE BF===,进而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点D和点E,AD与CE交于点O,∠BF∠AC,∠AB=5,BC=4,AC=6,∠111222ABCS BC AD AB CE AC BF =⋅=⋅=⋅,∠5432ABCS AD CE BF===,∠CE:AD:BF=12:15:10,故答案是:12:15: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 三角形 精练精析摘要:本章的考查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一些特殊性质.由于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相等的重要工具,所以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学好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本章虽然内容较多,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既要注意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保持各部分知识相对的独立性.本章的难点是推理入门.以前在第一册中已了解了推理证明,以及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方法步骤,是为现在正规练习证明做准备的.证明要求掌握有理有据地推理,精练准确地表达过程,有一定难度.精选习题一、填空题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其它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2.已知△ABC 中,AD ⊥BC 于D ,AE 为∠A 的平分线,且∠B =35°,∠C =65°,则∠DAE 的度数为_____ .3.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_____,两个外角的和必大于_____ .4.三角形ABC 中,∠A =40°,顶点C 处的外角为110°,那么∠B =_____ .5.锐角三角形任意两锐角的和必大于_____.6.三角形的三个外角都大于和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为 _____ 三角形.7.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80°,∠B =50°,那么∠C 的度数是 .8.已知∠A =12∠B =3∠C ,则∠A = . 9.已知,如图7-1,∠ACD =130°,∠A =∠B ,那么∠A 的度数是 .10.如图7-2,根据图形填空:(1)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则∠ =∠ =12∠ . (2)AE 是△ABC 中线,则 = =12 . (3)AF 是△ABC 的高,则∠ =∠ =90°.图7-1图7-2 图7-311.如图7-3所示,图中有 个三角形, 个直角三角形.12.在四边形的四个外角中,最多有 个钝角,最多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直角.13.四边形ABCD 中,若∠A +∠B =∠C +∠D ,若∠C =2∠D ,则∠C = .14.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为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为135°,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15.某足球场需铺设草皮,现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边形6种形状的草皮,请你帮助工人师傅选择两种草皮来铺设足球场,可供选择的两种组合是 .16.若一个n 边形的边数增加一倍,则内角和将 .17.在一个顶点处,若此正n 边形的内角和为 ,则此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18.如图7-4,BC ⊥ED 于O ,∠A =27°,∠D =20°,则∠B = ,∠ACB = .19.如图7-5,由平面上五个点A 、B 、C 、D 、E 连结而成,则∠A +∠B +∠C +∠D +∠E = .20.以长度为5cm 、7cm 、9cm 、13cm 的线段中的三条为边,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情况有 种,分别是 .二、选择题21.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关系∠B +∠C =3∠A ,则此三角形( ).A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B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图7-4 图7-5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2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 ).A .4:3:2B .3:2:4C .5:3:1D .3:1:523.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 ).A .45°B .55°C .60°D .65°24.如图7-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不是三角形ABC 的外角B .∠B <∠1+∠2C .∠ACD 是三角形ABC 的外角D .∠ACD >∠A +∠B 25.如图7-7,C 在AB 的延长线上,CE ⊥AF 于E ,交FB 于D ,若∠F =40°,∠C =20°,则∠FBA 的度数为( ).A .50°B .60°C .70°D .80°2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B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在三角形内部.C .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27.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5,7B .3,4,7C .7,4,1D .5,5,528.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以是下面的( ).A .1B .9C .3D .1029.三条线段a =5,b =3,c 的值为整数,由a 、b 、c 为边可组成三角形( ).A .1个B .3个C .5个D .无数个30.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可以都是( ).A .锐角B .直角图7-6图7-7C.钝角D.以上答案都不对31.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四边形的外角和大于内角和B.若多边形边数从3增加到n(n为大于3的自然数),它们外角和的度数不变C.一个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可以任意多D.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80°32.一个五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另两个角都等于n,则n的值为().A.108°B.125°C.135°D.150°33.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此多边形一个顶点发出的对角线有().A.7条B.8条C.9条D.10条34.如图7-9,三角形ABC中,D为BC上的一点,且S△ABD=S△ADC,则AD为().A.高B.角平分线C.中线D.不能确定35.如图7-10,已知∠1=∠2,则AH必为三角形ABC的().A.角平分线B.中线C.一角的平分线D.角平分线所在射线36.现有长度分别为2cm、4cm、6cm、8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A.1B. 2 C. 3 D. 437.如图7-11,三角形ABC中,AD平分∠BAC,EG⊥AD,且分别交AB、AD、AC及BC的延长线于点E、H、F、G,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A.11=2-32∠∠∠()图7-9 图7-10 图7-11B .1=22-3∠∠∠()C .1=3-22G ∠∠∠() D .1=12G ∠∠38.如图7-12,在三角形ABC 中,∠1=∠2,G 为AD 的中点,延长BG 交AC 于E .F 为AB 上的一点,CF ⊥AD 于H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AD 是三角形ABE 的角平分线.(2)BE 是三角形ABD 边AD 上的中线.(3)CH 为三角形ACD 边AD 上的高.A .1个B .2个C .3个D .0个三、解答题 39.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B =∠C ,D 是BC 上一点,且FD ⊥BC ,DE ⊥AB ,∠AFD =140°,你能求出∠EDF 的度数吗?40.如图,有甲、乙、丙、丁四个小岛,甲、乙、丙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乙、丙在甲的正东方,丁岛在丙岛的正北方,甲岛在丁岛的南偏西52°方向,乙岛在丁岛的南偏东40°方向.那么,丁岛分别在甲岛和乙岛的什么方向?41.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点I ,IH ⊥BC 于H ,试比较∠CIH 和∠BID 的大小.图7-124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BC,BE⊥AC,CF⊥AB,BC=16,AD=3,BE=4,CF=6,你能求出三角形ABC的周长吗?4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三角形ABD的周长比三角形ACD的周长小5,你能求出AC与AB的边长的差吗?4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1)若其中一边长为4cm,求另外两边的长;(2)若其中一边长为6cm,求另外两边长;(3)若三边长都是整数,求三角形各边的长.45.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试问BE与DF平行吗?为什么?46.某同学在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得到的答案是1125°,老师指出他少加了一个内角的度数,你知道这个同学计算的是几边形的内角和吗?他少加的那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47.把边长为2cm的正方形剪成四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请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符合下列条件的图形:(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2)不是正方形的长方形;(3)梯形;(4)不是长方形、菱形的的平行四边形.48.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说: “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 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 你的意见如何? 为什么?(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 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49.如图,凸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边长AB=2cm,BC=8cm,CD=11cm,DE=6cm,你能求出这个六边形的周长吗?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直角2.15°3.60°,180°4.70°5.90°6.锐角7.∠C=180°-80°-50°=50°.8.设∠A的度数为x.则∠B=2x,∠C=13 x.所以x+2x+13x=180°,解得x=54°.所以∠A=54°.9.∠A=∠B=12∠ACD=65°.10.(1)BAD,CAD,BAC;(2)BE,CE,BC;(3)AFB,AFC.1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CDE,△ADC,△ABC;有4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ABD,△ADE,△CDE,△ADC.12.3,2,413.120°14.12,815.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正四边形和正八边形中任选两种即可.16.增加(n-4)×180°17.360°或720°或180°18.解:因为∠BED=∠A+∠D=47°,所以∠B=180°-90°-47°=43°.所以∠BCD=27°+43°=70°.所以∠ACB =180°-70°=110°.19.解:连结BC ,如图,则∠DBC +∠ECB =∠D +∠E .所以∠A +∠B +∠C +∠D +∠E =∠A +∠B +∠C +∠DBC +∠ECB =180°.20.解:有3种.分别以长为5cm ,7cm ,9cm ;7cm ,9cm13cm ;5cm ,9cm ,13cm 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二、选择题21.A 22.C 23.C 24.D 25.C 26.C 27.D 28.C29.C 30.B 31.B 32.C 33.C 34.C(点拨:可能会错选A 或B .有的同学一看到面积就认为与高相关,故错选A ;有的同学认为平分内角必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故错选B .其实,因为△ABD 与△ACD 同高h ,又S △ABD =S △ADC ,即12BD ×h=12·CD ×h ,所以,BD =CD ,由此可知,AD 为三角形ABC 中BC 边的中线.)35.D(点拨:可能会错选A 或选C .错选A 的同学,只注重平分内角而忽视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为一线段这一条件;而错选C 的同学,实质上与错选A 的同学犯的是同一个错误,显然这里“角平分线”与“一角的平分线”是一个意思,因为前提条件是说“AH 必为三角形ABC 的”.)36.A(点拨: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若长度分别为2cm 、4cm 、6cm ,不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4cm 、6cm 、8cm ,则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2cm 、4cm 、8cm ,则不可以组成三角形;若长度分别为2cm 、6cm 、8cm ,则不可以组成三角形.即分别为2cm 、4cm 、6cm 、8cm 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1,故应选A .)37.C(点拨:因为EG ⊥AD ,交点为H ,AD 平分∠BAC ,所以在直角三角形AHE 中,∠1=90°-12BAC ,在三角形ABC 中,易知∠BAC =180°-(∠2+∠3), 所以∠1=90°-12[180°-(∠2+∠3)]=12(∠3+∠2). 又因为∠1是三角形EBG的外角,所以∠1=∠2+∠G.所以∠G=∠1-∠2=12(∠3+∠2)-∠2=12(∠3-∠2).)38.A(点拨:由∠1=∠2,知AD平分∠BAE,但AD不是三角形ABE内的线段,所以(1)不正确;同理,BE虽然经过三角形ABD边AD的中点G,但BE不是三角形ABD内的线段,故(2)不正确;由于CH⊥AD于H,故CH是三角形ACD 边AD上的高,(3)正确.应选A.)三、解答题39.解析:要想求∠EDF的度数,我们可以利用平角定义,只要能求出∠EDB 即可.而∠EDB在三角形BDE中,只要能求出∠B就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EDB.而∠B又等于∠C,题中告诉了三角形DFC的一个外角∠AFD=140°,所以我们能得出∠C的度数.解:因为∠AFD是三角形DCF的一个外角.所以∠AFD=∠C+∠FDC.即140°=∠C+90°.解得∠C=50°.所以∠B=∠C=50°.所以∠EDB=180°-90°-50°=40°.所以∠FDE=180°-90°-40°=50°.40.解析:我们可以用字母代替甲、乙、丙、丁,用角度代表方向.把题中数据与图形一一对应,利用各方向的关系可求出丁岛分别在甲岛和乙岛的方向.解:设甲岛处的位置为A,乙岛处的位置为B,丙岛处的位置为D,丁岛处的位置为C.如图:因为丁岛在丙岛的正北方,所以CD⊥AB.因为甲岛在丁岛的南偏西52°方向,所以∠ACD=52°.所以∠CAD=180°-90°-52°=38°.所以丁岛在甲岛的东偏北38°方向.因为乙岛在丁岛的南偏东40°方向,所以∠BCD=40°.所以∠CBD=180°-90°-40°=50°.所以丁岛在乙岛的西偏北50°方向.41.解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解:因为AI、BI、CI为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所以∠BAD=12∠BAC,∠ABI=12∠ABC,∠HCI=12∠ACB.所以∠BAD+∠ABI+∠HCI=12∠BAC+12∠ABC+12∠ACB=12(∠BAC+∠ABC+∠ACB)=12×180°=90°.所以∠BAD+∠ABI=90°-∠HCI.又因为∠BAD+∠ABI=∠BID,90°-∠HCI=∠CIH,所以∠BID=∠CIH.所以∠BID和∠CIH是相等的关系.42.解析:本题已知一边长和三条高,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另外两边长,三边相加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周长.解: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C=12BC×AD=12AC×BE,即16×3=4×AC,所以AC=1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ABC=12BC×AD=12AB×CF,即16×3=6×AB.所以AB=8.所以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6+12+8=36.43.解析:本题要求AC与AB的边长的差,且AC与AB的长度都不知道,不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分析题中条件:三角形ABD的周长比三角形ACD的周长小5,即AC-AB+CD-BD=5,又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CD.所以AC-AB=5.解:AC-AB=5.44.解析:在第(1)和第(2)问中,没有说明所给边长是腰长还是底边长,因此我们要进行分类讨论.在第(3)问中,只给出了三边长都是整数,而此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其最长边小于8cm,我们可以用列表法一一列出各组边长.解:(1)如果腰长为4cm,则底边长为16-4-4=8cm.三边长为4cm,4cm,8cm,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应该是底边长为4cm.所以腰长为(16-4)÷2=6cm.三边长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都为6cm.(2)如果腰长为6cm,则底边长为16-6-6=4cm.三边长为4cm,6cm,6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分别为6cm和4cm.如果底边长为6cm,则腰长为(16-6)÷2=5cm.三边长为6cm,5cm,5cm,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另外两边长都为5cm.(3)因为周长为16cm,且三边都是整数,所以三角形的最长边不会超过8cm 且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可用列表法,求出其各边长如下:7cm,7cm,2cm;6cm,5cm,5cm;6cm,6cm,4cm,共有这三种情况.45.解析:要想BE与DF平行,就要找平行的条件.题中只给出了∠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那么我们是利用同位角相等呢还是利用同旁内角互补?经过仔细观察图形我们知道∠BFD是三角形ADF的外角,则∠BFD=∠A+∠ADF.而∠ADF是∠ADC的一半,∠ABE是∠ABC的一半,所以我们选择用同旁内角互补来证平行.解:BE与DF平行.理由如下:由n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四边形内角和为(4-2)×180°=360°.因为∠A=∠C=90°,所以∠ADC+∠ABC=180°.因为BE平分∠ABC,DF平分∠ADC,所以∠ADF=12∠ADC,∠ABE=12∠ABC.因为∠BFD是三角形ADF的外角,所以∠BFD=∠A+∠ADF.所以∠BFD+∠ABE=∠A+12∠ADC+12∠ABC=∠A+12(∠ADC+∠ABC)=90°+90°=180°.所以BE与DF平行.46.解析:我们发现1125°不能被180°整除,所以老师说少加了一个角的度数.我们可设少加的度数为x,利用整除求解.解:设少加的度数为x.则1125°=180°×7-135°.因为0°<x<180°,所以x=135°.所以此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125°+135°=1260°.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260°,解得n=9.所以此多边形是九边形,少加的那个内角的度数是135°.47.解析:题中告诉了我们按要求拼成.解:如图:48.解析: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在阅读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断后,对两名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考生应抓住题中条件“等腰三角形ABC的角A等于30°”这个不确定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当∠A是顶角时,设底角是α,∴30°+α+α=180°,α=75°,∴其余两底角是75°和75°.当∠A是底角时,设顶角是β,∴30°+30°+β=180°,β=120°,∴其余两角是30°和120°.由此说明李明和王华两同学都犯了以偏概全的答题的错误.对于第(2)问应在第(1)问的解答的基础上,可总结出“根据图形位置关系,实施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解多解型问题”,“考虑问题要全面”等.小结: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是三角形中三条十分重要的线段,初学者常因不能准确理解其概念的实质内涵,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举例分析如下,以达到亡羊补牢或未雨绸缪的目的.49.解析:要求六边形的周长,必须先求出边EF和AF的长.由六边形ABCDEF 的六个角都是120°,可知六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如图4,如果延长BA,得到的∠P AF=60°,延长EF,得到的∠PF A=60°,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三角形APF,在三角形APF中,∠P的度数为180°-60°-60°=60°,因此三角形APF是等边三角形.同样的道理,我们分别延长AB、DC,交于点G,那么三角形BGC为等边三角形.分别延长FE、CD交于点H,则三角形DHE也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G=∠H=60°.所以三角形GHP也是等边三角形.于是我们得到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四个等边三角形.于是就把多边形的问题转化为和等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利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的性质,可以轻松的求出AF和EF的长,从而求出六边形ABCDEF的周长.解:如图4,分别作直线AB、CD、EF的延长线使它们交于点G、H、P.因为六边形ABCDEF的六个角都是120°,所以六边形ABCDEF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都是60°.所以三角形APF、三角形BGC、三角形DHE、三角形GHP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GC=BC=8cm,DH=DE=6cm.所以GH=8+11+6=25cm,F A=P A=PG-AB-BG=25-2-8=15cm,EF=PH-PF-EH=25-15-6=4cm.所以六边形的周长为2+8+11+6+4+15=46cm.小结: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多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六边形构造出等边三角形,从而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和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来解答多边形的问题.方程思想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用方程思想求解数学问题时,应从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入手,找出相等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将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再通过解方程,使问题得到解决.方程思想应用非常广泛.我们不但能用方程思想解决代数问题,而且还能够解决有关的几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