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 性.元素价态的高、低,不能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 弱,如次氯酸的氧化性强于高氯酸的氧化性.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 的数目无关. (2)比较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依据化学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与强弱比较 [感受· 鉴赏] 1.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 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
A.F2、K、HCl
C.NO2、Na、Br2
B.Cl2、Al、H2
D.O2、SO2、H2O
[解题指导] 选 A F没有正价,故F2只具有氧化性;K为金
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解析:A项,由第一个反应判断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 由第二个反应判断H2O2的还原性比Fe2+强.B项,在H2O2 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不变.C项,把上述两个方程
式合并,可以看出FeSO4为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
一、氯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1)概念:有元素 化合价升降 的化学反应.
(2)实质:反应过程中有 电子的得失 或 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2.有关概念及相互关系
△ 对于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MnO2在反应中 得到 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 降低 ,被还原 , 发生 还原 反应,作 氧化 剂. (2)HCl在反应中 失去 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 升高 ,被 氧化 , 发生 氧化反应,作 还原 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3课时) 课件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3课时) 课件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00%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要从质量分数为60%的NaCl溶液
60%
当中取出含有30g NaCl的溶液,需
要称取多少克溶液?
实验过程中,为了操作方便,取用溶液时, 一般量取它的体积,而不是称量其质量。
物质的量浓度
取用溶液时,更多的是量取溶液的体积。如果知道 每升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就可以快速的知道任 意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了。
配制250mL 1.0mol/L H2SO4溶液,需要18mol/L H2SO4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1)标准状况下,33.6L HCl 气体配成 0.5L 盐酸, 其物 质的量浓度为 3 mol/L。
(2)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500mL, 含硫酸的 物质的量为 1 mol 。
(3)10 mol HCl能配成 5 L 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盐 酸。
体检的一些指标常用物质的量定义: 单位体积溶液里含有溶质B 的物质的 量,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即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2. 符号: CB
3. 单位: mol / L 或 mol·L-1
4.
公式: CB =
nB V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溶液的体积(L)
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1molMgCl2含有 1 molMg2+, 2 molCl【例】1mol/L MgCl2溶液,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
c(MgCl2) = 1 mol/L c(Mg2+) = 1 mol/L c(Cl-) = 2 mol/L
C(离子)=C(物质)×离子下标
【练习】 1. 0.5mol/L H2SO4,c(H1+m)=ol/L ;c(S0O.542m-)o=l_/L____ 2. 0.1mol/L Al2(SO4)3,c(Al03+.2)=mol/L ;c(SO0.432m-)=ol_/L__ 3. Na2CO3溶液中c(Na+)=2mol/L,c(Na2C1Om3)o=l_/L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课件3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课件3

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我国采取 了哪些政策?
1. 民族平等。
2.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shíxíng)民 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 治权。
3. 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 仰等风俗习惯。
4. 实施西部大开发。
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
1.我国各少数民族 主要分 (shǎoshùmínzú) 布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 满族服饰的基本式样为袍式、立领、窄袖、 右开大襟、钉扣袢、两侧开叉。满族妇女的 头饰很有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是一种黑色扇 状头冠,上面以绢花或珠宝装饰,称为旗人 的礼冠。满族妇女的鞋为木质底,底高达15 至20厘米,其底上宽下圆,形似化盆,俗称 “花盆鞋”。
• 苗族男子着对襟或大襟上衣,下着大裆裤, 盛装时则穿绣大花彩色“百鸟衣”。苗族妇 女多穿短上衣、百褶裙或宽脚裤,衣料多为 蜡染。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 指(shǒu qū yī zhǐ),妇女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 多。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 从《中国民族分布》图上,大
家看看我们的这56个民族是怎
样分布的? • 少数民族 的分布与汉族具 (shǎoshùmínzú)
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quán ɡuó)各地,以东部和 中部地区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 散。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壮族
(Zhuàngzú)
满族
(Mǎnzú)
第四页,共二十三页。
回族(Huízú)
苗族(Miáozú)
维吾尔族
(Wéiwú ěrzú)

第二章 第三节 圆曲线上的全加宽

第二章 第三节 圆曲线上的全加宽

车、拖车、汽车摆动幅度的变化值三部分组成,即:
Bj

d12 R

d
2 2
R

0.1v R
其中: d1 ——牵引车后轴至保险杠前缘之距离;
d2 ——拖车后轴至牵引车后轴之距离。
第五节 平曲线加宽
● 加宽的规定与要求
◆ 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米时,统一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值,其余 各级公路采用第三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 车的公路,可采用第二类加宽值; ◆ 加宽应设置在圆曲线内侧且路面和路基一起加宽; ◆ 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 ◆ 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 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 肩宽度不小于0.5m 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 ◆ 小于0.5m 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0.5m 。
第五节 平曲线加宽
(二) 园曲线上设置加宽的条件
● 我国《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 m 时, 应在平曲线内侧设置加宽。
(三) 全加宽值的确定
● 加宽值计算(计算模式如图)
◆ 根据汽车交会时相对位置所需的加宽值 e
设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之距为 d,圆曲线半径 R,有双车
道上的加宽值为: e d 2 R
设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之距为d圆曲线半径加宽值计算计算模式如图根据汽车交会时相对位置所需的加宽值全加宽值的确定根据不同车速值为
第五节 平曲线加宽
一、平曲线上设置加宽的原因和条件
● 平曲线加宽: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需要比在直线上行车更 宽的路面以利安全,这种适当拓宽的路面形式即称为平曲线加 宽。 ● 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值:汽车进入圆曲线后,其行驶的车轮转 角保持不变时,其圆曲线起点至圆曲线终点的路面加宽值也保 持一个定值,这个定值称为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值。 ● 确定全加宽值的因素:会车时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汽车与 路面边缘之间的间距;圆曲线的半径、车型、行车速度。

第二章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第二章 第三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一、含义这一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具体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出身、地位、职业、性别、财产状况、贡献大小、资格、业绩等,都应追究刑事责任,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1、定罪上的平等;2、量刑上的平等;3、行刑上的平等。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重的罪,就应承担多重的刑事责任,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所以又称之为罪刑均衡、罪刑相称原则。

•公众所关心的不仅是不要发生犯罪,而且还关心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尽量少些。

因而,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

这就需要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贝卡里亚•无论谁一旦看到,对打死一只山鸡、杀死一个人或者伪造一份重要文件的行为同样适用死刑,将不再对这些罪行作任何区分;道德情感就这样遭到破坏。

这种情感是无数世纪和鲜血的成果,它们极为艰难地、缓慢地在人类心灵中形成;为培养这种感情,人们认为还必须借助最高尚的动力和大量威严的程式。

——贝卡里亚•如果说,对于无穷无尽、暗淡模糊的人类行为组合可以应用几何学的话,那么也很需要有一个相应的、由最强到最弱的刑罚阶梯。

有了这种精确的、普遍的犯罪与刑罚的阶梯,我们就有了一把衡量自由和暴政程度的潜在的共同标尺,它显示着各个国家的人道程度和败坏程度。

然而,对于明智的立法者来说,只要标出这一尺度的基本点,不打乱其次序,不使最高一级的犯罪受到最低一级的刑罚,就足够了——贝卡里亚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1、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以适应各种不同犯罪的处罚。

•2、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如对预备犯、未遂犯、主犯、从犯等。

•3、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规定了不同的情节。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体现•1、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观念。

•2、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观念,追求量刑公正。

第二章 第三节 交代作用

第二章 第三节  交代作用

交代矿物具有被交代矿物的假象,矿物的原生部分已 被交代,但其结晶习性仍得到了完好的保存。被溶解和所 形成的矿物没有化学组分不同
三、常见的交代矿物
1、碳酸盐矿物 方解石 铁方解石 白云石 铁白云石 菱铁矿
2、石膏、硬石膏 3、石英 4、粘土矿物
四、砂岩中常见的交代作用
1、方解石交代石英
流体为碱性(pH大于9.8) 流体温度升高 孔隙水对石英不饱和但对方解石饱和
石英表面首先溶解 溶解的氧化硅水化为H4SiO4分子 薄膜溶液H4SiO4的浓度运移 Ca2++2HCO-=CaCO3+H+HCO-
2、方解石交代粘土矿物
pH=8 Ca离子浓度较高
3、氧化硅交代粘土矿物(硅化) 玉髓或隐晶石英的小颗粒散布在粘土基质中
5、硅化作用
当pH相对较低,且孔隙水为SiO2所饱和时,碳酸盐常常发 生硅化 CaCO3+H2O+CO2+H4SiO4 —SiO2+Ca2++2HCO3-+2H2O
生物组分最易发生硅化
海岸泻湖的强烈蒸发作用使海水浓缩 石膏的沉淀,把Ca2+从水中移走 富Mg2+的残留卤水比泻湖下沉积物中的正常海水要重
向下渗流 富Mg2+的大量水体就流经了先期沉淀的碳酸盐沉积物 引起白云岩化作用
2、去白云岩化作用
3、石膏化和硬石膏化
石膏和硬石膏交代碳酸盐矿物或组分的现象叫石膏化或 硬石膏化
4、去石膏化 硬石膏或石膏被碳酸盐矿物交代的作用叫去石膏化作用 去石膏化常与地表淡水和细菌的作用有关
二、交代作用组构
1、部分交代
交代矿物沿被交代矿物的解理、裂缝或边缘部分地 占据了被交代矿物的位置,被交代矿物的结构和成分仍清晰可见例如, 方解石交代长石、方解石交代石英等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Fe2++I2
5.(05广东卷)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 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 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D.Tl+的还原性比Ag强
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一般来说,同种元素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 性:Fe3+>Fe2+>Fe, S(+6价)>S(+4价)等,还原性:H2S>S>SO2,但是,氧化性:HClO4< HClO34< HClO24< HClO。
注意:①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物质在不同 的条件下,其氧化能力或还原能力会有所不同。如:氧化性: HNO3(浓)>HNO3(稀);Cu与浓H2SO4常温下不反应,加热条件下 反应;KMnO4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比在中性、碱性条件下强。
后者比前者容易(不需要加热),可判断氧化性 KMn04>Mn02 5、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判断:
如:2Na2SO3+O2=2Na2SO4(快), 2H2SO3+O2=2H2SO4(慢),
, 其还原性: Na2SO4>H2SO3>SO2
6、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来判断: 如:

, 即氧化性:
。 又如:
(2)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等 (3)变价元素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H2S、HBr、HI、Fe2+及盐,
SO2等
四、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1.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指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属于不同物质的氧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强氧化性)(强还原性)(弱还原性)(弱氧化性)┌──────────┐└───────────┘得ne -失ne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

2、被氧化:失去电子的变化过程;被还原:得到电子的变化过程。

3、氧化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而形成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后被还原而形成的生成物。

4、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

5、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去电子的性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到电子的性质。

二、概念联系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联系a 、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b 、复分解反应全部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用集合概念表示如右:2、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化合价升高→失去e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对应产物是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到e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对应产物是还原产物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予转移的表示方法一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4、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以及H 2、C 、CO 等。

[注]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酸、盐。

如:CO 、SO 2、HCl 、H 2S 、Na 2SO 3 、FeSO 4等。

(2)常见的氧化剂Cl 2、Br 2、O 2、浓H 2SO 4、HNO 3、KMnO 4、KClO 3、FeCl 3、Na 2O 2、H 2O 2等。

5、氧化还原规律(1)守恒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但不一定具有强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
二护士的非语言行为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沟通占35%那么非语言沟通就占65%,非语言行为是运用我们听不到但是能够直接主观的看到观察到的一些行动来表达我们的意愿。

运用非语言行为也可以把人际交往中我们无法或不宜用语言表达的东西或意思表达出来,当然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相结合,非语言行为能够起到对非语言行为的强化作用,所以我们在与患者沟通与交流中,应恰到好处的使用非语言行为,以弥补在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

非语言行为包括:倾听、面部表情、专业性皮肤接触、沉默、人际距离
(一)倾听
在倾听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用心倾听。

认真倾听时对别人的关注和尊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倾听不止是把患者的话听到。

还要注意到患者的声调、语速、语言及肢体动作,并做出适宜的反应,让其感觉你领会了他的意思。

谈话中注意保持眼神的接触及双方的距离,一般以能看清对方表情、说话不费力但能听清楚为度。

身体稍倾向于患者,位置保持平视,不要使患者处于仰视位。

要对患者表达的信息做出反馈,以表示对所谈话题的兴趣,不随意打断患者的谈
话,补急于做出判断,想好再说。

意见不一致时,应先肯定病人意见中正确的部分并积极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全世界通用,跨越了年龄种族文化地域。

人类的各种情感,喜怒哀乐都能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

面部表情对人们说的话起着解释、澄清、纠正和强化作用,因此它是衡量人的情绪的客观指标之一。

1.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传递信息十分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运用不同的眼神可传递不同的信息,护士应善于运用眼神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

2.微笑微笑是人类最美的无声语言,护士亲切的微笑可以显示出对病人的关切理解和同情,天使的微笑是美的象征。

微笑应发自内心、展现真诚,体现关爱,切不可故作欢颜、假意奉承。

当患者极度痛苦时,护士则应收敛笑容,眼神应含有关怀同情,切忌表情呆板,厌倦和冷若冰霜。

(三)专业性皮肤接触
专业性皮肤接触包括按摩和触摸。

是在护理体检、护理实施与康复指导中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

按摩和触摸刺激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和有益健康。

皮肤接触可以治疗和预防婴儿某些疾患。

婴儿有时会出现皮肤饥饿。

(四)沉默
护士应善于沉默。

沉默可以表达护士对患者的同情关心和支
持也是一种尊重。

沉默与倾听相结合。

此时无声胜有声充分说明了沉默在沟通中的作用。

(五)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

当人处于不同的距离时,其感觉和反应是不同的。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提出了距离学的理论,来阐述人际距离影响沟通的问题,他把人际距离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

1.亲密区人际距离0~0.46m,适用于彼此关系亲密或亲属之间。

此距离谈话多为私人性的低声话题,也包括身体接触。

护士给患者进行查体,治疗护理时,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属于亲密距离。

2.熟人区人际距离0.46~1.2m适用于老同学老同事及关系融洽的师生邻里之间。

护士与患者进行交谈主要适用熟人距离
3.社交区人际距离 1.2~3.6适用于参加正式社交活动或会议,彼此不十分熟悉的人之间。

如护士通知患者吃饭或做检查。

4.演讲区人际距离》3.6适用于教师上课、参加演讲做报告等,护理工作中护士为患者做集体健康宣教,召开座谈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