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食品行业物流供应链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供应链困难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案

食品供应链困难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案1. 引言供应链是指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整个流程,涉及到生产、物流、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
食品供应链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因为它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遭遇食品供应链困难的问题,例如商品断货、质量问题等。
本文将对食品供应链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案。
2. 食品供应链困难分析2.1 供需不平衡食品供应链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平衡。
在市场需求高峰期,供应商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导致商品断货。
另一方面,在市场需求低谷期,供应商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和损失,可能减少供应,进而导致供应不足的问题。
2.2 质量问题食品供应链中的质量问题也是困扰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质量问题包括商品过期、掺假、保质期不达标等,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供应商的管理不善或恶意操作所导致。
质量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的权益,还损害了供应商的声誉。
2.3 信息不对称食品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常见困难。
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通有时不畅,导致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传递出现断层。
这不仅影响了销售预测和库存管理,也使得供应链中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2.4 运输和物流问题食品供应链中的运输和物流问题也是一个困扰供应商和消费者的难题。
恶劣的运输条件和不合理的物流安排可能导致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或变质的问题。
此外,配送不及时和不准确也会给供应链带来不稳定性。
3. 应对措施方案3.1 建立供应链协同机制为了应对供需不平衡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供应链各方应建立起协同机制,加强合作和沟通。
供应商可以通过与销售商和消费者的紧密合作,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供应量。
另外,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有关销售预测、库存情况等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3.2 加强质量管理和检测为了解决质量问题,供应商应加强质量管理和检测。
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和产品进行严格的把控。
食品供应链困难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案

食品供应链困难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案1. 引言近年来,全球食品供应链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气候变化、农业疾病、人口增长等。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对食品供应链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案。
2. 食品供应链困难分析2.1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洪涝、干旱和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破坏了农田和渔场,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导致食品供应链的不稳定。
2.2 农业疾病和害虫侵袭农业疾病和害虫侵袭是食品供应链另一个重要的挑战。
这些疾病和害虫对农作物和畜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农产品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2.3 供应链中断在一些地区和时期,供应链可能会因运输问题、物流瓶颈或政治因素而中断。
供应链中断将导致食品短缺和物价上涨,给受影响的地区人们带来困难。
2.4 低效率和浪费在食品供应链中,低效率和浪费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时间的供应链导致了食品运输和储存的能耗和资源浪费,同时,信息不对称和不足也影响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3. 应对措施方案3.1 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政府应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政策,包括发展抗旱、抗洪的农作物品种,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技术,以减少气候变化对食品供应链的影响。
3.2 加强疾病和害虫防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农业疾病和害虫的监测和防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病虫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3.3 建设健全的物流和运输网络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物流和运输网络的投资,建设高效、绿色的运输系统,提高物流的流通效率和可靠性,减少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
3.4 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视性,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不足的问题,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3.5 减少食品浪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减少食品浪费。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改善食品储存和运输的方式,消费者应提高对食品的珍惜和节约意识。
4. 总结食品供应链困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第一章:前言食品行业是全球最大的且最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然而,由于竞争激烈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食品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地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资源和信息,以实现供应链的运转和控制成本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第二章:食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2.1 供应链信息化水平不高食品行业的供应链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一些企业还依靠人工、电话等手段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效率较低,不利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2.2 供应链合作关系薄弱食品行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缺乏稳定性。
不同企业之间合作默契度不高,无法建立长期的信任和合作。
在供应链中,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难以形成统一的运营策略,甚至存在信息对称问题,影响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2.3 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制约因素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食品行业供应链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无法确保食品质量的稳定性,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影响企业形象并会导致销售量下降。
缺乏食品安全保障的企业也可能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第三章: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分析3.1 提升供应链信息化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是解决食品行业供应链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在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降低企业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更能够吸引消费者回购,提高品牌知名度。
3.2 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关键。
可以通过共同沟通、建立合作共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来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同时,还可以建立供应链管理中心,将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统一协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供应链运作效率。
3.3 加强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食品企业应该追求更加全面、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避免质量问题成为消费者的痛点。
食品配送服务中的供应链管理挑战

食品配送服务中的供应链管理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食品配送服务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这个行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食品配送服务中的供应链管理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供应链的复杂性食品配送服务的供应链非常复杂,涉及到从食品生产、仓储、运输到最终配送的各个环节。
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高效地协同工作,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及时配送。
然而,由于供应链中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众多,信息流动不畅、协作不够紧密等问题成为了制约供应链效率的瓶颈。
解决方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了解决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动问题,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将各个环节的参与者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沟通。
通过共享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见性,还可以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二、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食品配送服务中,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声誉损失。
然而,由于食品配送服务中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食品生产、仓储、运输等,因此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系统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可以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追踪食品的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还可以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管,确保食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三、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食品配送服务中的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面。
由于食品的特殊性,需要在短时间内将食品从生产地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因此物流效率对于食品配送服务来说至关重要。
同时,成本控制也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解决方案:优化物流网络和运输方式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可以优化物流网络和运输方式。
通过分析订单数据和消费者需求,合理规划仓储和配送中心的位置,以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食品冷链物流方面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温度控制不到位、技术设备不完善、运输环节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为了推进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采取以下对策。
其次,加强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和创新。
当前,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仍然相对滞后,很多技术设备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设备的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自主创新,提高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水平。
此外,还可以鼓励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共同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打破信息壁垒,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第三,加强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管与标准制定。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假冒冷链设施、冷链车辆不合格等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管,加大对不合格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以打击不法行为。
同时,应制定更为严格的食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明确食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应遵循的规范和要求。
只有加强监管和制定规范,才能确保食品冷链物流的安全和质量。
第四,提高食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需要一批熟悉相关技术和操作流程的从业人员。
因此,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计划,为从业人员提供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培训,使其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
总之,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完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加强监管与标准制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这些都是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需求,推动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食品供应链的调查报告

关于食品供应链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食品供应链的情况,包括从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食品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1. 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生产企业并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存在着生产环节的污染和品质问题。
2. 运输环节存在的问题运输企业的标准还不够高,有些货车存在不合格的情况,并在运输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保护措施,容易造成货物损坏和质量下降。
3. 储存环节存在的问题部分储存企业没有科学有效的储存方法,导致食品保质期缩短,同时仓库卫生状况不佳,存在着食品受污染的风险。
4. 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型商贩为了降低成本,选择购买品质不好、过期或者没有通过质检的食品进行销售,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改进建议为了改善食品供应链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抽样分析了现有的有关政策法规,并提出如下改进建议:1. 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2. 对于货运企业,应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货车符合标准,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保护措施。
3. 加强对储存企业的监管,对仓库卫生状况及储存方法进行审查,并对存放时间过长的食品进行检测。
4. 完善销售市场的准入制度,对于违规销售食品的商贩,应进行处罚,并加大对商家进行的监督力度。
总结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是人们饮食健康的保障。
本次调查发现了食品供应链上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食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与效率提升建议

食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与效率提升建议一、食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在食品行业中,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配送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然而,由于行业内多样化的产品和复杂的市场需求,食品行业的供应链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
1.1 产品质量控制不力食品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但是由于生产加工环境和设备条件有限,许多小型企业无法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这导致了食品供应链上游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1.2 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在食品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这使得供应商无法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库存状况以及物流情况等重要信息,给企业带来了库存过剩或缺货等问题,并增加了运营成本。
1.3 物流效率低下由于食品行业的特殊性,物流环节对温度、湿度等条件有严格要求,这为食品的物流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物流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产品质量,还要注意减少损耗和延长货物的保鲜期,这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受到限制。
1.4 供应链成本高企食品行业中,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各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尤其是在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检测认证环节,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来确保产品合规性。
这导致了供应链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增加了企业运营压力。
二、提升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效率的建议为解决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其效率,以下是本文针对该行业提出的一些建议。
2.1 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是提高供应链管理有效性的基础。
企业应加强原材料采购环节中对供应商资质审核,并与合格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同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监控措施,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
2.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食品企业应建立起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流通和互联化。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整理)当前食品行业物流供应链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食品行业物流供应链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现状,就我国目前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对食品供应链运营中产生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有针性的提出来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问题防范措施一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就不容乐观,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波及范围广,损失严重,极大地打击了消费者对国内产品的信心。
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批发零售业和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企业构成的食品生产与供应的网络系统,属于典型的功能性产品供应链。
不同于其他行业,食品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和不良影响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甚至可能使供应链崩溃,这就要求企业从选择原材料,到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对易变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冷藏储存和运输。
食品供应链相对较长,覆盖种植、养殖、屠宰、生产和流通以及餐饮管理等环节,这些环节在食品供应链中环环相扣,互相影响,使得保障食品安全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的事情,而是必须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考虑。
一、我国食品供应链运营的现状近年来,我国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奶类等的生产发展很快,年均增长率分别达约11%、25%、8%、12%、24%和7.8%;其运输特点是运量增长较快,主要以新鲜状态进行运输。
水产品产量与养殖面积增长较快,水产品生产结构与品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淡水产品比例增加较大,海水产品已由以鱼类为主转变为以其它类(虾、贝类等)为主;淡水产品尽管仍以鱼类蟹、为主,但其比例有所下降。
但是我国农产品产后又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
目前,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肉类15%,水产品是23%。
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在95%以上。
我国的冷藏运输,长期以来以铁路冷藏运输为主。
目前,铁路部门有加冰冷藏车3500余辆人,机械冷藏车1800余辆,这些车辆担负着我国近20%的易腐食品的运输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食品行业物流供应链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现状,就我国目前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对食品供应链运营中产生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有针性的提出来对食品供应链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问题防范措施一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就不容乐观,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波及范围广,损失严重,极大地打击了消费者对国内产品的信心。
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批发零售业和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企业构成的食品生产与供应的网络系统,属于典型的功能性产品供应链。
不同于其他行业,食品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和不良影响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甚至可能使供应链崩溃,这就要求企业从选择原材料,到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对易变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冷藏储存和运输。
食品供应链相对较长,覆盖种植、养殖、屠宰、生产和流通以及餐饮管理等环节,这些环节在食品供应链中环环相扣,互相影响,使得保障食品安全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的事情,而是必须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考虑。
一、我国食品供应链运营的现状近年来,我国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奶类等的生产发展很快,年均增长率分别达约11%、25%、8%、12%、24%和7.8%;其运输特点是运量增长较快,主要以新鲜状态进行运输。
水产品产量与养殖面积增长较快,水产品生产结构与品种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淡水产品比例增加较大,海水产品已由以鱼类为主转变为以其它类(虾、贝类等)为主;淡水产品尽管仍以鱼类蟹、为主,但其比例有所下降。
但是我国农产品产后又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
目前,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肉类15%,水产品是23%。
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在95%以上。
我国的冷藏运输,长期以来以铁路冷藏运输为主。
目前,铁路部门有加冰冷藏车3500余辆人,机械冷藏车1800余辆,这些车辆担负着我国近20%的易腐食品的运输任务。
公路冷藏运输发燕尾服也较快,目前约有15000辆冷藏保温汽车,其中机械冷藏汽车占15%左右,主要担负着大城市内、靠城市的生产基地到市场的运输任务,以短途运输为主。
水上冷藏运输能力较小,现有各种类型的冷藏运输船近200艘,总容量为10万吨左右,多为内河或沿海的短途运输。
公路运输生鲜货物以其方便,快捷,灵活,门到门,风险小,货源组织容易等特点,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20%增加到了80%以上。
铁路运输鲜活货物的运量从1992的近1700万吨骤减到2003年的494万吨。
二、我国食品物流供应链出现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行业一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市场把握不准、计划频繁调整、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批号老化、全国范围工厂间调货、客户要货批量减少、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不够高、产品推广不理想、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陷入被动操作等。
加上食品物流链本身具有的链条长,运转起来难度大,管理起来难度大,并且对人员设备的清洁卫生等都有特殊要求。
而食品行业的物流更是个小生产、大流通的物流,创造的利润价值低,更是造成食品物流供应链的问题层出不穷。
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我国大部分鲜活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
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目前我国保温汽车车辆较少,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 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并且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
非冷藏状态下的散装鲜活产品物流,在运输、分销和零售的多次装卸搬运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产品质量。
2、生鲜食品物流设施落后,配送成本高我国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大量损耗,物流费用高,易出现安全隐患。
用户较少的地方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3、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损耗太高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冷冻(速冻)食品包装缺少必要的保温性能,在常温下包装内物品温升得快,对冷冻(速冻)食品的品质影响很大。
埃森哲资讯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在食品运输过程中腐烂变质的损失不低于750亿美元,常温运输中水果蔬菜损失达20%-30%,粮油15%、蛋类15%、肉干耗3%。
4、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缺乏连贯性,常常发生中断,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5、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
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
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
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三、造成食品供应链出现诸多问题的因素分析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积重难返,目前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专门用于食品运输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运输通道更是无从谈起。
还有不少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长期不合理,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应链物流阻塞时有发生,甚至使食品供应链频繁出现断链现象。
2、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我国目前的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发展滞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冻冷藏食品供应链。
现实中所谓的食品供应链,充其量不过是一般商品供应链的简单延伸而已,根本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呼声日高及食品贸易国际化的要求。
3、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目前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装卸搬运,装船卸船,装车卸车,都是在露天作业,不是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或安全食品供应链标准ISO22000:2005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也无法达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
此外,在我国现有的公路食品运输总量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货车运输,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车运输。
4、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如RFID、GPS、EDI、CRM、ECR、JMI、CPFR、SCOR技术,以及农产品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制冷技术、冷链设计技术、智能化仓储和配送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延缓了我国食品供应链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速度。
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食品供应链上的信息阻塞,不够透明和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时常脱钩,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
四、食品物流供应链问题应对措施1、改进和完善食品供应链的运作机制基于我国食品行业面临的新环境,要解决与食品物流密切相关的食品多样快捷化要求、食品安全控制、食品规模效益等问题,就要求引进先进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将生产链的上下源头有机结合起来,使供应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形成新兴的“双赢”关系。
供应链管理是对产品从原材料生产、物资采购、产成品制造到商品批发分销、零售的所有企业协同过程的管理,它不同于企业内部管理,更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企业的战略层面的取向,更多的是战略决策与协同标准的管理。
针对食品行业的特定性,渠道订单管理。
2、推动物流外包,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作为物流的先进模式,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方向。
第三方物流已占物流市场的相当比例:日本为80%、美国为57%、德国为23%、法国为27%、英国为34%;而我国仅为18%,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在华外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数据表明,大陆的外资企业90%将物流业务外包,占整个大陆物流外包市场的70%。
说明大陆本土企业急需转变观念,因为“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不仅无法降低成本,而且也无法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3、大力推广应用冷链技术,完善和优化冷链的运作和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冷链运输和配送在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输中的比例尤其要在食品供应链系统的运输和配送环节,增加冷藏冷冻运输工具和车辆的投放和使用。
与此同时,加快港口冷藏设备、专用冷藏冷冻仓库等仓储设施的建设,为实现食品低温运输,减少损失,形成销售共同质量标准,需研究、大力开发和制造适用于果蔬、畜肉、水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各种冷却机与设备。
通过建立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
择优推广装配式冷库。
在引进整座预制装配式冷库的实践中,我国的制冷设备制造企业,自引进的生产设备陆续投产以后,就逐步替代了国外的同类产品。
据主要生产企业历年产量估计分析,截止1995 年已累计生产建设大中小型装配库约800 座,室内装配式冷库约2.5万套(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
所以在我国有针对地推广予制装配式冷库的生产和建设无疑是正确的高效益的。
4、大力发展以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物流为主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实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装卸搬运、保管储藏、运输配送和消费过程的安全化、绿色化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辟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运输通道,并按照区域分工、优势互补和经济合理和的原则将其联结起来,发挥各类运输工具的优势,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关卡和收费,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动运输系统;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的食品生产、储藏、流通加工、物流生产配送基地,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对生鲜蔬菜的辅助加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