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总复习 五 密度与浮力
中考专项复习密度与浮力部分分析

中考专项复习 密度与浮力部分一、(密度)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 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托盘天平)测质量。
5.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指示值。
6. 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称量范围;(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Vm=ρ;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 的单位是米3。
8.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 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质量为1.0×103千克。
10. 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 和用量筒测出 体积V 就可据公式:Vm=ρ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
(3)求体积:ρmV =。
二、 (浮力)1.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 浮 < G 下沉; (2)F 浮 > G 上浮 (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 > 液ρ 下沉; (2)物ρ < 液ρ 上浮 (3)物ρ = 液ρ 悬浮。
密度与浮力知识点提要

密度与浮力知识点复习一. 密度1. 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它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大小。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无关。
如:1 g水和1 kg水密度是相同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
如:铁与铝的密度,油与水的密度都不相同。
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因此一滴水的密度仍要比一桶油的密度大。
密度是个复合的物理量。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出密度计算公式ρ=m/V。
绝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密度公式的意义包含有:(1)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体积较小,如: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铜块体积小于铁块体积。
即当质量相等时,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质量较大。
如:同一个瓶装满水和装满油相比较,装满水的质量大。
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2. 密度的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中,质量单位是kg,长度单位是m,体积单位就是m3。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可知密度单位是kg/m3。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其读法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
意义是: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
在常用单位中、质量单位经常取g,体积单位经常取cm3(即ml),因此常用密度单位是g /cm3。
它与国际单位的换算关系是:以水的密度为例,可写成1g/cm3,其意义是1cm3的水质量是1g。
密度的实用单位除g/cm3外还可用kg/dm3和t/m3,有时使用这些单位能使计算简化。
二. 测物质密度的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先讲两种)1. 利用密度的定义,测物质的密度根据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即:ρ=m/V。
可知:只要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求得待测物体的密度。
这是测物质密度的最基本的方法。
由密度公式ρ=m/V。
可得:m=ρV,V=m/ρ。
中考复习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中考复习密度与浮力的关系密度与浮力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考物理复习中,理解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对于解答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中考复习密度与浮力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密度的基本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ρ表示,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密度决定了物体的浮沉。
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大于环境的密度,那么它将下沉;反之,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小于环境的密度,那么它将浮出水面。
我们常常用水作为参照物质,它的密度约为1g/cm³,即1克的水占据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二、浮力的基本概念浮力是一个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一个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的计算公式为:F浮= ρ液体 * g * V其中,F浮表示浮力,ρ液体表示液体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V表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
三、密度与浮力的关系密度与浮力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简单来说,物体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具体而言,当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而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公式可以表示为:F浮∝ ρ液体 * VF浮∝ ρ物体 * VF浮∝ g * V因此,可以推导出:F浮∝ ρ液体* ρ物体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有关。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反之,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浮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会下沉。
四、应用举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密度和浮力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两个简单的例子。
例1:水中的冰块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冰的密度约为0.92g/cm³,而水的密度为1g/cm³。
九年级物理教案 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复习

九年级物理教案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复习专题五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一、温习目的(1)熟记密度压强浮力的计算公式(2)学会有关密度、压强及浮力的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二、知识储藏1、密度的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m= v=2、压强的计算公式p= (适用于一切压强) p= (适用于液体压强和密度平均的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3、计算浮力的公式有:(1)F浮 = G排= (适用于知道液体密度和能知道排开液体的体积时)(2)F浮 = (适用于知道物重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探务实验中用得较多) (3)F浮 = (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的物体)(4)F浮 = (适用于知道压力的标题中)三、典例解析1、有关密度的计算例1、一个容器装满水,总质量为65克,将30克的沙子投入容器中,有水溢出,此时容器及水、沙子的总质量为83克,求沙的密度?针对性练习:1、质量0.9千克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了0.1升,求:(1)冰的质量是多少?(2)冰的密度是多少?2、纯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 ,某工厂消费的酒精要求含水量不超越10%,用抽测密度的方法来检验,那么合格产品的密度应在什么范围之内?2、有关压强的计算例2、如图1所示,一梯形截面容重视10N,容器底面积是200cm2 ,倒入4 Kg水的高度是30cm。
(g=10N/Kg )求:(1)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2)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力(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针对性练习:1、通常状况下,物体压在异样的泥地上,假设压强相反那么压痕深度相反。
野生植物调查员在泥地上发现黑熊刚留下的足印,为了预算黑熊的质量,他把底面积为10 cm2 的容器放在足印旁边的泥地上,再渐渐往容器中倒沙子,直到泥地上出现和黑熊足印相反的痕迹,测出此古装了沙子的容器总质量为1.25Kg,g=10N/Kg ,求:(1)装了沙的容器对泥地的压强(2)量出黑熊与地接触的足印痕总面积共800cm2,预算黑熊的质量有多大?2、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烹煮食物的温度,延长烹煮的时间,人们应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的性质制造出了高压锅。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复习(密度与浮力)

一、质量(符号: )1. 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 叫做物体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3、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 t , g , mg 。
4、单位换算:1t= Kg 1Kg= g 1g= mg5、知道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及托盘天平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二、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1、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应将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归零,调平。
(3)左物右码。
(4)读数:物品质量=砝码质量+称量标尺示数值。
(5)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
不能超过量程。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1)要会选择量程不同量筒,提高测量精确度。
(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同一水平面。
三、物质的密度(符号: )1. 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符号:Kg/m 3 或 克/立方厘米,符号:g/cm 3.3、单位换算:1 g/cm=1000Kg/m^34、密度的计算公式:5. 记住水的密度: 。
6.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
四、阿基米德原理1、浮力的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物理学称这个托力叫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 。
3、公式:排浮G F五、物体的浮与沉1、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浮沉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 (2)盐水选种 (3)潜水艇 (4)热气球。
2019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回顾-密度和浮力.doc

2019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回顾-密度和浮力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一】质量1.物体的质量的大小不随物体的_位置_、形状、状态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物质的密度的大小与随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等有关,受压强、温度等影响,多数物体温度升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3、质量单位:1t=103Kg;1Kg=103g;1g=103mg1g=10-3Kg;1mg=10-6Kg体积单位:1dm3=103cm3,1dm3=10-3m3,1cm3=10-6m3,1L=1dm3,1mL=__1_cm3,1L=_103mL密度单位:1g/cm3=103_kg/m34.生活中常见的测量质量的秤有电子秤、台秤〔磅秤〕、__杆秤___等.实验室测质量用托盘天平5、托盘天平:测质量前:〔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2〕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测质量的过程中:不许再调平衡螺母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先加大后加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_游码在标尺上所指的刻度值。
6.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_液体凹面底部__相平;测固体体积时,要先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能将物体浸没;浸没后总体积不超量程7.快速知道一堆大头针的数量:a.称20个大头针总质量m1b.称出这堆大头针的总质量m总;大头针的个数:n=20m总/m1【二】密度8、天平和量筒测定一形状不规那么的金属块的密度:a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b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V1c将金属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2金属块密度表达式:ρ=m。
/(V2-V1)(用测出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9、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A、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称量总质量m总B、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称量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剩余。
初三物理浮力考点知识点

浮力考点及知识点(一)浮力基本知识点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V 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 与G 或比较ρ液与ρ物 。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G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密度、压强、浮力课件

04
CATALOGUE
密度、压强、浮力的关系
密度与压强的关系
密度与压强成正比
01
当液体或气体深度增加时,其密度和压强也会相应增加。
压强随密度变化
02
在一定体积内,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密度与压强的关系在工程中应用广泛
03
例如,在石油工业中,密度和压强的测量对于确定油藏的储量
和生产能力至关重要。
压强与浮力的关系
压强产生浮力
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பைடு நூலகம்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随压强变化
压强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浮力的相应变化。
压强与浮力的关系在船舶和潜艇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整压强和浮力,可以保持船只或潜艇在水中的平衡。
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密度与浮力成反比
密度越大,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越小。
浮力随密度变化
密度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浮力的相应变化。
密度与浮力的关系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制造轻质材料时,需要了解材料的密度和浮力特性,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05
CATALOGUE
密度、压强、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01
密度
建筑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密度,密度决定了材料的重量和稳定性。例如
面积。
该公式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 任何形式的压力和面积。
压强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大小和作 用面积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压强的单位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Pa),简称帕。
其他常用的单位还有巴(bar)、大气压(atm)、毫米汞柱(mmHg) 等。
换算关系:1 bar = 100,000 Pa, 1 atm = 101,325 Pa, 1 mmHg = 133.322368 Pasc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总复习 五 密度与浮力
1、质量 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Kg (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
测量工具:天平(使用方法: ……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从大到小取;测量前调平衡用螺
母,测量时调平衡用游码;万一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应将砝码减去游
码…...)
2、体积 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平视,即与液面相切)
固体的体积:采用“溢杯法”
3、密度 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公式:v
m =ρ 单位:Kg/m 3或g/cm 3 换算关系:1 g/cm 3=1⨯ 103Kg/m 3 测量方法(实验) (1)常规法:用天平测出质量,有量筒测出体积,利用公式得出密度
(2)替代法(用于没有量筒的情况下):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出
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m ,则水水水ρm v =,则该物体的密度为水水
ρρm m =(水ρ=1⨯ 103Kg/m 3)。
其中,相同体积的水:液体用标记法;固体用溢杯
法
4、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 (1) F 浮=排液gV ρ (2)浮力等于视重之差
5、浮沉条件 (1)当浮力小于重力时 下沉 (2) 当液物
ρρ>时 下沉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 悬浮 当液物
ρρ=时 悬浮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 上浮直至漂浮 当液物ρρ<时 上浮直至漂浮 解题方法:利用公式和浮沉条件(受力分析),即漂浮和悬浮时有:G 物=F 浮
例:将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放在水中,如图,则这三个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A 球所受浮力最小
B B 球所受浮力最小
C C 球所受浮力最小
D 三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解:F 浮=排液gV ρ 而液ρ相同,且有V 排A <V 排B =V 排C ,故有F 浮A <F 浮B =F 浮C ,选A 若将上题中的体积相同改成质量相同,则F 浮A =F 浮B >F 浮C ,即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