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课堂导入艺术浅谈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一
3比 较 导 人 中 职 语 文 教 学 中 语 文 课 时 相 对 比较 少 , 往 往 采用单 元教学 , 一次 多篇 , 使学生改点带面 地 感 悟一种文体的知识 , 如在讲授《 致橡树》 , 时 我 这样设计导语 : 本单元是诗歌单 元 , 一路 走来 , 我们领 略了伟大 毛泽东 的万丈豪情 ,感受 了郭 沫若 为祖 国奉献 的一颗滚烫而热烈的心 ,领略 了诗人 徐志摩再别康桥 的依依惜别之情 ,而今 天, 我们还将 与一样美丽 的木棉树相逢 , 倾听一 位不平凡女性发 出的爱情宣言。简单 的串接不 仅复述 了前三篇课文的 内容而且也交待了新课 的内容 , 从而使学生投入到新的课程学习中去。 4标 题 导 人 标题是文章 的眼睛 、 窗户。 美的标题其语言 摇 曳多姿 , 含蓄无限 。 它不仅能如磐石一般地吸 引读者 的双 目, 激起热烈的学习愿 望 , 更让读者 陶 醉 于 佳 文 美 景 之 中 久 久 不 能 忘 怀 ,语 文 课 本 中此类文题举不胜举。无论是 鲁迅 的 《 拿来 主 义 》 《 》 巴尔扎 克《 财奴 》 郭 沫 若《 中 、药 , 守 , 炉 煤》 司 马迁《 , 鸿门宴》 等等 , 皆有异曲同工 之妙 , 此时从含义隽永 , 耐人寻味的标题人文 , 是激发 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一把钥匙 。 5从 文 眼 导 人 有些文章特别是散文 ,一般有文 眼且在文 章 的开头 , 教师在导入这些课 时 , 可紧 紧抓住 文 眼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及 教材特点 的意境 ,让 学 生随着文字内容的起伏 ,理解感受作者情 感的 流动。如朱 自清《 荷塘月色》 课文 的第一 句是文 眼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我这样导人 : 自 朱 清 的散文 以语言的委婉 , 细腻 , 风格清新 , 隽永 而著称 。他在欣赏清静 , 素雅 的荷塘美景 时 , 为 什么流露 出“ 颇不宁静” 的情绪 ?是文人 多愁 善 感吗? 请同学们到文中找答 案。 这样 , 抓住 文眼 , 调动了学生的求 知欲, 自然 而然走进课文 。 学 生 学 习 知识 是 由 点 到面 的积 累 ,由特 殊 到一般的转变 , 我们 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 由一般 落实到特殊情况的一篇课 文上来 ,这样使学 生 逆向思维 , 产生强烈 的好奇心 , 为新知识 的学 习 创造氛围 。 例如学习《 邓稼先》 时我 这样导入 : 我 们 中华 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曾是 四大文 明古国之一 ,四大发明曾使全世界对我 们的祖 先刮 目相 看 ,然而从 1 纪末期我 们不断赔 9世 款, 地, 割 出让 主权 , 甚至要亡 国 , 种 , 灭 泱泱 大 国为何如此闭锁?这样 在同学们 中问既激起 了 种强烈爱国情 绪 , 又产生了很大 的疑惑 。 短暂 的空 白之后 , 我接着 引导 : 是落后 , 后就要 挨 落 打! 今天我们 的嫦娥探月发射成功 , 标志着我国 已走 在世 界科技 的前 沿 ,我 国为 何在 短短 的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艺术

不会有任何实 用价 值。导语该 应 时而 生 ,
课, 我们 的 目的最 终在于把学 生的学 习兴
就像 一个欢快 跳动 的音 符 . 说 不尽 。 道不 随机应 变。但不 管采 取什 么方 式导 入新
就要 求我 们语 文教 师应 精心 设计好 课堂
教学 中的导 语 。 导 语 , 就 是指 老 师在 刚
你们通过 I 资 料知道 黄河 从 古至 今有 哪
些变化吗? 黄河变化 的原 因又是 什么呢? 望。 把 学生 引向知识 的海洋 。 收 到意 想不 连 数问 . 在学 生平静 的思 想 上 , 刹 时激 雕艺术 时 . 介绍完 我国微 雕艺 术情 况后 , 这小核 上都雕刻 了些什 么 ,激 起 了学生
三、 以故事“ 导” 。 具 有 趣 味 美
果 是不可 忽视 的 。开课 时老 师一番饶 有 。 生急欲求知 的动机 。 趣味 、 引人入 胜 、 富有 创意 、 独 具 匠心 的
导语设计 。定能迅 速有效 地抓 住学 生的 心 ,激发起 学生继 续学 习和深 入 阅读 的
兴趣 。教 师在语 文教学 中就应 注重 导语
登 山队登上珠峰的场景。 欣赏后让 学生说 个 中心组成 的有机 的整体 , 在设计新课导 观 。 能把学生吸 引住 , 很快进入主题 。 上述 说 自己对这座 山的了解和 感受。? 这种 导 语 的时候可充分考虑 前后课 文的联系性 ,
导语 只是 我在 教学 实践 中用到 的几种形
入方式 , 易于 拨动学生 的心弦 , 创设 与教 展 示出其结 构美。? 在 教学七 年级语文下 式。 通过实践 , 我逐渐 明白 , 导语应该 根据
语文教学课堂导入艺术浅谈

广 西 钦 州 市灵 山县 那 隆 镇 芳 塘 小 学 邹 家茂
一
、
初 中语文课 堂教学导入艺术 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遵循 教学规 律 ,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 设计导人 ,本人认 为以下 十种 方法值 得一试 。
1 “ 包袱 ” 导 入 法 . 丢
一
还应 当是一名实验员。用实验导人 ,让学生 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 切 、所产生 的现 象,可 以诱发 学生探 索的兴趣 。如 :学 习 《 万紫 干 红的花》一课 , 根据课文 内容 ,事 先准备一朵喇叭花 、一杯肥 皂水 、一杯醋 。课上 ,我这样导 人 :同学们 ,今夭我来变魔术 。 哗 !语文教 师变魔术 ,学生 的心 儿一 下被吸引。于是我就把事先 准 备好 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 ,马上变蓝 ,又放进醋里 ,又变 红 ,学生纷纷 问为什 么会这样 ,因此 ,对本课就产生 了兴趣 。又 如 《 同志 的信 任 》 这一 课 ,根 据 “ 粉 ”遇 碘 变 蓝 的 原 理 ,我 也 淀 采用实验导人,既诱发学习的兴趣 ,又使学生 明确 当时的背景 —— 白 色 恐怖 下 采取 的 秘密 革 命 活 动 。 因 此 ,实 验 导 人 新 课 不 愧是 一 种 “ 化 剂”。 催
9 讲 文学史”导入 法 .“
许 多文学 家的感人 的事迹 ,不但 能引人 人胜 ,集中学生的注 意 力 ,而 且 还 能 激发 学 生 向先 辈 学 习 的热 情 ,激 发 学 生 立 志 成 才 。如 《 榆钱饭 》一课 ,作者 刘绍棠 ,当我 介绍 到他的小说 《 青 枝 绿叶》在 1 5 年被编人高中课本 ,而他本人 当时还正在读高 93 中时,学生发 出由衷的赞叹 。又如朱 自清 “ 抵制 曰货” , “ 为 不 五 斗米折 腰”事 迹,鲁迅先生 的 “ 口诛笔 伐” “ 俯首甘 为孺子 牛 ”的精神等 等 ,这些 文学史 料能 深深打 动学生 ,使他们 产生热 爱 文学的共鸣。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浅析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浅析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运用教学艺术,以期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作简要分析。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导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想让导入环节吸引学生,就在于创新。
比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别的教师都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来导入新课,而我在讲授时,直接用常香玉老师的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来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了,教学效果自然更好。
当然,课堂教学的导入要针对内容而设,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所授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这样就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先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全身心地体会到安塞腰鼓的魅力,然后再进行课文的学习就更加得心应手。
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讲解的艺术2500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这就向教师阐释了讲解的时机。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应该注重艺术。
教师的讲解要在学生讨论、自学后再适时进行。
讲早了等于将答案提前公布,引不起学生的重视,而讲晚了,就会耽误时间,延长课时,可能导致学生厌学。
在讲解《竹影》这一课时,文中说到“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教师据此让学生去思考“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区别,并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对“符号”这一说可能存有疑惑,因此当他们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应当给学生讲解“符号”的含义,很自然的学生对于整句话的含义也就明确了。
要是再找一些关于“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图片让学生看一下,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因此,教师的讲解需要讲求艺术,要寻求合适的时机。
良好的讲解能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教师的讲解不等于直接将学生所需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在学生已经思考了一段时间后,自然地将答案的要点讲解出来,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自然地将答案总结出来,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课堂的知识要点。
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浅谈

导入 的技 巧
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充分调动学生 的兴趣 。那 么,在语文教学过 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 ,造成注意力分散 ,且注 程 中,应如何导人能达到 “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呢?
意力维持时间也不持久 。教师如运用精彩的导入,有利 于把学生
1 .导 入 要 有 针 对 性 。教 师 设 计 导 入 一 定 要 与 教 材 内 容 和 学 的转移到课堂上来 。老师在导人的时候可 以设计几个 与教学有关 生 的 特 点相 适 应 ,教 学 内 容 而不 能 脱 离 教 学 内容 ,教 学 的 方法 应 的 问题 ,学 生 能 明确 这 一 节 课 的学 习 目标 ,逐 渐 地 使 学 习需 要 转 根 据 学 生 的 知 识 结 构 与 心 理 特 征 而 定 。如 低 年 级 的学 生 喜 欢 儿 化 为 学 习 动 机 ,并 且 能 有 意识 的 控 制 和 调 节 自 己 的 注 意 力 和 学
探讨。
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需要教师讲究导入 的 语言艺术。语言 艺术 的前提是语言 的准确性 、科学性 和思想性 。 同时 ,还要考虑可接受性 ,不能单纯地为生动而生动 ,所以设计
关键 词 :导 入 艺 术 ; 导入 技 巧 ;导入 方 法 ;语 文 课 堂
语文课堂导人是一节课 的开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起着从 导人要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 ,考虑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 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 ,起着新 旧知识逻辑上 的衔接作用 ,起着 诱发学生学习新 知识 的兴趣乃至激情作用 ,好 的导人是师生间建
2总第 17期 ) 0 1 ( 0年第 0 5 9期
现 代 企 业 文 化
MODERN EN TERP s RI E CUⅢ J RE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

小议初中语文的课堂导入艺术

初中语文的课堂导入艺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的一些探讨。
一、导入艺术的重要性1. 引起学生注意:上课铃声落下,学生的注意力可能还在课间的活动上,这时,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回归到课堂学习中。
2. 激发学习兴趣:有趣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建立学习情境: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和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4. 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导入,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性。
二、导入艺术的方法1. 故事导入: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通过讲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女娲造人》一文时,可以先讲述一些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等,再引出“女娲造人”的故事。
2. 图片导入: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示课文中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可以先展示一些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云的形状和颜色,再引导他们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3. 音乐导入:音乐能够营造出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可以先播放一些关于父爱的歌曲,如《父亲》等,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更好地理解父爱的伟大。
4. 问题导入:通过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可以先问学生:“你们知道‘孔乙己’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
5. 情境导入:通过模拟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模拟出于勒的出场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于勒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来 。 同时 , 过各 种 教学 手 段 , 生 享 受 美 。下 面 结 合事 通 学 例 , 谈谈 课 堂导 入 的 五种 类 型 。 我
机 , 确 学 习 目的 , 进 而把 注 意 力 集 中 到 所 学 内容 上 明 并
孔 子 日 :知 之 者 不 如 好 之 者 ,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 ” “ 好
爱 因 斯 坦 说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 ” 兴 趣 是 学 生 探 求 知 “ 识 , 识 事 物 的推 动力 。许 多教 师 在 导入 新课 时 . 注意 认 都
想 之 前 , 来 学 习 一 篇 有 关 梦 想 的 文 章 , 看 举 世 闻 名 的 先 看 马丁 ・ 德 ・ 的梦想 是 什 么 。” 路 金 …这 样 的 导 入 , 截 了 当 , 直 清 晰 简 明 。 开 始 就 能 围 绕 课 题 提 出 一 些 揭 示 教 学 目的 、 一 突 出教学 难 点 的 问题 , 发 学生 思 维 的灵 感 。 燃 其 思考 触 引
特 级 教 师 于漪 曾打 过 这 样 的 比喻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
要 培 养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兴 趣 ,首 先 应 抓 住 导 入 课 文 的 环 节 , 开 课 就 把 学 生 牢 牢 地 吸 引 住 。课 的 开 始好 比 提琴 一
不 知 会 生 活 在 怎 样 的 一 个 世 界 里 !其 实 每 个 人 都 拥 有 自 己 的梦想 , 且 还 不 止一 个 。 了梦想 , 命 才 有意 义 , 而 有 生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课堂导入艺术浅谈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十种方法值得一试。
1、“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
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
”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
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
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
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
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
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2、“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
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
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
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3、“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
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
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
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
《核舟记》一课,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
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
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
如: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针对初一学生,我就选用了朱子奇的《白求恩纪念歌》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把学生引入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和悼念的情境之中。
又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我首先朗读李瑛写的《一月的哀思》感染学生,然后转入正课。
5、“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
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
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
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
“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6、“演示实验”导入法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
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实验员。
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如:学习《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事先准备一朵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醋。
课上,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来变魔术。
哗!语文教师变魔术,学生的心儿一下被吸引。
于是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马上变蓝,又放进醋里,又变红,学生纷纷问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对本课就产生了兴趣。
又如《同志的信任》这一课,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我也采用实验导入,既诱发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确当时的背景----白色恐怖下采取的秘密革命活动。
因此,实验导入新课不愧是一种“催化剂”。
7、“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
如《人民的勤务员》导入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
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
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
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9、“讲文学史”导入法
许多文学家的感人的事迹,不但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向先辈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
如《榆钱饭》一课,作者刘绍棠,当我介绍到他的小说《青枝绿叶》在1953年被编入高中课本,而他本人当时还正在读高中时,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
又如朱自清“抵制日货”,“不为五斗米折腰”事迹,鲁迅先生的“口诛笔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等等,这些文学史料能深深打动学生,使他们产生热爱文学的共鸣。
10、“幻灯投影”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条件好的学校可充分地利用。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均可采用现成的投影材料导入。
“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
如《纪念白求恩》一课,既可用“语感传送”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白求恩事迹导入。
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
“导入”只能是“导火线”。
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
再者,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总之,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
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