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三联排螺旋CT一站式成像技术

合集下载

胸痛三联320排螺旋CT一站式成像技术

胸痛三联320排螺旋CT一站式成像技术

05
胸痛三联一站式成像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1
图像质量不稳定
解决方案
优化扫描参数和重建算法,提高图像分辨率和 对比度。
挑战2
辐射剂量较高
解决方案
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和迭代重建算法,降低辐射剂 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检查时间较长
挑战3
解决方案
优化扫描流程和患者准备,提高检查效率。
胸痛三联一站式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320排螺旋CT技术特点
高分辨率
320排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成 像能力,可清晰显示微小结构
和病变细节。
快速扫描
采用宽体探测器和高速旋转机架设 计,实现快速扫描和成像,减少患 者等待时间和检查过程中的不适。
低剂量辐射
通过优化扫描参数和采用先进的 迭代重建算法,降低患者接受的 辐射剂量,提高检查安全性。
胸痛三联320排螺旋CT一站式 成像技术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21
CONTENTS
• 引言 • 320排螺旋CT技术原理 • 胸痛三联一站式成像技术 • 320排螺旋CT在胸痛三联中的
应用 • 胸痛三联一站式成像技术的挑
战与前景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胸痛诊断准确性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传统的诊断方法往往需 要患者接受多次检查,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320排螺旋CT一 站式成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胸痛病因,提高诊断准确性。
等。
探讨该技术对于胸痛相关疾病的 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
结合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一 步提高胸痛三联320排螺旋CT一 站式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和效

胸痛三联CTA精简版

胸痛三联CTA精简版

造影剂注射方案: 此方案为高压注射器不能打双流(一)
造影剂
G1造影剂: 4.5-5.0m1/S, 8-10秒药量 G2造影剂: 3.0ml/S, 20-30ml G3生理盐水: 3.0ml/s, 造影剂总量的 1/2-1/3
64排CT胸痛三联扫描方案
造影剂注射方案 此方案为高压注射器不能打双流(二)
如何进行胸痛三联征CT扫描?
64排CT胸痛三联扫描的理论分析
造 影 剂
冠状动脉CTA扫描时间 冠状动脉CTA扫描时间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扫描时间 造影剂+生理盐水注射时间
约5s 约25s 约30s 约20~28s(造影剂长度)
64排CT胸痛三联扫描的理论分析
造影剂+生理盐水注射时间(20~28s) 肘静脉 肺动脉(5s) 冠状动脉(10s) 达峰时间(22s) 扫描结束(30s)
开始注药
扫描触发(25s)
扫描结束(30s)
64排CT胸痛三联扫描方案
扫描方案一: 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 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1cm至肋膈角水平 成像顺序:肺动脉、冠脉、主动脉一次成像 延退时间: Smartprep或 Timebolus测试 测试层面:主动脉根部(冠状动脉窦) 是否憋气:是
64排CT胸痛三联扫描方案
背景
胸痛鉴别的重要性 不同疾病治疗方案不同 急性冠脉综合症与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鉴别更困难 肺血栓栓塞常与冠状动脉病变并存
背景
在急诊诊疗过程中,一般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或选择性 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査及血清心肌酶学标记物的检测 仅靠病史、生化检査和心电图无法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2%~5% 的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首诊会漏诊 可能漏诊更重要的疾病,如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 非心电门控CT扫描可诊断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但无法评估占急 性胸痛15-流

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症”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症”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2017/5/25
20/46
讨论
“胸痛三联”检查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2017/5/25
21/46
讨论( “胸痛三联”检查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与16层MSCT比较,64层MSCT能在更短时间内 完成冠状动脉图像的采集,减少了呼吸运动及 心率波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同时因z轴空间分 辨率提高,显示冠状动脉较小分支更为清楚。
2017/5/25 34/46
病案1(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冠状动脉CTA与X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显示前降支起始部重度狭窄
2017/5/25 35/46
病案2(左前降支病变)

患者,男,51岁,急性胸痛6h, “胸痛三联”检查,MIP重组图像显示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局限性狭窄。 DSA亦可显示前降支局限性狭窄。
开始注药
扫描触发(25s) 扫描结束(30s)
“胸痛三联”检查的时间窗仍然是非常窄的!
2017/5/25 28/46
讨论(“胸痛三联”检查对肺动脉与主动脉成像的影响)
因此,准确把握扫描时机
是该项检查成功的关键。
2017/5/25
29/46
优势
传统观点认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
主动脉扫描。
2017/5/25
32/46
病案1( “胸痛三联”扫描的VR图像)
正、侧面显示主动脉弓顶至心脏膈面范围,一次扫描可同时显示肺动
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
2017/5/25 33/46
病案1(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透明心肌技术(图3)可观察冠状动脉与左右心室的关系;MIP
图像(图4)可见前降支起始部血管管壁钙化,管腔重度狭窄。
造影剂注射时间(20~28s)

胸痛三联征影像诊断ppt课件

胸痛三联征影像诊断ppt课件
钙化的内膜向管腔内移位
主动脉出现密度差异
主动脉夹层CT表现(增强)
CT增强:钙化的内膜向管腔内移位
CTA表现:
动脉呈双腔 (真假腔),见移位 内膜片。
真腔窄、显影较快;
假腔宽、显影较慢。
CTA表现: 动
脉呈双腔(真 假腔),见移 位内膜片。
真腔窄、 显影较快;
假腔宽、 显影较慢。
主动脉夹层CT表现(增强)
主动脉夹层(MR平扫)
内膜瓣内移
真腔小、流空, 假腔大、信号较高
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的鉴别
腔的大小
真腔
假腔 多较小
较大
血流速度 正常(MR低信号)
慢(高信号)
附壁血栓 多见
少见
真腔——与升主动脉未受累管腔自然延续
内膜破口 ——内膜片:真假腔间的“负影”。 ——内膜破口:内膜片缺损处。
附壁血栓以假腔内多见非流空信号信号强度与血栓形成时间有关主动脉弓及弓降部夹层并附壁血栓aa夹层假腔附壁血栓与主动脉瘤内血栓的鉴别单个显影或扩张的管腔被一层的主动脉壁环绕加上ct显示沿主动脉壁的周围性钙化则诊断真性主动脉瘤无疑
胸痛三联征影像诊断
赣州市人民医院 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
彭吉东
扫描方法
采用Siemens Definition AS+ 128层CT扫描仪。
肺动脉栓塞,男/49,双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并水肿,并胸痛。
二.主动脉夹层
病理要点
1,主动脉夹层是由多种病因造成主动脉内 膜 撕裂,血流从裂口灌入中膜,使主动脉壁的中膜分离 形成血肿,从而形成真、假主动脉腔。
2,主动脉内膜撕裂多见于升主动脉、主动脉 弓 部。
3, 主动脉夹层可以累及不同的分支引起缺血 和梗 塞;累及主动脉瓣可引起关闭不全。可破入心包、胸 腔、腹腔引起心包填塞、大出血。

Philips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检查

Philips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检查

Philips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检查摘要】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病种,常有一个共同的症状-“胸痛”,以往对此类患者须进行各病种的逐一排查,随着检查仪器先进性的飞速提高,尤其是走超高速多层螺旋CT的问世,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胸痛三联征)的一次性检查已经成为可能。

本文将就Philips128层螺旋CT在胸痛三联检查的应用作出讨论。

1.材料与方法2010年5月-2012年9月间58例急性胸痛患者行128层动态容积CT三联检查。

其中,男32例,女26例。

平均年龄54(30-72)岁。

全部患者均未进行心率控制。

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碘过敏病史。

扫描技术应用128层动态容积CT,扫描方案为心电门控下全胸部螺旋扫描。

电压1 20kV,电流250mA,扫描层厚0.6mm,矩阵512×512;增强扫描使用Ultravist370,nemoto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入对比剂,(Ultravist370mgI/ml,60m1,4m1/s),随后立即注生理盐水二次推注,注速同前,注量40ml,颈动脉靶血管自动触发扫描,域值120HU,扫描范围由胸腔入口至髂血管分叉水平。

扫描后,采集的数据重建的图像传至三维后处理工作站,重建方法有:MPR、MIP、VRT等。

另外可以应用CT数字减影等手段。

2.结果确诊主动脉夹层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例,其中9例诊断为ACS的病例均接受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肺动脉栓塞8例,冠状动脉肌桥4例,其余不典型病例及阴性病例26例;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Stanford A型1例,Stanford B型3例。

其中如按Debackey分型,则III型占1例。

不典型夹层(壁内血肿型)占1例。

破口显示统计:除1例不典型夹层无明显破口显示外,其余病例均可清楚显示夹层远端或近端破口,近端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者,图像质量稍逊于其它位置之图像。

新型CT:一站式筛查胸痛三联症

新型CT:一站式筛查胸痛三联症

龙源期刊网 新型CT:一站式筛查胸痛三联症作者:高元明来源:《大众健康》2014年第06期最近接诊的一位男性患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患者姓张,51岁,北京郊区人。

两天前,老张感觉胸痛、背痛,同时伴有胸闷、乏力,但不发热、不咳嗽,也没有咯血及晕厥。

我了解到,老张患有高血压病,长期抽烟,无外伤及药物过敏史。

以往的检查提示:X线胸片正常,心电图示ST-T改变,当地医生疑诊为“冠心病”,给予吸氧、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等治疗,效果不佳,且胸痛胸闷越来越重。

次日,老张转来我院看急诊,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凝血五项等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血清溶栓二聚体明显升高。

医生考虑肺动脉栓塞可能性大,建议到呼吸科进一步诊治。

我接诊后,紧急进行胸部CT、肺动脉CT造影及双下肢深浅静脉超声,结果发现肺动脉、下肢静脉未见充盈缺损和血栓形成,而降主动脉有所增宽,难以排除降主动脉夹层。

在和患者家属沟通后,我建议再做一个主动脉CT造影检查,同时请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会诊。

数小时后,老张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

最终,由于诊断及时,施行了急诊外科手术后,老张痊愈出院。

急性胸痛胸闷并非都是心梗胸痛三联症是指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冠心病、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疾病,这类疾病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死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及时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突发胸痛、胸闷的患者,接诊医生通常首先想到冠心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给予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一系列检查,甚至行急诊冠脉CTA检查(CTA 是一种血管成像技术,是观察血管及腹腔器官内部结构的方法),结果却未发现明显异常,而此时离患者发病已有一段时间了,风险陡增。

其实,导致急性胸痛、胸闷的病因很多,除了常见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外,还有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这些疾病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廻异,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需紧急溶栓、支架植入,主动脉夹层需紧急外科手术、支架植入,肺动脉栓塞需紧急溶栓、抗凝等,一旦延误诊断,就可能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急性胸痛三联症64层螺旋CT“一站式成像”的研究

急性胸痛三联症64层螺旋CT“一站式成像”的研究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6428投稿邮箱:sjzxyx88@·论著·急性胸痛三联症64层螺旋CT“一站式成像”的研究班作色,陈广,黄泽和(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放射科,广西 钦州 535099)0 引言急性胸痛三联症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死率高和症状缺乏特异性等特点,为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其预后质量,需尽早对患者进行确诊和行针对性治疗[1]。

以往,临床多采用单纯64层MSCT 冠状动脉成像对患者进行检查,效果并不理想,随着CT 成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临床探究出“一站式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病变进行诊断,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成像质量,还能使其检查时间缩短[2-4]。

本文现将急性胸痛三联症应用64层螺旋CT “一站式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76例急性胸痛三联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项研究,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胸痛三联症诊断标准者;②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不知情或不同意者;②造影剂(碘)过敏者。

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64层MSCT 一站式成像检查,采用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组别例数(例)性别(男/女)年龄(岁)病程(h)对照组3820/1849.6±2.5 3.2±0.3研究组3822/1450.1±2.3 3.1±0.5t /χ2-0.8240.716 1.537P->0.05>0.05>0.05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AS 64层CT 机(参数设置为:管电流1000 mAs 、管电压120 kV 、转速0.42 s/r 、探测器0.625 mm ×64)联合一次性心电门控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先进行容积扫描(位置为自主动脉弓上2 cm 至膈下2 cm ),经肘前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0-5 mL/s 速率静脉推注100 mL 碘对比剂,再用50 mL 生理盐水以相同速率注射,感兴趣区选择为升主动脉近端,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进行容积扫描。

胸痛三联一站式ct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胸痛三联一站式ct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胸痛三联一站式ct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孙玉宁,宋佰玉,陈波,车万福,张旭(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黑龙江 鸡西)摘要:目的探讨Ge discovery ct750在胸痛三联一站式检查及临床应用。

方法我们对20例胸痛患者进行了胸痛三联ct扫描,后传入工作站运用MPr、Vr、cPr以及MiP技术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的分析。

结果 18例患者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动脉及肺动脉,其中两例冠状动脉局部有呼吸伪影产生。

结论通过检查前的充分准备能够很好地显示造成胸痛的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血管的狭窄及斑块情况,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一站式ct;扫描技术;提升中图分类号:r816.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3.104本文引用格式:孙玉宁,宋佰玉,陈波,等.胸痛三联一站式CT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65,167.0 引言胸痛三联CT一站式扫描是一种通过一次静脉给药一次CT扫描就能对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疾病迅速做出诊断的检查手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造成胸痛的心肺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而这些血管病变往往都是急重症,这就要求我们能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从而为临床的救治提供宝贵时间。

1 资料和方法我院共收集从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的20例进行了GE discovery CT750胸痛三联一站式扫描的病例,患者都有突发胸痛或(及)呼吸困难的表现。

部分患者心率较快,但由于心电编辑技术及心脏冻结技术(SSF)的出现修复了部分伪影。

2 扫描参数及后处理肺动脉扫描层厚5 cm,层间距5 cm,转速0.4 r/s,电压120 kV,电流400 mA;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扫描层厚2.5 cm,层间距2.5 cm,转速0.35 r/s,电压120 kV,电流500 m。

采用timing bulos方法确定最佳的扫描时间,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速度在3.0~5.0 mL/s,造影剂为欧乃派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对于以前的肺动脉CTA及主动脉CTA病 例研究其靶血管的达峰时间,计算出两者共同达 峰的时间窗,重新设计扫描方案,以获得多部位 (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同步显影的图像。
造影剂注射方案
第一期:4.5ml/s注射50ml造影剂 第二期:3.0ml/s注射30ml造影剂 第三期:3.0ml/s注射30ml生理盐水
扫描方案
基本参数:管电压100~120kV, 管电流300~500mA, 准直器宽度160mm×0.5mm 螺距0.15 转速0.35s/r
ECG:心率<70次/分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 心率≥70次/分采用剂量调制回顾性门控
触发ROI:降主动脉 触发阈值:110HU
造影剂注射方案
以冠状动脉为主兼顾肺动脉主干和主动根 部达峰时间。急性胸痛三联
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肺动脉栓塞 主动脉夹层
传统检查方式
冠状动脉CTA+肺动脉CTA+主动脉CTA
分次扫描的弊端
需要较长的扫描及间隔时间,延误诊 断及治疗
辐射剂量较大,额外损伤
费用较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320排螺旋CT优势
320排螺旋CT可形成覆盖宽度达 160mm的大面积探测器,扫描速度较快, 通过合理的扫描方案设计,可以实现冠 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一站式成像。
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