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
精制 哲学第4课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目标导向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界物质性; 2.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重难点】 1.重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难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对自然界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理 解。
结论㈠:自然界是物质的 结论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结论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的 真正统一性 就在于它的 物质性。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 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方 法 论
决定
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原理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4.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 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5、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 表现在( )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 B、运动的规律相同 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D、构成因素相同
小 试 牛 刀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 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②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看:人类社会本质上
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口因素 集 中 体 现 人 类 社 会 的 物 质 性
构成 基本 要素
(1)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 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 形成的 ③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PPT课件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E成v了al人ua脑tio,n形on成ly了. 语言和意识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二、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性的? 自然界
世 人类社会
界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人e.S的lid思es维fo或r .意NE识T 3.5 Client Profile 5.2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 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出现后E,v创al造ua了ti许on多o自nl然y.界原来没有的 ted w东it西h A,s例po如s转e.基Sl因ide食s品fo、r 高.N速E公T 路3.5、C铁l路ien、t 桥Pr梁of、ile 5.2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Ev存al在uation only.
te(d 二wit)hCA世ospp界yoris是geh.t物S2li0质d1e9s的-f2o0r1.N9 EATsp3o.s5eCPliteynLt tPdr.ofile 5.2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01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02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03意识,并能为人的□04意识所反映的□05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06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07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08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是□01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02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03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04地理环境、□05人口因素和□06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07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是□08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09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10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11人和□12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之,世界是□13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14物质性。
思考 Ⅰ.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哲学上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Ⅱ.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Ⅲ.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活动一:物质概念情景: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往往仅限于肉眼能观察到的一些具体的物质。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 类社会的产生看)
(1)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2)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智人 现代人
(1)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2)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3)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物质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与不 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 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 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 现象。 区别 客观实在: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 存在着,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的 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 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 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 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 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唯物论认为
对 立
唯心论认为
世 界 的 本 质 是 什 么
是物质的
对 立
是意识的,或 者是由神仙上 帝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 础,科学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自 然观上它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宏 观 领 域
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 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还有以 下几种相同的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原理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要求我们: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四课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在预习的同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在充分记忆落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
3.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重点知识。
【学习目标】1.理解并熟记物质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坚定坚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3.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树立唯物主义观点,摒弃神创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预习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找出问题,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一)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物质的含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②(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原理归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重点)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
理论概括: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世界统一于物质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二、判断自测(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理由)1.物质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的能力。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创世说。
1.政治认同: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科学精神:能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01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02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03意识,并能为人的□04意识所反映的□05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06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07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08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是□01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02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03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04地理环境、□05人口因素和□06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07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是□08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09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10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11人和□12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之,世界是□13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14物质性。
思考Ⅰ.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哲学上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Ⅱ.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 (共24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中政治 必修四 4.1世界 的物质 性 (共24张PPT)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思考:什么原因促成古猿到现代人类的转变?
第 16 页
赫拉克利特:“火” 思考:
第 13 页
是万物的本原
这些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有何局限性?
泰勒斯:“水”是 万物之原。
柳宗元:“元气” 才是唯一的存在。
坚持了唯物主义,但 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 物质形态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中政治 必修四 4.1世界 的物质 性 (共24张PPT)
消灭。(物质不灭,永恒的)
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第 12 页
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 联 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系 哲学上的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物质寓于具体物质形态之 中),而万事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 总 和部分的关系
4、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客观性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中政治 必修四 4.1世界 的物质 性 (共24张PPT)
第 18 页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中政治 必修四 4.1世界 的物质 性 (共24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人 教版高 中政治 必修四 4.1世界 的物质 性 (共24张PPT)
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总和 ④物
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
本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哲学上的物质并 不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从千千万万具体的物质形态 中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它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 性的关系。所以②③错误,应排除,故选C项。 答案:C
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集中体现了人类 社会的物质性,C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A、D两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全面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宇宙中的一切天体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生物的产生和进化也是自然 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
(2)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来看,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 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 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3)从人类社会的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 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 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解析:A项明显错误,人与自然完全可以做到和谐相处; B项错误,人们可以改造自然;C项符合题意,应选; D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考查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例1] (2011·江苏高考)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 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
(对应学生用书P26~P27)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
C.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
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
[答案]C
2.人类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类能够创造物质
B.人类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D.自然界不是物质的
[答案]B
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
[答案]A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5.下列对哲学上的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B.它概括的是自然界中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它可以被人创造的
D.它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客观实在性
[答案]A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能够说明材料中观点的是()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④从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尚书·洪范》一书中指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恩格斯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1)恩格斯所说的“物质”与其他两种观点的“物质”有何不同?
(2)请谈谈你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认识。
[答案](1)恩格斯所说的“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而《尚书·洪范》一书和培根所讲的“物质”实际上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10月5日,以色列人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发现准晶体赢得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对固态物质的构想”。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准晶体()
A.不属于物质的范畴
B.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C.属于意识范畴
D.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答案]B
[解析]准晶体属于物质实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见A、C、D三项明显错误。
2.“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
①表明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②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③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④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生命科学的突破说明人类可以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说“创造物质”,因为新创造的生命同样具有客观实在性,故②③正确。
①说法错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④错在“客观存在性”,应是“客观实在性”,要注意两者的区别。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答案]D
[解析]A、B、C都能体现社会的客观性,但不是集中体现。
故选D。
4.新华网北京2011年8月3日电: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报告说,他们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VISTA”红外线望远镜,在银河系中发现了96个“微星团”(指星体数量较少的星团)。
微星团的存在说明()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创造自然
③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④整个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自然是客观的,人类不能创造自然,可见②说法错误。
③中的“总是”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5.2011年1月5日网易载文指出,今年全球共将发生4次日偏食和2次月全食。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日食和月食()
A.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B.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C.否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D.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答案]B
6.2011年是达尔文诞辰202周年,他发表的《物种起源》至今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他的基本观点也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错在“根本原因”。
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不是达尔文的观点。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7.20世纪末,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曾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接飞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这次飞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其目的是证实宇宙是否存在“反物质”。
另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用实验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例如2011年5月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发现了迄今最重反物质粒子——反氦4。
(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
(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答案] (1)材料中提到的“反物质”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它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
(2)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原理,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解答的关键是弄清“反物质”是自然科学上所讲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不要被“反”字所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