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国碳市场现状与发展
中国碳五馏分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

能源 经 济
该文重点介绍 了我 国裂解 c 5 分 离产物异戊二烯 、环戊二烯和 间戊二 烯利用近况,提 出 C 5 综合利 用具有很 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现 实意 义。
中国碳 五馏分 市场状 况及发展趋 势
◎ 王华 平
我国碳五资源情况
C 5 馏 分 是石 油 化 工炼 油 装 置 、催 化裂 化 装 置 以及 重 质 烃裂 解 装置裂解制 乙烯过 程中的副产物 ,一般是 乙烯产量的 1 4 - 1 7 %。 2 0 1 2年我国 乙烯产量 1 4 8 6万吨, 裂解 C5 产量按 乙烯产量 的 1 5 % 计 ,裂解 C5资源 量 约 为 2 2 3万 吨 。碳 五 馏 分共 含 有 4个 碳原 子 至6 个碳原子 的烷烃、环烷烃、烯烃、环烯烃、环双烯烃、炔烃、 烯炔烃等 3 0 多种组分。其中最具利用价值 的是 3个双烯烃:间戊 二烯 ( P I P ) 、异戊二烯 ( I S P ) 、双环 戊二烯 【 Dc P D) ,这些 双烯 烃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 ,化学性质活泼 ,可以合成许 多高 附加值 的产品。随着我 国乙烯工业 的不断发展 ,C 5 馏分资源量将 不断增加 ,充分利用好 这部 分资源对于 降低 乙烯生产成本 ,增加 经济 效 益 具 有 重要 的意 义 。
碳五馏分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
C 5 馏 分 分离 产 品 中利 用 较 多 的是 异 戊 二烯 、双 环 戊 二烯 、间 戊 二烯 等 。 因此 着 重 分析 异 戊 二 烯 、双 环 戊 二 烯 、 问 戊 二烯 石 油 树脂等相关产品的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
异戊二烯 市场状 况及趋 势分析
下游产 品
S I S
2 0 1 1 年 需求量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为了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国内外碳排放总量、碳排放来源、碳排放趋势、碳排放政策和碳排放减排措施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国内外碳排放总量1.1 国内碳排放总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碳排放总量向来居高不下。
据统计,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占全球总量的约30%。
1.2 国外碳排放总量美国、印度、欧盟等国家也是碳排放大国,碳排放总量较高,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明显。
二、碳排放来源2.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燃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
2.2 交通排放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导致大量碳排放。
2.3 农业排放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农作物腐烂等也会产生碳排放。
三、碳排放趋势中国政府向来致力于减少碳排放,通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环保政策等措施,碳排放总量有所下降。
3.2 国外碳排放趋势一些发达国家也在采取减排措施,碳排放趋势呈现下降态势,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3.3 全球碳排放趋势全球碳排放总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需要全球合作共同努力减少碳排放。
四、碳排放政策4.1 国内碳排放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碳排放政策,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税等,促进碳排放减少和碳排放权交易。
4.2 国外碳排放政策一些国家也实施了碳排放税、碳排放减排目标等政策,推动碳排放减少。
4.3 全球碳排放政策全球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了《巴黎协定》,共同致力于减少碳排放,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
五、碳排放减排措施5.1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投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管体系,加强对碳排放的监测和管理,推动企业减少碳排放。
5.3 提倡低碳生活倡导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用电等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个人碳排放,共同保护地球环境。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约30%。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1.碳排放总量控制中国政府设定了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然后逐步减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采取了减少煤炭消费、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
2.能源结构调整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电等,并鼓励能源替代技术的应用。
同时,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推动绿色发展。
3.企业碳排放管理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碳排放的管理和监测。
通过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推动企业向清洁生产转型。
4.科技创新和合作中国政府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碳市场合作,推动国际碳减排合作。
二、国际碳排放发展现状全球碳排放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各国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
1.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能源效率提升、碳排放交易等措施,一些国家的碳排放量已经开始下降。
同时,发达国家也在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
2.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控制的双重压力。
他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碳排放的增加。
为了平衡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控制,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加强政策支持等。
3.国际合作国际社会意识到减少碳排放是全球共同责任,积极展开国际合作。
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国际机制,各国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政策。
同时,发达国家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
2.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
3.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
碳交易是一种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环保的方式,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11 年。
当时,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正式启动。
2013 年至 2014 年,上述七省(市)相继启动试点碳交易。
2016 年,福建省也加入了试点碳市场的行列。
二、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
我国碳交易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碳市场的活跃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分割,产品较为单一,交易价格相对偏低等问题。
为此,有专家提出了强化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 ccer 定价机制、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完善碳市场监督机制、探索碳市场金融属性、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等政策建议。
三、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启动,我国碳交易市场将从试点建设迈向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阶段;其次,我国碳市场将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将更多的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碳市场统一管理;最后,我国碳市场将探索碳金融衍生品,丰富碳市场
的交易标的和交易方式。
总之,我国碳交易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

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一、引言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碳排放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了解国内外碳排放发展现状对于制定有效的减排政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国内碳排放发展现状1. 总体情况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碳排放问题,包括加强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控制工业排放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碳排放总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2. 行业排放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
能源消耗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其中煤炭消耗占比最高。
工业生产中,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碳排放量较大。
3. 区域差异中国的碳排放也存在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较高,主要由于工业发达和能源消耗量大。
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碳排放量较低。
三、国际碳排放发展现状1. 美国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家。
近年来,美国政府重视碳排放问题,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实施减排政策。
然而,由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存在,美国的碳排放总量仍然较高。
2. 欧洲欧洲是全球减排的领头羊之一。
欧盟成员国制定了一系列减排目标,并实施了碳排放交易系统。
欧洲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3.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逐年增加。
由于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呈现出上升趋势。
然而,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发展中国家需要经济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减排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宽限。
四、减排措施和未来展望1. 减排措施国内外都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加强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改善工业生产过程,降低碳排放强度;- 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和城市规划。
2. 未来展望未来,国际社会将继续加大减排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各国将加强合作,分享减排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全球碳排放的减少。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05|朱萃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我国的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市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碳减排的承诺目标,世界各国的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根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发布的《2022年全球碳排放交易报告》,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25个碳排放交易系统(ETS)正式运营,另有22个ETS 计划在近期投入运行。
目前ETS 所涵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7%,累计交易金额超1610亿美元。
我国的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近年来,我国也积极开展了碳减排的行动。
总体来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参与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2002—2012);二是建立分散的试点碳交易市场(2013—2021);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2021年至今)。
本文分析了碳交易市场启动一年来运行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上线交易,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
发电行业是目前唯一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涵盖重点排放企业2162家。
这2162家重点排放企业的碳排放总量约为45亿吨二氧化碳,这将使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市场。
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交易市场经过一年时间的市场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84.92亿元。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未来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碳交易市场也因此应运而生。
碳交易是一种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旨在推动减排。
其中,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和碳金融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各国政府将企业的排放限额划分成碳排放权,通过拍卖等方式向企业发放,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碳排放权来扩大排放量。
如果企业排放量超过了限额,就需要从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进行弥补。
这种市场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制限制企业的碳排放量来达到减排的目标。
而碳金融市场则主要包括碳信用证、碳交易所、碳投资基金等。
碳信用证是指企业实行减排措施并获得的减排额度证明,可以在碳交易所上交易。
碳交易所是指以碳排放权、碳信用证等为交易资产的交易市场,可以对碳资产进行现货和期货交易。
碳投资基金则主要是投资于减排项目,以期获得更多的减排收益。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它对于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相比传统政府管制的减排方式,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推行减排更加高效、灵活,同时还能激励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不仅如此,碳交易市场还能够带来经济增长的潜力。
由于减排项目通常会给企业带来财富效益,同时碳交易市场也能够吸引投资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加入了碳交易的行列,以期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推动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未来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可能将会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
首先,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广泛应用,诸如市场监管、制度标准等问题都将逐渐得到完善。
其次,碳资产交易也将更加多元化,而非只限于碳排放权、碳信用证等几种标准化资产。
另外,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碳排放量也将逐步减少,届时碳交易市场的作用也将逐渐转为碳中性甚至负碳排放。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也需要进行精心的规划和管理。
市场的稳健发展需要政策引导、市场秩序、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完善。
只有将所有问题都考虑周全,才能够确保碳交易市场得以健康发展并为全球减排做出贡献。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写出相关参考内容:碳交易是指通过购买和出售温室气体排放权证书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
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2013年-2017年)国内碳交易市场的试点始于2013年,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立法工作。
在这个阶段,我国试点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力、钢铁、水泥和化工等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部门。
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7个省市。
这一阶段的碳排放权价格波动较大,交易量也相对较低。
第二阶段:全面推行阶段(2017年-2020年)全面推行阶段是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2017年,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碳排放权交易从试点扩展到全国范围。
在这个阶段,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扩大到包括更多企事业单位,试点的行业范围也扩展到包括石化、造纸、航空等行业。
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已经涵盖了全国范围的多个省市,并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实现了碳排放权的交易。
这一阶段碳排放权的价格保持较高水平,交易量逐渐增加。
第三阶段:系统推进阶段(2020年-至今)当前,国内碳交易市场正在进入系统推进阶段。
碳排放权交易被列入了国家政府的重要政策,推动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碳减排的技术创新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根据公开信息,我国将会在2021年推出碳排放权交易的全国性市场,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机制和制度,并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在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市场发展。
例如,建立了碳排放权的登记核查机制,实施了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和监控项目,加强了碳排放的计量和监管。
同时,为了鼓励减排行为和碳减排创新,政府还设立了碳金融基金,支持企业和项目发展低碳经济。
总的来说,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试点、全面推行和系统推进三个重要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碳减排目标的日益迫近,碳交易市场将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并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推动企业和社会各界更为积极地参与到碳交易中,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
湖北 重庆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履约
报告日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东 深圳 湖北 重庆
Apr 15 Apr 30 Mar 31 Mar 31 Feb 28
履约日
Jun 15 May 31 Jun 1-30 Jun 20 Jun 30 5月份的最后一个 工作日
处罚
3-5 倍平均价格 30000-50000元 限期整改 50,000-100,000 RMB 双倍扣减配额+ 50,000 RMB 3-5 倍平均价格 3-5 倍平均价格, 和双倍扣减来年配额
•2011年,全球CO2排放已达340亿吨,增长3%。 中国(29%)、美国(6%)、欧盟(11%)、俄罗 斯(5%),日本(4%)是全球前5位排放大国。 2011年,中国人均CO2排放量为7.2t/a,比上年 增长9%。 •“十一五”期间减排卓有成效,但行政手段推 动减排也存在挑战。
Source: Trends in Global CO2 Emissions 2012 Report. Jos G.J. Olivier, Greet Janssens-Maenhout, Jeroen A.H.W.Peters. PBL 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ency, The Hague Bilthoven, 2012;《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2009》,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09; .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为什么要进行碳交易
Year 2006 2007 2008 Emission (BtCO2e) ca.5.6 ca. 6.0 ca.7.1 Year 2009 2011 2030 Emission (BtCO2e) ca.7.4 ca.9.8 peak?
2007年,世界排放量第一,占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量21%
履约月碳平均价格3-5倍பைடு நூலகம்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碳市场试点启动
• • 2013年是中国碳交易元年。 2013 年 6 月 18 日,我国第一个碳排放权交易市 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这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进入新 阶段,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在减排行动中发挥市 场机制的有益探索。
2013
京 津 海 庆 北 东 圳
2015 能耗强度降低目标 2015 CO2 排放强度减排目标 (%) (%) 17 18 18 19 18 19 16 17 16 17 18 19.5 19.5 21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碳交易市场路线图
Before 2011,CDM is main market mechanism for carbon trading in China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东 深圳 湖北 Total
407.7 (OTC: 245.1) 162.0 (OTC: 45.0) 464.3 404.3 404.9 3292.9
513.62
17636
Note: from the launching date to Jun-6, 2014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深圳碳交易市场运行情况
• • •
2013年 6月 18日— 2014 年 3月 24日深圳碳市场日交易金额和成交量变化情况,配额交 易总金额约为1593万元,配额成交总量约23万吨CO2。 总体上日交易金额和成交量处于低位水平,在每一交易期均有一个放量增长的过程, 后交易金额逐渐下降并在低位运行。 市场不够活跃,流动性亟待增强。尚未建成以真正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价格机制。碳 交易市场参与主体从事碳交易的理念和能力亟待加强。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试点地区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
试点地区分布于中国东、 中、西和北部,人口 1.99 亿,面积48万平方公里。 试点地区具有不同的产业 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产 生全国约 30% 的 GDP 和 20% 的 CO2排放量
试点地区能耗强度降低 和排放强度减排目标
北 天 上 重 湖 广 深
公建: 排放标准
重庆
部分地区开始准备配额拍卖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排放MRV
技术文件 北京 天津 上海
- 6个行业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 -核查管理办法,第四方审核和复审 -5个行业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 -9个行业的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 - 监测管理办法
电子报送系统
广东
深圳 湖北 重庆
- 行业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碳市场建设,碳市场市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建设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作出了明确安排。
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十八大报告特意 将碳排放权交易提出,既反映了我们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愿意承担责任的决心和勇气,也说 明我们在脚踏实地推进二氧化碳减排工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 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 《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和排污权交易制度。 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碳市场是低成本、市场机制温室气体减排途径的有效探索。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安排, 7 个碳 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在2013年将开始 运行碳交易市场,到2015年时,在中 国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
201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 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 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
- 制造业: 博弈法; - 每年免费发放 -祖父法和基准线法, -每年免费发放+拍卖 - 30% 政府预留用于拍卖
-对排放设施在2010年12月31日前投入运行的企业,以2008-2010年的最高年度排放量作为基准排放 量,从2011年起按住年递减4.13%。对排放设施在2010年12月31日后投入运行的企业,以纳入配额 管理年度之前三年中的最高年度排放量作为基准量,从纳入配额管理年度起按逐年递减4.13%。
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各地排量有关。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配额分配方法
方法学和方式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东 深圳 湖北
- 祖父法和基准线法, -每年免费发放
-祖父法和基准线法, -每年免费发放
- 祖父法和基准线法, - 三年一次发放
- 祖父法和基准线法, - 每年免费发放 -拍卖 3% in 2013-2014, 10% in 2015
天津
上海 广东 深圳 湖北 重庆
钢铁,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纺织,造纸, • 橡胶,化纤,航空,机场,港口,铁路,酒店,商业 • 和零售业,金融业;ca. 190 units-50% 电力,水泥,钢铁,石化(第一期);ca. 230 units42% 制造业(26个行业),大型公建;ca. 630 units-40%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履约期前的碳市场管控
• 广东:推迟,允许个人进入,开展OTC(has decided to delay the compliance date
from Jun 25 to July 10. Guangdong began to allow the individual investor to join the carbon market on Jun 3. The first OCT conclude transaction on Jun 5, which was of 147849 tCO2 with the price of 60 Yuan/tCO2. )
宣教、培 训、服务、 专业人才 培养、信 息化平台 建设等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政策法规体系
政策法规体系 北京 天津 上海 湖北 广东 深圳 重庆
-市人大决议 (2013-12) -碳交易管理办法 -碳交易管理办法 (2013-12) -碳交易管理办法 (2013-11) -碳交易管理办法 (2014) -碳交易管理办法 (2014-1)
2013-11-26 上海 2013-11-28北京
•
2013-12-19广东
2013-12-26天津
2014
2014-4-2湖北
2014-6-19重庆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交易情况
成交量 (1000 tons) 成交额 (10,000 RMB) 2127(OTC: 1259) 471 1762 2478 2867 7931 均价 (RMB/ton) 52.17 29.07 37.95 60.29 70.81 24.09
对制造业和公建的核算方法和报告的特殊要求 -11个行业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 - 核查指南
《重庆市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和核查细则》、《重庆市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 南》和《重庆市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规范》,复审, 6 GHGs,工业行业
抽查复审和第四方核查的推广
一、碳交易市场试点现状
交易规则
交易主体 标的物
BEA TJEA SHEA GDEA SZA HBEA CQEA
登记簿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东
- 体系覆盖的企业单位 -OCT - 体系覆盖的企业单位,国内外机构和个人, -OCT - 体系覆盖的企业单位 -金融机构 - 体系覆盖的企业单位,个人和金融机构 -OCT - 体系覆盖的企业单位,个人和金融机构 - 体系覆盖的企业单位,个人 体系覆盖的企业单位,个人和金融机构
门槛
10000 tons CO2 (2009-2011) 20000 tons CO2 (from 2009) Industry sectors: 20000 tons CO2 (2010-2011), non-industry sectors: 10000 tons CO2 (201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