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二7.7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_学案

五、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学习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忆:力的作用效果:、二、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阅读课本P4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桌上的物品〔书本、铅笔等〕动手实验,探讨: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课本P44图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三、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P45〕1.提出问题:运动着的物体受到大小不同的阻力,运动状态变化情况一样吗?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呢?2.猜测:3.设计实验:思考:实验中要改变哪些条件?哪些条件要保持不变?需要记录哪些信息?怎样设计记录表格?〔改变平面的粗糙程度,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测量小车在不同外表的运动距离。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思考:如果将平面换成更光滑的玻璃板,小车运动的距离会怎样呢?如果平面更更光滑,假设平面对小车的阻力为零,平面又足够长,小车运动的距离又会怎样呢?小车会停下来吗?〔5〕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6〕实验反思: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牛顿第一定律:看书P4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你是怎样理解的?五、解决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看法,谁正确呢?总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反应练习:学习辅导P“预习热身〞一、1、3,二、1、221。
2023最新-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10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10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l、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这对以后研究问题,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举例反复体会。
★学生分析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所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
2、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仍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
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
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2)理解惯性,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2.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过程的艰难,领悟实验加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伽利略理想实验,难点是对惯性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探究式教学,按物理史实为线索展示物理规律的形成。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预习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本章学习的内容为什么称为牛顿运动定律?2、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有什么观点?正确吗?3、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有什么观点?他是如何证明的?这个实验具有可操作性吗?如果没有,如何理解这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你学到了什么样的物理方法?【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新课引入(1)学生看两张来自生活的图片:①警察叫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②亚洲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2)演示一个惯性现象的小实验:从一摞书中快速的抽出一本,请同学们观察试验现象并解释。
2.历史回顾、新课教学(1)同学看一个实验:用手推粉笔盒,粉笔盒前进,停止用力,粉笔盒停止。
请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此类的现象?(2)历史的回顾:请同学们再次回头看我们的课前预习问题:1.亚里士多德观点:根据刚才的小实验和自己举的例子思考: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根源是什么?2.伽俐略的观点: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观察老师的小实验和屏幕上的实验演示)3.阅读课本69页,回答:笛卡儿的观点是什么?牛顿的观点是什么?小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直维持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才到三百年前伽俐略才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亚里士多德在当时提出了很多观点,虽然它有很多观点是错误的,但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证明一个问题更难,所以说伽利略是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毫无疑问更是是伟大的。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1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①三个小车需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原因是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这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 、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惯性不是力,“惯性力”、“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说法是错误的。
利用惯性的实例: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的实例:小型客车前排乘客系安全带、车辆行驶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汽车限速、汽车禁止超载。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7.7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陕西省眉县常兴镇马家中学袁建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4)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理解物体的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现象,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物理学简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的教育。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学习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观念,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策略实施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在猜想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验证、综合评估与交流中使学生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达牛顿第一定律,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学习用具惯性小车、木块、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惯性的知识,前人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过程,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整理出本课要点合作交流(一)惯性1.惯性的概念演示实验:认识惯性现象①纸条上放一瓶矿泉水,猛然抽出矿泉水瓶下的纸条②在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③木块与小车原来静止,突然拉动小车④木块与小车原来一起向前运动,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下分析现象:得出结论:2.对惯性的理解3.惯性现象的解释解释方法: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考以下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②确定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还是静止)③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④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惯性现象的利用与防止惯性对我们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八年级物理教案)牛顿第一定律学案2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2
八年级物理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2.知道实验、归纳推理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和推理归纳过程,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学习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学习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不仅有实验而且有科学的推理过程
教具准备:斜面、小车、木板、玻璃、棉布、毛巾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______,可以使静止的物体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运动速度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力还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________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
____________状态。
●二、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16页的第一段以及插图,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通过所学的知识分析出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阅读16页第二段,了解一下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主备人:郭瑞1.在物理知识方面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正确理解力跟物体运动的关系,掌握惯性的概念。
2.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实际问题做出合理的抽象,进行理想实验的研究正是伽利略得到力与物体运动正确关系的基础。
我们要学习这种科学抽象的方法,并把它用到今后的物理研究中去【学习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认识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惯性现象的解释。
【学习过程】一、探究点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1、阅读课本P100,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桌上的物品(书本、铅笔等)动手实验,探讨: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2、小组讨论、自我检测(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力。
(2)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力,运动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
是因为受到了。
二、探究点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提出问题:运动着的物体受到大小不同的阻力,运动状态变化情况一样吗?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呢?2同一小球从同样高的斜面上滚下来,若不考虑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到达斜面底部的运动速度是_______(填相同的或不相同的)(1)小车在毛巾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比较______(填大或小)因此小车前进的距离比较________(填远或近).(2)纸板表面比毛巾表面光滑,小车在纸板表面上滑行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比较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________.(3)玻璃表面很光滑, 小车在玻璃表面上滑行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最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最________.(4)如果小车滑行的表面十分光滑,那么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推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会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广:3.如图,运动的小车遇到障碍物停止,木块会立即停下吗?它将呈现什么样的现象?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观察书本图片,分类总结: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______状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___状态的性质。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实验记录表格 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掌握科学推理的方法。
3、 理解惯性的定义和应用,让学生知道惯性的好处和危害,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科学推理,联系生活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思考:1、 哪些因数可能会影响小车在平面上滑动的路程?2、 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3、 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表格:结论: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 ________ ,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 ________ 牛顿第一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1、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 .物体立即停下来B .物体继续做曲线运动C.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将改变运动方向) E.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B .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4、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4m/s 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那么 2s 后它的 速度将是 。
二、惯性观看视频木板表面毛巾表面2、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棉布表面1、 什么叫惯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二7.7牛顿第一定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7.7 牛顿第一定律(课时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4)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基础知识精讲】1.牛顿第一定律英国科学家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定律中的“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包含了两种情况:一是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外力对它的作用.这是理想情况;二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可以不计,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它将在水平面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并一直运动下去.定律中“总保持”有“原来是怎样,后来也仍然是怎样”的意思.例如,某一物体原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后来仍然保持这种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后来仍然保持静止状态.2.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斜面实验中,同一小车沿相同高度的光滑斜面,从静止开始滑下,使小车滑到斜面底部时的速度相同,即开始时小车是以相同的速度沿粗糙情况不同的水平表面运动的.表面越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因而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短;反之,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因而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长,伽利略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用经验事实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的正确结论.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这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重点难点解析】本节知识的重点是牛顿第一定律,难点是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例1.铅球从运动员手中抛出,在空中飞行,倘若此刻地球的引力消失,又不计空气阻力,那么铅球将( )A.立即停下来B.慢慢停下来C.仍做曲线运动D.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物体不受任何力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又物体不受任何力前是运动着的,应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抛在空中的铅球受重力作用,如果地球的吸引力消失,即铅球不受任何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做匀速直线运动.应选D.例2.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有实验基础的,因此可用实验来直接验证B.牛顿第一定律中提出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这条定律可能是错的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一个人的研究成果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下逐步完善起来,而有一定局限性的运动定律,它只适用于惯性系.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实验证明,它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总结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成就,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应选D.【难题巧解点拨】例1.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使物体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止运动B.改变运动方向C.速度逐渐变慢D.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物体受到的外力都同时消失后,物体就不受外力了,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为这个物体在外力消失以前是运动着的,因此,它所受外力同时消失以后,它就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应选择D.例2.有观点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它正确吗?解析: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古时候人总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认为物体只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才能保持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这种错误观点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直到三百多年前才被人们推翻.有一个常见的实例:马拉车,车子运动;停止拉车,车也停止;马不断拉车,车就不断地运动.这个实例似乎让人感到物体的运动需要外力来维持.下面对此作一简要剖析.“马拉车,车子运动”的过程中,车子原来是静止的,马不拉它,它将保持静止,马拉了它,它由静止变为运动.力在这里的作用是改变了车子的运动状态,使车子由静止变为运动,而不是维持了物体运动.“马停止拉车,车也停止”的过程中,马拉车,使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后,如果地面是绝对光滑,车子不会受到地面的阻力作用.那么,撤去外力.停止拉车,车也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但实际的地面对车阻力很大,阻力阻碍了车的运动,这个阻力在很短的时间,使车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马停止拉车,车也停止”过程中,不是因为拉力一旦不存在,车就会自动停下来,而是地面的阻力使车停下来的.如果不是地面阻力的出现,即使撤除拉力,车仍然会自行运动下去.“马不断拉车,车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由于车子运动起来以后,受到了地面的阻力作用,车会停下来,这时再施加一个拉力来克服地面的阻力,它才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施加拉力以后,车子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拉力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拉力与地面阻力共同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的结果.这现象仍然是说明,运动是不需要外力来维持的.通过以上分析,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其固有属性,力可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维持了物体的运动”,“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就要停下来”,“物体受力越大,运动越快”等等说法都是生活中形成的错误经验.【课本难题解答】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运动?解析:由于不知道物体原来的状态,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它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典型热点考题】例1.用绳子拉着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速度将( )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保持不变D.立即变为零解析: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绳子拉着运动,说明绳子的拉力是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唯一外力.当绳子突然断裂后,这唯一外力也消失了.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车的运动状况应保持不变,因此,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所以C选项正确.例2.在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后,小球又落回到原处,对此,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火车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火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火车可能是静止的D.火车可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竖直上抛的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有两种可能,一是相对于地面静止,二是相对于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从题目中提供的条件来看,小球抛出后仍然落回到原地,这就说明火车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那么火车的运动情况也只可能是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C、D选项是正确的.【同步达纲练习】1.在课本中的小车沿斜面下滑的三个实验中,“同样条件”系指同一_______________、同一_______________、同一_______________,“不同条件”系指_______________.2.关于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伽利略指出_______________,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不仅_______________不变,而且_______________也不变.3.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几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放在桌上的书,假如没有别的物体拉动它,它总保持_______________;行进的自行车,假如它不受阻力的作用,则它总保持_______________.7.由于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因而在地球上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_______________来验证.8.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那么6s后它的速度将是( )A.12m/sB.0m/sC.2m/sD.无法判断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就不会运动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受到的作用力越大C.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10.牛顿第一定律经历了四个过程,第一是斜面实验;第二是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第三是笛卡儿的补充;第四是牛顿的总结概括.请你说说①斜面实验的条件以及实验得出的结论.②伽利略推理得出什么结论.③笛卡儿补充了什么内容.④牛顿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的.【素质优化训练】1.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匀速转动的扇叶B.荡秋千的小孩C.空中飞行的足球D.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2.一个地面上滚动的小球,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这是由于( )A.小球不再受力的作用B.小球所受的推力越来越小C.小球受到阻力作用D.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3.一个物体在10N的拉力作用下,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时,物体将( )A.马上静止下来B.以0.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静止下来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物体处于运动状态,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C.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D.以上说法都不对【生活实际运用】当用绳子拴住小球做圆周运动时,绳子实然断裂,那么小球将做怎样的运动?【知识验证实验】如图,小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光滑的桌面上放着物体M 和m ,且m M m m ,在小车突然停止时,M 和m 将会怎样运动他们会相碰吗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小车; 斜面; 高度; 不同表面2.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速度大小; 运动方向3.略4.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不变5.物体从静止到运动; 从运动到静止; 物体速度大小改变; 物体运动方向改变6.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7.实验8.C9.CD10.略【素质优化训练】1.D2.C3.C4.C【生活实际运用】略【知识验证实验】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Mm 还要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又由于mm 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M 和m 始终保持原来的间隔,故一定不相碰.【知识探究学习】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时的速度相等;说明不同材料的表面对小车的阻力不同,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就走得越远,就越接近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