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生动地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特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外貌描写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真体会鲁迅先生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的情怀,从中受到鼓舞,提高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加深对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地窖()书脊()赫()然殷()勤鞠()躬懊()悔

莽撞()清晰()踌躇()摩挲()颓()唐抚摩()熏()黑憎()恶揩()油陡()然虐()待恣()情

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原名人,是中国无产阶

级家、家和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散文集《》,散文诗集《》和大量的杂文集。

3.全文以空行的方式,自动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表达方式各是什么?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问题卡

我来问问

你: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试着扼要地复述课文。

2.梳理一下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章主要写的是谁?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4.了解标题“一面”的作用,揣摩文章的思

路?

5.找出文中对鲁迅先生三次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作者写鲁迅先生的外貌时抓住了什么特征,三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6.从课文中找出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崇敬、爱戴鲁迅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自己也来问问:

---------------------------------------------------------------------------------------------------------------------------------------------------------------------------------------------------------------

------------------------------------------------------------------------------------------------------------------------------------------------------------------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法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对鲁迅先生外貌、言行观察细致,记忆犹新,于是能因小见大,表现出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的思想也渗透其中了。文章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先生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先生,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投影了解背景: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我们要学习阿累的《一面》里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里)。

(听读: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的朗读《一面》)

二、交流反馈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试着扼要地复述课文。

这篇文章记了一件事:“我”在内山书店遇到鲁迅先生,先生赠书给“我”。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人物:一个普通公交车售票员。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教师指导: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记叙顺序叫顺叙。在复述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按照记叙的六要素来进行。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了解标题“一面”的作用,揣摩文章的思路。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往往从题目上透露出来。文章以“一面”为题,不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一面”是“一面之交”的意思,作者通过“一面”表现鲁迅的精神和品质,同时表明“一面”对“我”的影响。

3.梳理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8)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况。

第一层(1—2):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3—17):写内山老板热情地接待了“我”。

第三层(18—38):写“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

第二部分(39—43):抒写“一面”对“我”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三、探究思考

(教师指导: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书店的全景、书架一角的近景、一本书的特写。

提示:

全景: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往上钻。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近景: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特写: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2.在内山书店,作者与鲁迅先生相遇,对鲁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写。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摄制”成的。

(1)用笔在文中画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

提示:

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教师讲解: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只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句中的“模糊”、“火光”、“烟雾”则是对远而暗的揭示。)

近景:引导学生朗读第19节。

(教师讲解: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