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一面》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一面》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一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一面》这篇回忆录写得很别致,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面遇,短暂而又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经过。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一面》的成功之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于细微处见人物的伟大品格。作者把"一面"作为中心事件来记叙,但在此之前巧设伏笔,层层铺垫。

学情分析

文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要启发学生深入讨论,小事中所表现出的鲁迅的伟大品格,将所见之“小”与鲁迅的人格之“大”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

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

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背景,作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

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4、深入探究,体会重难点

(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5)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5、详析课文,加深理解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惊喜。“《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6、课文延伸,升华情感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7、布置作业找一部鲁迅写的小说来读,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教学反思

《一面》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此文写的是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抒发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教学此课我从两方面入手使学生体

会“一面”内涵。一是鲁迅外貌,使学生体会鲁讯“瘦”的特点;二是鲁迅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对青年关心。

三年级第三单元14课教学设计

Lesson 14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词汇:noodles, dumplings, rice, soup 2。能理解并口头运用句子: Would you like some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3.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能积极参与。 4。注意倾听,积极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 1。词汇:noodles, dumplings, soup, and rice 2。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交流。 教学过程: I。 Warm up Greetings T:Hello,boys and girls!

Ss:Hello,teacher。 T:How are you? Ss:Fine,thanks.And you? T:I’m fine,too。 Nice to meet you. Ss:Nice to meet you,too. Review the words in lesson 13。 What is it? It’s ______。T: What do you like to eat / drink? Who cooks in your home? Do you know how to cook? Today let’s have fun learning about eating and drinking。II。 New Concept 1。学生观看教学光盘,介绍新词汇: Look at this famil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are they sitting? Who is there? Introduce: noodles, dumplings, soup, r i ce, n i ce, m i ce, n i ne, f i ne 1. Let’s chant!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19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起点英语上册19课教学设计 Lesson 19 I have a ball 学习目标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doll ball 2、二会:Have a Look Wow Oh, It’s big (二)语言目标 1、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 2、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 (三)话题呈现:I have a ball (四)任务设计:I have a ball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 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三会单词:doll ball 句型:Look , kate, I have a doll . Wow! How nice !Look ! I have a ball. Oh, It’s big . 五、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两会单词:Have a Look Wow Oh, It’s big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书包,实物玩具,文具,玩具图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歌曲。 七、学具:学生自备的学习用具,玩具。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学生和老师一起唱This is my erser 歌曲,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句型 I have a ……我有…… (一)导入:Let’s game(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猜袋中物) 1、老师说;This is my bag . Guess,What’s in my bag?(猜一猜,我的书包里有什么) 老师书包里提前放好book pen pencil pencil-box ruler eraser sharpener glue marker 等学习用品。 2、学生用英语说自己摸出来的东西。 3、学生如果摸出book ,学生说:book .老师说:This is my book . 4、学生来描述一下,用句型Oh,It’s big . 或者Wow!It’s nice .等。 5、这样出示三组。 (二)学习新句型:I have a ……我有…… 1、老师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说:I have a …… 2、展示新句型:老师拿出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例:look,II have a ruler. 3、板书新句型:Look , I have a ……. (提前打好一条线,写句子,单词用四线格,提前打好) 4、解释新句型:老师解释Look , I have a …….看,我有一个……,你可以用你学过的句型描述我的文具,例如::Wow! How nice ! 多么好。Oh,It’s big .再把Wow! How nice ! 多么好。Oh,It’s big写在黑板上。 5、认读新句型:老师用手指着黑板认读:Look , I have a book . Wow! How nice ! Look, I have a ruler , Oh,It’s big . 6、练习读新句型:Look , I have a book . Wow! How nice ! Look, I have a ruler , Oh,It’s big .(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自读) 7、随意练习:老师在学生桌上寻找东西,随便拿起学生的东西,老师说I have a ……叫学生回答;Wow! How nice 。或者,Oh,It’s big . 8、小组练习:两个人一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 9、小组展示:表演游戏:让学生到教室前边表演,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找三组)。 三、新单词

六年级第14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4课四季之歌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个性化写作成为新时期作文的主旋律,古语日:“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同一事物,感受也不尽相同,而写作也应各具特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并努力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写景作文的一般结构,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能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具体描写四季的景色。 2、能力目标: 培养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能力,在欣赏图片和与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能力,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能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具体描写四季的景色。 教学难点: 巧妙构思,从独特角度进行习作,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流程: 一.课前游戏: 中国的汉字是非常有意思的,许多文字游戏也由此而诞生,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 十加两笔共可以组成九个姓氏,你能一下子全写出来吗? 公布答案: 丰王井韦支车牛计木

师总结:文字游戏考验我们平时的积累和活学活用,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多留心,多多积累。 二.谈话导入: 师导语: 同学们,一年四季之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它?说出你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 一年岁月,四季更替。春天是欣欣向荣的,一切景物在春风中萌发生机;夏季是热情的,在骄阳的沐浴下万物惊羡迷人身姿;秋天的景色是迷人的,象征着丰收和繁荣,意味着欢乐和富强;冬天是凄美的,在圣洁的白色中尽展独特的风光。四季风景,淋漓尽致,让我们走近四季去观察、去感受……(板书:四季之歌) 三.积累语言: (一)描写四季的词语: 你能一下子说出五个以上的词语吗? 春()()()()()() 夏()()()()()() 秋()()()()()() 冬()()()()()() (二)描写四季的句子: 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每个句子所描绘出的画面。(指名读,每人读一句,轮读) 春 1、春姑娘乘着清风,带着温暖翩翩而来,她张开双臂,舞动着纤细的手,把碧绿洒满大地,把百花插上枝头。 2、正是初春,李子树上已吐出米粒大的嫩黄芽苞,在春阳下仿佛刷刷地在伸展。 3、暖融融的雨丝好像一串串的珍珠,又好像春姑娘的鞭子,抽打着冬天的阴影,驱赶着料峭的寒意。 4、那一簇簇的小草顶破了地面,悄悄地探出了嫩绿的脑袋,神气地立在地面上。

第十四课《编辑幻灯片》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十四课《编辑幻灯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学会基本操作,包括启动退出,创建及保存多张幻灯片组成的演示文稿,只不过暂时还停留在文字构成的幻灯片部分的编辑与修改。学生作品已初见效果,学生的兴趣和熟练程度越来越高。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课介绍各种视图及其相互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分别进行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可考虑用2个课时,重点放在对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的操作为下一节修饰演示文稿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演示文稿的编辑包括添加、删除、移动、复制等。 难点: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PowerPoint中各种视图方式的选择及相互间的转换; (2)了解各种视图的有效应用场合; (3)学会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复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各种视图的切换方式,了解各种视图的主要优势,掌握各种视图的切换方法;(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掌握编辑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编辑演示文稿,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让学生更清楚各种视图的优势。本课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师直接演示各种视图切换下的不同形式,并就不同视图的优势作简单的介绍和演示,大纲视图更利于文字纲要的编写,对幻灯片的题目等显示一目了然,浏览视图适宜幻灯片之间切换方式的设置(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弱,则这点不讲),适宜观看所有幻灯片整体的风格等,放映视图播放幻灯片(以大纲、浏览和普通视图为主讲内容)。教学过程中的操作以PowerPoint 2003版本为例。 2、教学过程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5个生字,读准“强、济”2个多音字。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3.从作者刻画的活灵活现、纯真可爱的小“男子汉”形象中,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1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小“男子汉”形象,体会作者对其深深的喜爱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根据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意。重点指导“唇、嘱”的读音,结合具体的语境引导学习多音字“强、济”。 2.阅读理解 运用“先读通,再读懂”的策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读自悟。让学生画出课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句子,体会其精彩之处。 3.表达运用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技巧,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强、济”2个多音字。 2.结合小标题,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揭题,提出问题 1.导入新课。

(1)理解“男子汉”的含义。 ①板书“男子汉”。 ②课件出示“男子汉”在词典中的含义。 男子汉:指男人,强调男性的健壮或刚强。 ③师引导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理解“男子汉”。 a.师引导:想一想,你认为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b.示例:刚强、沉着、独立、果敢、顶天立地、正直无私、胸怀宽广…… (2)师指导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 ①师指导:看来“男子汉”是个褒义词,一般用于称呼那些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男性。你能读好“男子汉”这个词语吗? ②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2.揭示课题。 (1)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里的小男孩具备男子汉的品质了吗?他能不能被称为“男子汉”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 (2)课件出示:我们家的男子汉。 (3)师引读课题。 3.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相关资料。 (2)师读简介;生齐读。 【设计意图】词典中对“男子汉”的解释较为抽象,因此,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联系生活经验去理解它。通过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强调课文解读过程中的焦点所在,为下面解读课文做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能用准确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小男孩的特征。 ●结合小标题,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 (2)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预习。

国学第14课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课程 《弟子规》——亲仁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同学们,咱们学校每天下午都有经典诵读的课程,《弟子规》已经很熟悉了,很多同学已经能够完全熟背了,那谁又知道《弟子规》在古代有什么作用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弟子规》是古代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清朝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 (二)实验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做实验。 3、汇报:看到什么现象?(一块小白布条放进黑墨水里就变黑,放进红墨水里就变红) 4、看到刚才的现象,你想到了哪个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小结:是啊,一块很白的布放进黑墨水里就变黑,放进红墨水里就变红,其实我们生活中交朋友也是一样的道理,身边常有良友相伴,我们会从良友身上学到优秀的品质而变得更出色,反之,跟不求上进的人交朋友,我们则会丧失上进心,变得平庸。这样的道理在千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就已经为我们点亮了明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亲仁”,看看老祖先教我们如何选择朋友。 (三)诵读 1、同学们,请打开《弟子规》——“亲仁”一篇,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读正确。 2、指名读。(4-5名同学)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几位同学的表现

非常出色,字正腔圆。给他们掌声鼓励!我发现其他同学也迫不及待想试试,来,坐端正让我们一起诵读《弟子规》——亲仁,“同是人”起。 3、学生齐读。同学们,能读正确古文不难,能读好古文很难。想听一听,诵读名家是怎样诵读《弟子规》的吗?好,让我们仔细听听,认真学学。(听示范朗读)同学们,你们听得很投入,那你们听出什么特点了吗?(有节奏、吐字很清楚、不像我们那么着急) 4、范读,体会节奏感、韵律感。现在,让我们轻声跟着名家学读一遍。有感觉了吗?很好,那请同座之间相互朗读,给对方评评星级。 5、自由读,读给同桌听一听。 6、指名读。(5名学生)读的可真不赖,可以和名家一比高下了。 7、配乐读。同学们,我们一起学着这几位同学的样子,读出弟子规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真是一遍比一遍好。同学们,你们懂他们的意思吗?哦,有同学有疑问。现在老师给你们时间,四人小组合作,结合书中注释试着讲讲他们的意思。 (四)说说课文的意思 1、结合义解,再读读课文,然后来说说你喜欢句子的意思。 2、重点解释“仁”字的含义,将其具体形象化。 3、指名说句子意思,边出示板书。 4、小结:同学们翻译得真准确,其实本文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朋友,告诉我们择友的标准。大家懂得了它的意思,背起来一定更轻松。同座间比一比谁背的最快。 (五)熟读成诵 1、个人背。(5人) 2、男、女生背。 3、齐拍手背。 (六)故事释义 1、说一说:你觉得怎么样的人才是品德高尚的人呢? 2、汇报。 3、学习一则故事《孟母三迁》,想一想它给你什么启发? 4、自由讨论。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精品教案

《生命生命》教案 一、教材介绍 1.教材说明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位于教材第89页。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生命生命》是其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课文简说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3.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我联系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前面的课文已经引发了学生对人生、对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这样可以减少本篇课文教学的难度。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感受课文,我运用学法指导,采用“扶”与“放”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来品读课文、交流感受、感情朗读,自主读、自主学、自主悟,并结合小练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三年级第三单元14课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三年级第三单元14课教学设计

Lesson 14 Would you like some soup?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词汇:noodles, dumplings, rice, soup 2. 能理解并口头运用句子: Would you like some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3.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能积极参与。 4.注意倾听,积极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1.词汇:noodles, dumplings, soup, and rice 2. 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交流。 教学过程: I. Warm up Greetings T:Hello,boys and girls! Ss:Hello,teacher. T:How are you? Ss:Fine,thanks.And you? T:I’m fine,too. Nice to meet you.

Ss:Nice to meet you,too. Review the words in lesson 13. What is it? It’s ______. T:What do you like to eat / drink? Who cooks in your home? Do you know how to cook? Today let’s have fun learning about eating and drinking. II. New Concept 1.学生观看教学光盘,介绍新词汇: Look at this famil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are they sitting? Who is there? Introduce: noodles, dumplings, soup, r i ce, n i ce, m i ce, n i ne, f i ne 1. Let’s chant! 2. 学生观看教学光盘,介绍新句型: What does Li Ming’s mother say? What does Jenny say? Would you like some _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III. Practice 1.Play a guessing game to practice the four words. 2.Let’s do it. (part 4)

新概念第二册 L19 第19课教案

LESSON 19 Words 1.hurry [?h?ri] n.&v. n. 匆忙;急忙: e.g. 悠着点—不用急。Take your time—there’s no hurry. in a hurry (=hurriedly adv.匆忙地,仓促地, 匆忙地,迅速地) 1) 迅速;赶快;仓促;匆忙:(in a hurry to do sth.急于做某事) e.g. 他不得不赶快离开了。He had to leave in a hurry. 2) in no hurry (to do sth.) / not in a/any hurry (to do sth.) 有足够的时间,不着急(做某事): 我不急。---I’m in no hurry. v. (hurries, hurrying, hurried, hurried) 1)赶快,匆忙,急忙(做某事) e.g. [v] 不要着急,(我们)有大量的时间。(hurry to do sth./some place) Don’t hurry, there is plenty of time. 我匆忙地赶到学校。I hurried to school. 2)[vn] ~sb. (into doing sth.) 催促(某人) synonym: rush e.g. 我们已经迟到了,我必须催促你了。 We are late, I must hurry you. hurry up (with sth.)赶快,急忙(做某事):

e.g. 快点!我们要迟到了。Hurry up! We’re going to be late. 2.exclaim [ik?skleim] v. (由于强烈的情感或痛苦而)惊叫,呼喊: e.g. 她大声地说:“多遗憾啊!” “What a pity!” She exclaimed. [拓展]1)shout v.呼喊,大声说话,吼叫,叫,嚷 shout out 吼出声来/喊出声来 shout out at sb. 对……大喊大叫 2)scream v. (因伤痛、害怕、激动等)尖叫、惨叫、惊叫exclamation[?ekskl??me??n] n. 感叹;感叹语;感叹词 exclamation mark 感叹号 3.return v. 1) 回来;回去;返回 e.g. 你什么时候回到伦敦?When are you returning to London? 2) 带回;送回;放回;归还,退还~sb./sth.(to sb./sth.) e.g.我准备去图书馆还书。 I’m going to the library to return my books. n. 1) [c;u (from, to)] 返回,回来;往返 e.g. return ticket 往返票 我们盼望你从美国回来。 We look forward to your return from America. 2. [u] 归还;回报 4.pity [?piti] n.&v. n.1) 同情;怜悯;遗憾(what a pity),可惜

第14课 灵活运用文本框 教学设计

第14课《灵活运用文本框》教学设计 15级697教技班王雅纯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掌握文本框的基本操作,如插入、移动、删除、缩放、复制等。 2.能进行文本框格式设置,如文本框填充、线条等。 过程和方法: 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结合教师的讲解,通过观看视频、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善于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能力,通过任务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处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较弱,主要通过形象思维获取知识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信息技术充满兴趣。这一阶段的学生对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文字输入等,但对于排版的认识不足。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本框的基本操作。 难点:文本框的格式设置。 四、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播放 1.课前自我介绍,在上课之前先看一个视频,播放《熊出没》片花。 2.师:《熊出没》这部动画片你们看过么? 3.出示熊出没人物图,考一考它们都叫什么? 生:光头强、熊大、熊二、嘟嘟 【讲授】认识文本框 (一)初识文本框 1.老师这里有一张人物图,出示word,有没有同学能帮老师把熊二名字写到白色的框中。 2.师:熊大和嘟嘟的名字有什么问题吗?谁来帮我改一改? 生:它们的名字写反了,嘟嘟的白框框太大了。 (学生完成任务:填写名字、调换位置和缩放文本框) 3.师:你们知道这些能在上面写文字,能移动白框框是什么东西呢? 这就是“文本框”,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灵活运用文本框》。 (二)插入文本框 1.师:光头强的名字还没有写,文本框没了,怎么办?我们可以插入一个新的文本框。

14课教学设计(1)

14、《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词语宝宝,它们都在睡觉呢,现在我们能大声地喊着它们的名字叫它们起床么?(课件出示:荷叶、水珠、摇篮、亮晶晶、停机坪、透明、翅膀、蹲下、笑嘻嘻) 2、出示生字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词语宝宝都很熟悉了,那么这些生字宝宝单独出来的时候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荷、珠、摇、篮、晶、停、坪、透、翅、膀、蹲、嘻)开火车小组读、个人读。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小朋友们都读的很棒,王老师啊奖励大家几幅漂亮的图片让大家欣赏一下,请你们静静地看,细细地观察,用心欣赏(课件出示) 2、师:欣赏了这些荷叶,你感觉这么荷叶怎么样?(生回答)谁来夸一夸这些美丽的荷叶?(学生自由说) 3、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荷叶的?谁来读一读?( (二)、感情朗读课文 1、过渡:圆圆的荷叶绿得这么美,吸引了一些小伙伴在上面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谁? 2、师课文朗读 师问:荷叶有哪些小伙伴?生: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 3、过渡:师:是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喜欢荷叶,请你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 ①这些小伙伴都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②这些小伙伴和荷叶是怎样玩耍的?(出示课件:想一想问题) (三) 探究学习,感受荷叶之美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师: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小水珠是怎样和荷叶一起玩耍的? ②生: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③师:什么是“摇篮”?什么是透明? 小水珠为什么要把荷叶当成“摇篮”? ④课件辅助理解“摇篮” 师:看,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的,就像小宝宝睡在摇篮里一样,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出示小水珠动画) 生:舒服,温暖,快乐 师: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多可爱呀,想不想读一读? 师:你感受到舒服和温暖了吗?(生评议) ⑤男女生赛读 a男生读,女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 B女生读,男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 C齐读,老师闭上眼睛感受。 师:躺在摇篮里的感觉真是太舒服了。

第14课 教室 操场教学设计#(精选.)

第14课教室操场 一、教学目标: 1.能分清教室、操场的作用,能说出校内不同场所的位置。 2.培养学生爱教室、爱老师同学的情感。 3.引导学生体会怎样做是爱自己的教室。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学校内的不同场所,培养爱学校、爱老师同学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对学校有了一些认识了,知道学校里哪些主要的场所吗,今天再来学习第14课《教室操场》 (二)学习探究 1.我们的教室在几楼? 三楼上还有哪些教室? 这些教室是做什么用的? 学生自由发言。 (1)三年级、四年级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 (2)图书室是同学们看书的地方。 (3)办公室是老师办公、工作的地方。 2.三楼上还有什么地方? 男生宿舍是男同学睡觉休息的地方。 女生宿舍在几楼? 3.这是教学楼里面有这么多的场所,那教学楼外面呢? (1)同学们向外看,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图片: 从图片上你看到同学们还可以在操场上做什么? 在操场上跑步、做操、做游戏、打篮球,很多很多的活动。春天,我们在操场上举行趣味运动会,秋天在操场上踢毽、跳绳比赛。 4.小结: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操场是同学们做早操和游戏的场所。 (三)拓展延伸 1.你爱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室吗?你打算怎样做? 同学间交流。 2.在教室里开展一次“夸夸我的同学”的主题活动。 (四)活动天地 到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板书设计: 第14课教室操场 教室:学习 操场:做操、游戏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完整版)新概念第二册第19课教案

Lesson 19 Sold out 票已售完 1.Sold out 票已售完 sell [sel]v., n. v. (sold, sold[s??ld]) (opposite: buy bought , bought) 1.~sth. (to sb.) (at/for sth.) / ~sb. sth. (at/for sth.) to give sth. to sb. in exchange for money出让;转让: e.g. [vn, vnn] 我把我的汽车转让给了詹姆斯,获得800英镑。 I sold my car to James for 800 pounds. I sold James my car for 800 pounds. [vn] 他们把公司卖掉,赢了利/赔了钱。 They sold the business at a profit/loss (=they gained/lost money when they sold it). [v] 我们开了好价钱,但他们不卖。We offered them a good price but they wouldn’t sell. 2. [vn] to offer sth. for people to buy出售;售卖: e.g. 你这儿卖邮票吗?Do you sell stamps? 出售保险to sell insurance [in??u?r?ns] 3. to be bought by people in the way or in the numbers mentioned; to be offered at the price mentioned销售得…;卖出…;售价是…: e.g. [vn]这种杂志一周售出30万册。The magazine sells 300,000 copies a week. sell well畅销sell badly 滞销 这部戏的票卖得很好/不好。The tickets for the play sold well/badly. The new design just didn’t sell (=nobody bought it).新款式无人问津。 sell for +价格以…价格出售sell at +价格以…价格卖出 e.g. 这个花瓶至少要卖5000美元。The vase will sell for 5000 dollars at least. 今年,洋白菜的价格很高。Cabbage is selling at a high price this year. 4. [vn] ~sth./yourself (to sb.) to persuade sb. that sth. is a good idea, service, product, etc.; to persuade sb. that you are the right person for a job, position, etc.推荐;推销;自荐;自我推销: e.g. 应聘面试的时候,你真得推销你自己。You really have to sell yourself at a job interview. Phr.v. 1. sell sth. off 1) to sell things cheaply because you want to get rid of them or because you need the money甩卖;抛售;变卖(get rid of sb./sth. 摆脱;丢弃;扔掉) 2) to sell all or part of an industry, a company or land出售,卖掉(产业、公司或土地): e.g. 教堂卖掉了那块地皮,用来盖房子了。The Church sold off the land for housing. (house [hauz]vt.1. 给(某人)提供住处2.收藏;安置housing n. 1. [u](统称)住房,住宅2. [u] 住房供给) 2. sell out / be sold out (of tickets for a concert, football game, etc.音乐会、足球赛等的门票) to be all sold售完: e.g.几小时内票就卖光了。The tickets sold out within hours. 所有的票被卖光了。All the tickets have been sold out. 3. sell out (of sth.) / be sold out (of sth.) to have sold all the available items, tickets, etc.售空,卖光(某种商品、门票等);脱销: e.g. 抱歉,我们的面包卖完了。I’m sorry, we’ve sold out of bread. 我们卖光了所有的票。We’ve sold out of all the tickets. 先生,星期天的报纸已经卖完了。We are sold out of Sunday newspapers, sir. seller[?sel?]n. 1. a person who sells sth. 卖者;销售者;卖方:opposite: buyer[?ba??] e.g. 卖花人a flower seller 这项法律意在保护买卖双方。The law is intended to protect both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2.a good, poor, etc.~ a product that has been sold in the amounts or way mentioned(畅销、滞销等的)商品:e.g. 畅销的商品a good seller 滞销的商品a bad/poor seller 畅销品a best seller IDM: a seller’s market 卖方市场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教学设计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部门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和火车机车问世;工业革命的影响。 (2)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从而培养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联系现实学习工业革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指导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学习工业革命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3.思想品德的培养: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努力掌握科学技术。 4.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 5.难点: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世界古代史,你们能不能说出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14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的出现)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发生了。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迸行了工业革命。为什么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而不是英国以外的什么别的国家?因为英国最先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所以,它首先在英国而不在其他国家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都有哪些?①雄厚的资本;②充足的劳动力;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④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早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劳动力、资源、市场这四个必要条件,所以,一场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革命就在英国首先开始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 【讲授新课】 一、珍妮机的故事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是历史必然性所决定的,然而,必然性又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比如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从飞梭引发的。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顿时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到

第14课 生命只有一次 教案

第14课生命只有一次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 (1)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 (2)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地球上的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每个人的生命是独特的。 (4)生命是父母赋予的,父母养育自己是辛劳的。 2.理解 (1)各种生命都以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2)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3)自己的生命是独特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让生命的价值无限。 3.活动 (1)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 (2)以“”生命无价”为主题,开展一次班会活动,探讨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呵护生命。 教学重点:“我是独特的”“生命的呵护” 教学难点:“生命的产生”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生命的起源、展示生命的图片和实物或者音像制品等,并做好介绍的准备。(或由老师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故事、游戏 教学过程: 探讨一: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学习小组代表发言) 1.生命:植物、动物、微生物 (1)植物生人—日尔曼传说 (2)自然生人—我国神话 (3)泥土造人—女娲造人的传说等 (4)类人猿进化成人—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一框人类生命的独特性 一、生命的奇迹 1.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地球因生命而精彩。 2.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历史已有40亿年。地球上的生物大约有一百八十多万种。 3.人类生命的奇迹。 (1)人类的历史只有几百万年,自然界经过漫长的岁月才造就了人类。 (2)生命的诞生需要十个月的孕育,需要消耗母亲的多少精力;十多年的养育需要父母付出多少心血。 思考:你对父母有哪些新的认识?今后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二、我是独特的 1.生物生命的独特性。 观察树叶: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2、我的生命是独特的。 (1)我的自画像

第19课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第19课《登勃朗峰》第一课时 主备人:参与教师: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翌日、俯瞰、拾阶、苍穹、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等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整体感知文章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阿尔卑斯山,它的主峰叫做勃朗峰,因其山势陡峻而成为欧洲名胜之一,今天,我们就跟随 作者马克·吐温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登上这座山峰的。 二、目标展示 三、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 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 索耶历险记》《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 2...生字积累 .... 翌.日(yì)灼.热(zhuó)俯瞰.(kàn)巉.峻(chán) 焦炙.(zhì)拾.阶(shè)独踞.(jù)纤.指(xiān) 苍穹 ..(ái)沟壑.(hè)颠簸 ..(diān bǒ) ..(cānɡ qiónɡ)皑皑 打嗝.(ɡé)骡.背(luó)醺醺 ..(lín) ..(xūn)辚辚 3.词语释义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四、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我们徒步攀登勃朗峰的经过。 第二部分(5、6):在勃朗峰高地仰面遥望附近山峰的情景。 第三部分(7~11):下山途中的奇闻异事。 2.思读课文,品味提升 (1)作者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教师明确:乘车骑骡的游客暴晒于烈日之下,还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 在树林中避暑纳凉,又可稍作休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况。 教师明确:路上行人众多,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 (3)第②段,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视觉角度描绘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绘路途瀑布轰鸣的特点,表 现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五、课堂检测 1.第⑤段中“稍作”“顷刻”“骤然”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教师明确:“稍作”“顷刻”“骤然”等词表明时间之短, 变幻无穷的情状,勾勒出了一幅光与影变化多端的美丽图景。 2.“洁白轻薄的云朵……纯洁的天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 教师明确: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 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勃朗峰云朵的轻柔纯净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 1.用本文中的四字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 2.完成配练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