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
《一面》(完美版)

“我向四周望了望”,表明当时的社会环 境险恶,怕有特务或密探在身边。
“可没有蹦出”:说明当时环境险恶,不 能暴露鲁迅先生,所以作者强压自己的感 情。
表明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仔细品味语言,体会蓝色词语的感情色彩。
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鲁迅的精神,突出他那 种斗志,表现了他把自己的整个 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那种崇高 品质和顽强意志。
随着我和鲁迅先生对话的深入, 我的感情是怎样步步发展的?
对话
心情
“你要买 这本书?”
立刻感到 受了父亲 的抚摩
我的感受 感到严肃和慈爱
对话
心情
我的感受
“你买这本书 吧——这本比 那一本好。”
合作探究:
1、先在文中找出三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 并标上序号,然后朗读一遍。
2、试填写下表,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
远景
中景
近景
描写
特征 写法
描写
远景
瘦瘦的,五 十上下,穿 牙黄长衫, 咬着烟嘴
特征
瘦
写法 粗线条整体勾勒
中景
描写
咬着烟嘴,面孔黄里 带白,瘦得教人担心, 精神很好;头发约莫 一寸长,直竖着;胡 须很打眼,隶体“一” 字;正直而慈祥的眼 光;竹枝似的手指
特征 瘦但精神好,头发直
竖,胡须打眼
写法
局部细微描写
近景
描写
面孔黄里带白,瘦 得教人担心,精神 很好;头上直竖着 寸把长的头发;牙 黄羽纱的长衫;隶 体“一”字似的胡 须;黄色烟嘴,熏 黑了;微笑;点头。
特征
瘦,头发直竖, 胡须“一”字, 长期抽烟
《一面XX》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

《一面XX》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读好课文,以读代答,以读悟情。
3、让学生认识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及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体会我对国旗的热爱,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作者通过外在的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复习(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描写我处境困难的句子。
1、(过渡)同学们,此时的“我”已经饿了3天了,没有了食物,没有了方向感,身上、头上还带着伤,拖着沉重的步子困难地行走在荒芜人烟的大山里。
多想喝上一杯水,多想吃上一顿饭,多想得到朋友的帮助!,但“我”却还留有一样东西,那是什么?(五星红旗)系着这面五星红旗,直到第三天中午,他才走进了一家面包店,以为向面包店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会得到面包店老板的帮助,可老板愿意帮助我吗?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4-------11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记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句子。
2、交流体会研读重点词句(1)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A、指名读:问“老板愿意给我面包吗?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B、指导个性化朗读。
(2)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然后问“这下老板愿意和我交易了吗?最后老板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中读懂的?(3)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A、老板这时的表情会是怎样呢?为什么?B、朗读指导4、探究原因过渡:一个面包多少钱?医药费大概需要多少钱?(学生自由说)这么廉价的面包他都不愿意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连我新买的大衣他也愿交换。
可后来,他却愿意帮我支付医药费,老板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1、请7位同学分别来读(轮读,指名)4——10自然段2、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出描写我动作的句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教学设计.doc

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作者惊异自己竟然得到了鲁迅的帮助) 口吻用两三句话 来讲述书店偶遇 鲁迅的事情。
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也应 该引导学生自主 地探究性地深入 阅读。
课题是文 章的眼睛,而“一 面”这个课题恰 恰抓住了文章的 精魂。
于是,让 学生依据课题质 疑,并通过解决 高质量的问题, 达到自得收获的 目的,就成了木 课教学的主旋律 To 作者对于鲁 迅外貌上“瘦” 这一特点的反复 描写,是文本在 人物描写上的凸 显之笔,让学生 自己诵读、比较 这些语句,能准 确地感受人物 的、作者的思想 感情。
⑥他的手多瘦啊一一(作者为鲁迅憔悴的身体感到心痛。
)(2)反复连起来读这6句话,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板书:瘦除了瘦,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3)作者几次写到了鲁迅的脸,每一次看他的脸,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带着不同的感情读好这些句子。
师:从大家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为民族大众H夜操劳、忘我革命的精神,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这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敬仰和爱戴。
5、巩固性促学:作者对鲁迅的敬佩和爱戴,除了从鲁迅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有的是作者通过白己的联想,直接抒发出来了。
联想的句子作用真不小,大家细细读读体会下。
)(四)第四单元:作者的联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1、自主性预学:找到作者联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交互式研学:(1)重点研读这三句联想:①“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
那种止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一一严肃和慈祥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鲁迅在作者眼里,既正直严肃,令人尊敬,又是充满关爱、无比亲切的。
这种感情就如同一位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②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作者被鲁迅这种一心为民族大众,革命不息的战斗气势和忘我精神所折服。
人教六年级上《一面》教学设计之一

人教六年级上《一面》教学设计之一一、教学背景《一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学生参加面试的经历。
该课文适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招聘流程和就业面试,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和求职意识。
本次教学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解释能力。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1.学生能听懂、读懂并流畅朗读课文内容。
2.学生能在语篇和上下文的帮助下理解生词、短语和长难句。
3.学生能掌握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
4.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口语表达,能谈论职业观念和求职意识。
5.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运用阅读策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解释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教材分析1.课文主题:一个小学生参加的面试2.课文结构:开头(二段)、主体(四段)、结尾(一段)3.重点词汇:面试、难道、音乐、模特、加强、吸引、坚持、耐心、领域、地道、患难与共4.重点句子:(1)“我实在不知道我的弱点是什么,可问起来就有思路了。
” (2)“真希望明天早上一睁眼就是面试时间,到时候一切就是那么又真实又接近,连张口呼吸的气息都能听见。
” (3)“我知道自己有点儿理想主义,盼望从事一个能让我自由自在发挥才华的职业。
”2.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请学生听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歌曲,并简单介绍面试的重要性及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预读(10分钟)1.请学生阅读课文标题,并根据标题和图片推测课文内容。
2.请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文章,并尝试找出文章中出现过的职业和行业。
3.学生利用速读策略,了解文章大意,排除个别生词的影响。
步骤三、精读(30分钟)1.请学生再次阅读整篇课文,理解文章结构及各段落的主题和内容。
2.请学生分组,每组分别对一个段落进行深度探究,分析段落特点、主题、语言特点等。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说课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在说课稿中,一面是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的关键部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一面》说课稿的要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明确教学内容:在《一面》这节课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1.2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3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积极参预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知识点和核心技能上。
2.2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大纲,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设计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3.1灵便运用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3.3启示式教学法的运用:采用启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量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4.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2终结性评价:通过小测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匡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4.3多元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实际操作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一面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某某学校的某某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给大家带来我的说课稿,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面》,这是一篇精心选取的古文课文。
此篇课文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礼节和涵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汇的意思。
(2)了解古代宴会的礼仪和规矩,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正确的语调和语言表达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情感、心理,并从中感悟到生活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真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理解古代宴会的礼仪和规矩,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在情感上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段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理解(20分钟)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文剖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生字词汇的意思,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讨论。
3.讨论与分析(15分钟)询问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宴会的礼仪和规矩。
4.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古代宴会的盛况和氛围,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情感、内心世界中感悟生活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真谛。
5.口头交流(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由展开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调和语言表达课文内容。
6.知识点总结与梳理(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一面》说课稿

《一面》说课稿一面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中,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计和备课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面说课稿是指教师第一次向观摩者展示自己的说课设计和教学理念。
在一面说课稿中,教师需要准备充分,表达清晰,展示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一面说课稿的准备和要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1.1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一面说课稿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相符合,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1.2 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还需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3 设定评价标准: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以便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应该具体明确,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2.1 教学内容的组织:在一面说课稿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符合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使学生能够有序地掌握知识。
2.2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还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2.3 教学资源的利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还需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等。
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3.1 教学步骤的设计:在一面说课稿中,教师需要设计清晰的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教学步骤的设计应该符合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
3.2 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堂管理,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3 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一面》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面》教学目标:1.了解《一面》的故事内容和背景。
2.熟悉《一面》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理解《一面》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一面》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难点:理解《一面》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教学准备:1.课件2.教材《一面》3.小组讨论题目4.阅读理解题目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或简短介绍,引入《一面》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15分钟)2.给学生5分钟的阅读时间,然后进行集体讨论,了解学生对故事的初步理解。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面》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共同学习。
四、分析(15分钟)1.分析《一面》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主题。
2.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故事中的含义和冲突。
五、阅读理解(15分钟)1.给学生阅读理解题目,测试他们对《一面》的理解程度。
2.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进一步思考故事中的细节和主题。
六、总结(10分钟)1.总结《一面》的故事内容和主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2.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讨论题目,巩固学生对《一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一面》的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提高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一面》这篇回忆录写得很别致,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面遇,短暂而又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经过。
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一面》的成功之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于细微处见人物的伟大品格。
作者把"一面"作为中心事件来记叙,但在此之前巧设伏笔,层层铺垫。
学情分析
文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要启发学生深入讨论,小事中所表现出的鲁迅的伟大品格,将所见之“小”与鲁迅的人格之“大”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
结合课文内
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
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
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2、了解背景,作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
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
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
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4、深入探究,体会重难点
(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
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
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
写了面孔、寸发、胡须。
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
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
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
(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
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
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5)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5、详析课文,加深理解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板书: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惊喜。
“《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
得到了保证似的”。
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明确:激动。
“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
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6、课文延伸,升华情感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7、布置作业找一部鲁迅写的小说来读,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教学反思
《一面》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此文写的是1932年秋天。
“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抒发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教学此课我从两方面入手使学生体
会“一面”内涵。
一是鲁迅外貌,使学生体会鲁讯“瘦”的特点;二是鲁迅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对青年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