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导读课

合集下载

第1课时 单元导读课 课件

第1课时 单元导读课 课件
一 年 级 下 册 第 一 单 元 第 1 课 时 单元先导课
《春夏秋冬》《姓氏歌》 《小青蛙》《猜字谜》
自主学习单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圈画出 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用笔画出难读的句子。
我会认
霜吹落降 飘游池入
姓氏李张 古吴赵钱 孙周王 官来自清 晴 眼睛 保护 害 事情 请 让 病
读一读
1.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2.什么张?弓长张。 3.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 蛙大眼睛。
降 jiàng 长 cháng
四季有什么特点?
《姓氏歌》 文中介绍了几种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小青蛙》 你能分清“清、晴、请、情、睛”的读音了吗?
试着给它们找个朋友吧。
《猜字谜》 猜字谜,很有趣,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了吗?
谢谢同学们观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件 (共2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件 (共20
2.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 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乐地游来游去。
2.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复品读。
二、圈画生字,互学认读
看见 哪里 那边 头顶 眼睛 雪白 肚皮 教捕食 ——《小蝌蚪找妈妈》
天空 傍晚 人们 冬天 淹没 平常 江河 海洋 田地 工作 ——《我是什么》
办法 如果 娃娃 四海为家 只要 皮毛 那里 知识 得到 ——《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圈画生字,互学认读
看见 哪里 那边 头顶 眼睛 雪白 肚皮 教捕食 ——《小蝌蚪找妈妈》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纭出发。 2.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四、梳理小结,巩固发展
《小蝌蚪找妈妈》
给图片标上序号,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小青蛙的。





四、梳理小结,巩固发展
《我是什么》
四、梳理小结,巩固发展

单元导读课程的解读

单元导读课程的解读

二、单元导读课型的几种常用模式
1.单元导读背诵环节+精读文教学环节+名言背诵环节 2.名言背诵环节+名言对应文章阅读环节+分享阅读环节 3.单元导读背诵环节+思维导图制作环节+名言背诵环节 4.单元导语背诵环节+单元内容感知环节+分享阅读环节
……
单元导读课型 特征性环节
单元导语背诵环节 小组自学汇报环节 名言背诵环节 名言对应的文章阅读环节 说单元主题教学环节 全单元内容的思维导图制作环节
第五环节
回归单元小诗, 情感升华,形成深 度阅读期待。
四、单元导读课要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单元导语”与课文的关系。
单元导语一般分为两段。第一段是概述单元主 题,突出其人文性,语言优美,值得熟读成诵。第 二段指出阅读能力训练要点,突出其工具性。
二、处理好课文与课文的关系。
课文和课文的关系,就是瓜与瓜的关系。引领 学生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方法,从课文的题材、结构、 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出课文与课文相同和不同 之处。
三、课例分享
教学流程
1.单元小诗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感悟主题。 2.全单元内容思维导图制作环节。 3.借助自学提示,感知课文内容。 4.名言对应文章阅读环节,美读促进感悟。 5.童诗小结,激发深度阅读期待。
第一环节
“单元小诗”导入,通过各种形式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本单元的主 题。
第二环节
单元导读关键在“导”
导趣 导学 导读 导法
导趣
设计阅读“趣点”和“焦点”,让 学生轻松进入学习。
导学
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明确单 元主题,了解单元学习的有效方法。
导读
采用“思维导图”“通读与感 悟”“片花式朗读”等方法获得单元学 习整体印象。

第1课时 单元导读课-完整版PPT课件

第1课时 单元导读课-完整版PPT课件

活动三:巧测试,落基础
《湖心亭看雪》
毳( )衣 拏( ) 雾sōng( ) 强( )饮
《诗词三首》
金樽( ) hí( )万钱 低绮( )户 婵( )娟
3请反复诵读,熟读 成诵。当堂不能完成 背诵的利用碎片化时 间解决。
活动三:巧测试,落基础
《岳阳楼记》
谪( )守 百废( )兴 浩浩汤汤( ) 淫雨霏霏( ) 日星隐曜( ) 静影沉bì( ) qiáng( )倾楫摧 宠辱 ié( )忘 岸芷tīng( )兰
活动三:巧测试,落基础
《醉翁亭记》
林壑( ) 野簌 ( ) 潺潺( ) 琅yá( ) 辄( )醉 阴yì( ) 伛偻( )( ) gōng( )筹交错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单元导读课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
1
1.把握单元双线,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2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古代诗文语 言特点,熟读成诵。
3
3.掌握课文中重点生字的字音、字形, 能读会写。
活动一:读提示,明目标
请大家阅读43页单元提示语,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 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
2注意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和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 用。
3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 的忧乐情怀。
活动二:读课文,正字音
1请同学们对照注释标 注生字读音及疑难之处, 主朗读课文。
2请大家听教师范读, 订正注音,反复朗读, 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 奏,读顺、读熟。

2024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文学常识,初步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写作背景。

技能与操作: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阅读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概括。

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教学难点: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

学生独立分析课文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为新课教学做铺垫。

2. 课文概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所有课文,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类和归纳。

要求学生找出每篇课文的核心内容,并简要概括。

3.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本单元涉及的主要作者,包括生平、创作特点和代表作等。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课文的影响,以及作者的风格如何在课文中体现。

4. 深入阅读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讨论。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主题思想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辅助教学。

结合课本和课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课文内容的填空题、选择题等,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读课《民风民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读课《民风民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酌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思维导图
(2)预习《北京的春节》。
反思
第一单元
课题
民风民俗
课时
第1 、2课时
课型
单元导读课
总第1、2课时




1.熟读“一主”教材单元导语,明确单元的主题及语文要素。
2.浏览”一主”教材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能初步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
3.明确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及习作的内容。
4.《主题阅读》: 《本命年的回想》、《过去的年》、《一碗腊八粥》、《奶奶的粽子》、《窗外的京剧》。
自学导航一:自由朗读主教材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 ,想想每篇课文都写了什么?(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两翼教材学习环节。
自学导航二:
1.快速浏览“两翼”中第一单元的文章,围绕“民风民俗”提炼关键词语,理解单元主题,完成思维导图。(如以下例子)
2.交流汇报:
例1:我汇报《 》(两翼教材)的文章《 》,我提炼的词语是( )。
二、熟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的双主题。
1.自由读“一主”教材本单元单元导语: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明确单元学习的主题“民风民俗”。
2.简单了解老舍、沈从文和他们的的故事和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3.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导读课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导读课

第一单元导读课《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教学目标:1.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小组内预习,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

2. 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本单元左右结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坪坝”的书写,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所占比例。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既能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朗读,又能初步学会默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使其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步入了三年级,三年级就意味着我们是大孩子了,在学习上、生活上,我们都要以大孩子的姿态来进行。

也就是说,我们长大了!长大了的我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二、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1、谁来读一读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2、交流汇报:通过读导语,你知道了哪些关于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我们还知道了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本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学生齐读课题)3、课前我们按照小组分工,对本单元进行了预习。

(出示预习卡)三、检查交流字词1课: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2课:盛开玩耍绒毛假装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谢廖沙3课:铁链攀着似乎辫子笔陡发颤汲取4课:花苞耷拉黎明缕缕炊烟满载而归小组展示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你都读熟练了吗?1、出示词语“坪坝”是什么意思?(平坦的场地)你是怎么知道的?(查工具书、查电脑)是的,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要利用好工具书或者到电脑上查查,这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坪坝”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左右),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2、看看我们的民族小学里都有那些民族的孩子?让学生读一读课本上出现的少数民族的词语。

我国还有哪些少数民族呢?3、出示词语:铁链发颤攀登笔陡,谁来读?这几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看,读词语也能让我们读出画面感来,这就是我们汉字的精妙之处。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导读课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导读课

变形记——展开想象的翅膀
——导读课教学设计情境与任务
活动一:认识“变形”
1.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一起听音乐。

2.想象:听了音乐,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预设: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3.你想不想和孙悟空一样,也会七十二变呢?
4.现在,有一个秘诀,能让你拥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实现这个美好的心愿。

这个秘诀就是——想象。

那么,现在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来一次大变身吧!
活动二:填写“变形通行证”
1.小组交流:假如你能“变形”,你想变成什么?
点拨: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一个星球。

2.填写“变形通行证”。

活动三:聊聊“变形”经历
1.同桌之间交流自己“变形”后的经历。

2.构思变形后的经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设计
——冠县清水中学庄现贺
第一种课型——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90-212页的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单元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语言,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发展性目标:
1.知识和能力:把握节奏、情感基调,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适当拓展阅读,进一步积累、感悟、理解古诗文语言,初步形成语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2.过程和方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揣摩“微言大义”的字眼,探究“言外之义”,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的美,了解作者的细腻情思。

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三、重点难点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文的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的美,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一部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影片。

◆学生准备
(1)提前预习,初步感知本单元大致内容。

(2)搜集有关本单元的文体知识、文学常识等。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单元解读,初步感知
3.学法指导,知识迁移。

4.合作交流,补充资料。

◆学生活动
1.沉醉山水,陶冶情操。

2.体察自然,情景交融。

3.齐读学法,学以致用。

4.交流讨论,积累运用。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自然是画,自然是文学,自然是哲理。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赏美之心,感知风景的多姿;用爱美之心,领略风景的魅力;用审美之心,探究风景的神韵,创作了一篇篇流芳千古的写景佳作。

今天,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中吧!
二、单元解读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历来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将自己的细腻情思融入本无情感可言的山水之中,使山水有了性情,自然有了生命。

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

我们要通过了解作者的情感来领悟景物的意蕴。

三、学法指导
教师明确:
(1)《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学生齐读课本190页的第二段)
四、合作交流
(一)文体知识
1、《三峡》:游记散文
2、《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写景小品文
(2)《记承天寺夜游》:散文
3、《观潮》:散文
4、《湖心亭看雪》:写景小品文
5、《诗四首》:诗歌
(二)文学常识
学生交流整理: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结合已学知识和每一课课下注释①,初步了解作者、作品、背景等。

教师适当补充:
1、《三峡》: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

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

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

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2、《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是陶宏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全文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隐逸山
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三)初步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交流预习情况,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课主要内容,初步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教师适时补充:
《三峡》写山则山山相连,峰峰相接,写水则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或温柔宁静,凄清悲凉。

《答谢中书书》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的生命愉悦。

《记承天寺夜游》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月夜小景,意境清新隽永,情感纯真悠长,语言朴素活泼。

《观潮》用精练的笔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潮和观潮盛况。

《湖心亭看雪》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似诗似画,若有若无,情韵悠悠。

四首诗歌都是情景交融、诗画相生的千古佳作:《归园田居》归隐田园;《使至塞上》奇特壮美;《渡荆门送别》怀念惜别;《登岳阳楼》记游抒情。

(四)积累字词
对生字词进行圈点勾画,可统一整理并积累运用。

另注意常见的文言现象,如:
1、重点实词
2、重点虚词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比如,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6、通假字
……
五、课堂小结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