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东方文化VS西方文化汇总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从社会制度、宗教、价值观、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一、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社会制度方面,西方文化主要是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其它的制度设施都是建立在这两大基础之上的。
这样的制度为人们提供了自由的生存空间,但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危机、社会冲突等。
相反,东方文化的社会制度是以家族、氏族为基础的,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和传统的习俗。
这种制度给东方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保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二、宗教的差异西方文化的宗教以基督教为主流,而东方文化的宗教信仰则相对比较复杂。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东方文化的宗教分支有道教、佛教、印度教等。
相较于西方文化的清晰、单一的基督教,东方文化的宗教信仰较为多元,并且这种多元可能导致信仰者思想的混杂。
但也正是这种众多多元的宗教信仰才使得东方社会更加宽容和开放,吸纳了各个文化领域的传统成分。
三、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方面,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文化理念倾向于自我中心化;而东方文化强调社会价值和集体意识,文化思想倾向于自我压抑和自我放弃。
西方文化的自由和权利是以个人为基础的,而东方文化的社会价值和集体意识则是以集体为基础的。
这就使得西方文化讲究权力和竞争,不重视道德,而东方文化则注重道德和良知,强调“以人为本”,看重和谐共处。
四、道德伦理的差异敦煌壁画上的比丘舍利塔泗洪九华宫的释迦牟尼像道德伦理方面,东方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主张“礼敬天地,敬爱长辈,和睦相处”,其中佛教念经歌词中也有“和气生财”的道理。
而西方文化则追求个人财富和成就,主张“自由、平等、博爱”,需要个人对自己的道德行为有相关约束,如民主法治等规范与制度的塑造。
这也导致了两种文化对道德标准和人际关系的不同看法,在互相交流时需要加倍注意与尊重。
东西方文明比较知识点总结

东西方文明比较知识点总结东西方文明是世界上两大主要文明体系,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宗教、哲学、价值观等。
在世界范围内,东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和共通点。
通过比较东西方文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增进文化认知,促进文明交流与对话,有利于世界和平与文明进步。
一、历史与传统(一)历史观东方文明注重历史的长久性,强调传统、祖先、历史文化的延续。
西方文明则更注重历史的变迁与革新,推崇革命、改革,强调现代性、创新等。
(二)宗教东方文明普遍信奉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注重宇宙和谐、道德修养、个人意识的融入。
而西方文明则主要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重视上帝、救赎、个人信仰的确立。
(三)家庭观念东方文明强调家族、亲情、孝道,家庭关系通常较为亲密,重视家庭和谐。
而西方文明则更注重个人主义,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家庭关系较为独立。
(四)礼仪习俗东方文明普遍重视礼仪,尊重长辈,讲究礼貌。
西方文明则较为注重实用主义,对礼节不那么讲究。
二、哲学与思想(一)价值观念东方文明强调平和、中庸、和谐,重视“道”的哲学思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而西方文明则更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平等,追求实践、进步和改善。
(二)伦理道德东方文明重视修身养性,强调道德、孝道、忠诚等观念,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
而西方文明则更注重规范与法治,推崇法律、正义、公正等观念。
(三)政治思想东方文明普遍推崇君主制、官僚制,重视权威与秩序,强调公平与和谐。
而西方文明则更倾向于民主制度、法治,追求公民权利,倡导自由与平等。
三、科学技术与教育(一)科学观念东方文明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自然、天地之道,有较多的自然哲学思想。
西方文明则更重视实证主义,追求科学的严谨与客观性。
(二)技术创新东方文明的科技发展较为缓慢,注重传承与延续。
西方文明则以其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等创新为世界瞩目。
(三)教育观念东方文明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注重德育、文化传统的继承。
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题目

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题目东西文化差异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了语言、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
而东西方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差异。
接下来,我将从交流方式、价值观念和礼仪习惯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东西方在交流方式上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直接、坦率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他们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喜欢拐弯抹角。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他们更注重保持面子和和谐。
在交流方式上的差异也造成了在沟通中的一些误解和挫折,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交流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
其次,东西方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独立和个人利益。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强调团结、和谐和家庭的重要性。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对待权威、对待家庭和对待个人成就等方面。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东西方在礼仪习惯上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他们喜欢直接握手、拥抱等方式来表达友好。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尊重和谦虚,他们更喜欢采取鞠躬、握手等方式来表达尊重。
在餐桌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礼仪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交往。
总的来说,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既是我们交流合作的障碍,也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宝贵财富。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对方的文化,尊重对方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尊重,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西方与东方文化的比较

西方与东方文化的比较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与东方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两种文化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但彼此之间也有着一些相通之处。
在本文中,将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比较这两种文化,了解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价值观比较在价值观方面,西方文化更加注重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在西方国家,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保护,人们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追求自我实现。
此外,西方文化也非常注重公平和正义,人们认为各个人群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而东方文化更加注重团体、家庭、忠诚和责任。
在东方社会,人们更加强调集体利益,尊重长辈的经验和建议,追求和谐和平等。
相比西方,“面子文化”在东方国家更加盛行,人们通常会尽力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尊重他人的面子。
二、饮食文化比较在饮食文化方面,东西方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西方国家,肉类、糖类、面包类等食物属于主流,而蔬菜类则较少受到重视。
西方人注重快捷方便的餐饮方式,注重品质和口感,有较多的烹饪方式和口味选择。
而在东方国家,饮食则非常注重健康和营养。
中华饮食文化以稀饭、小菜、米饭、汤品等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符合中国人的消化习惯。
在日本,人们也注重清淡食品,喜欢把菜品逐一呈现在小盘子中,强调色、香、味、形等多方面的口感。
三、艺术文化比较在艺术文化方面,西方与东方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音乐、芭蕾舞等表演艺术拥有较高的地位,而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则更加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表现。
在西方文化中,注重独创性和表达个人风格。
而在东方文化中,音乐、舞蹈、戏剧等传统表演艺术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舞台效果和神秘气息。
中国的书法、篆刻和绘画等视觉艺术,通过线条、色彩等元素传达了不同的情感和哲学观念。
四、教育文化比较在教育方面的比较,东西方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西方国家,教育注重个人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追求多元化发展,强调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其教育系统架构灵活,学生从小开始逐渐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文化差异:西方与东方文化差异解析

文化差异:西方与东方文化差异解析引言人类社会由不同的文化群体组成,每个文化群体都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信仰和习俗。
西方和东方是两个重要的文化区域,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西方文化主要包括欧洲和北美的文化,而东方文化主要指亚洲的文化。
这两种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包括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西方和东方文化的差异,并尝试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西方和东方的社会结构差异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东方的集体主义西方社会注重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体权利,强调个人的成就和个人价值。
这种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使得西方社会以个人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和自我实现。
相反,东方社会更加强调集体的利益和整体的和谐。
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下,个人的行为会受到社会期望和群体利益的制约。
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在西方社会中,社会等级相对较为平等。
个人的地位和权力是通过个人才能和努力来获得的,社会地位可以不断提升或下降。
东方社会则更加重视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社会等级非常严格。
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力往往是通过出身和谋略来决定的,很难被改变。
西方和东方的价值观念差异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西方文化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体权利,注重个人的自由表达和创新。
相比之下,东方文化更注重社会秩序和和谐。
东方文化强调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受到社会规范和传统价值观的制约。
个人成就和团队合作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成就被大肆宣扬,个人的成功被看作是个人能力和努力的结果。
相反,在东方文化中,个人的成就被更多地看作是集体的结果,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
个人的成就通常会被归功于家庭、社会和文化的支持。
独立思考和群体思维西方文化鼓励个人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
个体在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并做出个人判断。
相反,东方文化更注重群体思维,强调集体智慧和共识。
决策往往是通过集体讨论和协商来达成的。
西方和东方的沟通方式差异直接与间接沟通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注重直接而坦率的交流。
了解不同的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比较

了解不同的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比较了解不同的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比较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是世界两个主要文化体系的代表,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人际交往和审美观念四个方面来比较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异同。
一、社会结构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人表达的自由性。
西方社会的组织形式多样,个人主义的特点明显,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梦想的追求。
相比之下,东方文化则更注重集体的利益和整体的和谐,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东方社会具有较为稳定的等级制度,尊重长辈和权威,在家庭和社会层面注重集体责任和规范。
二、价值观念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竞争与成就,鼓励个人追求财富和成功。
而东方文化更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追求人际关系和谐、和睦相处。
东方社会更重视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尊重传统和家族的观念,追求安定、和平与安宁。
三、人际交往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坦率的沟通方式。
西方人普遍更直接、表达个人意见和情感的倾向更强。
他们更注重个人隐私、个人空间以及个人表达。
相反,东方文化中人们在交流中往往更加委婉、圆滑,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他们更看重身份和社会地位,避免直接冲突和争议,更倾向于保持和谐。
四、审美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的表达和自由,崇尚个性化与独特性。
他们追求独一无二的审美体验,更加偏好个人主义、前卫与创新。
相比之下,东方文化更注重整体的和谐、平衡和自然。
东方人更重视群体的共享与传统的美,更倾向于回归自然与内敛。
综上所述,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人际交往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追求个人成就和个性表达;而东方文化注重集体的利益和整体的和谐,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在人际交往上,西方文化更直接、坦率,东方文化更委婉、圆滑。
审美观念上,西方文化更偏重个性化与创新,东方文化则更注重整体的和谐与自然。
文化差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

文化差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概述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共同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综合体。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入影响的文化传统,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研究比较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互相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主要围绕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展开,深入探讨这两大文明传统在历史背景、价值观差异、社会结构与组织模式等多个层面上的不同表现。
随后,我们将关注语言和沟通方式、社交礼仪和行为规范以及教育制度和价值观念这三个具体领域中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相关内容并提出尊重、理解和融合不同文化的建议。
1.3 目的本篇长文旨在全面分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深入剖析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维度上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的了解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并为促进全球文明多元发展作出贡献。
2.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2.1 历史背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追溯到各自的历史背景。
东方文化主要指亚洲国家的文化,如中国、日本、韩国等,而西方文化则是指欧洲和美洲国家的文化。
这两个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和传统背景,在语言、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形成了显著差异。
2.2 价值观差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
东方文化注重家庭、集体和社会整体的利益,重视尊重长辈、孝顺父母和传统价值观。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自由、权利和个体主义,追求个人幸福和成功。
2.3 社会结构与组织模式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社会结构和组织模式上也有一些区别。
东方社会通常具有更为强调集体主义思想的特点,强调团队合作和对整体利益的关注。
而西方社会则更倾向于个体主义,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强调个人的能力和成就。
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

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引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独特标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方和西方文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社会习俗上,还展现在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东方文化注重整体性思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们习惯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体主义和逻辑思维。
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柏拉图式二分法”概念,将现实分成形式和物质两个层面。
这种思维方式使西方人更加关注个体的利益和自我实现。
二、价值观的差异东方文化强调家庭、社群和集体的利益,重视儒家思想中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
东方人更注重集体责任和忍让精神。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和个人权利。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潮在西方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个人权利被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
三、社会习俗的差异东方文化中许多社会习俗都与尊重和传统有关。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长辈和权威的地位,注重家族和亲戚关系。
同时,东方文化中还重视面子、礼仪和谦虚等价值观。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个人在西方社会中更注重自我实现和表达个性。
四、艺术与审美观的差异东方文化中的艺术主要表现为意境和内涵,注重美感、雅致和平和。
中国传统绘画和建筑都表现出含蓄和冥想的特点,在艺术中强调空白和留白。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的艺术追求真实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西方文化中的绘画和音乐更加注重形象的表达和情绪的传达。
五、哲学与宗教的差异东方文化中的哲学深受道家、儒家、佛教的影响。
这些哲学体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相比之下,西方哲学更专注于理性和逻辑思维。
关于宗教方面,东方文化中佛教、道教等占据主导地位,注重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东方文化VS西方文化
陈星帆高二(9)班
前言:
“孝”、“万事孝为先”是东方文化的基本信条。
上千年来,由“孝”派生出“忠孝节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和“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封建礼教中更有妇女要“三从四德”的规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爱”,博爱、仁爱。
强调以“爱”作为行为准则。
爱的本质是主动、控制、强制。
我“爱“你,就是以自己的愿望主动控制,要求对象按照我的意图行为,要求对象实现我的目的。
因而是主动的,不是服从,是控制对象的,是创新,开拓,发展。
这种文化鼓励创新,开拓,扩展思维,因此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正文:
稍有点儿文学素养的人都听说过夸父和后羿,想必也听说过亚当和夏娃,更不必说女娲和耶稣了。
他们都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代表形象,他们身上都渗透着东西方文化的精髓,由字面深入本质,我们不难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我们不妨将切入点放在东西方文化中占据等价重要性的龙的身上。
众所周知,在东方,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它吞云吐雾、能飞善游、上天入地、活灵活现;然而在西方,龙却是妖孽的代表,它动辄伤及无辜、玩火焚物、霸气十足。
东方的龙长着猪鼻、蛇身、鹰爪、鹿角、鱼尾,这集万物生灵的龙无疑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通常脚踏五色云,身披七彩霞,腾云驾雾、穿梭自如;西方的龙则长着硕大的翅膀,笨重的身躯,每每出现都携带着滚滚黑云。
风云骤变,电闪雷鸣。
同一种事物,通过截然不同的人主观给予的客观评论,就一夜之间拥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
同样是为红男绿女牵红姻缘线的神话形象,东方是一位满面春风的智慧老人,西方却是长着翅膀拿着弓箭的可爱小孩儿;同样是普度众生的最高神灵,东方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法力无边的玉皇大帝,西方却是一位拥有七情六欲、近乎常人的宙斯;同样是创造人类的神灵,东方是一位母性十足、和蔼可亲的女娲,西方却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耶和华;同样是为了时空转移,东方的嫦娥双脚轻轻一踏就能够登上月宫,西方的太阳神却能够驾着马车去上班;同样是奸诈狡猾的动物,东方的狐狸专门喜欢修炼得道玩弄凡人,西方的狐狸却喜欢与人玩耍,机灵敏锐集于一身。
我们通过多组神话形象的鲜明对比,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东方文化侧重的是万物皆和谐,而西方文化注重的是人类所富有的独立人格化。
神话的差异折射出文化领域的区别,然而其差异却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所积累沉淀形成的。
酒香飘四野,哺育了东西方人不同的品酒方式。
粗放豪爽的东方人喝酒总要摆出大碗,这样才能够突现出客气大方,用其有力的大手抓起酒坛。
倒上一碗,然后十分随和地捧起碗“咕咚”一声,酒便入肚了。
其外放豪迈的酒意就不知不觉与醇醇酒香融为一体,浪漫精明的西方人,喝酒时很讲究。
其一,选择恰当适中的氛围;其二,挑选共享对象;其三,根据不同场景不同气氛品位不同口感的酒,再者,西方人在喝酒之前都会余少许时间进行感情酝酿,接着轻轻端起精致的酒杯,轻缓地摆弄着酒
杯,他们不急着品尝,先陶醉于酒香,享受着酒味的温润,然后才慢慢回味,感受着不可多得的松弛舒适。
如果说东方的铭酒是一种性格、一种方式、一种态度,那么西方的品酒是一种情感区域的寄寓,道出了浓郁的感受色彩。
导致这种种差异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理位置的不同。
东方文化源泉发源于大陆内部,各种资源丰富多样,大部分居民都扎根本土,不愿搬迁,这种依恋的思想最终产物是导致东方居民对故园的眷恋,有着比任何民族更为浓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而西方文化的源泉来自于众多濒临的海洋,他们若想要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传扬本土民族的崇高精神,就需要向海上拓展,进行一系列的发展活动。
在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催化下,以及世界当时封闭笼罩下,出海探寻是最佳途径,但出海就意味着冒险,这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在西方,大多数人推崇的就是敢于冒险的精神冒险当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潮流时尚。
由客观的方位进行论述,东方文化侧向较为性情化的思想,而西方则偏向逐步深入、层层递近的推倒思想。
其产物就是造就了东方的龙腾云驾雾、直冲云霄;而西方的龙却需要长着翅膀才能飞上九空。
另外,东方较为注重强调故土,注重的是保守的精神状态,所以东方的龙强制性被赋予了无坚不摧的特权,换句话而言,就是无与伦比、无人能敌,是一种正义、权威的象征,而西方文化强调的是冒险精神,注重的是创新、新颖,纵使西方的龙拥有硕大的翅膀,法力无边,最终还是会被勇猛的勇士所击败。
作为智慧的标志,东方是慈祥随和的老者,西方却是书生意气的青年。
接着月老与爱神丘比特就拥有了相同的历史使命。
东方人由于长时间的驻步于同一区地域,环境的一成不变,活动范围的狭隘窄小,人们对动物的态度由随和转向占有,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潮流,人们与动物之间的相处模式更趋于“现代化”,由圈养走向猎杀,进一步对其进行食用。
然而西方人向往的“惟我独尊”,人民渴望有朝一日征服大自然,为了达到此目的,就须依靠动物助他们一臂之力,实现自己的最终要求。
所以人与动物所处在的是相对平衡、和谐的状态。
这一切是导致了东方的狐狸是人人喊打、众人唾弃、勾引男人而西方狐狸是机敏聪慧、活泼可爱的象征。
当然,对于以上几种不同规格、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并不能为东西方文化差异下一个完美无缺的定义,所谓的地理位置各异并不是导致差异的最根本因素。
我们可多方位、多理念来进行据理力争,从而方可获取较为完满的答案。
从现在出发,去思考、去分析、去探讨吧。
了解宝贵的人文财富,了解我们过去的辉煌,从而逐步创造另一派先进、灿烂的新型文明文化。
分析:
欧美化自14世纪欧洲地理大发展以来就开始广泛地向全世界传播。
除东亚、东南亚以外无不深受影响。
甚至于在十九世纪后又影响到了东亚及东南亚一带。
由于中华民族在经济和科学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学习西方之风在中国盛行了近两百年,而中华文化则相对被冷落了两百年。
在现在的中国(包括整个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还有多少人理解得那么深透?反观欧美文化呢,正如日中天,它的科学技术、它的价值观念、它的文化思想、包括它的审美观念都日益深入人心。
中华文化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的历史非常之久远,其内涵也非常深厚。
造成东方人与西方人在许多方面的不同。
西方人性格直爽,处事直观现实;而东方人性格内敛深沉,处事曲折而周到;西方文化讲究“丛林哲学”,东方文化推崇孔孟之道;西文文化讲究直来直去,东方文化讲究间接和内涵。
但由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彩绘出世界五彩斑斓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