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思路 抓住重点——山西省农业厅厅长杨文宪访谈录
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作者:刘武华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7期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的发展方针,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粮食总产达到103.7亿公斤,成为历史上第5个突破百亿公斤的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66元,连续4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
200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实施“四大攻坚”战略,并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抓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四大攻坚”战略任务之一,抓住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
发展现代农业既适应提高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又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因此,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建设重点,积极探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对于加快山西现代农业建设意义重大。
一、山西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及建设重点(一)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战略的部署,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立足本省实际,山西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走“特色、高效、生态”的路子,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组织化程度为着力点,以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整体上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
现代农业的目标是:紧紧依靠优势特色农产品来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广玉米良种普及率,力争用3-5年时间使玉米的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播种面积发展到2300万亩左右,总产由现在的70亿公斤增加到80亿公斤。
2008年在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线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000个,用三至五年时间使畜禽规模化饲养量占到总饲养量的7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
统一领导 狠抓基础 高举龙头 重建市场——山西省农业厅厅长杨文

统一领导 狠抓基础高举龙头 重建市场——山西省农业厅厅长杨文宪访谈录本刊记者 崔云朋编者按:实行农业产业化开发,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
作为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农业产业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一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业经济组织和农户所接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决策者所采纳。
山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于6月18日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农业产业化问题,部署我省农业产业化工作。
政策已定,关键在落实。
作为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职能部门,本刊记者就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一些关键环节专门走访了农业厅杨文宪厅长。
记者: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点和突破点,在农业产业化中处在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重要位置。
在山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缺少大型“龙头”骨干企业,也没有真正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下一步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杨厅长:农业产业化,就是将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诸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成一个整体,使传统分散的农产品汇集组合成一个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改变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形成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内容是“化”,“化”的关键是办好龙头企业。
因为龙头企业担负着外连国内外市场,本刊专稿28内连千家万户的功能。
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
我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应该说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全省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7,600多个,涌现出一批象山阴奶制品、闻喜脱水蔬菜、清徐、榆次陈醋等大型骨干加工企业。
但就总体而言,我省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还是个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规模比较小,起点不够高,外向度低,辐射能力不强,还没有真正能打出去的名牌产品。
我们是如何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

我们是如何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1日09:00来源:《求是》期号:2012/13作者:胡苏平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如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是我们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系统化布局,全方位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实践中,我们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一、“四轮驱动”改革,加速解放文化生产力文化要繁荣,改革须先行。
文化体制改革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深、推进难度大,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积极稳妥地加快文化改革进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四轮驱动”改革的有效做法。
领导决策驱动。
领导重视是加快推进改革的关键。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汇报,研究文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
在改革的关键阶段,省长亲自担任了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组组长,同时,全省市县都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宣传部长任常务副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文化改革发展领导组。
各级领导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卓有成效地解决了文化改革中的一系列难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强有力地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舆论引导驱动。
舆论支持是推动文化改革的强大力量。
改革当初,人们对文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不想改、不愿改的情况普遍存在,有非议改革的言论,有抵触改革的情绪。
如何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形成广泛的改革共识,成为我们必须破解的难题。
为此,我们把媒体舆论引导作为打破改革僵局、形成改革共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充分调动各类媒体,为文化改革造势鼓劲。
在强有力的舆论引导下,逐渐形成了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政策保障驱动。
山西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

山西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采取保护性措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耕地地力水平,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日,农业部会同中央农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印发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提出在部分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力争用3—5年时间,初步建立耕地轮作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
这是中央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我国主动应对生态资源压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但长期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也让我国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多重挑战。
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这让生态修复治理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以土而立。
对农业的生态修复而言,耕地保护是最关键的部分。
由于人多地少,资源禀赋不足,我国对耕地、水等资源要素的长期超强度利用,大大消耗了耕地的生命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粮食生产一年两熟,南方多地一年三熟,土地长期高负荷运转,影响了粮食持续稳产高产。
此外,耕地退化和污染现象也逐年扩大,东北平原耕地“隐性流失”加剧,原本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层越来越薄。
让不堪重负的耕地休养生息,用地养地相结合,在部分地区推进耕地休耕轮作势在必行。
当前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时机比较成熟。
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充裕,国内粮食仓储日益吃紧,粮食收储财政压力增大,利用这一时机推进耕地轮作休耕,不仅能够保护耕地资源、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从技术上讲,我国有着悠久的轮作种植传统。
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中就提到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
轮作是顺应自然规律的选择,可以调节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土壤生态;休耕则能通过用地养地相结合,保护和提升地力,增强粮食和农业发展后劲,从而实现真正的“藏粮于地”。
此外,耕地轮作休耕,也有利于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紧缺农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全面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陈永贵与记者的恩恩怨怨

往 事 回 眸
持他的派性 , 陈永贵就说这些记者对 大 身份列席 山西省核心小组会议 , 却因此 落下个“ 反大寨” 的罪名 。原 因是 , 大寨 寨 没感 情 , 难对付 , 而对他们怀疑 、 进 防 被陈永贵说成是“ 闹着要参加省 核心小 认为段既然是宣传大寨 , 为什么后来 又
备。 新华社山西分社记 者范银 怀和陈永 组会议 的人” 。
要去晋 东南 、 去西沟大 队采 访 ( 那里 的
贵是老乡 , 曾参与采写《 大寨之路》 重 等
16 年秋 ,山西省农业 学大寨会 劳模李顺达 和陈永贵观点不 同) 9 7 98 。17
要 报道 , 两人私交甚好 。 文革 ” “ 开始后 , 议在昔 阳召开 , 新华社 山西分社派笔者 年 , 段和记者颜世贵一起把写好 的稿子
一
位干部不满地说 ,这是破坏树木 , 是 个 方 实 不 可 !”
赴 大寨视察工作 , 山西分社特派有经验 对 大寨 的态度 问题 。
陈永 贵十分 注意提防 记者 。17 97
有 的记者为急于 了解情况 , 冒险悄 年 l ,他对昔阳县委一位 负责同志 2月
见周树铭 , 生疑心 , 顿 对大寨 的另 一位 悄 进到村里 ,趁社员 吃饭 时到饭场 看 说 :要学会识别人 ,要 )多长个心眼” “ ( 负责人说 :你认识不认识这个人 ( “ 指周 看 , 陈知道后批评 记者说 , 些人溜 到 “ 这 对记者呀 十分注意……记者 ( ) 是 毛鬼 树铭 ) 他就是在省里 核心小组造反 , ? 闹 饭 场 , 头探 脑 , 探 鬼鬼 祟祟 , 看谁 家饭 神 。 你们要有点心 眼。 他们掂我们 的分
在按 照原 定计划采访 的 同时 , 们从 大寨 “ 他 四清 ” 工作 研室负责人 。从此 , 陈永贵 、 大寨和昔 阳县 的许 多重要
2011年山西省水果后期管理建议

实 品质发 育和 花质 量 , 苹果 树 、 梨树生 长 后期 应特别 注意 果园 追肥和 秋施 基
肥。
步提高品 质 、 增加效益 , 近期 , 山西省
现 代农 业产 业技 术体 系水 果产 业体 系
首席 专家 、 部分岗位 专家和试验站 站长
果 园追肥 可在 果 实膨 大期 或果 实 着色期进行 , 以喷施钾 肥 、 钾肥为主 , 磷
干土越冬 的不利 影响 。因此 , 各级技 术
期, 建议重点 果区技术管理 部门做好预 防工作。红蜘蛛持续发生 的果 园可选用
1%哒 螨 灵乳油 2 0 液防 治 。红蜘 5 0 0倍 蛛、 二斑 叶螨 同 时发 生的果 园 , 选用 应
21年 , 0 1 全省果区花期气温 比较 稳 定, 不少果 园坐 果偏 高 , 体负 载量 增 树
转果宜在下 午进行 ,以免 出现 日灼伤 。
对 贴 近 果 枝 的 果 实 , 用 泡 沫 纸 或 软 纸 可
定的吸收 能力 ,叶片功能 比较 旺盛 ,
பைடு நூலகம்
昌平等地 区 开展 了红富 土苹 果适 期采
收 ( 对于 过去 的早 采 , 相 可称 为延 迟采 收 ) 术 的推广 , 不 增加果 园生 产资 技 在
兼混合钙 、 、 、 铁 锌 硼等微量元 素。此次
对 . 西省中南部苹 果树 、 』 _ 梨树 的生产现
状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 目前 , 山西省
苹果 树 、 树果 实发 育正 常 , 梨 总体 产量 与 21 0 0年持 平或略 有增加 ( 参考后期 商情 )果 实套 袋数量 比 2 1 大幅度 , 0 0年
斑病 的发 生 , 病 以预防 为主 , 该 一旦发
质量兴农 绿色发展

质量兴农绿色发展作者:杨洋来源:《科学导报》2018年第20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关注焦点从如何吃饱转为如何吃好。
民众所看重的质量已经从农产品本身拓展到水、土壤、肥料等产品原料的生长环境,以及后期加工程序的安全问题。
山西省该如何做才能质量兴农?又该怎样寻求绿色发展之路?本期《专家与媒体面对面》与您共同关注——专家观点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山西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国明:粮食以安全为先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更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中国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凸显出了粮食安全的必要性。
粮食安全是很广义的,而目前粮食安全形成了较丰富的内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粮食数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来源的可持续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以安为先。
”粮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和战略物资,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的形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以及极端气候的增多,粮食质量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所以,中国在现阶段提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山西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打好特色优势牌,要立足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字,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省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习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立足于山西省的自然禀赋,深刻揭示了山西农业发展客观规律,以高度的前瞻性指明了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路径和前进方向。
另外,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杂粮基地,拥有中国最大数量的杂粮种植资源样本。
山西应该利用“小杂粮王国”的优势发展功能农业,在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强调特色。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山西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山西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作者:乔建军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期近年来,山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优势,发挥特色,强驱动、抓示范,扬品牌,育主体,大力发展现特色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点的农业结构调整之路。
把打造有机旱作品牌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
2017 年 6 月,习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一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探索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新路径。
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制定扶持政策,启动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等六大工程。
强化技术创新,财政安排资金3.7 亿元,支持技术创新和推广。
申报成立“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谷子开展新设备新工艺研发,推广渗水地膜谷子穴播、小麦探墒沟播、高粱密植精播等旱作技术1100 多万亩次。
强化示范带动,财政投入8500 万元,选择长治市整市、娄烦、山阴等5 县整县,和基础条件好的30 个片开展有机旱作封闭示范建设,着力在“土、水、肥、种、技、机、绿”相结合的技术模式方面进行新突破。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领导组、专家团、服务队三支保障体系,从推动工作落实、强化技术支撑、服务农户生产入手,促进有机旱作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把实施三大省级战略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
依托资源禀赋,从2017 年起,省委省政府从北到南布局实施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山西农谷、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三个省级战略,带动山西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大力度建设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
聚焦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太原 5 市的36 县,以打造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样板区为目标,按照“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的思路,投资8386 万元,实施粮改饲项目,推行“引草入田、粮草轮作”,建成10 万亩苜蓿基地、20 万亩燕麦草生产带和6 个区域性牧草储备中心,带动全区种草面积达610 万亩,饲草作物占粮经饲的比重由27% 提高到30% ;投资5800 万元,扶持草食畜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建成50 个草畜一体化示范场、10 个绿色生态牧场和10 个种畜场,草食畜养殖量占全省的比重由63% 提高到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