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调速技术在细纱机上的应用-对断头的影响
降低细纱断头率的注意点和措施

降低细纱断头率的注意点和措施降低细纱千锭时断头率的工作是纺纱工程中主要技术任务之一,降低细纱断头的技术途径就是降低纺纱张力波动,增加纺纱强力减少弱节。
降低细纱断头率的注意点和主要措施为:一、细纱机关键零部件的改进和正确的机械保养。
1、用好变频调速器,小纱和大纱时适当降速,因为小纱时气圈高度较大,张力大,断头最集中;中纱时气圈较稳定,断头少;大纱时气圈张力虽较小,但气圈较短,遇张力变化缺乏缓冲,断头比中纱要高些。
2、加捻卷绕机构的保养①在平车交接时严格检査卷绕机构的整体机械性能。
首先是钢领板、气圈环、叶子板三者运行的相对位置要正确,并且要校正气圈,防止气圈歪斜。
②定期专门敲锭子、捉坏气圈,严格用吊锤校正导纱钩、钢领、锭子三者中心一线。
③挡车工和机工密切配合好,对断头多的锭子作记号,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修理。
④统一断头原因检査方法:—看:看锭子是否摇头,看钢领、锭子和导纱钩三者中心是否一线。
二査:査导纱钩是否起槽,查钢领油线是否短缺、油槽是否缺油。
査油线是否勾钢丝圈。
三摸:摸钢领是否松动,摸钢领是否有波纹磨损、钢领的发毛程度。
⑤锭子:首先严格锭杆锭脚的配套,上板眼的作法是锭杆锭脚“一对”配套,不允许混配。
其次是严格执行专件完好标准:锭脚偏弯小于0.02mm,锭盘偏心在0.03mm 以下,锭尖无明显磨损,锭子摇头振幅小于0.05mm,锭子不下沉,无缺损件、无锈斑、回转灵活。
钢领:选用质量好的钢领。
对新旧钢领都要毎只检查,圆整度小于0.25mm,平整度低于0.15mm,高低度士0.15mm,呈银灰色表面无毛疵、砂痕。
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考虑进行油煮处理,改善渗油性能。
3、牵伸机构的整修①罗拉牵伸装置中,影响细纱条干最为主要的因素是前罗拉和前皮辊组成的前钳口对纤维束握持的不稳定。
钳口握持力的不稳定在高牵伸倍数下会造成纤维变速点的不稳定。
影响前钳口握持力不稳定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罗拉偏心、皮辊偏心和皮辊包覆材料等。
要求前罗拉偏心在0.04mm内,中后罗拉偏心在0.06mm内。
变频调速和PLC技术在棉纺细纱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

三 、 统 软 件
F 5 8细纱 机 电 气 控 制 系 统 软 件 分 为 : 制 部 10 控 分、 参数 设 定 显 示 部 分 、 算 采 样 部 分 、 字 通 讯 部 计 数
分 和 锭 子 运 行 曲线 部 分 。 1 控 制 部 分 .
传 输 。S 3 自 由 口通 讯 控 制 寄 存 器 设 置 为 自 由 MB 0
、
系统 概 述
F 5 8细 纱 机 电气 控 制 系 统 具 备 了纺 纱 过 程 所 10
6T 0 . D2 0参 数 设 定 显示 单 元
T 0 D2 0与 P C之 间 以 P 协 议 通 讯 , 成 纺 纱 L PI 完
需 的 自动 开 车 、 领 板 自动 升 降 、 途 停 车 后 自动 跟 钢 中 踪开车 、 自动 落 纱 、 自动 留 头 等 功 能 外 , 能 设 定 显 还
二 、系统 硬 件
过程工艺参数 显示设定 , 直接设定锭 子运行曲线 , 可
实 现 控 制柔 性 化 。
7 数 字通 讯 部 分 . 该 部 分 由 P C 的 P rO P rl口 、 2 0和 变 L ot、 ot TD 0 频 器 的 RS 8 4 5部 分 构 成 , o t 口与 TD2 0以 P P rO 0 DI 协 议 通 讯 完 成 参 数 设 定 显 示 , P rl口 与 变 频 器 的 , ot RS 8 4 5以 自由 口协 议 通 讯 完 成 锭 子 运 行 曲线 控 制 ,
示纺 纱 的 工 艺 参 数 , 现 定 长 落 纱 和 锭 子 速 度 曲 线 实 控制以及班产 累计 等功 能 。电气控 制 系统 包括 : 传 动 部 分 、 据 检 测 部 分 、 自动 检 测 部 分 、 频 器 锭 数 三 变 子 速 度 曲 线 控 制 、 编 程 控 制 器 部 分 、 D2 0单 元 可 T 0 及数字通讯 控制部分 。
变频控制技术在RY5型细纱机上的应用

关键 词 : 细 纱机 ; 变频 器 ; 度 ; 头; 羽 ; 速 断 毛 能耗
中图分类 号 :S0. T1 7 3
文 献标志 码 : B
文章编 号 :01 45 2o )1 050 10- 1(o 80- 3- 7 0 3
Ap ia i n o e ue c nv re n RY5 S i ni a e pl to fFr q n y Co e tr i c p n ng Fr m
我公 司于 1 8 9 8年引 进 日本 丰 田公 司 R 5型 Y 细纱 机长 车 1 锭 , 机 电机 和 主轴 交 叉 配有 大 万 该 小带 轮 , 目的是在 细纱 机落 纱 后 先 在小 纱 阶段低 速运 转 , 然后 由滑 动 电机控 制 平 皮带 在 带 轮 上移
细纱 机 加 装 的 变频 系统 由 G 20 . 4 S型 D 0 0H 5 变频 器 、R S MMO 10 3 0 一0 / 3 0型塑料 外壳 式 断路 器 、 F 3 08 T 1— 0型滤 波器及 散 热风 扇组 成 , 装 在 电气 组 柜 内。总投 入费用 15万元 。 .
加装 G M 变频器 , 决 了原 设 备 存 在 的不 足 , E 解 纺
纱生 产 中断 头 率 降低 , 艺 调 整方 便 , 现 了高 工 实
产、 低耗 生产 。
在 C 1 . x品种上进 行 细纱变频 控制 纺纱 4 6t e
试 验 , 品种 配 棉 如 下 : 级 2 3 , 度 2 . 8 该 品 .9 长 9 0
m 细度 17 t , m, . 1de 短绒 率 S C( ) . 8 。主 x F W 67%
f船 hu o a
( h nsuC t nT xl C : Ld ,a gu C agh o o ete o ,t.J ns ) t i i
细纱开车断头原因及解决方法

细纱开车断头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1.落纱时断头。
此时断头原因主要是落纱时锭速较低,前罗拉转速
相对较低,而设定的卷绕参数里的纲领板落纱速度偏高,纲领板在下降到落纱位之前纱已经拉断。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做到纱线的握持力与受到的下拉力相对平衡。
根据所纺品种对落纱锭子速度进行合理调整,6~20支落纱锭速不要低于3000;30~40支不要低于4500;50支以上不要低于6000,相对应的数字卷绕部分纲领板落纱速度6~20支可以调到最大值3470脉冲数;30~40支不可以高于3000脉冲数;50支以上不可以高于2700脉冲数。
2.集体落纱装置拔满纱时纱管底部的尾纱割不断或断裂的部位过高
以致纱线缠绕在锭杆上,当再次开车时尾纱与纺纱气圈相缠绕造成断头。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纲领板在刚开始复位上升到中纱位时,主机启动延时过长,纲领板下到始纺位主机才启动的。
纺织智能变频器在细纱机上的应用

摘要 : 为了降低细纱断头, 减少纱线毛羽, 变频技术在细纱机上的应用原理, 根据 重点对纺织智能变频
变频调速器在纺织中的应用

变频调速器在纺织中的应用变频调速器在纺织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纺织行业的特点,对纺织品的要求不断更新,基于诸多的原因,对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采用交流变频调速器改造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大多数新开发的纺织机械产品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应用了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装置。
一、交流变频调速的特点1、减少功耗降低成本纺织厂离不开空调设备。
当空调电机使用变频调速器控制后,降低了功耗,大大节省了用电支出。
普传公司对其中一个客户使用情况进行了测试,全年12台空调机可节电24余万元,空调用电单耗平均下降了6、7个百分点。
2、简化了机构、提高了性能通过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或工控机的控制,再经变频调速器实现多电机的同步协调运转。
根据生产工艺曲线控制各机构的运动,进而简化了机构。
比如粗纱机利用交流变频调速,去掉了锥轮变速机构,从而克服了锥轮变速皮带打滑变速不准的问题。
而对于细纱机来说,由于利用变频调速器去掉了成形机构中的成形凸轮,进而克服了由于成形凸轮所造成的桃底有停顿、桃顶有冲击的现象。
使得细纱卷形状良好。
以便于下一道工序的高速退绕。
同时利用变频调速器控制三十九主电机的变速来控制锭子的转数,使得细纱在大中小纱时转速在变化,以减少纱的断头率。
二、交流变频技术的应用变频器控制的纺织机械涉及的交流电机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就是常用的Y系列的交流异步电机。
这种电机主要应用于调速精度要求不高、调速范围不大的纺机上。
而另一类为交流变频调速专用异步电机。
主要用语调速精度要求高、调速范围大的机器上。
下面介绍一下不同形式的变频器。
1、用变频器开环控制异步电机调速称为V/F形式。
这种方式电路简单、可靠。
但调速范围在10:1范围以内,调速精度较低2%~5%,并且低速性能不理想。
因此多用于针织机或要求不高的纺织机械上。
2、采用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变频器。
其有优良的低速特性。
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加减特性、转矩特性以及电流限制特性等。
细纱机变频改造技术及工艺

变频改造专家Inverter transformation expert细纱机专用变频器改造Inverter transformation of spinning machine’s说明书(The operating instruction Book)无锡市普莱特机电有限公司WuXi Pulaite electromechanical Co.,Ltd一、概述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在棉纺织设备上的应用是必要的,对传统的棉纺织设备推广应用也是可行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必须提高我国现有棉纺织设备的装备水平,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企业效益,增加棉纱、布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因此,交流变频调速这一高新技术必将在棉纺织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锡普莱特纺电已经开发出纺织行业的细纱机专用变频器,为推动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适用于:棉纺、麻纺、湿纺、绢纺、丝纺、化纤等行业的各种清棉机、梳棉(理)机、并粗纱机、细纱机、精纺等机型。
二、优势目前,国内外细纱机均已配备或可配备变频调速装置。
应用变频调速装置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根据一落纱的大、中、小纱张力变化规律实现自动无级变速,优化纺纱条件,以尽可能地保持纺纱各阶段的张力稳定。
对进一步降低断头,减少毛羽,实现优质高产,降低能耗和减轻值车工劳动强度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安装变频器后的细纱机,虽然在小纱和大纱时降低了5%~8%的速度(目的是降低断头率),但在中纱时根据车况提高5%~15%的速度,而中纱的长度占整个细纱长度的80%,也就使纺纱的整体速度提高了近10%,大大提高了锭子的有效运转时间,提高了细纱机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产量也就提高了近10%。
其次,对提高产品质量有作用。
千锭时断头率降低,因断头的减少挡车工可以将节省的时间用来做清洁工作减少了许多突发的纱疵,提高了产品质量。
对某些纺纱有一定难度的品种如强捻纱、包芯纱、麻棉纱及高档精梳产品,通过变速选择生产过程最佳点,可最大程度提高单产、减少断头。
浅析变频技术应用于纺纱设备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和提升

浅析变频技术应用于纺纱设备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和提升相对于传统的电机拖动技术,变频技术不仅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还能相对容易地实现设备的平滑调速,配合人机操作界面还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的工艺要求。
达到降低成本、简化机械结构、提质降耗的目的。
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纺织行业由于设备落后,很多企业存在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产品低端的问题。
近年来,借助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加大对设备的更新改造成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文章对变频技术在纺纱设备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提高产品的品质。
标签:变频技术;纺纱设备;产品品质;提升纺纱工序是整个纺织生产的关键环节,成纱质量的高低对产品的品质和成本影响极大。
由此,国内外很多纺织设备生产厂家在研发出诸如气流纺、涡流纺等新概念纺纱设备的同时对传统的纺纱设备应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其中采用变频技术对纺纱机的主传动系统结合PLC可编程控制技术的革新改造最为普遍,效果也最为明显。
传统的纺纱生产分为粗纱和细纱两道工序,一般的工艺流程为:原料喂入→清花→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
其中纺纱工序(粗、细纱)的作用是通过对棉(毛)条的牵伸、加捻、卷绕和成型,为后续的产品织造做好准备。
1 变频技术在粗纱机上的应用(1)传统粗纱阶段是在棉条经罗拉牵伸后,由前罗拉出纱进行加捻,然后卷装成形绕在筒管上。
传统的粗纱机前罗拉出纱速度是恒定,而卷绕速度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大按反比例减小,机器采用机械式锥轮变速机构,皮带在上、下錐轮上移动,达到改变卷绕和升降速度实现粗纱卷绕成形。
由于锥形齿轮加铁炮的变速机构稳定性较差、控制精度低,往往引起产品质量波动。
同时,在设备起机时电动机升速太快也引起粗纱断头或者条干不匀等质量问题。
(2)采用变频技术的粗纱机能很好地解决,新型粗纱机采用4台变频电机分别传动牵伸罗拉、锭翼、筒管和龙筋升降完成整套工艺,取消了原设备中的锥轮、成形、摆动和换向机构等,还取消了捻度、升降、卷绕、张力、成形角度等变换齿轮,极大地简化了机械结构,提高了车速、减少了断头、提高了单机效率和质量,同时改变工艺简便、快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频调速技术在细纱机上的应用作者:江苏省苏州新苏纶纺织公司缪定蜀0 前言变频器作为一项成熟的高新技术在细纱机上的应用日趋加快。
现有的国内外细纱机均已配备或可配备变频调速装置,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根据一落纱的大、中、小纱张力变化规律实现自动无级变速,优化纺纱条件,以尽可能地保持纺纱各阶段的张力稳定,对进一步降低断头,减少毛羽,实现优质高产,降低能耗和减轻值车工劳动强度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变频调速有利于加强纺织厂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推广应用,实现在线检测、显示和控制,提高工艺过程的控制精度,保证质量,实现现代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
1 变频调速的调整方式细纱机利用变频器调节锭子速度快慢,无论是进口机型或国产机型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较常见的是定长制方式,即按不同纺纱号数所纺的满纱总长划分为十点,设定长度区间,每个区间根据实际生产中的断头情况来设置相应的锭子速度,达到减少断头的目的。
该方式设置较为精细,但在更改品种时则需全部重新设置,工艺调整不简便。
另一种则是定位制方式,即根据实际纺纱中钢领板级升在大、中、小纱几个主要位置段设置相应速度来减少断头,从更换品种上讲,调整方便,也较直观。
本文介绍的细纱变频装置即为定位制形式。
2 纺纱张力变化特点锭子在恒速运转时,一落纱的断头分布是小纱最多,大纱次之,中纱最少。
细纱卷绕高速回转形成气圈,气圈在不同纺纱阶段的波动影响纺纱张力的大小,是造成断头多少的直接因素。
弄清一落纱中气圈张力的变化特点对控制纺纱张力平稳变化,减少断头十分关键。
(1)纺纱张力与锭子速度的关系:纺纱张力与锭子速度呈抛物线关系,即当锭速增大时,纺纱张力随着增大,且锭子速度愈高,纺纱张力增加幅度更大。
(2)一落纱中纺纱张力的变化:在始纺空管时纺纱张力最大,是因为气圈最长而卷绕直径偏小。
随着钢领板上升,气圈张力趋小,但在管底成形完成前后出现气圈凸形最大,张力最不稳定,造成钢丝圈运动也不稳定。
管底成形完成之后,卷绕直径的变化对纱条张力影响起着主要作用,钢领板位置在上升(小直径处)时纺纱张力大,气圈凸形小。
钢领板位置在底部(大直径处)时纺纱张力小,气圈凸形大。
中纱阶段是纺纱张力和气圈形状最稳定阶段。
大纱满纱前气圈凸形较平直,但高度过小时纺纱张力有急剧回升现象,且失去对张力的调节作用,张力不稳定。
纱线卷绕每次作短动程升降,且上升慢,下降快。
经用张力仪测定,在钢领板由上转向下的瞬间,张力峰值出现突变,这时气圈形态变化也较大,易引起断头及捻度传递不匀。
3 调速与纺纱张力的匹配根据一落纱中纺纱张力的变化规律,通过调整锭速来对之进行控制。
变速位置主要控制三个方面:一是大纱、小纱卷绕小直径时采用较低的锭速;中纱卷绕大直径,张力小,可采用较高的锭速;二是对钢领上升及下降中张力突变部位可进行相应变速;小纱上升时纺纱张力渐小,锭速可适时增快,下降时张力渐大,可减慢锭速;三是空筒管开车生头时,张力波动大,采用适宜接头的低速运行。
本系统生头速度选择为工艺速度的84%,如过低反而造成接头困难。
管纱成形全过程中降低锭速最好不要超过工艺速度的10%,因锭速过低会影响管纱成形,从而造成退绕不良。
如降速幅度较大时,也要适当加重钢丝圈,对平衡全过程纺纱张力、改善成形与减少毛羽均有利。
本系统变频调速是通过改变预设频率数值来改变锭子速度。
由于频率变化与锭速基本呈线性关系(扣除锭带滑溜率等因素),频率数值增减百分比即视作锭速变化百分比。
频率变化基准值为50 Hz。
变频装置上有显示窗口及数据输入平台,按不同纺纱段变速要求,依据图1中对应的频率比乘以频率基准值,按顺序(即对应纺纱时间或纺纱位置)输入频率实际值即可。
纺纱整个过程每一对应位置的频率及频率变化的速率均可显示,一目了然。
大纱、中纱、小纱及钢领板上下位置的转换是通过传感器输入的信号经PLC计算、比较后完成的。
图1 细纱纺纱变频示意图4 变频调速在细纱纺纱过程中的作用4.1 变频调速对纺纱断头的影响细纱断头原因较多,在排除空调、机械、操作及清洁工作不良、筒管不良、粗纱不良等因素后,采用变频调速后细纱断头率可降低30%左右(见表1)。
表1说明,无论与本机台比,还是与相邻机台比断头都降低。
对比数据中,小纱断头数尚不明显,其原因是工艺上小纱段降速时间较短,尚未脱离纺纱张力峰值较大的区域,工艺上可进一步调节。
表1 A512型细纱机加装变频调速装置前后纺纱断头测试注:第一落纱195 min,第二落纱200 min;A512型细纱机锭子数408锭;变频参数:生头频率35 Hz,小纱频率 45 Hz,中大纱频率47.5 Hz~50 Hz,中大纱频率47 Hz~ 52 Hz,大纱频率45 Hz。
4.2 变频调速对成纱毛羽的影响据有关文献报道,广东湛江棉纺厂在纺纱生产中,细纱锭速在小纱时从11 900 r /min增大至13 950 r/min,锭速增加17.22%,毛羽值H由4.10 mm增至4.53 mm,增幅10.50%;中纱锭速增加14.4%,毛羽值H增加17.28%;大纱锭速增加10%,毛羽值H增加17.1%。
我厂在同粗纱、同锭条件下也测出毛羽数随锭速呈正比例增加,所得结论与上吻合。
细纱机采用变频调速后,纺纱毛羽测试结果见表2。
设定小纱、大纱降速10%,中纱增速5%。
由表2可知,采用变频装置后,各纱段毛羽都减少,其中小纱毛羽减幅达38.12%。
表2 3㎜以上毛羽测试单位:根/10M此外,在分组试验中,测试的第三、四、八组中当无变频调速时,大、中、小纱因钢领或钢丝圈因素毛羽数较其他组明显突增,为正常毛羽数的3倍至4倍,而且国产钢领普遍存在着本身表面处理质量离散较大的问题,因此毛羽极差大。
然而采用变频调速器后这三组机台小纱段毛羽数均同步下降,说明降速后可明显减缓纺纱张力,缩小锭差。
4.3 变频调速与成纱捻度纺纱段纱条捻度在一落纱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1)卷绕直径相同时,纱条捻度随气圈高度减小而增加,满纱部位的纱条捻度较小纱为多;(2)在钢领板一次动程内,卷绕小直径时的纱条捻度较卷绕大直径时多,且钢领板下降时纱条的捻度比上升时略多。
从根本上讲,鉴于环锭纺卷绕成形特点,其存在不同情况,捻度不匀是客观存在的,当然捻度差异相差不会很大。
而真正影响捻不匀的因素主要有滚盘、滚筒、锭子状况及锭带盘之间的滑溜差异,锭子与筒管配套不良,筒管本身质量问题造成运行中跳管等情况。
变频调速本身是控制锭速的变化,与前罗拉输出是同步的,对捻度的变化也是同步的,但不能纠正因滑溜差异产生的捻不匀。
此外,在上述提到的钢领板上升及下降转换瞬间纺纱张力最大,不仅易造成断头,且纺纱段因张力波动大对捻度传递不利。
为解决这一矛盾,系统加装了调节钢领板上下转换的缓冲装置,经张力测试仪测定,能较有效地抑制张力峰值,变频后的纺纱张力峰值与无变频时的张力峰值相比减小了60%左右。
当然,改善捻度要综合考虑,如纺纱工艺优化,应用新型纺纱器材如高性能橡胶锭带,运用新技术如单锭电机传动等,但变频调速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中看均不会恶化捻不匀。
5 用好变频器应注意的事项变频器虽然在纺织设备上应用广泛,但在细纱机上推广应用时间不长,原因主要有:(1)细纱车间要求24h连续生产,必须做到长时间无故障运行;(2)变频器要适应高温高湿,飞花短绒较多的环境(各厂空调状况差异大);(3)价格因素。
通过生产实践,变频器在使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变频器容许的功率与配制的细纱机主机功率要有20%的余地。
我厂细纱电机功率为15kW,变频器选用SPF-18.5型。
否则,会由于机台间机械传动阻力差异及工艺上压力调整等因素造成变频器负荷过重或过载停车。
(2)变频器本身有散热片风道和风扇进行冷却,但在使用中,如直接用于细纱车间会造成风道很快堵塞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过热停车。
较好的解决办法应增加一套简易过滤装置,值车工定时做清洁,非常简便、可靠。
(3)细纱车间在高温高湿季节的温度通常在30℃~35℃。
该变频器工作允许的环境温度为40℃,能够满足细纱工作环境温度要求。
(4)该变频器可根据参数调整报警系统,具有120%、1 min过载能力,可在尚未出现停车前发现问题,并预先处理,对变频器起着可靠的保护作用。
(5)细纱锭子速度通常高达15000 r/min左右,变频器变速启动与传统电机启动不同。
如启动时间过长或钢领板位置不当,均可能造成开车后断头明显增加,甚至无法开车。
通过对变频器模块参数的优选则可达到最少的断头效果。
6 结束语(1)变频调速可在提高产量基础上减少断头,或在保持现有产量情况下较明显减少小纱、大纱的断头。
通常,在断头率同等水平上,产量可增加5%。
(2)锭子速度调节范围更广,翻改品种快捷方便,无需更换皮带盘。
(3)对某些纺纱有一定难度的品种如强捻纱、包芯纱、麻棉纱及高档精梳产品,通过变速选择生产过程最佳点,可最大程度提高单产,减少断头。
(4)采用变频器控制主电机可最大潜力挖掘电机的无功功率,充分利用和提高功率因数,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
(5)细纱断头的减少为值车工扩大看台、减少万锭用工、节约生产成本提供了可能。
(6)通过变频降速对减少小线毛羽效果较好,有利于减小大、中、小纱毛羽值的极差,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7)变频器与机上PLC及计算机局域网可连为一体,监视在线生产及质量情况。
(8)变频调速装置仅仅给企业提供一个纺纱优化的平台,工厂必须结合自身产品、设备、原料、工艺等特点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发挥最佳功能。
参考文献:[1] 邹小梅,何渭.细纱工序成纱毛羽的控制措施[J] .棉纺织技术,2001;29(11):44-46.[2] 张文赓,陈铭右,丁寿基等.加捻过程基本理论[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3.[3] 余桂林.纱线毛羽与捻度不匀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棉纺织技术,2002;30(4):22-25.[4] 周光茜,郝凤鸣.纺纱张力控制技术的研究(J).棉纺织技术,2002;30(1):25-27. (end)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