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跟师医案

合集下载

针灸科跟师医案

针灸科跟师医案

针灸科跟师医案一、术后呃逆案——秦亮甫医案马某,男,65岁。

主诉:呃逆10天。

因心脏手术后引起血胸,再次手术止血,发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进食,用镇静药无效,靠补液维持,已有10天。

他医针刺内关、足三里,加耳针:膈、神门,呃逆未止。

呃逆时头胀痛,口苦。

苔淡黄腻偏干,脉弦滑数。

诊断:心脏术后呃逆。

辨证: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降逆化湿。

针刺取穴:行间(双)、太冲(双)、足三里(双)、内关(双)。

均用泻法,用电针留针20分钟,呃逆突然停止,30分钟后起针。

呃逆停止6小时,至夜间呃逆又出现,但程度较前减轻,已能稍进流质。

以后每天针一次,治法按原,共针4次而愈。

按: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

《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

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秦师在治疗时根据症状,认为此病属肝气犯胃,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肝气上逆见头痛、呕吐;口苦、苔淡黄腻,为胃中湿热。

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此病人当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及肝经原穴太冲,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加内关以降逆,理气宽胸。

二、月经不调案——秦亮甫医案许某,女,30岁。

主诉:产后失于调理,每次月经延期10天左右,量少,色淡,小腹隐隐作痛。

舌淡,脉细软。

诊断:月经不调。

辨证:肝血肾精不足,冲任脉失和。

治则:调补肝肾,调和冲任。

针刺取穴:内关(双)、公孙(双)、列缺(双)、关元。

内关、公孙、列缺用补法,关元温针灸。

每次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隔天针灸1次,至月经来潮停止。

按:月经不调在中医妇科中常称为冲任失调。

冲任二脉属奇经八脉,统帅阴血,与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冲脉与肾经较为密切。

从经络循行上来看,冲任二脉在胸腹部合并,肾经与肝相连,贯穿于肝,肝主藏血,冲任失调会影响肝的藏血功能,肝气横逆时亦会影响冲脉统帅阴血的功能。

李群跟师月记1(2012年9月)

李群跟师月记1(2012年9月)

2012年9月李群跟师月记1从医十三年一直在住院部工作,虽然我在临床上有了自己的一点领悟,但是限于住院病种的限制,自从从事门诊医疗以来,对于新的病种,和门诊病人繁杂的症状,以及门诊时间的有限,需要短时间内迅速辩证治疗,往往迷茫地不知从何入手,在此窘迫之时,我迫切需要得到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药专家的指点以便提高自己的临床医疗水平,同时总结出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学习,更加荣幸的是找到了米老师作为我学习和继承的目标。

自跟从米老师学习至今已2月余,在这两个月中间,我不仅感慨于老师对患者的种种体恤,体现了医者仁心,惊叹于患者疾病的复杂,更感叹于老师的辩证思路的广阔和学识渊博,在这短短的两个月中间,见识到许多疑难杂症,今日采撷几例,与大家共享。

病例1:男性,10岁,患儿每至下午六、七点钟即表现为乏困无力,思睡,平素学习记忆力较同龄儿童差,反应迟缓,多动,体胖但进食较少,大便干结,经过多家西医院诊断不明,并且无针对性治疗。

米老师将此患儿诊断为虚劳,证型为痰湿蒙窍,治则清胆胃郁热,给予温胆汤化裁,枳壳,陈皮,茯苓,甘草,炒大黄5g,厚朴,姜半夏,广木香,苦参,益智仁3g,竹茹2g,槟榔,鸡内金10g,焦山楂,神曲,麦芽,砂仁6g;二诊,家长代诉,乏困有所减轻,反应能力较前增加。

之后又进一步治疗,多以化痰为主选方,患儿乏力明显减轻,进食量增加,大便通畅,每日晨起一次,学习能力较前提高。

米老师指出对这名患者的思路从三方面展开:1、朱丹溪说:“怪疾多属痰,痰火生异证。

”沈全鳌说:“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2、此患儿体形肥胖,朱丹溪曾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清代《石室秘录》也提到“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强调肥胖人容易形成痰湿;3、此患儿大便干结不通,属于便秘中的气机郁滞。

痰湿的致病特点表现为阻碍经络气血,痰随气行,无处不到,容易阻滞气机,使脏腑气机失常,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易于蒙蔽神明使清阳不升,或是扰乱心神,症状繁杂,变幻多端。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胃痞胃脘痛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胃痞胃脘痛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胃痞胃脘痛胃痞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脾胃病症,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

作为中医师承的一员,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相关的医案,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中医同仁和患者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医案一患者_____,男,45 岁,因胃脘部胀满疼痛 2 月余前来就诊。

患者自述胃脘部胀满不适,疼痛时作,食后加重,伴有嗳气、反酸、口苦,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师父经过详细的问诊和切脉,认为患者是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湿热中阻,气机不畅。

治法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为主。

处方:黄连 6g,黄芩 10g,半夏 10g,茯苓 15g,陈皮 10g,枳实10g,竹茹 10g,蒲公英 15g,厚朴 10g,大黄 6g(后下),甘草 6g。

患者服用 7 剂后,胃脘胀满疼痛明显减轻,嗳气、反酸、口苦等症状也有所缓解,大便通畅。

复诊时,师父在原方基础上去大黄,加白术 10g,继续服用 7 剂以巩固疗效。

医案二患者_____,女,32 岁,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 1 年余。

患者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胃脘部喜温喜按,空腹时疼痛加重,进食后缓解,伴有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

师父判断患者为脾胃虚寒所致。

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开方:黄芪 20g,党参 15g,白术 10g,干姜 6g,桂枝 10g,白芍15g,炙甘草 6g,大枣 5 枚,饴糖 30g(冲服)。

患者服药 10 剂后,胃脘部隐痛明显减轻,四肢渐温,大便成形。

后师父调整药方,继续治疗 1 个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医案三患者_____,男,58 岁,胃脘胀满疼痛伴烧心半年。

患者情志不畅,心烦易怒,胃脘部胀满疼痛,烧心,口干口苦,胁肋胀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师父认为此乃肝气犯胃之证。

治疗应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处方:柴胡 10g,白芍 15g,枳壳 10g,川芎 10g,香附 10g,陈皮10g,佛手 10g,川楝子 10g,元胡 10g,煅瓦楞子 30g(先煎),甘草6g。

跟师医案记录

跟师医案记录

第四批院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医案记录(一)(跟师□独立□)患者姓名:赵毅凡性别:男出生日期:2001.7.11就诊日期:2013-11-1 初诊、复诊发病节气:立冬前主诉:剧烈活动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

现病史:患儿3天前玩耍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患儿被其家属带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髋关节滑膜炎”之诊断收住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恶心呕吐,食纳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

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

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等过敏史。

体格检查:望、闻、切神色形态:神志清,精神可,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适中,步入病室。

声息气味:语声清晰,吸气和缓,无咳嗽,未闻及异常气味。

皮肤毛发:毛发稠密,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质红稍暗,苔薄白。

脉象:脉细弦。

头面五官颈项:头颅大小无异常,目窠正常,白睛不黄,鼻翼未见煽动,耳轮红润,无耳瘘及生疮,牙齿洁白,排列整齐,无龋齿。

咽部色泽红润,未见乳蛾。

项部对称,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

胸腹:胸部平坦,虚里搏动应手,腹软无痞块,无青筋暴露。

腰背四肢爪甲:双上肢、脊柱及左下肢未查及异常。

骨盆倾斜。

右下肢查体:右腹股沟区稍肿,皮温稍高,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下肢较左下肢长约3cm,不能下蹲,行走跛行,右侧“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患肢远端感觉及血运正常。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二阴未查及。

大便正常,小便清亮。

体格检查:T 36.7 ℃ P 100次/分 R 22次/分 Bp110/70mmHg G 40 Kg 患儿青少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跟师医案——精选推荐

跟师医案——精选推荐

跟师医案呃逆⾼洪彬2013-4-30呃逆连连周不愈,三帖中药呃逆⽌陈某,男,62岁,新安县⼈,2013年4⽉27⽇求诊。

妻代诉:呃逆住院治疗吃中药、打针七天未愈,特请你治。

脑梗偏瘫四年,恢复尚可,能妻代诉:⾃理,⾏⾛困难,看⼴告去河北邢台治疗,输液三天,故疾未效,新病⼜加,呃逆连连,即回河南,住贵院。

刻诊:⾎压110/60hpmm。

脉象沉细,⾆质淡,苔⽩腻,⾆体胖⼤,边有齿痕。

论析:患者脑梗四年,⾆质淡红,⾆苔⽩腻,⾆体胖⼤,边有齿痕,显为脾胃虚寒;湿邪论析:中阻、胃⽓上逆则呃声连连;脉象沉细,正⽓不⾜之象。

病机:病机:脾胃虚寒、⽓逆于上。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治法:⽅药:理中汤合加减:⼲姜10克,⽩术30克,茯苓20克,公丁⾹3克,柿蒂15克,厚朴⽅药:15克,半夏15克,苏梗20克,藿梗20克,吴茱萸10克,⽩芍30克,⽢草10克,⽣姜3⽚,⼤枣3枚。

五付,⽇⼀剂,⽔煎分两次温服,每次200ml。

⽅解:脾胃虚寒,则⽓机凝滞,⽽失和降,故当温中健脾,以理中汤温中健脾为之君。

吴⽅解:茱萸⾟苦热,散中⼟之寒凝⽽降逆;公丁⾹⾟温,快脾胃⽽⽌呃逆,⼆药相伍,温中降逆⼒倍;柿蒂降逆⽌呃要药;三者共助君药理中降逆,为之⾂。

脾失健运则痰湿⽣,厚朴苦温,下⽓燥湿;半夏⾟温,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藿苏⾟温,理⽓化浊,独⽤其梗者,善理胃肠之⽓滞;⽩芍⽢草汤,缓急解痉,酸⽢化阴,此五者燥湿化痰、缓急解痉,共为之佐。

⽣姜、⼤枣温中和胃,为之使。

全⽅共盐奏温中健脾,降逆⽌呃之功。

⼆诊5⽉3⽉:服第⼀付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呃逆间歇时间l个⼩时,三付药后呃逆停⽌,五付药服完,—直未复。

按药证相符,主症已消,脾虚未复,予六君、理中类以固本防复。

按语:呃逆之发,胃⽓逆也。

其因复杂,寒热虚实、痰湿淤浊,皆致脾胃失和,升降逆按语:乱,⽽胃⽓上逆,不可不辨。

只有辨证清,才能论治效,这是该案例取得良效之关键。

再次证实国医⼤师朱良春所论:“辨证论治⾸要的,绝对的,是中医的‘元神’元神不能丢,辨病仅供参考”是何等⾼屋建瓴。

跟师医案记录

跟师医案记录

第四批院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医案记录(一)(跟师□独立□)患者姓名:赵毅凡性别:男就诊日期:2013-11-1 初诊、复诊发病节气:立冬前主诉:剧烈活动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

现病史:患儿3天前玩耍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患儿被其家属带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髋关节滑膜炎”之诊断收住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恶心呕吐,食纳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

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

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等过敏史。

体格检查:望、闻、切神色形态:神志清,精神可,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适中,步入病室。

声息气味:语声清晰,吸气和缓,无咳嗽,未闻及异常气味。

皮肤毛发:毛发稠密,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质红稍暗,苔薄白。

脉象:脉细弦。

头面五官颈项:头颅大小无异常,目窠正常,白睛不黄,鼻翼未见煽动,耳轮红润,无耳瘘及生疮,牙齿洁白,排列整齐,无龋齿。

咽部色泽红润,未见乳蛾。

项部对称,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

胸腹:胸部平坦,虚里搏动应手,腹软无痞块,无青筋暴露。

腰背四肢爪甲:双上肢、脊柱及左下肢未查及异常。

骨盆倾斜。

右下肢查体:右腹股沟区稍肿,皮温稍高,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下肢较左下肢长约3cm,不能下蹲,行走跛行,右侧“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患肢远端感觉及血运正常。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二阴未查及。

大便正常,小便清亮。

体格检查:T 36.7 ℃ P 100次/分 R 22次/分 Bp110/70mmHg G 40 Kg 患儿青少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2

针灸治疗痹症跟师病案2

痹证2杨某,女,71岁就诊时间:2009年8月17日12时主诉:双膝关节疼痛间作3年,加重伴右膝红肿2天。

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于当地医院查: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述),静滴康宁克通后症状缓解。

此后每年七、八月份双膝关节疼痛发作,行药膏贴敷后症状可缓解。

2天前膝关节疼痛加重,以右膝为主,伴右膝红肿,活动受限,无恶寒发热,遂来我科就治。

症见:神清,精神可,双膝关节疼痛,右膝红肿,周身瘙痒,纳眠差,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外伤、输血、中毒史。

否认药物、食物等过敏史。

体查:右膝红肿微热,活动受限,压痛明显,浮髌试验(-),左膝活动可,无明显红肿。

四肢无肌肉萎缩,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诊断:中医诊断:痹证(肝肾不足,瘀血内阻)西医诊断: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则:以行气消瘀,疏通经络为法。

处方:犊鼻梁丘鹤顶阴、阳陵泉膝阳关足三里阴陵泉操作:补虚泻实,提插捻转手法,每次选择4组电针,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1次/天,12次为1个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26次后明显好转。

后因故停止治疗。

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50岁以上女性多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软骨破坏所致。

痹之名,出自《灵枢·寿天刚柔》篇,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

外邪侵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痛、麻木、着重、及曲伸不利等症状,名痹症。

本症的发病原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又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中医师承医案

中医师承医案

中医师承医案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医案医案1继承人俞天斌指导老师胡秀华随诊,操作,记录:患者~许三桂~男~64 岁~农民~患者两脚寒冷感~色紫~甚则寒冷如冰~冬季虽在室内摄氏零上 15 , 20 度~亦必须着皮毛鞋~夜间尤甚~不能入睡~经各医院会诊一致认为是雷诺氏病~历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脉沉舌润~因思两脚寒冷者为血虚营运不周所致~此足厥阴血虚寒凝之症~宜当归四逆汤与顾步汤化裁。

当归 25 克、桂枝 20 克、白芍 15 克、细辛 5 克、甘草 15 克、木通 15 克、红枣 5 枚、黄芪 50 克、丹参 20 克、石斛 20 克、红花15 克、鸡血藤 50 克~水煎服。

服药 10 剂~脚冷稍好。

嘱继用上方5 剂以善后。

11/100页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医案医案2继承人俞天斌指导老师胡秀华随诊,操作,记录:患者~马季华~女~30岁。

患者近半年来~入睡困难~有时常彻夜不眠~伴头晕眼花耳鸣~心烦口干~健忘乏力~月经周期紊乱~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微黄~脉细数。

证属肝肾不足、心肾不交。

治宜当滋补肝肾、养心安神~处方:熟地15g~生地10g~淮山药20g~丹皮10g~茯苓20g~泽泻10g~山茱萸10g~夜交藤30g~炒枣仁20g~龙骨、牡蛎各30g,白芍10g, 柏子仁20g,黄精15g,知母10g~川芎10g~甘草10g。

22/100页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医案医案3继承人俞天斌指导老师胡秀华随诊,操作,记录:患者~范登云~男~48岁。

以反复右踝关节肿痛10余年~加重3天来诊。

患者于4年前因饮酒、进食肥甘厚味之后出现右踝关节肿痛~当时曾到院外门诊就诊~诊断为“痛风”~曾用“丙磺舒”、“秋水仙碱”等口服~静脉用“先锋霉素”治疗好转~但以后每因饮酒~进食肥甘厚味之品出现踝关节肿痛发作~就诊3天前因朋友生日饮啤酒约500ml~当晚即出现右踝关节肿痛~自服止痛药物无效即由家人送经本院门诊就诊~当天化验血尿酸718m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师医案 1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 ,58岁,干部,维吾尔族,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 2011年10月5日就诊,(住院号:102065)。 主诉:头晕、头痛、四肢麻木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脑梗赛、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 病史:患者自诉从2012年5月年开始因多吃油腻食物,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症状,就诊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塞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疗效好转,从此患者不明原因反复出现上述症状,患者为系统检查住院治疗目的,在我院门诊诊断为脑梗塞住院。患者病情中未出现四肢无力、发言不流利、神志不清、突发激动等现象,纳差,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体查:脉象:脉搏快、细、无力; 眼部变化:眼珠发黄; 面部变化:面色发黄, T:36·6℃ P:80次/min R:20次/min Bp: 120/80mmHg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脂肪肝、胆囊炎、;心电图:窦性心律;血常规:白细胞5.24*109/L,单核细胞:9.44*109/L,血小板189*109/L;电解质正常范围内,肌酐:55.0umol/L,葡萄糖:5.76 mmol/L,甘油三酯2.9 mmol/L,总胆固醇:4.10mmol/L,血流变全血粘度偏高。 诊断: 患者的气质为干热性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胆液质性脑梗塞、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 西医诊断:脑梗塞、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为成熟和清除异常胆液质,使用异常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米杂吉,改善血液循环,滋养支配器官,降血脂,安神养心为主。 处方: 异常胆液质的成熟剂:天山堇菜花、莲花、玫瑰花、地锦草各10克,菊苣子15克、枣、菊苣根、刺糖各30克。 制法及用法:菊苣子、菊苣根粗研后与其它药物一并放入1500ml开水中,浸泡4~8小时,温火煮沸,煎至剩1000ml时过滤出,加入刺糖待溶化后,再滤尽即得。每日3次,每次100ml,饭后趁热内服。 复方: 开细尼孜蜜膏口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苏仁江片 口服每次0.9克,每日2次 马木然止片 口服每次0.9克,每日3次 大艾菲蜜膏 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玫瑰花糖糕 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外用药物疗法: 头部涂察巴达木油按摩,每日一次。下肢涂察依拉尼油按摩,每日一次。 疗程:33天。 预后:经治疗,异常胆液质体征基本消失,患者心悸、心慌、气短,心前区阵发性绞痛等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到门诊检查,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以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及过于干热性食物,不予过保餐饮。 按语:患者气质属于干热性,脉象:脉搏较正常;眼部变化:眼珠黄色变淡; 面部发亮;口味:晨起口较正常;舌苔变正常;尿量、尿色较正常;睡眠好转。治疗原则:为成熟和清除异常胆液质,使用异常胆液质成熟剂及清除剂,调节心脏气质,改善管状动脉供血量,降血压,安神养心为主。 跟师3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热某,女 ,52岁,干部,维吾尔族,2011年10月9日就诊(住院号:34763)。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悸、气短1个月为主诉入院。 初诊 病史:患者一个月前开始因劳累心前区出现绞痛、心悸、气促,一般持续1-2分钟,经药店购买丹参滴丸含后症状明显好转。食用油腻食品会复发,患者想做个系统检查住入医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父亲患有糖尿病,母亲患有动脉硬化症,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4℃ P:76次/min R:19次/min Bp:120/80mmHg 专科检查:窦性心律;HCT:34.7%,MCV:80.4%,MPV:12.5%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治法: 成熟异常黑胆质,滋养支配器官 处方 异常黑胆质的成熟剂:处方: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50~100,每日3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益心巴迪然吉布 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护肝布

祖热颗粒12克,每天3次服; 预后 经治1月,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阵发性绞痛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食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性寒食品。 按语 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眼部变化:发青;面部变化:稍黑、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有青色舌苔、舌干;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凉;体温:相对降低;睡眠:睡眠少,多梦;尿色:发红。 按上述症状可以判断患者治病体液为异常黑胆质,此异常黑胆质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在血管壁沉淀,使血管弹性减弱,阻滞血液循环,导致支配器官缺血。故成熟异常体液以疗标,滋养支配器官为治本,标本兼治则效果良好。

跟师医案4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加某,女 ,44岁,干部,维吾尔族,2011年10月18日就诊(住院号:34729)。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3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 病史:患者患心前区绞痛3年,经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通过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在门诊治疗用丹参注射液及有关冠心病的维吾尔医药物,有一定疗效,每次复发通过上述方法控制。近一周因极度紧张,心前区阵发性绞痛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父母因心脏病去世,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2℃ P:80次/min R:20次/min Bp:110/80mmHg 专科检查:窦性心律,ST-T异常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 西医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 治法: 成熟异常黑胆质,滋养支配器官 处方 异常黑胆质的成熟剂:处方: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 mL水,加 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mL,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100 mL,每日3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参德力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护肝布祖热颗粒12克,每天3次

服;迪娜尔糖浆200毫升,每次30毫升,每天3次 预后 经治1月,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阵发性绞痛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食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性寒食品。 按语 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眼部变化:发青;面部变化:稍黑、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有青色舌苔、舌干;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干热;体温:相对降低;尿量:量多、小便次数少;尿色:发红。 按上述症状可以判断患者治病体液为异常黑胆质,此异常黑胆质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在血管壁沉淀,使血管弹性减弱,阻滞血液循环,导致支配器官缺血。故成熟异常体液以疗标,滋养支配器官为治本,标本兼治则效果良好。 跟师医案5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马某,女 ,48岁,干部,维吾尔族,2011年10月29日就诊(住院号:34658)。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4年,复发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 初诊 病史:患者患2007年因过度劳累心前区初次出现绞痛\心悸,绞痛时间持续1-2分钟,通过休息控制病情,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病情有所好转。近一周因心前区又阵发性绞痛住入本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症,无传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父亲因冠心病去世、母亲有冠心病、高血压症,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6℃ P:96次/min R:21次/min Bp:130/75mmHg 专科检查:窦性心律,ST-T异常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维吾尔医诊断:异常黑胆质性冠心病、异常黑胆质性原发性高血压Ⅱ起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原发性高血压Ⅱ起 治法:成熟异常黑胆质,滋养支配器官 处方 异常黑胆质的成熟剂 处方:破布木果、红枣各10,牛舌草、蜜蜂花、薰衣草、铁线蕨、小茴香、地锦草各7,甘草根10,刺糖60。

制法与用法:以上10味药材除刺糖外其它药材适当粉碎,加1000 mL水,加热煎煮10分钟后停止加热,浸泡,静置12小时,再用小火加热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趁热加刺糖搅拌,再过滤,最终加蒸馏水调至500 mL,即得。酌患者病情及年龄,每次内服100 mL,每日3次,饭后趁热服用。 复方:养心达瓦依米西克蜜膏35克,每次5克,每天3次;益心巴迪然吉布亚颗粒每次12克,每天3次;爱维心口服液,10毫升,每天3次服;护肝

布祖热颗粒12克,每天3次服; 预后 经治1月,异常体液的诸症明显好转,饮食,睡眠正常,阵发性绞痛表现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在门诊检查,长期食用以上药物,免情绪激动,少吃辛辣油腻,性寒食品。 按语 患者的气质属于干寒性,脉象:细、缓、深;眼部变化:发青;面部变化:稍黑、暗淡;口味:晨起时口味苦涩;有青色舌苔、舌干;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凉;体温:相对降低;尿量:量多、小便次数少;尿色:发红。 按上述症状可以判断患者治病体液为异常黑胆质,此异常黑胆质通过本身干寒性,使血管紧缩、血管弹性减弱、血液循环缓慢,从而导致血管阻塞。故成熟、清除异常体液以疗标,滋养支配器官为治本,标本兼治则效果良好。

跟师医案6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热某,女 ,52岁,干部,维吾尔族,2011年11月3日就诊(住院号:34763)。 主诉:心前区阵发性绞痛、心悸、气短1个月为主诉入院。 初诊 病史:患者一个月前开始因劳累心前区出现绞痛、心悸、气促,一般持续1-2分钟,经药店购买丹参滴丸含后症状明显好转。食用油腻食品会复发,患者想做个系统检查住入医院。患者既往无传染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父亲患有糖尿病,母亲患有动脉硬化症,无其他不良嗜好。 检查:T:36.4℃ P:76次/min R:19次/min Bp:120/80mmHg 专科检查:窦性心律;HCT:34.7%,MCV:80.4%,MPV:12.5% 诊断:患者的气质:干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