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医案记录格式
五级师承医案记录2016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医案记录(跟师□独立□)患者姓名:魏改兰性别:女出生日期:1979、1 就诊日期:2016-01-09 初诊发病节气:小寒主诉:双膝关节以下不适感1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近1年经常出现双膝关节以下不适感,似痛非痛,似胀非胀,似麻非麻,难以名状,每于夜间难以忍受,常被迫起床揉、锤、捏、拍小腿,或下地走动方能缓解。
此症状于月经过后或受凉加重。
无头晕、头痛、恶心、心慌,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7°P84次 /分, R18次 /分BP130/80mmHg患者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无闻及痰鸣音。
心率P84次 /分,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腹软,肝脾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
会阴区未查。
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皮肤无凹陷。
辅助检查:曾多次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未有异常;查下肢动静脉彩超未见异常。
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皮痹证候诊断:血虚西医诊断:不宁腿综合征治法:益气补血,舒筋通络处方:芪归桂芍汤药物:黄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牛膝15克,木瓜15克。
水煎2次合兑,分2次服,药渣再加水1500毫升,煎煮15分钟,足浴半小时,连用10剂。
复诊述愈。
此后每遇复发,即自取上方应用,均有良效。
心得体会:辨证为由于长期蹬踏缝纫伤及下肢筋脉,故见上症。
月经过后失血致血不养筋,受凉后寒凝筋脉,故上症加重。
不宁腿综合征又称不安腿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范文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40篇范文日期:[具体日期]天气:[天气状况]跟师地点:[诊所/医院名称]一、病例一。
(一)患者信息。
- 姓名:张某。
- 性别:男。
- 年龄:25岁。
- 职业:公司职员。
(二)主诉。
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2天。
(三)现病史。
患者2天前因劳累后外感风寒,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C,恶寒明显,加衣被不能缓解,头痛连及项背,鼻塞声重,流清涕,无汗,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四)辩证。
风寒感冒。
外感风寒之邪,束于肌表,卫阳被遏,故恶寒发热;寒性凝滞,经脉拘急,故头痛连及项背;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则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在表之象。
(五)治法。
辛温解表。
(六)方剂。
荆防败毒散加减。
- 荆芥10g - 辛温解表,祛风散邪,为君药。
- 防风10g -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助荆芥以增强辛温解表之力,为臣药。
- 羌活10g - 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邪袭表证。
- 独活10g - 祛风湿,通痹止痛,与羌活相伍,增强祛风湿止痛之功。
- 柴胡10g -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 前胡10g - 降气化痰,疏散风热,与柴胡一升一降,调整气机。
- 川芎10g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可缓解头痛。
- 枳壳10g - 破气行痰,消积除痞,调理气机。
- 茯苓10g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顾护脾胃。
- 桔梗10g -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有利于肺气宣畅。
- 甘草6g - 调和诸药。
(七)医嘱。
- 避风寒,注意保暖。
- 多饮温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辛辣食物。
- 保证充足的休息。
二、心得体会。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这个感冒患者的诊治,深刻体会到中医辩证论治的精妙之处。
对于感冒这种常见疾病,西医往往只是对症治疗,而中医则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病因病机,进而确定治法和方剂。
医案整理(师承)

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医案记录姓名:胡某性别:女年龄:79岁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15.4.5主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
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
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辅助检查:体温37.5℃。
血常规:WBC5.2×109/L,N0.65,L0.35。
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治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
3剂,水煎服。
复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
舌尖红,苔厚腻微黄,脉弦细。
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
3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
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
《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
《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名:年月日指导老师点评:签名:年月日镇江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医案记录姓名:郭某性别:女年龄:51岁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15.5.15主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跟师医案记录

第四批院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医案记录(一)(跟师□独立□)患者姓名:赵毅凡性别:男出生日期:2001.7.11就诊日期:2013-11-1 初诊、复诊发病节气:立冬前主诉:剧烈活动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
现病史:患儿3天前玩耍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患儿被其家属带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髋关节滑膜炎”之诊断收住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恶心呕吐,食纳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
按计划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
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等过敏史。
体格检查:望、闻、切神色形态:神志清,精神可,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适中,步入病室。
声息气味:语声清晰,吸气和缓,无咳嗽,未闻及异常气味。
皮肤毛发:毛发稠密,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质红稍暗,苔薄白。
脉象:脉细弦。
头面五官颈项:头颅大小无异常,目窠正常,白睛不黄,鼻翼未见煽动,耳轮红润,无耳瘘及生疮,牙齿洁白,排列整齐,无龋齿。
咽部色泽红润,未见乳蛾。
项部对称,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
胸腹:胸部平坦,虚里搏动应手,腹软无痞块,无青筋暴露。
腰背四肢爪甲:双上肢、脊柱及左下肢未查及异常。
骨盆倾斜。
右下肢查体:右腹股沟区稍肿,皮温稍高,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下肢较左下肢长约3cm,不能下蹲,行走跛行,右侧“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患肢远端感觉及血运正常。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二阴未查及。
大便正常,小便清亮。
体格检查:T 36.7 ℃ P 100次/分 R 22次/分 Bp110/70mmHg G 40 Kg 患儿青少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师承医案模板汇总

66岁,
。
2015年03月06
1月余,伴黑便10天
患者主因胃脘部胀痛不适1月余,伴黑便10天收住。入院症见:
大便呈柏油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常规检查示:WBC:
,RBC:1.7×1012/L,HGB57g/L ,PLT:158×109/L,L: 24.1%,
8剂,水煎
2015年03月31日):服上药后胃脘部偶感隐痛,无明显口
10g,麦
10g,8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015年04月08日):服上药后胃脘部无不适,无明显口干
10g,麦芽10g,
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服药后诸症皆消失。复查
肝气久郁,即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病情至此,
浙贝母10g,射干10g,丹参15g,赤芍15g,
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
莪术8g,甘草6g。
4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014年08月09日):服上药后上腹部胀痛稍有减轻,仍觉
15g,莱菔子15g,6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10剂,水煎服,一日
8月未见复发,经复
DNA提示乙肝病毒不再复制,彩超提示:门静
“不
”与“不荣则痛”两类。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其病理因素,
“不通则痛”。而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
“不荣则痛”。本证的肝癌所谓肝胆湿热、气血瘀
气滞日久,易于化火伤阴;因饮食所伤,肝胆湿热,
若因肝肾阴虚,精亏血少,肝脉失于濡养,则胁肋隐隐作痛。
2014年08月15日):服上药后右上腹胀痛明显缓解,腹胀
7
2014年08月22日):服上药后右上腹隐痛,食纳及精神状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书写范本-中医师承跟师笔记怎么写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怎么写中医师承跟师笔记书写范本*****,女,53岁。
腹部胀满疼痛,连及两胁,纳差。
处方如下:柴胡、枳壳、白芍、香附、元胡、陈皮、木香、砂仁、炒麦芽、神曲、焦山楂、鸡内金、大腹皮、佛手、炒卜子。
体会:此次老师选用了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川芎陈皮),方出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其功效:疏肝理气,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的多种病症。
如:胁肋疼痛,胸闷不舒。
或寒热往来,嗳气,喜叹息,脘腹胀满。
此方加减,可广泛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乳腺增生、妇女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和肋间神经痛和某些抑郁症患者。
若加减合理,还可用于慢性盆腔炎、痛经等疾病。
但应用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经中医辨证属于肝气郁滞,以胁肋或少腹(小腹两侧)胀痛为主症的患者。
王*****,女,26岁。
产后母乳喂养,感冒10+天,身热出汗,心慌,失眠多梦,乳少,舌苔黄。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桂枝、芍药、白芷、川芎、炒枣仁、黄芪、夜交藤、炙甘草、王不留行、生姜、大枣。
体会:此次选用的是小柴胡汤加味。
女人产后体虚,而体虚之人,更易感冒。
人体之虚有阴、阳、气、血之别,当于解表药中,或辅益气,或辅养血,或助阳,或滋阴,分别施治,何以竟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对此刘渡舟教授曾经解释曰:“因虚人感冒之病因病机,与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机理无二致,此皆不任发汗,故可用小柴胡汤统治之。
方中参草枣补益中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关于虚人感冒多属太阳,而竟用少阳之方,刘教授复解释曰:“体虚之人,卫外不同,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
腠理者,少阳之分也。
故虚人感冒纵有太阳表症,亦为病之标也;纵无少阳正证或变证,却总是腠理空疏,邪与正搏,故可借用小柴胡汤,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则太阳表症亦可除矣。
”刘渡舟教授之论述,言简意赅,由此可知无论经方抑或时方,治疗外感疾病诸方中,能广泛适应,普遍使用者,唯有小柴胡汤而已。
跟师医案记录

第四批院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继承工作医案记录〔一〕〔跟师□独立□〕就诊日期:2013-11-1 初诊、复诊发病节气:立冬前主诉:剧烈活动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
现病史:患儿3天前玩耍后出现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
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患儿被其家属带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髋关节滑膜炎〞之诊断收住我科。
患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心慌气短、无发冷发热,无恶心呕吐,食纳可,小便色黄,大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
按方案预防接种,无偏食等不良嗜好。
未婚,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等过敏史。
体格检查:望、闻、切神色形态:神志清,精神可,面色略红,双目有神,形体适中,步入病室。
声息气味:语声清晰,吸气和缓,无咳嗽,未闻及异常气味。
皮肤毛发:毛发稠密,有光泽,皮肤润泽,肤色无异常,无斑疹。
舌象:舌质红稍暗,苔薄白。
脉象:脉细弦。
头面五官颈项:头颅大小无异常,目窠正常,白睛不黄,鼻翼未见煽动,耳轮红润,无耳瘘及生疮,牙齿洁白,排列整齐,无龋齿。
咽部色泽红润,未见乳蛾。
项部对称,无青筋暴露,无瘿瘤、瘰疬。
胸腹:胸部平坦,虚里搏动应手,腹软无痞块,无青筋暴露。
腰背四肢爪甲:双上肢、脊柱及左下肢未查及异常。
骨盆倾斜。
右下肢查体:右腹股沟区稍肿,皮温稍高,压痛〔+〕,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下肢较左下肢长约3cm,不能下蹲,行走跛行,右侧"4〞字试验〔+〕,旋转屈髋试验〔+〕,患肢远端感觉及血运正常。
前后二阴及排泄物:二阴未查及。
大便正常,小便清亮。
体格检查:T 36.7 ℃P 100次/分R 22次/分Bp110/70mmHg G 40 Kg 患儿青少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痛苦面容,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未见畸形,眼睑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基层中医师承医案锁喉痈

灵山县中医医院师承教育继承人临床医案姓名性别男年龄40 职业农民联系方式住址病历号或住院号Z0009392初诊日期2015/6/15病历摘要主诉:左侧颈前肿物红肿疼痛1周。
于1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前突出一肿物,红肿疼痛,肿势散漫不聚,坚硬灼热疼痛,经2—3天后,肿物并逐渐增大,肿势可延及颈部两侧。
伴壮热口渴,头痛颈强,纳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入院症见:左侧颈前脓肿,红肿疼痛,表面皮肤红肿,按之中软,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15X10’/L甲状腺B超:甲状腺未见占位。
体表包块B超:颈前混合性肿块(脓肿?)。
X线片:两肺未见实变影,心膈未见异常。
CT:左侧颈部脓肿?其它性质待排,请结合临床。
病因病机分析因外感风温毒邪,客于肺胃,循经上攻或因痧痘之后,体虚余毒未清,挟痰热凝结而成;。
外感风温挟痰热之邪,内因肺胃积热,痰热毒邪壅积于结喉,故红肿坚硬,灼热疼痛;风温热毒与正气相搏,内热炽盛,故壮热口渴,大便于结,小便黄赤;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为热毒聚结之象。
中医诊断疾病诊断锁喉痈证候诊断热毒聚结治则治法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代表方剂普济消毒饮加减方药或其他治疗方法,处方用药特色黄芩(酒炒)15克、黄连(酒炒)15克,陈皮(去白)10克、甘草(生用)10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水煎服。
初起用玉器散或双柏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敷患处。
并经常保持敷药湿润。
脓成则切开排脓,刀法应循经直开。
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换药。
西医诊断口底部蜂窝组织炎西医治疗抗炎,切开排脓引流。
诊疗经过摘要(复诊)症状体征变化病机演变及转归治法方药变化左侧颈前脓肿,红肿疼痛,表面皮肤红肿,按之中软,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
肉腐成脓普济消毒饮加减肿势高起,按之中软应指脓已成熟手术切开排脓脓出黄稠,热退肿消,根脚渐收。
顺证用生肌散、白玉膏换药诊疗效果评价治疗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