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跟师医案10
门诊跟师医案(格式)

××跟师学习医案
案一:××案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民族:职业:婚姻状况:
初诊时间:科别: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其他病史:
体格检查(望、闻、切诊):
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病名(证型)
西医诊断:
辩证分析:
治法治则:
方药:方名
中药要求四个药一行、注明剂量,特殊用法的也许注明。
医嘱:
二诊:时间,服药后病情变化、舌脉情况、辅助检查等情况。
辩证分析,治法治则,处方用药,医嘱等。
三诊:同上
按语(心得体会):
签名:
年月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名:
年月日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针灸科跟师医案

针灸科跟师医案一、术后呃逆案——秦亮甫医案马某,男,65岁。
主诉:呃逆10天。
因心脏手术后引起血胸,再次手术止血,发生呃逆不止,不能入睡,不能进食,用镇静药无效,靠补液维持,已有10天。
他医针刺内关、足三里,加耳针:膈、神门,呃逆未止。
呃逆时头胀痛,口苦。
苔淡黄腻偏干,脉弦滑数。
诊断:心脏术后呃逆。
辨证:肝气犯胃,胃有湿热。
治则:平肝和胃,降逆化湿。
针刺取穴:行间(双)、太冲(双)、足三里(双)、内关(双)。
均用泻法,用电针留针20分钟,呃逆突然停止,30分钟后起针。
呃逆停止6小时,至夜间呃逆又出现,但程度较前减轻,已能稍进流质。
以后每天针一次,治法按原,共针4次而愈。
按: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
《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
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秦师在治疗时根据症状,认为此病属肝气犯胃,由于肝气偏盛见脉弦;肝气上逆见头痛、呕吐;口苦、苔淡黄腻,为胃中湿热。
肝气犯胃是肝之经脉夹胃故也,此病人当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呃,针取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行间,及肝经原穴太冲,该2穴以挫肝气横逆之势,泻足三里以清胃中湿热,加内关以降逆,理气宽胸。
二、月经不调案——秦亮甫医案许某,女,30岁。
主诉:产后失于调理,每次月经延期10天左右,量少,色淡,小腹隐隐作痛。
舌淡,脉细软。
诊断:月经不调。
辨证:肝血肾精不足,冲任脉失和。
治则:调补肝肾,调和冲任。
针刺取穴:内关(双)、公孙(双)、列缺(双)、关元。
内关、公孙、列缺用补法,关元温针灸。
每次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治疗,隔天针灸1次,至月经来潮停止。
按:月经不调在中医妇科中常称为冲任失调。
冲任二脉属奇经八脉,统帅阴血,与月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冲脉与肾经较为密切。
从经络循行上来看,冲任二脉在胸腹部合并,肾经与肝相连,贯穿于肝,肝主藏血,冲任失调会影响肝的藏血功能,肝气横逆时亦会影响冲脉统帅阴血的功能。
中医跟师医案记录范文

中医跟师医案记录范文一、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大爷。
性别:男。
年龄:65岁。
初诊日期:[具体日期]二、主诉。
咳嗽咳痰1个月余,加重3天。
三、现病史。
张大爷说啊,这一个月来就老是咳嗽,喉咙里就像有个小痒痒虫在爬似的,时不时就得咳两下。
开始的时候,痰还比较少,就感觉嗓子眼儿有点黏糊糊的。
可最近这3天,那咳嗽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一阵接着一阵,而且痰也变得特别多,又白又稀,就像吐泡泡似的。
晚上也睡不好,一躺下就咳得更厉害,感觉肺都要咳出来了。
自己在家吃了点止咳药,可一点都不管用,这才来咱这儿看看。
四、既往史。
张大爷有高血压病史5年了,一直在吃降压药,控制得还算平稳。
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就是爱抽个烟,一天能抽半包呢。
五、望诊。
1. 面色。
面色略显苍白,没什么血色,就像被霜打过的茄子,有点发蔫儿。
老师说这是肺气不足的表现。
2. 舌象。
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质淡红,舌苔白腻。
老师讲这舌苔白腻啊,就说明体内有痰湿,就像那地上有水湿,舌苔就像地上的苔藓,水湿多了,苔藓就长得厚厚的、腻腻的。
六、闻诊。
1. 声音。
说话的时候声音有点低沉,还时不时地被咳嗽打断,就像那老破车似的,吭哧吭哧的。
而且咳嗽的声音比较重浊,感觉痰在嗓子眼里呼噜呼噜的。
2. 气味。
凑近了闻,没有什么特殊的气味,这还好,要是有异味那可能就更麻烦了。
七、问诊。
1. 饮食。
胃口不太好,吃啥都觉得没滋味儿,就想喝点稀粥啥的。
老师说这咳嗽太厉害,脾胃之气也给搅和乱了,脾胃就像个受气包,被连累得没力气干活了。
2. 二便。
大便有点溏稀,一天能拉个两三次。
小便倒是正常,量和颜色都没啥问题。
3. 睡眠。
晚上因为咳嗽睡不好,翻来覆去的,感觉刚要睡着就被一阵咳嗽给弄醒了,就这么折腾一晚上,白天没精神,就像霜打的树叶,耷拉着脑袋。
八、切诊。
1. 脉象。
老师把了脉,说脉象是浮滑的。
浮脉就像那水上的浮萍,轻轻一摸就能感觉到,这说明病邪还在表,还没往里走太深呢。
滑脉呢,就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似的,滑溜溜的,这也是体内有痰湿的表现。
跟师医案——精选推荐

跟师医案呃逆⾼洪彬2013-4-30呃逆连连周不愈,三帖中药呃逆⽌陈某,男,62岁,新安县⼈,2013年4⽉27⽇求诊。
妻代诉:呃逆住院治疗吃中药、打针七天未愈,特请你治。
脑梗偏瘫四年,恢复尚可,能妻代诉:⾃理,⾏⾛困难,看⼴告去河北邢台治疗,输液三天,故疾未效,新病⼜加,呃逆连连,即回河南,住贵院。
刻诊:⾎压110/60hpmm。
脉象沉细,⾆质淡,苔⽩腻,⾆体胖⼤,边有齿痕。
论析:患者脑梗四年,⾆质淡红,⾆苔⽩腻,⾆体胖⼤,边有齿痕,显为脾胃虚寒;湿邪论析:中阻、胃⽓上逆则呃声连连;脉象沉细,正⽓不⾜之象。
病机:病机:脾胃虚寒、⽓逆于上。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治法:⽅药:理中汤合加减:⼲姜10克,⽩术30克,茯苓20克,公丁⾹3克,柿蒂15克,厚朴⽅药:15克,半夏15克,苏梗20克,藿梗20克,吴茱萸10克,⽩芍30克,⽢草10克,⽣姜3⽚,⼤枣3枚。
五付,⽇⼀剂,⽔煎分两次温服,每次200ml。
⽅解:脾胃虚寒,则⽓机凝滞,⽽失和降,故当温中健脾,以理中汤温中健脾为之君。
吴⽅解:茱萸⾟苦热,散中⼟之寒凝⽽降逆;公丁⾹⾟温,快脾胃⽽⽌呃逆,⼆药相伍,温中降逆⼒倍;柿蒂降逆⽌呃要药;三者共助君药理中降逆,为之⾂。
脾失健运则痰湿⽣,厚朴苦温,下⽓燥湿;半夏⾟温,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藿苏⾟温,理⽓化浊,独⽤其梗者,善理胃肠之⽓滞;⽩芍⽢草汤,缓急解痉,酸⽢化阴,此五者燥湿化痰、缓急解痉,共为之佐。
⽣姜、⼤枣温中和胃,为之使。
全⽅共盐奏温中健脾,降逆⽌呃之功。
⼆诊5⽉3⽉:服第⼀付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呃逆间歇时间l个⼩时,三付药后呃逆停⽌,五付药服完,—直未复。
按药证相符,主症已消,脾虚未复,予六君、理中类以固本防复。
按语:呃逆之发,胃⽓逆也。
其因复杂,寒热虚实、痰湿淤浊,皆致脾胃失和,升降逆按语:乱,⽽胃⽓上逆,不可不辨。
只有辨证清,才能论治效,这是该案例取得良效之关键。
再次证实国医⼤师朱良春所论:“辨证论治⾸要的,绝对的,是中医的‘元神’元神不能丢,辨病仅供参考”是何等⾼屋建瓴。
中医规培年度考核临床医案

2023年度住培跟师考核(临床医案)2022级规培学员市中医医院主诉:心悸胸闷1年,加重5天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心悸胸闷,可自行缓解,间断性发作,发作间隔时间长,无气促及呼吸困难,未引起重视,未系统治疗。
5天前,心悸胸闷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次数增多,发作间隔时间缩短,伴气促及活动后加重。
现症见:心悸胸闷,伴气促,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食纳可,二便调,睡眠较差,舌质红苔厚腻,舌下瘀点瘀斑。
辨病:胸痹辨证:气滞血瘀兼阳虚证治则: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养肾补阳处方:芪夏香丹汤加减方药:黄芪30g,法半夏15g,全瓜蒌15g,丹参15g,薤白15g,陈皮15g,茯苓10g,红花10g,川芎30g,葛根30g,桂枝10g,地龙10g,枳壳10g,香附10g,檀香5g,降香5g。
共10剂,水煎服。
案语:该患者以心悸胸闷为主,伴有气促为主要症状,又舌质淡红,苔厚腻,舌下瘀点瘀斑,故辨病为胸痹,辩证为气滞血瘀兼阳虚证,方用芪夏香丹汤加减。
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又加陈皮、檀香、降香、香附等芳香开窍通络,薤白、桂枝、地龙均为通脉化瘀之品,半夏、陈皮、茯苓有可祛痰除瘀,枳壳破气消积,川芎气走四肢,又加红花活血化瘀,川芎、葛根为对药,对于气滞血瘀证有良好效果,桂枝兼补阳气,全方共奏活血化瘀之功。
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3天现病史:患儿于3天前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咳黄色痰,发热最高体温达39℃,期间家属予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后,提问降至正常,现患儿仍发热,伴咳嗽咳痰。
现症见:发热,测体温:38℃,咳嗽咳痰,咳黄色痰,不易咳出,有口干口苦,食欲较差,畏寒制冷,小便可,大便干结,睡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辨病:感冒辨证:风热犯肺证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处方:桑菊饮加减方药:桑叶5g,菊花5g,桔梗3g,黄芩3g,苦杏仁3g,薄荷5g,荆芥3g,防风3g,金银花5g,连翘3g,淡竹叶5g,牛蒡子5g,芦根5g,甘草3g,生大黄4g。
中医跟师医案记录60篇

中医跟师医案记录60篇
1. 肝阳上亢导致失眠
患者:女性,45岁主诉:失眠已经两年,每晚入睡困难,睡眠不深,醒后觉
得疲倦,精神不振。
辨证与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分析和中医辨证,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肝阳上亢导致失眠。
治
疗方案如下:
•中药调理:使用柴胡、黄芩、钩藤等清热解毒、平肝降阳的中药组方,每日2次服药,连续一个月。
•饮食调控:建议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绿叶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避免过度劳累:患者需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晚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熬夜。
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她表示入睡变得更容易,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精神状态和体力也有了明显的恢复。
在随访期间,患者的失眠症状没有再复发。
2. 湿热下注导致膝关节疼痛
患者:男性,60岁主诉:膝关节疼痛已经半年,疼痛加重时有红肿,活动受限。
辨证与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分析和中医辨证,初步判断患者是湿热下注导致的膝关节疼痛。
治疗方案如下:
•中药调理:使用黄柏、败酱草等清热解毒、祛湿的中药,加入川乌、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每日2次服药,连续一个月。
•局部热敷:每晚用温水泡膝关节,帮助缓解疼痛和红肿。
•饮食调控:建议患者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薏仁等。
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红肿现象消失,活动范围也有所增加。
患者表示对中医治疗效果满意,继续坚持调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症状没有再次发作。
……
(此处省略部分,共60篇)。
中医师承临床病案20篇-1

体魄检讨:发育正常,养分优越.神志清晰,慢性病容,自立体位,对答贴题,查体合作.右下腹可见一长约10cm手术瘢痕.腹平展,无压痛及反跳痛.心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
脉诊:脉细舌诊:舌暗红而干,苔黄
帮助检讨:左腿X片示:膝关节病
Ⅲ
治疗法:针刺,以补益肝肾.疏浚经络为主
既往史:既往双膝骨性关节炎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20余年,最高血压为180/100mmHg,口服左旋氨氯地坪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等药物后血压掌握安稳;糖尿病9年余,口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降糖治疗,血糖掌握安稳,前列腺病10余年,曾有心脏早搏病史,否定其他病史,否定肝炎.结核病史,阑尾切除术后40余年,无其他外科手术史,无重大外伤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进行.
江西省2015县级中医临床技巧传承主干培训临床医案格局(跟师□自力□)
患者姓名:魏荣钊
性别:男
就诊日期:
2015年7月6日
初诊□复诊□
发病气节:大暑
主诉:双膝痛苦悲伤30年,加重伴左腿后外侧痛苦悲伤麻痹4天
现病史:患者30年前劳顿后消失双膝痛苦悲伤,高低楼梯负重后痛甚,曾就诊我院,诊断为“双膝骨性关节炎”,赐与针灸治疗缓解后出院.4天前负重后消失双膝痛苦悲伤及左腿痛苦悲伤,由臀部向左腿后侧放射,双膝无红肿.无发烧,无腰痛,伴随左腿麻痹,左脚背为甚,现为求体系治疗,来我院我科就诊,以“膝关节病”收入院.入院症见:神志清晰,精力一般,双膝痛苦悲伤,左膝为甚,左腿痛苦悲伤麻痹,左脚背麻痹为甚,由臀部向左腿后侧放射,双膝无红肿.无发烧,无腰痛,纳可,夜寐不佳,夜尿频,一小时一次,大即可.无咳嗽发烧.
其他治疗:热敏灸: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肝肾.温经通络.静滴丹红打针液活血化瘀通络,静滴打针用复合辅酶改良细胞代谢.中药以杞菊地黄汤加减以补肝肾.强筋骨,方药(枸杞子15g.菊花10g.生地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2g.泽泻6g.懈寄生15g.川牛膝12g.独活10g.杜仲10g.首乌藤15g.鸡血藤15g *5剂)
跟师病例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学生村官申报优秀共青团员主要事迹篇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生村官傅嘉钦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傅嘉钦,男,汉族,福建泉州人,1989年4月出生,201X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X年6月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大学期间曾任班级班长,201X年8月选聘到村任职。
现任古田县卓洋乡吉洋村村民主任助理。
这位从泉州到来的大学生村官,以他优秀的品质、出色的工作能力、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让村民们感受到新时代知识青年的活力和才华,意识到大学生村官将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上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转变角色,摆正心态,积极融入。
作为一个从泉州来到古田的大学生村官,在异地需要克服的困难比别人来得更多。
傅嘉钦同志初到吉洋村,一些村民也把他当成外人。
由于刚从大学毕业,农村工作经验有所欠缺,任职后,为尽快熟悉农村工作,适应农村工作,他经常与村干部沟通、交流,主动找事做,主动与村里的工作对接,询问村干部村里的工作重点、该注意的地方,也可以时常与村民拉家常。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渐渐改变了村民及村主干对他的看法,现在,村民也把他当成了村里的一员。
二、立足农村,乐于奉献,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傅嘉钦同志自到村任职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法律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制度,谨记“八荣八耻”,严格执行胡总书记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
生活朴素、作风正派,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履行一名大学生村官应尽的义务。
团结班子,摆正位子,维护村两委班子权威,尽心协助村干部做好各项工作。
树立亲民、廉洁、公道、高效、透明的班子和个人形象,团结两委干部,同心同德,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县、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辜负上级组织的培养和吉洋村广大党员、村民的殷切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室:
儿科
考核月份:
1月
传承导师:
王晓燕
跟师弟子:
张佳林
患者姓名:王某
性别:男
出生日期:2016年5月
就诊日期:2018年12月20日
复诊□:2次
发病节气:大雪
主诉:发热3天
病史:患儿于3天前因调护失宜出现发热,热峰38.℃,伴流涕,无喘息、吐泻等症,诊时精神可,饮食欠佳,小便可,大便稍干。
签名:
年月日
炙甘草3g
3付日1剂,水冲服
医嘱:清淡饮食,劳逸结合.防止复感
复诊随访(不少于1次):
2018年12月23日
复诊一:服药3天,发热退,饮食可,二便正常。
上方去:藿香、牵牛子
3付日1剂,水冲服
2018年12月27日
复诊二:发热退,改用退热散膏药贴敷巩固治疗。
按语:
“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摅。”其病机关键为:肌表失疏,肺气失宣。近日雨水较多,天气闷热,暑湿之邪易侵犯肌表,治疗原则为:疏风解表,芳香化湿。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肝气未充,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症。因此治疗上加以芳香化浊、平肝祛风的药物,以解脾胃之困,平肝脏之风。导师以小柴胡汤汤加减治疗小儿感冒,往往收效颇佳。方中:柴胡、黄芩、连翘、栀子辛凉解表,石膏清泄里热,藿香芳香化浊解表,佩兰入脾、胃、肺经,醒脾化湿,清暑辟浊;青蒿:清虚热,解暑;牡丹皮,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之功效;炒莱菔子、炒牵牛子通腑以泄热,甘草调和诸药。以求清热解表消食之效。综合治疗,以达标本兼治之旨。
指导老师评语(不少于100字):
遵从“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治疗原则,采用解表达,因势利导,从表而解。而小儿因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袭,且感邪之后,易于传变,即易形成寒热错杂之证。小儿脾常不足,运化能力不足,易受外邪侵袭,而化湿化热,困于中焦,而致食欲不振;小儿肝脏疏泄功能不全,易致肝风内动。因此辛凉解表之时,注重平肝祛风,化湿健脾。此病案典型,分析到位,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病案。
望、闻、切诊:舌红,苔白厚腻,脉数
理化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8.20×109/L N53.02%L30.30%
中医诊断:感冒(暑湿型)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清热解表芳香化湿
处方:
柴胡6g黄芩10g栀子10g连翘10g
藿香10g生石膏20g佩兰10g青蒿15g
牡丹皮10g神曲10g炒莱菔子10g炒牵牛子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