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课件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2 湘美版

书法的点画之美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2.感悟、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3.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过程与方法: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表现书法。
情感与态度:尊重汉字,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用毛笔写字,对汉字的起源、发展并不了解。
不能从整体的角度了解书法。
对汉字书法的点画也没有系统的研究过,更没有深入的感知书法点画的内在魅力以及书法点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3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比较、分析,感受汉字书法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重点分析感受篆书、隶书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难点:体会、感悟篆书、隶书两种字体点画的藏头、护尾、提按、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锋变化。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播放视频《汉字的演变》导入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汉字书法的神奇与美丽。
活动2【讲授】欣赏与分析1.以“马”字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汉字演变历程中不同字体的典型特征:甲骨文(刻画符号) 小篆(笔画粗细均匀、圆融含蓄) 楷书(结构匀称、形体方正)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字体中线条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活动3【活动】篆书作品赏析《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
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活动4【活动】隶书作品赏析《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
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字势遒美而俊逸,线条秀美而飞动的特点。
以“波画”为例,解释“蚕头燕尾”“提按”“藏锋”“露锋”等术语。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习者将会:•了解书法的历史和发展;•学习书法中最基础的笔画:点、横、竖、捺、提、钩;•学会运用这些基础笔画,书写简单的汉字;•体验书法艺术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2. 教学步骤2.1 介绍书法的历史和发展通过图示和简单的介绍,让学习者了解古代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并且了解书法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
2.2 讲解六种基本笔画在墨宣纸笔的带领下,讲解六种基本笔画:1.点:以笔锋的顶端在纸上轻轻落点,点画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横:以笔锋水平放置于纸面,手腕用力向右扭转至笔头离开纸面,呈现出一条横线。
3.竖:以笔锋垂直放置于纸面,由上至下运笔,呈现出一条竖线。
4.捺:以笔锋斜着放置于纸面,由上至下、由右至左、由左至右中的一方向运笔,呈现出一条斜线。
5.提:以笔锋斜着放置于纸面,在竖行或横行的基础上,由下至上加以提笔,呈现出一条斜线。
6.钩:以笔锋斜着放置于纸面,从下至上画出一个小弯,再从上至下画出一条直线,呈现出一条勾线。
2.3 练习基本笔画教师带着学生练习基本笔画,通过纸笔的感性体验,让学习者理解更深刻。
2.4 书写简单汉字让学生根据练习所得的基础笔画,书写简单汉字,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点评指导。
2.5 欣赏书法作品通过欣赏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书法家的风格与表现方式。
并且,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
3. 教学工具1.墨宣纸笔;2.书法字帖;3.著名书法家作品集。
4. 教学反思书法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我们的美育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练习基本笔画、书写汉字、欣赏作品等一系列环节,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领悟到书法的艺术之美。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实际上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淀的过程,学生不可能一节课就能掌握所有的技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积累,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步步练习中逐渐掌握书法的精髓和规律。
七年级上册美术《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七年级上册美术《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题7、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内容楷、隶、篆、草四书。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时2时执教教师赵成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2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自然生活艺术与汉字书法点画之间的联系。
3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4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
教学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合作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第一时一、欣赏导入。
交流、启发。
、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独立思考问题。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2二、篆、隶作品赏析。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
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
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学生欣赏各阶段汉字的笔画变化。
2、学生评述。
感受摄影书法的魅力、表他自己的真实感受。
2三、临写体验。
品味、提高。
、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学生临写。
“实战训练”四、讨论交流。
第7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点画。
2.识别书法作品中的点画元素。
3.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4.能够模仿书法的基本点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书法的点画元素和基本笔画。
2.教学难点:针对学生书法习惯不好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10分钟)
1.老师出示多幅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说出书法中的点画元素。
2.引导学生思考:书法中点画的作用是什么?
3.2 讲解(20分钟)
1.讲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讲解书法中点画的分类和基本笔画。
3.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书法的点画和笔画。
3.3 练习(30分钟)
1.进行基本点画的训练:让学生分别练习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点画。
2.进行字体的练习:让学生仿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字。
3.进行字体拼写练习:让学生拼写“书法”、“世界之极”等词语,并进行点画练习。
4.老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3.4 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要点,和自己的学习心得。
2.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点画,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点画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但是对于一些书法习惯不好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辅导,以克服不良的书写习惯。
下一次教学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具体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书写水平,唤醒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4

《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感悟、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
(2)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2)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比较、分析,感受汉字书法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重点分析感受“小篆”、“隶书”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感悟“小篆”、“隶书”两种字体点画的藏头、护尾、提按、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锋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剪辑《汉字五千年》提问:我们看到了什么?生答:各种不同的汉字、文字。
2、导入语: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汉字书法的神奇与美丽。
二、引导欣赏与分析1、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思考一下问题:①汉字的演变发展历程是怎样的?②小篆典型的笔画特征是什么?(粗细均匀、藏头、护尾)③隶书笔画的突出特征是什么?(“蚕头雁尾”是典型的隶书笔画)(1)结合学生对汉字演变历程的思考,引导欣赏从相传“仓桀造字”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神龙本)。
小结:如果说斧、锤的发明十倍地增强了人类的力量,弓箭的发明百倍地延长了人类的手臂,那么文字的发明则无限地扩展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社会因此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
(2)引导分析汉字演变历程中不同字体的典型特征:甲骨文(刻画符号)、小篆(笔画粗细均匀、圆融含蓄)、楷书(结构匀称,形体方正)……2、考考你:你知道天下三大行书吗?思考:(1)书法作品的产生与社会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2)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有什么联系?3、名作欣赏:①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晋)的《兰亭序》,颜真卿(唐)的《祭侄文稿》,苏轼(宋)的《黄州寒食帖》。
[精品]2019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1 湘美版
![[精品]2019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1 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0db04f8dd3383c4ba4cd215.png)
书法的点画之美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点画书写的要求临写不同的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并能够按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2学情分析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很强,观察、记忆、想象、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
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对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选择恰当的传达教授方式,开展互动交流,重视引导、评价,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书法的常见形式,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一、欣赏感受播放视频《文化中国-汉字》(影片)。
引导学生结合影片中说说中国文字的魅力。
每一个汉字就像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汉字书法神奇与美丽的旅途,体会书法的点画之美。
揭题(板书课题):《书法的点画之美》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5000多年前,那时还没有文字,没有电脑,人们为了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就在绳子上打一些结用来记录所发生的事情,但是这十分复杂不方便,后来,人们就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记录这些事情。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先祖们想出了什么方法吗?学生思考回答(画、写)古人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想要记录事情、表达意思,于是画了一张画,便有了文字。
多媒体出示图片: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图片)学生欣赏甲骨文字,用手指在空中把自己的属相写一写、画一画。
活动3【讲授】欣赏讨论三、欣赏讨论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2、具体分析两种字体“小篆”“隶书”(多媒体出示小篆和隶书图片各一幅)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小篆:整体简洁、质朴、不做任何装饰,笔画粗细均匀、线条劲挺圆润,直线与曲线的对比,曲线长短的对比,曲线弧度的对比,小篆独特的点画之美隶书:隶书以波势著称。
初中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感悟、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
(3)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2)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2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从汉字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形态入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历程,以甲骨文的空中临写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汉字点画的发展变化,重点分析两到三种字体的笔画。
深入感受汉字的点画之美。
本课不是对书法笔画技法的讲解,是通过汉字书法点画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感受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学生活动可有所创新,运用不同形式、材质去简单体验书法点画之美,提升兴趣,开阔思维。
3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比较、分析,感受汉字书法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重点分析。
感受“小篆”、“隶书”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难点:体会、感悟“小篆”、“隶书”两种字体点画的藏头、护尾、提按、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锋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初中美术《书法的点画之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书法的点画之美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比较、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着重感受汉字书法的点画特点及美感,第二课时学生以实践为主,重点尝试体验对汉字书法点画的认识。
从汉字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形态入手,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以甲骨文的空中临写激发学习兴趣。
继而了解汉字点画的发展变化,重点分析两到三种字体的笔画。
深入感受点画之美。
本课不是对书法笔画技法的讲解,是通过汉字书法点画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感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学生活动有所创新,运用不同形式、材质去简单体验书法点画,提升兴趣,开阔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过书法艺术,有的孩子甚至在此方面专业学习了一段时间。
但大部分学生对汉字的起源、发展知之甚少,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汉字书法。
对汉字书法的点画仅局限于技法的练习,还没有深入感知书法点画的内在魅力以及书法点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以及与自然生活的联系3 、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2、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过程与方法: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表现书法。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2、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剪辑《汉字五千年》提问:我们看到了什么?(生):各种不同的汉字、文字。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汉字书法的神奇与美丽。
(二)、汉字的发展创设情境,时空穿越,我们一同回到5000多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有的人为了记录一些事情、物品,就在绳子上打一些结,(上古结绳记事)后来,我们就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记录这些事情呢?(学):画古人就像同学们一样,想要记录事情、表达意思,于是画了一张画,便有了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汉字数千年来经历了不同的
历史阶段,点画的形态与字形结 构发生了多次美妙的嬗变。
总体来看,汉字的笔画发生 了哪些变化?
甲骨文
小篆
金文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甲骨文主要指殷商时代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 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 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 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 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 完整的文字。
战国中晚期 杜虎符
春秋 栾书缶及铭文
● 简洁质朴、圆融含蓄的篆书线条
不做任何装饰,粗细 均匀而劲挺,婉转而流畅, 回环盘曲,藏头护尾,笔 势多下垂。不同弧度,不 同长短的曲线与直线巧妙 组合,使它更具美感。
● 飞动伸展、波挑起伏的隶书点画
隶书以波势著称。在隶书 中毛笔的功能已得到了较为充 分的发挥线条在小篆的基础上 变连为断,画弧为直,改转为 折,产生了点、横、竖、撇、 捺、钩、折等基本笔画。点画 有肥瘦变化,用笔有轻重提按 的不同,起止有藏锋露锋的区 别,更具变化。
活动
临摹楷、隶、篆三体的“不及”二字,体悟不同字体 中点画线条用笔的提按与快慢,含蓄与张扬、连断与行止 等形态、质感的不同,并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与同学 交流。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尊重 汉文
商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 钟鼎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 铭文就叫作“金文”;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 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又叫 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 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年。
蚕头
藏锋
出锋
波浪形曲线
雁尾
波形和“蚕头雁尾” 是隶书笔画的典型特征。
各
征
隶书的纵向笔画一般较短,横
向笔画多朝左右伸展,有翩翩飞扬
孝
之势。
● 精严整饬、仪态万方的楷书点画
楷书点画法度森严,一笔不苟, 精致多变,形态更具完备。横平竖 直、方整妍美。直线居多却直中见 曲致,藏露结合以藏锋为主。提按 变化,对比强烈,横轻竖重,撇轻 捺重等节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