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

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关键詞儿童哮喘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已逐渐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
现就目前哮喘常见的治疗药物种类、不良反应,在哮喘治疗中地位以及新型哮喘治疗的特点做一总结。
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控制哮喘的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性药物之一,可通过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及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超化及活化,抑制细胞因子合成,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多个环节发挥抗炎作用,现已证实,ICS可有效减轻哮喘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率[1]。
常用的ICS有丙酸倍氯米松(BDP),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ICS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和全身性,局部不良反应有鹅口疮、声嘶,反射性咳嗽等。
全身不良反应主要是生长受抑、骨质疏松,感染,代谢紊乱等,新近上市有环索奈德(CIC)是新一代的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其本身无活性,只有到达肺内,经过肺的内源性酯酶才能使其分解为具有活性的去异丁酰基环索奈德(des-CIC)。
对激素受体相对结合力,地塞米松是100,环索奈德前体是12,环索奈德则增加到1200[2]。
环索奈德拓宽了ICS治疗的安全剂量空间,更有利于哮喘完全控制[3]。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具有抗感染作用外,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的持续和潜在哮喘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同时这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作用对抗哮喘的气道炎症,还可以降低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减少黏液分泌量,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依赖的哮喘患者的激素用量,改善生活质量。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可抑制IgE介导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对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也有选择性抑制,是一种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它适用于轻度哮喘长期治疗也可作用于预防运动性哮喘,防止干冷空气等诱发的喘息性发作,不良反应极少,可长期安全使使用。
组胺H1受体阻断药:本类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啶,酮替芬等)具有抗过敏作用,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游走、趋化、合成和释放化学介质,加强β2受体激动剂的效应,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起平喘作用,联合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具有更好的抗哮喘作用,并且可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相比[4]。
儿童哮喘诊治研究进展

contents
目录
• 儿童哮喘概述 • 儿童哮喘的诊断 • 儿童哮喘的治疗 • 儿童哮喘的研究进展 • 儿童哮喘的护理与康复 • 儿童哮喘的预防与控制
01 儿童哮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 疾病,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 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 状。
3
政策支持
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保障哮喘患儿的权益,如 医疗保障、教育支持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非药物治疗
哮喘教育与管理
向家长和患儿普及哮喘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急性发作。
环境控制
避免室内过敏原和刺激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运动与锻炼
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肺功能,增强体质。
心理支持
关注患儿心理健康,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免疫治疗与预防
免疫调节
疫苗接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过敏反应和 哮喘发作风险。
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减少住 院和急诊就诊次数。
03
02
肺功能改善
改善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呼气 峰流速等。
控制药物使用
合理使用哮喘控制药物,避免过度 依赖和不良反应。
04
公共卫生与社会支持
1 2
健康教育
开展儿童哮喘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认 知和意识。
社区干预
提供社区层面的哮喘防治服务,如定期随访、健 康指导等。
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降低呼吸 道感染风险。
预防性药物
如色甘酸钠等,用于预防哮喘发作。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充足 睡眠和减少压力等,有助于预防哮喘发作 。
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摘要:小儿支气管哮喘在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
它具有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且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严重危害到儿童身心健康[1]。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水平也逐步提高。
本文详细介绍了关于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关键字:小儿支气管哮喘;进展;治疗;疗效1 哮喘发作的新机制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哮喘只是由于支气管痉挛导致的,所以临床上一般采用扩张支气管的方式治疗哮喘。
但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哮喘的发作与多种炎症因子的参与有关,是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2]。
而目前认为参与炎症反应的不仅有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常见炎症因子,还与上皮细胞分泌转录因子(激活蛋白AP-1及核因子NF-KB) 、分泌细胞因子RANTES和细胞因子(白介素-13) 以及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遗传基因、TH亚群的平衡失调、反义核酸、细胞程序性凋亡及共刺激因子有关[3]。
这些炎症因子的共同作用,使气道的细胞遭到破坏,引发一系列气道高反应性的临床症状如气急、喘息、胸闷及咳嗽等[4]。
这些症状常反复发作,经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并伴有加剧现象,严重时甚至危及儿童生命。
由于对哮喘机制的深入认识,在临床治疗上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案。
下面就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的探讨。
2 免疫疗法2.1 特异性免疫疗法。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具有特异性的变应原蛋白的质粒DNA (pDNA)。
已有动物实验证明,特异变应原蛋白的质粒DNA(pDNA)可以降低血液中的IgE 水平[5]。
同时研究发现,只要注射两至三次,即可获得永久免疫。
现在已有研究报道,将通过联合应用编码细菌DNA片段的pDNA和几种常见的变应原蛋白质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同时,研究应用变应原的的片段或无致敏性变应原治疗哮喘也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2.2 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2.2.1 IgE单克隆抗体。
该抗体能结合体内游离IgE,从而降低血清中IgE浓度[6],抑制IgE与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结合,从而抑制炎症。
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进展及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进展及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近年来,针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进展不断涌现,包括药物疗法、免疫疗法、康复治疗等多个方面。
药物疗法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基础。
传统的支气管扩张剂和类固醇药物在控制症状和预防急性发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近年来,新型的药物疗法逐渐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如来那度胺、蒽醌酮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控制炎症过程,有望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疗法,免疫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免疫疗法通过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调节免疫反应,改善支气管炎症状况。
目前,免疫疗法主要以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为主,包括变态反应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
这些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或阻断免疫反应,减少过敏原对机体的损害。
此外,康复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
康复治疗包括体育锻炼、支气管哮喘教育和心理支持。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身体素质,增加机体对应激和炎症的耐受性。
支气管哮喘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正确使用药物,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
心理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的进展,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气道炎症分型和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类型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个体化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和疾病进程,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这些研究希望能够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在支气管哮喘研究中也有潜力。
基因治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基因导入到机体中,以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
细胞治疗则利用自体或异体干细胞或成体细胞进行治疗,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恢复正常功能。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治疗在药物疗法、免疫疗法和康复治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运动在儿童哮喘防治管理中作用的研究_.kdh, attachment

第二部分 运动在儿童哮喘防治管理中作用的研究前言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各种刺激因素包括兴奋、气候变化、吸烟等都可能诱导气道痉挛,导致哮喘发作。
过度的运动也是诱发哮喘的因素之一,由运动诱发的哮喘称运动诱发哮喘(EIA)。
EIA影响着大多数哮喘患儿, 而由此引起的不愉快症状可能让患儿不愿意参加运动,许多家长、老师也因此认为哮喘患儿少参加运动可以减少哮喘发作,很多医务人员也因为对运动锻炼问题的认识不清,而未对哮喘患儿进行运动指导甚至支持患儿限制运动。
近年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研究均显示哮喘患儿比其同龄儿童参加运动减少。
Glazebrook等[11]的一项对56例哮喘患儿和61例非哮喘患儿的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哮喘患儿比非哮喘患儿参加较少的体力活动(中位数分别为4小时每天和6小时每天),哮喘是低运动评分的最强的预测指标,在哮喘患儿中60.7%的家长及66.1% 的患儿认为哮喘是参加运动的障碍。
在David等[12]的研究中,哮喘组平均每日活动时间为116分钟,对照组为146分钟,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哮喘组有21%每天活动时间不足30分钟,而对照组仅有9%;哮喘患儿每周活动时间小于3天的有23%,对照组仅11%,存在明显差异。
在哮喘患儿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家长关于运动的观念对患儿活动水平的影响最大。
中到重度哮喘的患儿更容易每天活动时间不足30分钟;而家长认为运动有益于哮喘的患儿每天运动时间则容易超过120分钟。
德国对46个学校的254位体育老师的调查显示只有60%的患儿在体育课上和别的孩子参加同样的运动,40%的孩子不参加运动,或者参加较少或较低强度的运动[13]。
在澳大利亚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来自家长的观察显示有31%的患儿因为哮喘不参加运动,21%不骑车,20%不游泳,18%在课间不活动[14]。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新进展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新进展一.哮喘的定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哮喘的定义几经修改,这过程折射了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化和更正,由此也带来治疗上的进步和药物的更新。
1959~1962年间哮喘定义为:发作性气道阻力增加,发作时双肺弥漫性、呼气相对为主的哮喘,可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或经药物治疗后缓解。
这是一个基于对症状认识和以支气管解痉治疗为主体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变态反应的进展,哮喘定义发生了改变,哮喘被认为是一种由L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气道疾病,存在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临床表现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气道阻力增加。
20世纪90年代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开始确立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的学说,并认识到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密切关系。
自2002年后至今,哮喘定义无明显改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使易感者对多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出现广泛程度不一的的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这一定义明确了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的复杂性在于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所参与,又有多种激发因子,并与机体易感性有关系。
哮喘病理生理基础是气道高反应性,而症状并非单一喘息,尚有气促、胸闷和咳嗽。
定义还指出了哮喘的转归,大部分可以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但尚不能治愈。
二.哮喘的诊断1.诊断的依据(1).喘鸣指呼气相高音调哨笛音,而不是痰鸣声。
注意胸部体征正常并不能排除哮喘。
(2).有以下任何病史者注意强调的是“反复”两字。
1)反复咳嗽,尤其在夜间加重。
2)反复发作的喘鸣。
3)反复发生的呼吸困难。
4)反复出现的胸闷。
(3)症状在夜间出现或加重,扰醒患儿。
(4)症状出现或加重呈季节性。
(5)患儿同时有湿疹、花粉症或哮喘和(或)其他变应性疾病的家族史。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与进展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与进展目的现阶段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的差异比较大,本文试图探索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与进展,以期推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
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01月01日~12月31日我科收治的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60例为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与进展进行论述。
结果5岁以上儿童哮喘占比较少,5岁以下儿童喘息临床上很常见,对该年龄段的儿童哮喘诊断要慎重,在治疗上分成急性发作期治疗和长期治疗方案。
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儿童哮喘应坚持个体化、持续、长期、规范的治疗原则。
标签: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进展1临床资料哮喘是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约3亿人受到哮喘病的困扰,我国全国的哮喘病患者约有3000万,是哮喘病死亡率比较高的国家,其中儿童约占1/3人数。
儿童支气管哮喘又被称为儿童哮喘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近一半的患者病症会延续到成年,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较为复杂,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一方面,在一些基层医院,将儿童哮喘病当作支气管炎或肺炎来治疗来诊治的情况很常见。
误诊、误治的现象时常发生,另一方面,一些被诊治为哮喘病的儿童,往往只是沿用老药或民间偏方来治疗,其治疗不够正规化也不受重视,多数支气管哮喘经简单治疗缓解,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但由于认识不足,容易导致患者家庭对孩子病情的忽视,病情状况不容乐观,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孩子的哮喘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另外,误诊导致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但对小儿哮喘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使患者及患者家庭在生活和经济上遭受影响,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多种并发症。
本文选取2013年01月01日~12月31日我科收治的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6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在0.9~13.1岁,病程1.5~4.8个月,患儿均已喘息、胸闷、反复咳嗽、气促就诊。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新进展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32期哮喘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四大顽疾之一,统计显示,目前全球超过3亿人受到哮喘疾病的困扰。
我国哮喘病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国哮喘病患者数量已超过3000万,且1/3以上患者为儿童。
儿童哮喘病也称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且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若儿童支气管哮喘未得到有效治疗,将有约2/3的患儿症状延续至成年[1-2]。
研究显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呼吸道感染、运动因素、气候因素、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等,刺激性气体、环境污染、毛绒玩具、宠物毛皮、花粉等均能够引起儿童过敏性炎症的发生,长期反复的过敏性炎症极易导致儿童出现哮喘病。
此外,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及中耳炎、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可引起呼吸道局部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并反复发作也是导致儿童哮喘病发生的重要因素[3-4]。
目前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儿童哮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将儿童支气管哮喘当成支气管炎或肺炎治疗的案例时有发生[5-6]。
此外,确诊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儿的治疗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患儿经简单治疗症状缓解或急性期发作过后症状自行缓解后,容易导致患儿家庭降低对病情的重视,从而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留下健康隐患。
哮喘病的长期反复发作,也会导致心功能衰竭、肺气肿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7]。
随着近年来学界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疾病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药物研发也取得一定效果,本文拟对近年来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进展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哮喘病的本质是以T 淋巴细胞(TLC)、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和呼吸道高反应性(AHR)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 ] R 5 6 2 . 2 5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8 8 4 9 ( 2 0 1 7 ) 2 3— 2 6 2 0— 0 3 可 发 生 支气 管痉 挛达 3 0 a r i n 之久 , 持续 2 ~ 3 h 。缓解 后有 1 ~ 3 h
容 易发 现 问题 , 对 于 哮 喘 测 定 有 着 较 好 的 敏 感 性 。 一 般 情 况 下, 运 动 持 续 过 程 中 呼 吸 功 能 短 暂 性 的持 续 上 升 , 但在 3 0 r a i n
后 逐 步恢 复 到一 般 水 平 , 而 部 分 哮 喘 患 儿 由于 病 情 较 为 严 重 , 在 负 荷试 验 的 过程 中 , 不 能耐 受负荷 , 从而不 能完成试 验 , 有 些 患 儿在 负荷 试 验 进 行 过 程 中 , 呼 吸 功 能 不 能 在 半 小 时 时 恢
的不应期 , 在此期 间 4 0 % 一 5 0 % 的患 者 再 进 行 运 动 则 不 发 生 支气 管 痉 挛 。 根 据 上 述 运 动 后 不 久 出现 的 咳 嗽 、 胸 闷、 气急、 喘息 及 两 肺 闻 及 哮 鸣 音 等 临 床 特 征 , 即 临床 诊 断 E I A 。 确 诊 需 要 做 运 动 激 发 实 验 。在 运 动 诊 断 过 程 中 , 运 动 负
儿 童 支 气 管 哮 喘运 动疗 法 的研 究 进 展
李跃英 , 史宝海 ( 1 .山 东省 肥城 市人 民医院 , 山 东 肥城 2 7 1 6 0 0 ; 2 .山 东省泰安 市 中心 医院 , 山 东 泰安 2 7 1 0 0 0 )
[ 关键词 ] 儿童 ; 支气管哮喘; 运 动 疗 法
复正 常水 平 , 多需要持续 1 h以 上 。
1 . 2 运 动 性 哮 喘 的 机制 在 哮 喘 的 致 病 过 程 中 , 炎 性 分 子 如 前列腺素 、 组 胺 及 白三 烯 等 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其 参 与 了气 道 黏 液 分泌 、 黏 膜 通 透 性 变 化 以及 炎 性 过 程 , 与 平 滑 肌 的舒 张 和
而 合 理 的运 动 模 式 可 通 过 训 练 达 到 预 防 、 控制 哮喘 发作 的 目
的 ”。 。因此 , 对 于哮喘患儿 , 应 该 正 确 处 理 的诊 断 方 式 , 临 床 常 用 的 为跑 台和 自行 车 。
跑 台模 式 为起 始 速 度 6 k m / h , 坡度 1 0 % 来逐 步增加 负荷 , 自
时间均为 6 m i n , 以符 合 后 初 试 时 间 、 5 m i n 、 1 5 m i n及 3 0 mi n分 别 进 行肺 功 能 的测 定 。 自行 车 模 式 较 为 客 观 , 而 跑 台 测 定 更
儿 童 哮 喘 的病 因 复 杂 , 大 多数 患者 本身 为过 敏体 质 ( 由 多 基 因遗 传 决 定 ) , 生后受周 围环境 因素影 响 , 在 接 受 某 些 激
之 间 的关 系 , 通 过 制 定 合 理 的 运 动 模 式 以抑 制 哮 喘 的 发 生 。
现就运动疗法 的可行性 、 具 体 方 法 及 注 意事 项 综 述 如 下 。
1 运动 与 支 气 管 哮 喘
行 车模式为 6 0 r / a r i n , 0 . 0 3 5 k p / k g 来逐步增加负荷 , 首 次 负 荷
6—1 0 m i n , 或 停 止 运 动后 2—1 0 ai r n内 出 现 支 气 管 哮 喘 急 性
发作 症状 , 大部 分患者 持续 3 0—6 0 m i n后 缓 解 , 小 部 分 患 者
[ 2 3 ]V i z z a r d i E, N o d a r i S , D’ A l o i a A, e t a 1 .C A 1 2 5 t u m o r a l ma r k e r p l a s -
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 、 过敏原 、 运动、 气候变化 、 药 物 及 情 绪 等 作 用 下 诱 发 哮 喘或 加 剧 哮 喘 发 作 程 度 。 1 . 1 运 动 性 哮 喘 的定 义 运 动 性 哮 喘 又 称 为 运 动 诱 发 性 哮 喘( E I A) , 是 指运 动 后 发 生 的 急 性 、 暂 时 性 支 气 管 痉 挛 和 气 道 阻力增高的病理状 态。多见 于青少年 , 典 型 病 例 是 在 运 动 后
・
2 6 2 0・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7 A u g , 2 6 ( 2 3 )
儿 童 支气 管 哮 喘 ( 简称 哮喘 ) 是 一 种 慢 性 气 道 变 态 反 应
性炎症 , 主要表现 为气 道高 反应性 ( A HR) 、 气 流 受 限 和 肺 功 能降低 , 气 道 炎 症 和 气 道 重 塑 是 其 主 要 病 理 学 特 征 。 越 来 越 多 的 证 据 表 明儿 童 哮 喘 的 发 生 与 运 动 因素 有 着 密 不 可分 的联 系, 在 运 动 过 程 中不 合 理 的运 动模 式 可 能 会 导致 哮 喘 的 发 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