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定额核算方案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一)时间定额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制定合理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者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的。
在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保持平均先进水平。
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T0,称为单件工序时间。
它由下述部分组成。
1 .基本时间t b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对机械加工而言,就是直接切除工序余量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或切出时间)。
基本时间可按公式求出。
例如车削的基本时间t b 为:式中t b ——基本时间( min );L j——工作行程式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出和切入长度( mm );Z ——工序余量( mm );n——工件的旋转速度( r/min );f——刀具的进给量( mm/r );a p——背吃刀量( mm )。
2 .辅助时间t a辅助时间是为保证完成基本工作而执行的各种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装卸工件的时间、开动和停止机床的时间、加工中变换刀具(如刀架转位等)时间、改变加工规范(如改变切削用量)的时间、试切和测量等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
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
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
单件小批生产则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来估算。
3 .技术服务时间t c技术服务时间是指在工作进行期间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修磨刀具、砂轮及修整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4 .组织服务时间t g组织服务时间是指在整个工作班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班前班后领换及收拾刀具、检查及试运转设备、润滑设备、更换切削液和润滑剂以及班前打扫工作场地、清理设备等消耗的时间。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1+宽放率);宽放率=(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工时(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宽放率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1.生理宽放一般取2%~5%。
2.疲劳宽放一般取5%~20%;3.管理宽放一般取3%~10%4.特殊宽放电子制造业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取10%21.75天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月计薪天数,无论某个月您的实际上班天数大于21.75天(如7月份、8月份)还是小于21.75天(如10月份、春节所在的那个月),月计薪天数都是按照21.75天计算的。
这个21.75天只是为计算加班工资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并不是平时计算月工资用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 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的结算工时定额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的结算工时定额
结算工时定额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车工时:即驾驶员在实际驾驶过程中的工作时间。
由于
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容易疲劳,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一般规定
每日和每周的行车工时限制。
这些限制可以根据不同车辆类型、道路条件和运输距离等因素有所调整。
2.装卸工时:指装卸货物所需要的工作时间。
不同货物的装
卸难度和工作量不同,所以管理机构会制定相应的装卸工时定额。
驾驶员在装卸货物过程中需要参与,因此也要考虑到装卸
工时对驾驶员的工作时间的影响。
3.休息时间:为了保障驾驶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驾驶,道路
运输管理机构要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必须进行规定的休息时间。
这些休息时间包括每日的连续驾驶时间限制、每周的驾驶
时间限制以及必需的休息间隔。
4.加班工时:如果因特殊情况需要超出正常工作时间进行运
输活动,驾驶员可能需要进行加班。
管理机构会制定相应的加
班工时定额,以确保驾驶员和企业能够合理安排加班工作。
这些结算工时定额的制定旨在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工作时间,保障驾驶员和企业的权益,提高道路运输活动的效率和安全性。
道路运输企业和驾驶员都应当遵守这些定额,确保自己和他人
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时间定额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制定合理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者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的。
在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保持平均先进水平。
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T0,称为单件工序时间。
它由下述部分组成。
1 .基本时间t b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对机械加工而言,就是直接切除工序余量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或切出时间)。
基本时间可按公式求出。
例如车削的基本时间t b 为:式中t b ——基本时间( min );L j——工作行程式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出和切入长度( mm );Z ——工序余量( mm );n——工件的旋转速度( r/min );f——刀具的进给量( mm/r );a p——背吃刀量( mm )。
2 .辅助时间t a辅助时间是为保证完成基本工作而执行的各种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装卸工件的时间、开动和停止机床的时间、加工中变换刀具(如刀架转位等)时间、改变加工规范(如改变切削用量)的时间、试切和测量等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
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
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
单件小批生产则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来估算。
3 .技术服务时间t c技术服务时间是指在工作进行期间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修磨刀具、砂轮及修整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工时定额核算方案-10页

目录1.0 范围--------------------------------------------------------------------22.0 定义--------------------------------------------------------------------33.0 目的--------------------------------------------------------------------44.0 职责--------------------------------------------------------------------55.0 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66.0 工时定额的组成-----------------------------------------------------77.0 工时定额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88.0 “技术测定法”的实际应用方法--------------------------------99.0 “现场实际考核法”的实际操作方法--------------------------101.0 范围本方案规定了工时定额的含义、形成内容和操作流程。
本方案只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对工时定额的管理和考核。
2.0 定义工时定额:工时定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下,规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生产多少合格产品或每生产一件合格产品需要多少时间的标准。
3.0 目的4.1、统一、规范公司的工时定额标准,贯彻、执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薪酬制度。
4.2、通过科学的工时定额,合理的组织、使用劳动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劳动损耗。
4.3、通过合理的工时定额,科学的制订生产计划、销售(业务计划)和财务计划。
车工工时定额核算

圆周率 3.14
粗车核算 加工件长度
L(mm) 200
T基 42
圆周率 3.14
D(mm) 160
N(转/ 分) 120
T辅 8.4 V(米/ 分) 110
圆周率 3.14
精车核算 加工件长度
L(mm) 480
T基 273
D(mm) 160
N(转/ 分) 65
T辅 54.6
常量 1000
N(转/ 分) 300
常 量 V(米/分) 318 157.23
D(mm) 200
D(mm) 200
V(米/ 分) 150
N(转/ 分) 250
常 量 工件转速N 318 238.50
常 量 V(米/分) 318 157.23
切削公速法度线V计=3算.14* 工件直径D*工件 转速N/1000或 速度V=工件转速 N*工件直径 D工/3件18转速N=切 削速度 V*1000/3.14*工 件直径 车工时核算:单 件工时T=(工件 加工长度L/(工 件转速N*进给量 S))*(总余量 H/切削深度)
圆周率 3.14
V(米/ 分) 90
D(mm) 550
常量 1000
工件转速N 52.11
V(米/分) 150.72
S(mm/ 转) 0.2
加工总余量H(mm) 切削深度t(mm)
10
3.00
时间(分 钟) 28
T准
T服
N工件数量 实际工时Fra bibliotek2.1
2.94
1.00
55
常量 1000
N(转/ 分) 300
D(mm) 550
常量 1000
工件转速N 63.69
V(米/分) 150.72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一)时间定额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制定合理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者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的。
在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保持平均先进水平。
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T0 ,称为单件工序时间。
它由下述部分组成。
1 .基本时间tb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对机械加工而言,就是直接切除工序余量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或切出时间)。
基本时间可按公式求出。
例如车削的基本时间tb 为:式中tb ——基本时间(min );Lj ——工作行程式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出和切入长度(mm );Z ——工序余量(mm );n ——工件的旋转速度(r/min );f ——刀具的进给量(mm/r );ap ——背吃刀量(mm )。
2 .辅助时间ta辅助时间是为保证完成基本工作而执行的各种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装卸工件的时间、开动和停止机床的时间、加工中变换刀具(如刀架转位等)时间、改变加工规范(如改变切削用量)的时间、试切和测量等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
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
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
单件小批生产则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来估算。
3 .技术服务时间tc技术服务时间是指在工作进行期间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修磨刀具、砂轮及修整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4 .组织服务时间tg组织服务时间是指在整个工作班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班前班后领换及收拾刀具、检查及试运转设备、润滑设备、更换切削液和润滑剂以及班前打扫工作场地、清理设备等消耗的时间。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一)时间定额时间定额不仅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也是安排生产计划,计算生产成本的重要依据,还是新建或扩建工厂(车间)时计算设备和工人数量的依据。
制定合理的时间定额是调动工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它一般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或类比的方法,或者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确定的。
在使用中,时间定额还应定期修订,以使其保持平均先进水平。
在机械加工中,完成一个工件的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T0,称为单件工序时间。
它由下述部分组成。
1 .基本时间t b基本时间是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
对机械加工而言,就是直接切除工序余量所消耗的时间(包括刀具的切入或切出时间)。
基本时间可按公式求出。
例如车削的基本时间t b 为:式中t b ——基本时间( min );L j——工作行程式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出和切入长度( mm );Z ——工序余量( mm );n——工件的旋转速度( r/min );f——刀具的进给量( mm/r );a p——背吃刀量( mm )。
2 .辅助时间t a辅助时间是为保证完成基本工作而执行的各种辅助动作需要的时间。
它包括:装卸工件的时间、开动和停止机床的时间、加工中变换刀具(如刀架转位等)时间、改变加工规范(如改变切削用量)的时间、试切和测量等消耗的时间。
辅助时间的确定方法随生产类型而异。
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使辅助时间规定得合理,需将辅助动作分解,再分别确定各分解动作的时间,最后予以综合。
中批生产则可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来确定。
单件小批生产则常用基本时间的百分比来估算。
3 .技术服务时间t c技术服务时间是指在工作进行期间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更换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修磨刀具、砂轮及修整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4 .组织服务时间t g组织服务时间是指在整个工作班内,消耗在照看工作地的时间,一般包括:班前班后领换及收拾刀具、检查及试运转设备、润滑设备、更换切削液和润滑剂以及班前打扫工作场地、清理设备等消耗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0 范围-------------------------------------------------------------------- 22.0 定义-------------------------------------------------------------------- 33.0 目的-------------------------------------------------------------------- 44.0 职责-------------------------------------------------------------------- 55.0 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 66.0 工时定额的组成-----------------------------------------------------77.0 工时定额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88.0 “技术测定法”的实际应用方法--------------------------------99.0 “现场实际考核法”的实际操作方法--------------------------101.0 范围本方案规定了工时定额的含义、形成内容和操作流程。
本方案只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对工时定额的管理和考核。
1.1定义工时定额:工时定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下,规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生产多少合格产品或每生产一件合格产品需要多少时间的标准。
1.2目的2.1、统一、规范公司的工时定额标准,贯彻、执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薪酬制度。
2.2、通过科学的工时定额,合理的组织、使用劳动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劳动损耗。
2.3、通过合理的工时定额,科学的制订生产计划、销售(业务计划)和财务计划。
2.4、通过合理的工时定额,科学的进行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
2.5、通过准确的工时定额,科学、合理的对生产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3.1职责3.2、工艺组负责收集国内机械行业在工时定额方面相关的资料和标准,借鉴其它企业在工时定额方面的经验和相关的资料,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准确的工时定额核算方案,计算出合理、准确的工时定额。
3.3、工艺组负责在标准工时的基础上,综合材料、人工、设备三方面的成本费用,计算出产品的加工成本。
3.4、生产部负责凭借工时定额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激发生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激励生产员工相互展开劳动竞赛,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不断的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3.5、生产部负责根据工时定额制定出合理的用工计划和生产计划。
3.6、财务部负责根据工艺组提供的加工成本,做出准确的生产成本报表。
3.7、营销部负责根据工艺组提供的加工成本,准确的向客户做出产品报价。
1.3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目前国内机械行业关于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大体上有四种方法。
即:“经验估算法”、“比较类推法”、“技术测定法”和“现场实际考核法”四种方法。
现在,我们在这里就这四种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来解释和确定我公司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1.4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由工时定额员、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工人组成工时定额制订小组,根据他们的实际经验,参照有关技术文件和产品实物并考虑使用的设备、工具和其它生产条件直接进行估算而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便易行,工作效率高。
但比较粗糙,准确性差,故此种方法多不被企业所采用。
1.5比较类推法:“比较类推法”是通过与现有产品同类(但不同型号)的典型零件和工序的定额标准进行对比类推而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比经验估算法较准确,并且简便易行,但受到可比性的限制,故其准确性仍然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1.6技术测定法:“技术测定法”是通过技术分析、运用计算公式对加工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加工工序、加工工步所耗用的加工时间做认真、细致的计算,最终对该加工件所应该耗用的加工时间得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充分的技术数据,准确性高,是工时定额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制订工时定额的主要方法之一。
虽然,这种方法较前两种方法所投入的人力、时间的消耗要大一些,但随着当前工时计算软件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1.7现场实际考核法:“现场实际考核法”是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由工时考核员在加工现场对加工件每一道加工工序实际消耗的加工时间进行考核、统计,并结合考虑生产设备、技术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通过对比、分析、计算,从而制订出工时定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因为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故其得出结果的准确性不高,所以不宜作为一种主要的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
实际上,因为“技术测定法”对一些加工形状复杂、加工程序毫无规律的加工件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死角,所以一些企业多把“现场实际考核法”作为“技术测定法”的弥补、辅助手段,配合、结合“技术测定法”得出准确的工时定额。
1.8工时定额的最终确定根据上面对几种不同的工时定额的制订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可以得出:结合运用“技术测定法“与“现场实际考核法”,是较为合理的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
事实上,这也是目前被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制订工时定额的方法。
即:以“技术测定法”为主,以“现场实际考核法”为辅,综合运用“技术测定法”与“现场实际考核法”,最终确定加工件的工时定额。
2.6工时定额的组成工时定额由“基本工时”、“辅助工时”、“布置工作地工时”、“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即:实际工时=基本工时+辅助工时+布置工作地工时+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技术准终工时1.9“基本工时”——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表面状态或材料性质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既为“基本工时”。
1.10“辅助工时”——为实现工艺过程所必须进行的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既为“辅助工时”,它包括:2.7装夹料坯和卸取工件的时间;2.8装夹刀具和对刀时间等。
2.9调整机床的时间(包括开车、停车、回转刀架、调整吃刀量、进刀和退刀的空行程时间等);2.10测量和检验工件的时间。
2.11工作过程中校正调整设备和工、夹、模具时间。
2.12工作中断续清理切屑、废料的时间;2.13工作中随时润滑设备的时间;1.11“布置工作地工时”——在工作进行期内,工人处理工作场地内服务于主切削工作所消耗的时间,既为“布置工作地工时”,它包括:3.8工作前整理工作地的时间;4.1 3.2 工作前整理、摆放刀具、工具的时间;5.1加工前整理、摆放料坯时间。
5.2工作中整理摆放工件时间。
5.3下班前整理、存放刀具、工具的时间;5.4下班前打扫工作场地,清理、润滑设备的时间。
1.12“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工人在工作时间内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需要所消耗的时间,既为“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
1.13“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在整个工作班次内,工人进行的技术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既为“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它包括:6.1工作前熟悉图纸、工艺文件的时间;6.2工作前检查及试运转设备的时间;6.3工作前领用刀具、工装夹具、模具的时间;6.4工作前安装、调试工装夹具、模具的时间;6.5工作前更换切削液或润滑剂的时间;6.6下班前整理图纸、工艺文件的时间;6.7下班前填写工作台班记录、交接工作的时间。
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方便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工时核算,可将“辅助工时”、“布置工作地工时”、“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合并为“辅助工时”。
7.1“基本工时”、“辅助工时”、“布置工作地工时”、“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在“实际工时”中各自所占的比例:“基本工时”——用技术测定法所计算出的时间即为“基本工时”;“辅助工时”——根据近年来国内机械行业(私企)较为普遍的选取标准及结合生产现场所进行的实绩考核所得出的结果:辅助工时约为基本工时的25~30%,即:辅助工时=0.25~0.30×基本工时“布置工作地工时”——约为基本工时的6%,即:布置工作地工时=0.06×基本工时“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约为基本工时的6%,即:自然需要及休息工时=0.06×基本工时“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根据生产批次的具体数目及设备、工装夹具、模具的具体使用情况和所进行的相关的技术性工作,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统计、计算所得出的时间值即为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
“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是独立于基本工时以外的工时。
“技术准备和终结工时”每生产批次只计算一次。
1.14“技术测定法”的实际应用方法如前面所介绍的,“技术测定法”是由工时定额员通过技术分析、运用计算公式对加工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加工工序、工步所耗用的加工时间做认真、细致的计算,最终对该加工件所应该耗用的加工时间得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
如:在车床上加工一根长轴,材料为45#钢,料坯直径为60mm,长度为1000mm,两端面及两端中心孔已加工完毕,现要将直径60mm加工至直径55mm,求所耗用的切削工时tm 是多少。
现已知:设:切削速度υc= 87 m/min 工件转速n=462 r/min 吃刀次数z=2走刀量 f =0.16 mm/r 切削行程总长L=1000mmL 1000根据上述已知条件,则:工时tm = ————×Z = —————× 2 = 27.06minn× f 462×0.16“技术测定法”得出的结果只是一个工件的整体的加工工时的一部分,即“基本工时”。
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辅助工时”、“因素工时”,最终得出的数字既为该工件全加工过程所耗用的加工时间,即“实际工时”。
切削速度与工件转速的计算公式:d×π×n υ×1000υc = —————n= —————1000 d×πυ——切削速度(工件圆周线速度)d——工件直径n——工件转速(也为车床主轴转速)工时核算参考资料:1、“金属切削工艺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实用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机械切削工人常用计算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4、“机械切削工人常用工作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15“现场实际考核法”的实际操作方法“现场实际考核法”的实际操作方法是,由工时考核员用记时表在加工现场对加工件每一道加工工序实际消耗的加工时间进行打表记时,然后将记时情况如实地记录在“机加工工序工时现场考核记录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