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云南地理-第五章-水文环境

合集下载

云南地理知识点总结

云南地理知识点总结

云南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4060公里,是国内连接东南亚与亚洲腹地的枢纽和通道。

二、地形地貌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

云南省的最高点位于滇藏交界处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海拔76.4米。

三、气候特征云南省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滇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

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素有“四季如春”的美誉。

省内多数地区年均气温在13~20℃之间,年温差一般为10~15℃。

云南省的年平均降雨量大致为:澜沧江以西1250毫米,毕节、六盘水、宣威、曲靖一带1000毫米,其余地区1125毫米,横断山一带少于1000毫米。

四、自然资源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壤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其中,红壤是省内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壤资源,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因此云南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

此外,云南省地质资源种类繁多,成矿条件优越,尤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五、交通运输云南省的交通运输网涵盖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云南省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文化特色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十二)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十二)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十二)综合题1、[环境保护]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8条通道之一。

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昆明至曼谷公路)的重要路段。

该高速公路主要路段位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条穿过热带雨林的高速公路,公路的建设对热带雨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分析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建设对热带雨林地区野生动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

答案:影响:破坏路线经过地段的森林植被,改变了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使动物的活动区域缩小,活动领地被重新划分,导致动物种群变小和种群间的交流减少,使生态环境岛屿化(碎片化);公路建设期和运营期噪声对热带雨林区动物产生影响;措施:建立动物通行的绿色廊道;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森林路段,高速公路设置动物标志牌,禁止司机鸣笛及降低车速,以减少对珍稀动物的影响;线路选择时尽量避免破坏原始森林,适当增加桥隧比。

解析:本题以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为背景,考查交通线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由材料信息“该高速公路主要路段位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可知,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经过地段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使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受到影响;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经过地区占用大量的空间,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动物群落规模变小,种群之间的相互交流减少,生态环境出现碎片化或斑志状;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建设期和运营期,噪声污染影响了雨林中动物的正常生活,导致有些动物的死亡;措施:交通线路选择时尽量减少对原始森林的破坏,适当增加桥隧比例,为动物建设通行廊道,保证动物的正常迁徙;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森林路段,设置动物标志牌,尽量禁止司机鸣笛,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保护珍稀动物少受人为干扰。

小提示: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的西部边缘,南邻越南、老挝,西邻缅甸,东北连贵州,西北毗邻四川,东南濒临广西。

云南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貌景观。

其次,云南的气候特点也是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处于地球赤道附近,受到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交互影响,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

云南主要分为冬夏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两大类。

冬夏季风气候代表是昆明和大理,为云南最典型的气候类型,夏季温暖多雨,冬季阳光充足,四季如春。

高原气候主要表现在西北部的迪庆和怒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年均气温低于15℃。

云南还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动植物王国”。

云南境内有20个全国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其中包括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和中国南方双响犀牛保护中心等。

此外,云南还是中国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重要交汇地带,许多热带植物和动物在这里分布。

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截至目前,云南已经探明的矿产种类有190多种,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锡、钨、铅、锌、稀土等。

其中,云南的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0%以上,被誉为“全球稀土第一省”。

云南的地理环境也给旅游业带来了独特优势。

云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景点众多,包括大理洱海、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等。

丽江古城和大理洱海是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前来。

总结起来,云南的地理环境独特多样,既有高原、山地,又有盆地,气候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矿产资源丰富。

这些地理环境的优势不仅赋予云南其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为云南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而宝贵的资源。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

基础·自主落实
2.传统农业的发展深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列关于特色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及其自然
环境特征,适合图中区域B的是( B )
A.河谷农业—青稞—高寒 B.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小麦—干旱 C.旱地农业—小麦—冷湿 D.水田农业—水稻—湿热
基础·自主落实
(2022·新疆·阿克苏中考真题)《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有一句谚语“山北黄 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诗句的描绘与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D)
A.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甲地区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地区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丙地区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丁地区
16.(2021·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根据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推测甲、乙、丙、丁四处
易错警示
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线。
× ( )
【解析】1月0°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线。
基础·自主落实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脉甲和河流乙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关于该界线的地理意义,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一月0℃等温线; ②400mm等降水量线; ③河流有无封冻期的界线; 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⑤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⑦旱地与水田的界线; ⑧人口地理界线。 A.①②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⑥⑦ D.④⑤⑦⑧
【答案】(1)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基础·自主落实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
位置
范围
北方地区
我国东北方
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淮河一线以北
南方地区 我国东南方 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新教材地理]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新教材地理]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A 设理念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解析:选A 城市道路绿化带中的树木、草坪可以大 量吸收大气降水,从而增加地下水含量,充分体现下雨 时吸水、蓄水、渗水等作用;图b、c、d中绿地地势高 于道路,易流失到硬化路面,作用不明显,而a图中道 路地势高、绿地地势低,易蓄水、下渗,故选项A正确。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2.雨水花园有哪些作用?、

●增加湿度、调节气温,为鸟类、昆虫、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地。

●为人类活动提供休闲观赏景观,保护排水管道,降解污染。

●影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如在山城雨水花园可缓解水土流失,在干旱区雨水花园可抑制沙尘等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资料2 雨水花园 1.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2.雨水花园有哪些作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1.从对雨水下渗、净 化、蓄积、利用等方 面,说明雨水花园的 作用。
雨水花园通过滞留 雨水和地表径流实现 增加下渗,通过植物 吸收、土壤和其它填 充物过滤与吸附、微 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 净化雨水,通过植物 吸收、土壤蓄积作用 实现涵养水,通过浇 灌植被、弥补公共用 水等实现雨水资源化。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问题研究】
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
D 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地表径流集
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

了解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对于地理学习和实际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加以详细解释和分析。

一、地形1. 地形的分类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高低不平程度。

按照不同的标准,地形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峡谷等。

2. 地形的形成地形的形成受到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地壳运动是地形形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和气候、水文等密切相关。

3. 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不同的影响,平原地形适宜农业发展,而高山地区则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二、气候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

气候受到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的类型根据降水和温度状况,气候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着不同地区的农业、工业和人口分布。

三、水文1. 水文的要素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海洋等水体,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

2. 水文的作用水文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文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层的可耕植物的外部,其类型主要分为沙质土壤、壤质土壤、粘质土壤等。

2. 土壤的养分土壤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3. 土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保护自然地理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知识点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应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保护自然环境。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国土面积第八大的省份,总面积394,000平方公里。

云南地理环境多样,山地、高原、盆地、丘陵、河流等自然景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地理特征。

以下是对云南地理环境的详细概述。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经97°-106°,北纬21°-29°之间。

北部和西部与缅甸、老挝、越南交界,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连,西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西北与四川省接壤。

云南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东北部是高原区,西南部是盆地和低山丘陵区。

云南境内有著名的湄公河、红河、怒江、金沙江等重要河流。

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云南东北部流入老挝,最终注入南海。

红河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发源于中国境内,流经滇池后,流向东南,最终进入越南,注入北部湾。

怒江是中国最大的悬崖峡谷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云南西北部,最后与澜沧江汇合。

金沙江是中国第三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云南北部,最终注入长江。

云南地势起伏,山脉纵横交错。

云岭是云南的主要山脉之一,分割了云南的东西部。

云岭北段是横断山脉,南段是南岭。

横断山脉是中国的重要山脉之一,几乎贯穿了云南省。

横断山脉之南是南岭,南岭是中国的重要山脉之一,也是云南最大的山脉之一云南还有一些著名的平原和盆地,如滇池平原、昆明盆地、玉溪盆地等。

滇池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位于滇池平原上,周围有丽江、昆明等城市。

昆明盆地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和旅游基地。

玉溪盆地位于云南东部,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云南气候多样,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复杂性,云南境内存在着多种气候带。

云南的气候大致可以分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季风气候和高山寒冷气候。

云南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山区,夏季雨水充沛,降雨量较大。

云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分布在中海拔地区,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干燥。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温带落叶阔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北回归线北极圈
理想自然带 的分布规律
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
苔原带:苔原气候;冰原带:冰原气候
北极圈以上
许多山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垂直自然带谱不完整
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相似,但影响因素不同
通过图表加深对自然带分布的记忆 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的形成受热量条件影响,也受水分条件制约
规律: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 显著地区:中纬地区
分布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形成原因
热量
形成基础
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 低纬地区,高纬地区
规律 显著地区
分布
从沿海向 内陆的地 域分异
由赤道到 两极的地 域分异
地球表面普遍存在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干扰和 破坏了地带性分异规律,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局部环流和洋流,局部水分的变化
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局部地热异常
概念 形成因素
非地 带性 分异
局部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北回归线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 风气候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形成原因
水热组合
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垂直方向更替,水平方向延伸
规律
形成基础
山地垂 直地域 分异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分布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高山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水文环境云南地域广,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山地为主;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这样的条件下发育了众多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系(图5-1)。

又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图5-1云南省河流水系分布图第一节水系与河流云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180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

一、云南水系云南省地跨六大水系(图5-1),具体说明如下:1、太平洋水系①长江水系:金沙江、龙川江、螳螂川(普渡河)、小江、以礼河、牛栏江横江、程海、泸沽湖、滇池等,注入东海。

②珠江水系:南盘江、曲江、可渡河、黄泥河、驮娘江、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异龙湖等,注入南海。

③元江(红河)水系:礼社江、绿汁江、把边江、阿墨江、李仙江、南溪河、盘龙江等,注入北部湾。

④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漾濞江、威远江、曼老江、南腊河、南览河、流沙河、洱海等,注入南海。

2、印度洋水系⑤怒江(萨尔温江)水系:老窝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滚河、南卡江等,注入安达曼海。

⑥伊洛瓦底江水系:独龙江、槟榔江、大盈江、瑞丽江等,注入安达曼海。

二、主要河流介绍1、怒江属于印度洋水系的怒江(萨尔温江)水系。

1.1河流概况又称潞江,怒江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云南省的怒族把怒江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

怒江在西藏嘉玉桥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时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称为那曲河;西藏嘉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县为怒江的中游,进入云南境内以后,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间;怒江州境内,4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群山南北逶迤、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雄奇壮观。

湖泊遍布,比较著名的有泸水县高黎贡山的听命湖;福贡县碧罗雪山的干地依比湖、恩热依比湖、瓦着低湖等。

这些高山湖清澈幽静,是由长年冰蚀形成的许多大小不等的湖泊。

云南省泸水县以下为下游,河谷较为开阔,岭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江面海拔在800米以下。

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千米,中国部分2013千米,云南段长650千米;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千米;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积8.7%。

上游除高大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平浅,湖沼广布,中游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两岸支流大多垂直入江,干支流构成羽状水系。

水量以雨水补给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多年变化不大,水力资源丰富。

1.2水文状况怒江流域上下游气候变化较大,上游北部长冬无夏,下游则是长夏无冬。

怒江流域为季风气候区,5~10月雨季主要受西南季风控制,也受东南季风影响,水汽充沛,降雨集中。

降水量由北向南增加,由西向东减少。

怒江进入雨季后降雨连绵不断。

怒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其次为上游的融雪补给。

受流域内地形地貌的影响,径流的补给方式在全流域内存在较大差异,上游区雪山融水、降雨和地下水补给并重;中游区以降雨补给为主,有少量的融雪补给,是流域内降雨量最大的地区;下游区则全部为降雨补给。

怒江流域的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变化较大,汛期6~10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4.2%,而冬季枯水期(12月~次年2月)的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6.6%。

怒江干流洪水由暴雨形成,年最大洪水流量出现在7~8月,根据道街坝站径流资料统计,实测最大洪峰为10400立方米/秒。

怒江属山区性河流,水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据道街坝水文站泥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0.61千克/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301万吨,汛期(6~9月)沙量占年沙量的89.0%。

1.3水能资源与开发问题(1)水能资源图5-2怒江(云南段)水能资源开发规划 怒江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我国境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共计46000兆瓦,其中西藏26259.9兆瓦、云南19740.1兆瓦;干流总计36407.4兆瓦,其中西藏19307.4兆瓦、云南17100兆瓦;支流共计9592.6兆瓦,其中西藏6952.5兆瓦、云南2640.1兆瓦。

怒江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干流,理论蕴藏量占流域总量的80%左右。

怒江中下游径流丰沛而稳定、落差大、交通方便、开发条件好,水量大,淹没损失小,是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为优越的河段,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2)水能开发问题2003年8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了怒江中下游(干流松塔以下至中缅边界)河段两库十三级梯级开发方案,即:松塔水电站、丙中洛水电站、马吉水电站、鹿马登水电站、福贡水电站、碧江水电站、亚碧罗水电站、泸水水电站、六库水电站、石头寨水电站、赛格水电站、岩桑树水电站和光坡水电站的开发方案,全级总装机容量2132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029.6亿千瓦时。

方案推荐马吉、亚碧罗、赛格和六库水电站为怒江中下游河段近期开发工程,碧江、泸水和岩桑树等可作为后续工程。

而伴随开发方案通过的,是长达数年的争辩和一度的停工。

201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称,我国在“十二五”将积极发展水电,怒江水电基地建设赫然在列,其中重点开工建设怒江松塔水电站,深入论证、有序启动怒江干流六库、马吉、亚碧罗、赛格等项目。

云南省政府、怒江州府自2009年以来在两会、北京等极力争取项目的建设。

怒江开发“复活”已成定局,但移民、生态、地质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依然是其难以绕开的几道坎。

【作业:查阅相关资料,尝试探讨怒江水能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认识。

】1.4旅游资源与开发(1)三江并流地质奇观怒江属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内,全长316千米,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它落差大,水急滩高,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十分壮观。

两岸多危崖,又有“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黄河的水量像骏马般地奔腾向南。

怒江就这样昼夜不停地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秀岭的巨大峡谷。

据掌握的资料,这是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及美国西南部长约460多千米、深达1830米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世界第三大峡谷。

图5-3怒江大峡谷(3)怒江第一湾图5-4 怒江第一湾与“世外桃源”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为怒江第一湾。

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

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

1.5怒江支流怒江的主要支流有:老窝河、枯柯河、南汀河、南滚河、南卡江等。

2、澜沧江属于太平熟悉的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2.1概况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藏语拉楚,意思为“獐子河”。

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六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

澜沧江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源头海拔5200米,主干流总长度2139千米,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Mekong River)。

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关于澜沧江的源头有多种说法,而以不同源头为起点的河流长度也有多种,估测的长度从4200千米到最长4880千米不等。

一种说法是: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侧的扎纳日根山脉的查加日玛峰南坡的莫云滩深处的扎阿曲,位于东经94°41′44″、北纬33°42′31″海拔5224米的拉赛贡玛的功德木扎山上,位于玉树州杂多县境内。

遥感专家刘少创探测的结果是:澜沧江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海拔5200米,地理坐标是东经94°40′52″,北纬33°45′48″。

从这里算起,澜沧江的长度是4909千米。

2.2水文状况流域流域径流以降水为主,地下水和融雪补给为辅。

上游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降水少,春季冰雪融水较多,上游河段河川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约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其次是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

中下游河段两岸高山,支流短小,山巅有终年积雪,但冰雪融水占年径流量比重较小,中游区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融雪补给减少,河川径流补给为降水和地下水混合补给。

下游河段处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川径流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其次是地下水补给。

流域年径流深为450.2毫米,其中:青海区年径流深为304.4毫米,西藏区283.3毫米,云南区583.8毫米,国界处多年平均流量2180立方米/秒,允景洪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12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95立方米/秒,最大最小比值为32.4,其它各主要测站径流量。

流域内径流年内分配,春季占10%-15%、夏季约占45%-50%、秋季占30%-35%、冬季约占10%以下;上、中游6-9月、下游7-10月径流量是最大,连续4个月最大径流量上、中游和下游分别占年径流量的65%-70%。

最大月径流量上游出现在7月,中下游出现在8月,约占年径流量20%以上。

2.3支流澜沧江支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3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41条,较大的支流一般分布在上游和下游。

一般支流较短,多为20-50千米,天然落差特别大,一般在2000-3000米。

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盖曲、麦曲、金河、漾濞江、西洱河、罗闸河、小黑江、威远江、南班河、南拉河等。

澜沧江支流特点是落差大、水资源丰富,上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补给,水量稳定,下游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降水量大,水量充沛,但缺乏调节水库,以引水式开发为主。

昂曲是澜沧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结多乡唐古拉山北麓瓦尔公冰川,海拔5664米。

南流入西藏巴青县境称松曲,又东流入青海省境称解曲,转东南流圣囊谦县吉曲乡8千米后进入西藏,称昂曲,改向偏南在昌都汇入澜沧江。

河长约500千米,流域面积16774平方千米,天然落差1898米,平均比降3.8‰,多年平均流量186立方米/秒,理论水能蕴藏量116.91万千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