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天使创新人才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绿天使创新人才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绿天使创新人才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绿天使创新人才示范基地

建设方案

绿天使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位于绿天使创业园,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结合落实《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鲁政发…2016?5号)目标任务,着眼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智力保障的战略背景下,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优势资源和绿天使创业园的创业孵化经验建立的,绿天使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规划和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

一、基地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部署安排

(一)、总体思路

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为指导思想,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攻点,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打破原有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率先探索、尝试一些改革措施,推动和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使基地真正成为具有

品牌效应和示范、辐射作用的高级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带动人才培养机制和政策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发展。(二)、建设目标

遵循“立足山东、贡献地方,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设原则,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坚持以培养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精简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以实践人才培养改革为动力,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训体系建设、实训中心建设、网络建设为支撑,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打造高端人才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建设任务和部署安排

绿天使创业园抓住合作高校的特点优势及青岛市经济快速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及高端人才创新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柔性化管理体系,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赢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创新,建设以应用型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共同打造品牌优势较强的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团队;构建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一)建立基地管理体制

成立“绿天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设一名专职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全面工作。主要负责基地的具体建设规划及落实,抓队伍建设,抓任务分解以及目标管理。建立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配备1-2名专(兼)职高端人才服务人员,负责高端人才创新服务。配备1-2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规划、落实、执行基地建设

以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高素质的结构型教学团队。

1、根据重点专业及所带动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引进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引进骨干教师1~3人;选派5~10名左右专业课青年教师到企业授课。

2、加强校企合作,互通有无。校企双方创造条件,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系统学习的机会,通过组织培训等工作,提高主要岗位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同时,合理安排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扩建与改建及相关技改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保证实践技能课程有一定比例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讲授和指导。

3、聘请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校长等专业人士来基地讲学,引导人才明确努力方向,自觉实践,不断提升内在素质。

4、加强校企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各学院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以及绿天使创业园的管理经验,不仅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而且能达到培养人才队伍,提升整体技术研发实力的目的。合作采取“校企合作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企业委托学校研究开发”,学校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三)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培养人才的教材,共同选定培养人才的师资,共同实施培养人才的计划,逐步实现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提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构建新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框架。依据专业定位,校企双方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合作开发出针对性强、适用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初步构建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改革平台框架。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岗位技能需求、专业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研究,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3、探索职业素质培养平台建设。通过开展企业现场教学、专题讲座、实训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提升学生团队

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职业道德,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进建设具有生产性质的职业素质培养平台。

4、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习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直接掌握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岗位技能。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据企业要求安排学生进行定岗实习。

(四)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打造基地特色

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建设具备先进教学条件设施的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平台。

二、人才机制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突破方向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办公室,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确保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工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大学生创业、人才专项房、人才公寓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服务。

二是建设创新载体。发挥绿天使创业孵化器对孵化企业的引进、集聚、培育优势。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园区,配套成熟、服务优质,主要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依托基地园区,筹划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加速器”,把加速器作为推进基地校合作、整合风投等社会资源的有效载体,吸引一批院校人才和投资人,实现人才、资本、服务的有效对接。鼓励企业申报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搭建人才创新平台,选拔和培养一批跨学科、

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

三是实施引才工程。大力实施海外引才计划,打响“相约绿天使”人才招聘、服务品牌。启动“相约绿天使”人力资源系列活动,开发人才网站——绿天使创业园人才网,实现线上、线下人才市场互补互动,人才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组织园区内重点骨干企业赴海外,以及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开展招聘活动。

四是培育本土人才。重视高层次人才培训,每年组织企业高管人才到西安交通大学、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系统培训和国际化培训,开展国际化的人才合作培训。重视实用型人才培养。与各高校合作共建科技服务平台的“人才实习培训中心”,为企业输送“面向国际”、“面向提高”、“面向应用”、“面向就业”的实用型专业人才。重视大学生实习培养,与园区公司合作,进行点对点培训、定向式培训,为企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发挥企业引才育才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相约绿天使”人力资源俱乐部,建立企业核心会员,通过组织引导,共享培训资源,联合举办人才培训活动,形成企业抱团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格局。

三、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和预期效果

1. 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

绿天使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始终以育人作为根本性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基地通过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学习就业一体化等方式,将充分利用校企联合搭建的实践教育环

境,打破原有工厂实习缺乏教育性、学校学习缺乏实践性的创业教育瓶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具备绿天使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2. 构建校企合作新形式

校企合作是绿天使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原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内涵,以基地为平台,构建校企合作新形式。通过合作办学、合作办厂等方式,共担投资风险、共享校企发展资源,以学科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融入市场,充分激发合作院校办学活力。

3. 推动区域经济新发展

绿天使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紧扣青岛经济发展热点,立足开发绿天使创业园现有产业格局,面向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绿天使人才库的优势,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形成具有较高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对推动青岛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综述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大世,其中创新能力更是其中的重头戏,一个国家如果如果有了足够强的创新能力他就能长盛不衰不断发展进步,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就只能固步自封,走向灭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更是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了各国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了简要综述,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做出了一些个人分析。 关键字:创新能力大学生培养经济发展影响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 知识经济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摇篮。当代大学生, 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2006 年,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周笑妮等,2010)他们能力的强弱,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 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并且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除此之外, 还要有一定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最为重要的, 是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王丽萍,2008)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 创新能力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关于创新能力内涵的解释有很多我简要选取了这三种: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等为代表, 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 ,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 核心是创新思维(张宝臣,2004)。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等为代表, 她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 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安江英,2006)。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Burton R. Clark,1993)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标准化思维 传统的标准化思维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痼症, 从高考的标准化训练到考研命题的标准化引导, 从中学教师的“刻板”讲解到大学教师的“规范”说教, 满脑子的标准化答案, 使学生固步自封, 思想越来越趋同, 想象力越来

集团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方案【最新版】

美的集团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建立和完善事业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事业部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事业部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事业部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事业部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二级子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

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事业部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1、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3、内部兼职; 4、人才调配; 5、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适用范围事业部各职能部及二级子公司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目的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事业部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效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事业部十二项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 注: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品质类2、参考12项资质定出2-3项共性指标,再根据分类选出2-3项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V0.1) 二〇一九年八月

文档版本记录

目录 第1章背景 (5)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在线教育基础环境 (6) 2.2外界了解学校的途径 (6) 2.3家长、学生、老师关心的问题 (6) 2.4在线教育 (7) 第3章总体设计 (8) 3.1设计思路 (8) 3.2建设目标 (8) 3.3设计原则 (8) 3.4设计依据 (9) 3.5总体框架 (9) 3.1建设内容 (10) 第4章网站站群服务 (10) 4.1建设目标 (10) 4.2总体架构 (10)

4.4网站站群系统 (12) 4.5网站界面 (15) 第5章基础数据服务 (16) 5.1系统概述 (16) 5.2系统架构 (16) 5.3功能设计 (17) 第6章在线课程服务 (17) 6.1系统概述 (17) 6.2系统架构 (17) 6.3功能设计 (17) 第7章成绩查询服务 (20) 7.1系统概述 (20) 7.2功能设计 (20) 7.2.1基本功能 (20) 7.2.2服务功能 (21) 7.2.3数据库功能 (21) 第8章在线支付服务 (22)

8.2功能设计 (22) 第9章信息安全 (22) 9.1建设目标 (22) 9.2建设内容 (22) 9.3总体框架 (24) 第10章运维服务 (25) 10.1建设目标和范围 (25) 第11章数据灾备 (26) 11.1.1灾难备份概述 (26) 11.1.2本地灾备 (27) 第12章实施进度计划 (29) 第13章项目组织实施及质量保证 (30) 13.1项目组织与管理机构 (31) 13.2项目实施管理 (31) 13.3过程定义 (32) 13.3.1定义方法 (32) 13.3.2阶段定义 (3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 本文通过广泛的阅读、比较,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做一个概述与解读,对研究的框架做尝试性搭建。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生活在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信息更新快、容量大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第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对国家而言,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三、创新是推动整个人类的物质文化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二、几个概念的认识 创新能力:目前的三个观点包含从概念、内涵的剖析到实际可操作性的思考,包含了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 创新思维:在创造性的诸构成要素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这个核心的含义通俗地讲就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这个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优化组合与重新调整,目标是为了实现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将创造思维结构分为发散思维(有发散就要学会聚合)、形象思维(一种直观的思维能力,它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辨证思维(质疑与思辨)和横纵思维(知识的广泛联系与拓展)等6个要素组成,培养创造性思维,何克抗教授又提出了5个环节,即: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 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类型综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代表数字控制和数字媒体的汇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建筑规划设计,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而多媒体系统却不只是单一的一门技术,而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是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到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多种功能。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系统由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软件两部分构成的。这个概念说明多媒体的特点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展示性走向交互性与可控性。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绿天使创新人才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绿天使创新人才示范基地 建设方案 绿天使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位于绿天使创业园,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结合落实《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鲁政发…2016?5号)目标任务,着眼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智力保障的战略背景下,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优势资源和绿天使创业园的创业孵化经验建立的,绿天使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规划和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 一、基地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部署安排 (一)、总体思路 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为指导思想,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攻点,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打破原有的管理框架和模式,率先探索、尝试一些改革措施,推动和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使基地真正成为具有

品牌效应和示范、辐射作用的高级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带动人才培养机制和政策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提高和发展。(二)、建设目标 遵循“立足山东、贡献地方,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设原则,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坚持以培养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精简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以实践人才培养改革为动力,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训体系建设、实训中心建设、网络建设为支撑,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打造高端人才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建设任务和部署安排 绿天使创业园抓住合作高校的特点优势及青岛市经济快速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搭建制度框架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及高端人才创新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柔性化管理体系,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建立在共建、共享、共赢基础上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创新,建设以应用型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共同打造品牌优势较强的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团队;构建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集生产实训、虚拟仿真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XXX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概要 (一)建设类别 1、针对中层梯队人才(在职骨干管理层人员)——“精英计划”; 2、针对骨干管理梯队人才(在职骨干操作层)——“提升计划”; 3、针对骨干操作梯队人才(在职操作层人员)——“发展计划”。 (二)建设原因 1、公司发展战略要求。为提升公司服务品质,塑造公司品牌形象,需要有一批 专业化、职业化、素质化过硬的人才库做支撑。 2、职业团队建设要求。通过人才建设、培训,提高团队的市场竞争力。 3、人才状况。学历水平:硕士学历占 0.9%、本科学历占 3.2%、大专学历占 10.3%、中级职称以上员工占5.7 %;离职率:2011年离职率34.5%。 (三)建设目的 1、将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纳入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实施基于公司发展战 略的培养计划,发挥XXX公司各梯次核心人才中坚力量的作用。 2、指导和规范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工作,建立后备人才的造血机制。 3、解决如何尽快发掘培养新干部的问题。 (四)建设原则 1、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后备管理人才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 2、持续性原则。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工作采用周期式培养方式,保证优秀人才生 生不息。 3、共同培养的原则。培训方案由实施主体单位制定、公司各部门及项目作为培 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4、人才共享,推荐部门/项目优先选用的原则。推荐部门/项目因业务发生变化 等原因没有任用的,公司可帮助推荐任用。 5、“三个性”。需要体现层次性;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深化、逐渐递进性;层级间

的系统性。

(五)组织形式 1、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各部门/项目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 2、各部门/项目负责所在部门/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并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相 关人才培养工作。 3、具体分工为: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中层梯队及管理梯队的培训工作,各项目 负责骨干操作层的培训工作。 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程序 (一)战略地图 请参见附件一。 (二)甄选程序 1、梯队人员选拔标准: 中层梯队人员: ①认同企业文化,品德端正,上进心强、责任心强,纪律性强,团队意识强。 ②知识面广,业务技能较强。 ③学习能力突出,思维有逻辑,工作有条理。 ④善于沟通交流,善于抓问题要点,善于给出解决方案。 ⑤性格开朗,处事沉稳,考核优异。 ⑥大专以上学历,工龄6个月以上。 管理梯队人员: ①认同企业文化,品德端正,考核优异,业绩显著,业务娴熟。 ②具备从事本专业(行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③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④高中以上学历,1年以上工龄。绩效考核优异者。保洁、绿化人员学历可适 当放宽要求。 骨干操作层梯队人员: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刘有耀,蒋林,杜慧敏,张丽果,巩稼民,刘继红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西安710121 摘要: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根据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内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目的要素、内容要素和方法要素进行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制定了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了螺旋式上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协同项目驱动的研究式教学方法,完善并建设了多样化的实践环境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经过部分专业的实践,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良好。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理念培养思路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一、引言 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塑,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水平以及工业竞争能力[1,2]。我国确立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源基础[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就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应用型人才是一种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才类型[4]。同时,我国地方高校约占整个高校的90%,工程人才培养又约占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半左右[5]。因此,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6]。 然而,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5,7,8]:1)人才培养体系中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传统基于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简单叠加造成课堂讲授的越来越多,教会学生的越来越少;灌输的知识量越大,学生离实际工程应用越远。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按照传统学科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造成学生间接经验越来越多,直接经验越来越少;自成体系的课程越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越少,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不良。 3)教学科研脱节,科研干扰、弱化本科教学问题。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现象普遍,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水平越高,投入本科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越少,科研促进教学的机制亟待强化。 4)教师本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能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急需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5)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自我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产学研协同的工程教育模式亟待创新。 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5]。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普通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针对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承担了一系列教学改革项目,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提高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 1 本文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TS12509)”、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践行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13BZ42)”和“高等学校基于“教研统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3BY69)”、陕西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V0.1) 二〇二〇年五月

文档版本记录

目录 第1章背景 (5)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在线教育基础环境 (6) 2.2外界了解学校的途径 (6) 2.3家长、学生、老师关心的问题 (6) 2.4在线教育 (7) 第3章总体设计 (8) 3.1设计思路 (8) 3.2建设目标 (8) 3.3设计原则 (8) 3.4设计依据 (9) 3.5总体框架 (9) 3.1建设内容 (10) 第4章网站站群服务 (10) 4.1建设目标 (10) 4.2总体架构 (10)

4.4网站站群系统 (12) 4.5网站界面 (15) 第5章基础数据服务 (16) 5.1系统概述 (16) 5.2系统架构 (16) 5.3功能设计 (17) 第6章在线课程服务 (17) 6.1系统概述 (17) 6.2系统架构 (17) 6.3功能设计 (17) 第7章成绩查询服务 (20) 7.1系统概述 (20) 7.2功能设计 (20) 7.2.1基本功能 (20) 7.2.2服务功能 (21) 7.2.3数据库功能 (21) 第8章在线支付服务 (22)

8.2功能设计 (22) 第9章信息安全 (22) 9.1建设目标 (22) 9.2建设内容 (22) 9.3总体框架 (24) 第10章运维服务 (25) 10.1建设目标和范围 (25) 第11章数据灾备 (26) 11.1.1灾难备份概述 (26) 11.1.2本地灾备 (27) 第12章实施进度计划 (29) 第13章项目组织实施及质量保证 (30) 13.1项目组织与管理机构 (31) 13.2项目实施管理 (31) 13.3过程定义 (32) 13.3.1定义方法 (32) 13.3.2阶段定义 (33)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强调,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因此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如何? 受我国当前社会大环境或者我们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创新意识。 造成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待改革。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学生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强化训练来取得正确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趋于收敛,在处理问题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这无疑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二是我们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但我们并没有发现并利用好我们好奇心,养成创新意识。同时,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2.知识覆盖面窄。 大学学习的针对性极强,专业划分很细,这样固然可以使自己所涉及的知识更加精通,但是也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据我了解,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很少踏进图书馆。创新是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要将自己新颖的想法变成现实,更需要对各个方面的知识加以综合利用。知识面狭窄直接禁锢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创新精神不佳。 大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沟通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创新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大学生因为一时的挫折而丧失

(完整版)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修改稿)

-** 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环球石材集团人力资源部 二零零六年四月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集团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 人才队伍,以便建立集团的人才梯队,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二、范围 集团各职能部门、事业部、分公司。 三、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四、人才梯队建设组织体系 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各事业部、分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 集团人力资源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五、人才梯队建设目标 人才梯队建设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综合型的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 高管理水平的人才。技术+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指年轻有为、德才兼备、创新型、技术与管理相兼容的人才。 六、实施计划(本实施计划所涉及具体轮岗、兼职人员及轮岗、兼职岗位待与各单位沟通再作确认) 第一部分:轮岗 对象: 集团各职能部门、事业部、分公司1-3 职等具本科学历人员及四职等人员(正职管理干部除外)。 目的:

为集团各单位关键岗位实施继任者计划; 为具有潜力的职员提供职业成长平台; 为集团储备四职等管理干部; 现状分析: 集团1-3 职等中本科学历54 人、硕士 1 人,占集团本科以上学历的50 %,平均年龄27 岁,平均工龄 1.7 年。具体情况详见下表(具体人员名细表见附件一): 1-3 职等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现状分析 职等职类年龄工龄 二职等三职等经济类生产类营销类技术类20-25 26-35 36-45 试用期内 1 年以内2-4 年5-7 年8 年及以上 29 26 17 4 23 11 28 23 4 6 30 15 3 1 1-3 职等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属经济类主要分布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财金资源部、物流事业部、板材事业部、工程事业部,岗位主要为 办公室人员。生产类人员主要分布在工程、北美公司,岗位主要为计调员及辅料采购。营销类人员主要分布在板材、北美、工程、矿产、山东、上 海、中东公司,岗位主要为国内销售、外贸销售、销售跟单、设计公关、韩语、日语销售。技术类人员主要分布在北美公司及工程事业部,岗位主 要为品管和技术部工程师。由上表可以看出,在二至三职等职员中具备本科学历的都在生产经营一线,且年轻化,是集团四职等关键岗位副职管理 干部储备的最佳人选。 集团4 职等人员(不含正职管理干部)共49 人,平均年龄34 岁,平均工龄 5.3 年。具体情况详见下表(具体人员名细表见附件二): 四职等人员现状分析( 正职干部除外) 文化程度职类年龄工龄本科及以上大专高中/ 中专经济类管理类技术类25-35 36-45 46岁以上试用期内 1 年以内2-4 年5-7 年8 年及以上 15 20 14 16 19 14 33 12 4 4 7 12 10 16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裴红霞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1、我国拔尖创新人才严重匮乏。在世界一流科学家中,我国仅占总数的4.2%,是美国的1/10。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5%左右。我国的专利转化率不足15%,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70%以上。缺少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具有创造能力和国际水平的领军人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育领域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很有必要。 从诺贝尔奖来看,英国剑桥大学拥有8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拥有40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诞生过8位美国总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1人32次获得诺贝尔奖,平均每1000名毕业生出一个诺贝尔奖。8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的华裔,除了2位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其他6位均在美国读完中学和大学。百年历史的清华、北大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虽然我们不能因为拿不到诺贝尔奖就矮化我们的教育,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扎实考试分数高但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2、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振聋发聩!当今教育前所未有地被提高到全社会所高度关注的领域,尽管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应试教育”倾向仍没有根本好转,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在中西教育比较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从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传统教育对比看:从《孔子讲学图》中可以看出孔子总是居于高台或中心位置,学生们则凝神静气,倾听着老师的点拨,因此培养出的学生是唯师、唯书、唯上。从油画《雅典学派》中看出在画上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边走边进行激烈的争论,他们的手势一上一下,表明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原则性分歧。培养出的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具有批判能力。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2010年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创新型人才匮乏制约中国国际竞争力。其中谈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中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具有自主品牌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0%来自外资企业。可见,我国正处于一个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科技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的支柱,而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发展的保证,也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筹码。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研究员张玉臣认为:人才培养,至少有5个环节非常重要。第一是个人天赋,第二是家庭教育,第三是学校教育,第四是社会使用,第五是社会文化。除天赋外,其他四个方面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使得孩子从小不爱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往往批判多过鼓励。其次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基于功利,忽视兴趣,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重考试而忽略实践和启发式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在人才的应用上,我们现在缺乏人尽其用的应用机制,其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而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主要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对人才培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充分表明了大家认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而为官者也多不唯实,学术行政化是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无法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学术标签化,学术功利化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背景。 “想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这是钱学森曾对创造性人才的定义。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要求包括: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超前的创新思维,敏锐的创新观察,丰富的创新思维,科学的创新实践。要做到这些,结合现今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个人意识、学校教育模式、社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淡化功用心态,强调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构筑有利于创造的知识结构,在基础教育阶段,抛弃为考试而教的积弊,由关注不同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转向关注这些科目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阶段,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汇通,构筑起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企业应当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创新,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去改进与完善。

人才基地队伍建设培养方案

人才基地队伍建设培养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各项人才政策,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新突破,适应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毕节实验区快速发展。我院拟以医院为载体,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政策和措施,搭建一流平台,创建一流条件,营造一流氛围,聚集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和医院产业领军人才,建设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人才高地。结合呼吸内科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搞好医院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标 1、积极推进呼吸内科全员职工培训,提高学科职工的学历层次。 2、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

造诣的学科带头人; 3、培养2-3名具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学术带头人人才; 4、培养3-4名学科骨干人才; 5、培养5-8名具有较好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临床应用型人才; 二、呼吸内科人才队伍现状 目前我院呼吸内科拥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人,硕士研究生1人,在职研究生4名,专业进修5人。人才存在断层。医院将加大继续教育和人员进修的工作力度,举办了多层次业务培训,并邀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讲课,为学科的人才成长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高度重视专科人才培养。实施专科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要确定自身的业务主攻方向,逐步把精力转移到专科研究的方向上来。要结合呼吸内科自身特点,重点加大本专科相关理论的研修,充分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医学知识及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临床处置各种疑难病、多发病的实际能力。 (二)要切实抓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工作示范点创新做法材料

打造职业教育高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县职业教育中心人才工作示范点创新做法材料 **县职教中心紧扣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示范点建设契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优化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努力打造宽领域、高层次的人才培育基地,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培养了一批新型实用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获得省级“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90多项荣誉称号。其中,2012年被中央电大授予“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30所县级职教中心之一。2013年荣获“第十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2014年获全市人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等。 一、加强基础建设,培育特色品牌。适应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需求,与现代经济转型相接轨,培育职教特色品牌。一是明确发展规划,奠定发展基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制定出台《**县职业教育五年(2013-2017)发展规划》、《**县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奖励实施方案》等,每年投入职教专款200万元,并将教育费附加30%以上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纳入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人才强县的重要举措,奠定了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二是加强基础配备,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分期建设”原则,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西校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汽车驾驶培训中心、校本部实训楼大楼、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校本部“北扩”工程被列为县政府2013年重大建设项目。学校由1个校区发展到3个校区,建成具备区域资源共享,高效运作,集教学、培训于一体的,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培训基地。先后被定为“清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_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中国大学教学 2011年第1期 12 刘智运,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教授。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刘智运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 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重新审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改革势在必行。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新时期教育的方向,其核心就是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今天,在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21世纪,对人才素质及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走出一条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着理念、内容、制度、技术等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有四个,即: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教学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在这四方面下工夫。高校必须在深刻认识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深入思考,制订出适合学校发展且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出创新人才的方案,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使教育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 二、明确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要求,也是大学人才观的集中反映。从组织管理角度看,培养目标是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始于目标,也终于目标的实现。因此,大学教育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质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

眉山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5题,共3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O-16 N a-23 Cu-64 Fe-56 C-12 第Ⅰ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 分。 14、下列图象均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前2 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15、如图所示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组成系统,轻杆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A点正上方(滑 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轻杆B端吊一重物G.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端,用拉力F将B 端缓慢向上拉(均未断),在AB杆转到竖直方向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绳子受到的拉力越来越大 B.AB杆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小 C.AB杆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D.绳子受到的拉力越来越小 16、如图所示为赛车场的一个水平“U”形弯道,转弯处为圆心在O点的半圆,内外半径分别为r和 2r.一辆质量为m的赛车通过AB线经弯道到达A′B′线,有如图所示的①②③三条路线,其中路 线③是以O′为圆心的半圆,OO′=r.赛车沿圆弧路线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最大径向静摩擦力 均为F max.选择路线,赛车以不打滑的最大速率通过弯道(所选路线内赛车速率不变,发动机 功率足够大),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赛车经过路线②③时的位移相等 B.选择路线②,赛车的速率最小 C.选择路线③,赛车所用时间最短 D.①②③三条路线的圆弧上,赛车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17、如图所示,将外皮绝缘的圆形闭合细导线扭一次变成两个面积比为1∶4 的的圆形闭合回路,扭转前后分别放入垂直圆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 随时间按B=kt(k>0,为常数)的规律变化的磁场,前后两次回路中 的电流比为() A.1∶3 B.3∶1 C.1∶1 D.9∶5 18、如图所示,PQ、MN是放置在水平面内的光滑导轨,GH是长度为 L、电阻为r的导体棒,其中点与一端固定的轻弹簧连接,轻弹簧 的劲度系数为k.导体棒处在方向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 场中.图中E是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的直流电源,电容器的电容 为C.闭合开关,待电路稳定后,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导体棒中电流为E R2+r+R1 B.轻弹簧的长度增加BLE k(r+R1) C.轻弹簧的长度减少BLE k(r+R2) D.电容器带电量为 E r+R1C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