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外形和解剖

合集下载

动物百科:中华大蟾蜍

动物百科:中华大蟾蜍

动物百科:中华大蟾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百科:中华大蟾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店铺。

店铺,给你不一样的人生。

==物种名称== 中华大蟾蜍==又名== 大蟾蜍、蟾蜍、癞疙疱、癞蛤蟆、癞肚子==拉丁学名== bufo bufogargarizans==英文名称== big toad==科属分类== [[两栖纲]](aves)、[[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族目录•1 整体概述•2 地理分布•3 养殖技术•4 采集蟾酥[编辑] 整体概述形态描述:体粗壮,长约10厘米以上,雄者较小。

全体皮肤极粗糙,除头顶较平滑外,其余部分,均满布大小不同的圆形瘰疣。

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

口内无锄骨齿,上下颌亦无齿。

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

眼大而凸出,后方有圆形的鼓膜。

头顶部两侧各有大而长的耳后腺。

躯体短而宽。

在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的黑色纵斑;腹面不光滑,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

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2,外侧者大。

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趾侧有缘膜,蹼尚发达,内跖突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

雄性前肢内侧3指有黑婚垫,无声囊。

体长79-120毫米。

生态环境:穴居在泥土中,或栖于石下及草间;栖居草丛、石下或土洞中,黄昏爬出捕食。

产卵季节因地而异,卵在管状胶质的卵带内交错排成四行。

卵带缠绕在水草上,每只产卵2000-8000粒。

成蟾在水底泥土或烂草中冬眠。

其蝌蚪喜成群朝同一方向游动。

冬季多在水底泥中。

白昼潜伏,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

以捕获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

[编辑] 地理分布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年省区。

国外分布在俄罗斯、朝鲜。

分布广泛,而且在不同海拔的各种生境中数量很多。

不仅是农作物、牧草和森林害虫的天敌,而且是动物药——蟾酥的药源。

实验报告_蟾蜍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_蟾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的生物学特征和生理功能;2. 掌握蟾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蟾蜍1只;2. 实验器材: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放大镜、解剖针、生理盐水、玻璃杯、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蟾蜍放入玻璃杯中,加入少量生理盐水,使蟾蜍保持活力;(2)将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放大镜、解剖针等实验器材准备齐全。

2. 解剖过程(1)蟾蜍处死: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腹部,暴露出内脏器官;(2)观察蟾蜍的皮肤:用放大镜观察蟾蜍的皮肤结构,了解其表皮、真皮和肌肉层;(3)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观察蟾蜍的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了解其消化过程;(4)观察蟾蜍的呼吸系统:观察蟾蜍的鼻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了解其呼吸过程;(5)观察蟾蜍的循环系统:观察蟾蜍的心脏、血管等器官,了解其血液循环过程;(6)观察蟾蜍的排泄系统:观察蟾蜍的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了解其排泄过程;(7)观察蟾蜍的神经系统:观察蟾蜍的大脑、脊髓、神经等器官,了解其神经传导过程;(8)观察蟾蜍的生殖系统:观察蟾蜍的生殖器官,了解其生殖过程。

3. 实验数据记录在解剖过程中,详细记录蟾蜍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的皮肤结构蟾蜍的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肌肉层。

表皮具有保护和分泌作用,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肌肉层负责蟾蜍的运动。

2. 蟾蜍的消化系统蟾蜍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蟾蜍以昆虫、小鱼等为食,消化过程较快。

3. 蟾蜍的呼吸系统蟾蜍的呼吸系统包括鼻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

蟾蜍通过皮肤进行呼吸,同时也可以通过口腔进行呼吸。

4. 蟾蜍的循环系统蟾蜍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器官。

蟾蜍的心脏分为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负责血液循环。

5. 蟾蜍的排泄系统蟾蜍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

蟾蜍的肾脏具有过滤血液、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

观察蟾蜍的实验报告

观察蟾蜍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蟾蜍的解剖方法。

3. 学习观察蟾蜍的行为和生理现象。

二、实验材料1. 蟾蜍1只(活体)2. 解剖盘1个3. 剪刀1把4. 针1根5. 滴管1个6. 解剖针1根7. 生理盐水适量8. 镜子1面9. 记录本1本三、实验步骤1. 观察蟾蜍的形态特征(1)将蟾蜍放置在解剖盘上,用剪刀剪去蟾蜍的后腿,观察其皮肤、肌肉和骨骼结构。

(2)观察蟾蜍的头部,包括眼睛、鼻子、嘴巴和四肢。

(3)观察蟾蜍的背部和腹部,了解其皮肤颜色、纹理和体表器官。

2. 解剖蟾蜍(1)用剪刀剪开蟾蜍的腹部,观察其内脏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胃、肠、肾脏等。

(2)用解剖针轻轻拨开内脏,观察蟾蜍的生殖器官和消化系统。

(3)用剪刀剪断蟾蜍的颈部,观察其脑部结构。

3. 观察蟾蜍的行为(1)将蟾蜍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观察其运动、跳跃和捕食行为。

(2)用生理盐水滴在蟾蜍的皮肤上,观察其反应。

(3)观察蟾蜍的呼吸和心跳。

4.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蟾蜍形态特征、解剖结构、行为和生理现象详细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的形态特征蟾蜍的皮肤为湿润的皮肤,背面呈深棕色,腹部呈白色。

蟾蜍的头部有眼睛、鼻子和嘴巴,四肢发达,后腿比前腿长,适合跳跃。

蟾蜍的皮肤上有很多疙瘩,有助于保护自身。

2. 蟾蜍的解剖结构蟾蜍的内脏器官包括心脏、肝脏、胃、肠、肾脏等。

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结构,有利于氧气的运输。

肝脏和胃负责消化食物,肾脏负责排泄废物。

生殖器官为雌雄异体,蟾蜍的卵产在水中,受精后发育成蝌蚪。

3. 蟾蜍的行为蟾蜍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快速移动。

蟾蜍的捕食行为主要依靠眼睛和皮肤的触觉。

当有食物靠近时,蟾蜍会迅速跳跃捕捉。

4. 蟾蜍的生理现象蟾蜍的呼吸方式为皮肤呼吸和肺呼吸。

在水中,蟾蜍主要通过皮肤呼吸,而在陆地上,蟾蜍则通过肺呼吸。

蟾蜍的心跳较快,有利于提高氧气的运输效率。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蟾蜍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行为和生理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蟾蜍—搜狗百科

蟾蜍—搜狗百科

蟾蜍—搜狗百科【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⒈陶弘景:此(蟾蜍)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

⒉ 《本草拾逝》:虾蟆、蟾蜍,二物各别,陶(弘景)将蟾蜍功状注虾蟆条中,遂使混然,采取无别。

今药家所卖,亦以蟾蜍当虾蟆。

且虾蟆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解作呷呷声,在陂泽间,举动极急;蟾蜍身大,背黑,无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能作声,行动迟缓,在人家湿处。

《本经》虾蟆一名蟾蜍,误矣。

【拼音名】chán chú【英文名】Dried Toad【别名】蟾诸、去甫;蟾、癞虾蟆、石蚌、癞蛤蟆、癞格宝、癞巴子、癞蛤蚆、蚧蛤蟆、蚧巴子【来源】蟾蜍药材基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2.Bufo melanostictusSchneid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

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

⒈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

前技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

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常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

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

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这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

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之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

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⒉黑眶蟾蜍,体长7~10cm,雄性略小;头高,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鼓膜大,无犁骨齿,上下颌均无齿,舌后端无缺刻。

实验13蟾蜍的解剖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13蟾蜍的解剖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十三蟾蜍的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蟾蜍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观察,重点了解两栖动物的消化、呼吸、泄殖及骨骼系统。

二、实验原理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两栖类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其代表动物蟾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明显地反映了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及不完善性。

三、实验用品(一)材料活蟾蜍;蟾蜍整体骨骼标本。

(二)器材解剖器具、蜡盘、大头针、棉球。

四、实验操作(一)处死及外形观察将蟾蜍放入麻醉缸中用乙醚麻醉约20分钟致死,然后置蜡盘内观察。

蟾蜍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

(1)头部蟾蜍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

口宽大,横裂型,由上下颌组成。

上颌背侧前端有1对外鼻孔,外鼻孔外缘具鼻瓣。

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具上、下眼睑,下眼睑内侧有一半透明的瞬膜(思考:眼睑和瞬膜的出现对陆上生活有何适应意义?)。

眼后侧隆起为蟾蜍特有的耳后腺。

(2)躯干部鼓膜之后为躯干部。

蟾蜍的躯干部短而宽,躯干后端两腿之间,偏背侧有一小孔,为泄殖腔孔。

(3)四肢前肢短小,从近体侧起,依次区分为上臂、前臂、腕、掌、指5部。

4指,指间无蹼,指端无爪。

生殖季节雄蟾蜍第1指基部内侧有一膨大突起,称婚瘤,为抱对之用。

后肢长而发达,从近体侧起,依次区分为股、胫、跗、跖、趾5部。

5趾,趾间有蹼。

在第1趾内侧有一较硬的角质化突起,称踝状距。

思考:根据以上观察,从外形上如何区别雄蟾蜍和雌蟾蜍?(4)皮肤蟾蜍背面皮肤粗糙,不像青蛙用手抚摸有粘滑感。

在后面剥离蟾蜍皮步骤中,注意皮肤与皮下肌肉的连接程度。

(思考:蟾蜍皮肤内分布的血管丰富吗?有何意义?)(二)解剖及内部构造观察(图13-1)将蟾蜍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内,展开四肢。

左手持镊,夹起腹面后腿基部之间泄殖腔孔稍前方的皮肤,右手持剪剪开一切口,由此处沿腹中线向前剪开皮肤,直至下颌前端。

1.口咽腔为消化和呼吸系统共同的器官。

(1)舌左手持镊子将蟾蜍的下颌拉下,可见口腔底部中央有一柔软的肌肉质舌,其基部着生在下颌前端内侧,舌尖向后伸向咽部。

青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完整版)

青蛙的外形与内部解剖(完整版)

眼睛
青蛙的眼睛特别大,向 外突出,能够观察周围
的环境。
鼻子
青蛙的鼻子较小,位于 眼睛的下方,用于嗅闻
气味。
舌头
青蛙的舌头很长,能够 伸出口外很远,用于捕
食昆虫。
青蛙的躯干
01
02
03
04
背部颜色
青蛙的背部通常呈绿色或棕色 ,也有一些种类呈灰色或黑色

腹部颜色
青蛙的腹部颜色通常与背部相 反,呈浅色或白色。
供应。
总的来说,青蛙的呼吸系统和发声器官 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了解这些结 构和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青蛙的生活
习性和生态行为。
05
CATALOGUE
青蛙的循环系统与排泄系统
青蛙的循环系统
心脏
青蛙拥有一颗位于其背部中央的 大心脏,负责泵送血液至全身。
血管
青蛙的全身布满了血管,用于输送 富含氧气的血液和养分。
青蛙的卵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化成蝌蚪,通常需要数天到数周时
间。
蝌蚪的发育
02
蝌蚪通过不断地生长和变化,逐渐发育出四肢和肺部,最终变
成成年的青蛙。
生长特点
03
青蛙的生长速度和体型大小因物种而异,但通常在两栖类动物
中属于相对较小的种类。
THANKS
感谢观看
青蛙的外形与内部 解剖(完整版)
目录
• 青蛙的外形特征 • 青蛙的皮肤与颜色 • 青蛙的内部解剖结构 • 青蛙的呼吸系统与声带 • 青蛙的循环系统与排泄系统 • 青蛙的生殖系统与发育过程
01
CATALOGUE
青蛙的外形特征
青蛙的头部
头部形状
青蛙的头部呈三角形或 圆形,与躯干相连的部
分较宽,前端略尖。

生物实验报告解剖蟾蜍

生物实验报告解剖蟾蜍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的内部结构,熟悉其主要器官的形态和位置。

2. 掌握蟾蜍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一只,解剖盘一个,解剖剪一把,解剖镊两把,解剖针一把,解剖刀一把,解剖针、镊子、刀的消毒液,生理盐水,解剖显微镜,解剖图谱。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镊,解剖刀,剪刀,生理盐水,解剖针。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蟾蜍置于解剖盘内,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皮肤,暴露出肌肉和内脏。

2. 解剖蟾蜍头部: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口腔,取出舌,观察舌的形状和颜色。

剪开颅骨,取出脑,观察脑的形态和颜色。

剪开颅腔,取出嗅囊和鼻咽管,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3. 解剖蟾蜍颈部:剪开颈部肌肉,暴露出甲状腺和喉头,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4. 解剖蟾蜍胸部:剪开胸部肌肉,暴露出心脏、肺和肝,观察其形态和颜色。

5. 解剖蟾蜍腹部:剪开腹部肌肉,暴露出胃、小肠、大肠、肾和生殖器官,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6. 解剖蟾蜍四肢:剪开四肢肌肉,暴露出骨骼和关节,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7. 解剖蟾蜍尾部:剪开尾部肌肉,暴露出尾椎骨,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8. 解剖蟾蜍神经系统:剪开颈部和背部肌肉,暴露出脊髓和神经,观察其形态和位置。

9. 解剖蟾蜍循环系统:剪开心脏周围肌肉,暴露出心脏的各个部分,观察其形态和功能。

10. 解剖蟾蜍消化系统:剪开胃和小肠,观察其形态和功能。

11. 解剖蟾蜍泌尿系统:剪开肾脏,观察其形态和功能。

12. 解剖蟾蜍生殖系统:剪开生殖器官,观察其形态和功能。

13. 实验结束:将蟾蜍内脏器官清洗干净,按照解剖图谱进行归类,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四、实验结果1. 蟾蜍头部:脑位于颅腔内,嗅囊和鼻咽管位于颅腔前部。

2. 蟾蜍颈部:甲状腺位于颈部,喉头位于颈部前部。

3. 蟾蜍胸部:心脏位于胸腔内,肺位于胸腔两侧,肝位于胸腔底部。

4. 蟾蜍腹部:胃位于腹腔前部,小肠、大肠和肾位于腹腔中部,生殖器官位于腹腔后部。

中华蟾蜍形态特征

中华蟾蜍形态特征

中华蟾蜍形态特征嘿,你有没有见过中华蟾蜍呀?那可真是一种特别有趣的小生物呢。

今天我就来给你好好讲讲中华蟾蜍的形态特征。

我第一次见到中华蟾蜍是在乡下的小池塘边。

那家伙,趴在那儿就像一个小小的土疙瘩,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它呢。

中华蟾蜍的身体比较粗壮,就像一个矮胖的小罐子。

它的皮肤那叫一个粗糙,摸起来就像是砂纸一样,一点也不光滑。

你要是把它拿在手里,哎呀,那种感觉可独特了,绝对不是像摸小鱼那样滑溜溜的。

中华蟾蜍的头部又宽又大,和它那粗壮的身体很配。

它的眼睛可有意思了,就像两颗小黑豆似的,滴溜溜地转。

这双眼睛可机灵了,一有风吹草动,就像个小侦探一样警惕起来。

你想啊,在野外那种复杂的环境里,它要是不机灵点,那不就成了别人的盘中餐了吗?它的嘴巴宽宽的,感觉就像是能吞下很大的东西。

我就好奇啊,这么个小蟾蜍,它那嘴巴到底能塞下多大的食物呢?再看看它的四肢,短短的,但是很有力。

这四肢就像是四个小柱子,稳稳地支撑着它那胖胖的身体。

当它跳起来的时候,那动作可滑稽了。

不像青蛙跳得那么高那么远,中华蟾蜍跳起来就像是一个小肉球在蹦跶。

我朋友还打趣说呢:“这蟾蜍跳起来就像个小笨球,不过倒是挺可爱的。

”我就反驳他:“你可别小看它,这短粗的四肢可有大用处呢。

”你说是不是?这四肢虽然短,但是在它爬行或者捕捉小虫子的时候,那力量可不容小觑。

中华蟾蜍身上最有特点的,还得是它的皮肤。

它的皮肤颜色和斑纹可丰富了。

有的是那种暗褐色的,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就像被谁不小心撒了一把沙子在身上,然后沙子就黏在上面了。

还有的是偏绿色一点的,这种颜色的蟾蜍趴在草丛里,就像是一块小小的青苔,伪装得可好了。

我就在想啊,大自然可真是个神奇的画家,把中华蟾蜍画得这么独特。

这皮肤不仅颜色和斑纹特别,还能分泌毒液呢。

这就像是它的一个秘密武器,当遇到危险的时候,那些想吃它的家伙可得小心了,不然被毒液沾上,那可就不好受了。

中华蟾蜍的肚皮和背部可不一样哦。

肚皮比较光滑,颜色也比较浅,大多是那种灰白色或者淡黄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当两栖类处于水中时,肾脏通过泌尿功能维持体内水 分的平衡;但在上陆时,肾脏就不能很好解决失水问题,而还 要靠泄殖膀胱一定的重吸收水分功能来解决,但泄殖膀胱不 能补偿体表水分蒸发造成的失水,因而两栖类虽然上陆但不 能长时间离开水源. 8.离不开水环境的生殖方式(图) 生殖器官:雄性由精巢和输尿兼输精的管道组成;雌性由卵 巢和不与卵巢相连的输卵管组成.精子和卵子均通过泄殖腔 排出体外. 受精一般在体外和水中进行.雌雄两性在生殖季节具有抱对 现象,精子和卵子同时排在水中, 并完成受精作用. 受精卵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孵化出 结构与鱼类相似的蝌蚪(无四肢,鳃呼吸,单循环等).在生长 到一定阶段开始变态,各个系统进行深刻变化,由适应水生 转变为初步适应陆生的成体阶段(具四肢,肺呼吸,不完全双 循环)(图).
消化系统的分化较鱼类复杂 具结构完全的消化器官(口,口咽腔,食道,十二指肠,回肠, 大肠,泄殖腔,泄殖腔孔,消化腺). 牙齿与鱼类相似,为同型,多出齿,可能出现在上,下颌骨及 犁骨等处,无咀嚼功能. 出现了能动的肌肉质舌和口腔腺(四足动物的共同特征). 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 5.神经系统仍处于与鱼类相似的较低水平(图) 脑的5 部分分化不高,仍处于同一平面上,但神经物质开始 向大脑顶部转移,即原脑皮出现. 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已具备发育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 脊髓与鱼类无显著区别,但有缩短的趋势. 肩与腰部脊神经集聚成神经丛.
(1)骨骼系统(图) 脊柱有了较大的分化,首次出现了一块颈椎和荐椎(具有颈 椎和荐椎是陆生动物的特征),使整个脊柱分为颈椎,躯干 椎,荐椎和尾椎(愈合形成棒状的尾杆骨)4部分.颈椎与头 骨的枕骨髁(1对)相关节,从而头部有了上下运动的可能性 ;荐椎与腰带的髂骨连接,从而后肢获得了 稳固的支持. 首次出现了胸骨,但成体无肋骨. 脊椎骨的椎体除少数水生种类为双凹型外,多为前凹型或 后凹型.椎弓的前后方具有前,后关节突,这是四足类动物 的特征. 头骨已脱离了肩带的束缚,数块骨片丢失或愈合,骨化程度 较低(无尾类尤为明显).颌弓与脑颅为自接式连接(腭方软 骨直接与脑颅连接).
典型五指(趾)型四肢的出现.四肢位于躯干侧面,其骨骼中 多有愈合现象.由乌喙骨,肩胛骨,上乌喙骨,锁骨组成的肩 带不在与头骨 愈合,从而使前肢的多样性活动有了可能;由髂骨,坐骨,耻 骨组成的腰带与股骨形成髋关节,并与脊柱的荐椎相关节 以支撑体重. 肌肉 部分肌肉保留原始分节现象.无足目和有尾目躯干肌肉分 节现象明显,无尾类仅轴下肌的腹直肌保留分节. 轴肌的比例发生变化.轴上肌比例减小,轴下肌比例加大, 且分化无3层,即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保护和支 持内脏. 具四肢肌肉,且变得强大而复杂. 鳃肌退化.少部鳃肌节制咀嚼,舌和喉的运动.
动物学(脊椎动物)实验
蟾蜍的外形 和内部解剖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目的、内容
实验目的
● 通过对蟾蜍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掌握两栖类的结 构和功能特征,比较分析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进步特 征,同时观察具有两栖生活的原始性和适应陆地生活 的不完善性。 ● 掌握无尾两栖动物的解剖方法
实验内容
● ● ● ● 蟾蜍外形的观察 蟾蜍内部解剖的观察 蟾蜍神经系统 蟾蜍(或蛙)骨骼标本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外形观察
实验操作与观察 外形观察
● 身体分为头、颈、躯 干和四肢。 ● 头部:形状;口;外 鼻孔;眼;耳后腺;鼓膜。 ● 颈部不明显。 ● 躯干部 ● 五趾型四肢
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解剖
内部解剖与观察
● 处死
麻醉法:将蟾蜍置于 盛有浸过乙醚棉球的 广口瓶中,密闭至蟾 蜍深度麻醉致死。
● 呼吸系统
鼻腔、口咽腔、 喉气管室、肺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排泄和生殖系统
● 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肾脏(肾上腺)、输尿管、膀胱、泄殖腔 雄性:精巢、输精管、脂肪体、毕氏器和退化的输卵管
雌性: 卵巢、 输卵管、 脂肪体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排泄和生殖系统
精巢
直肠
退化的输卵管
毕氏器 脂肪体 肾上腺
肾脏
心脏 由2心房,1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构成(图).心房内 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房间隔形成左心房(接受从肺静脉返回 的多氧血)和右心房(从体静脉返回的缺氧血以及皮静脉返 回的多氧血).心室内壁具肌肉小梁,且和动脉圆锥中的螺 旋瓣能够对血液进行分流,但由于心室不分隔,多氧血和缺 氧血不能完全分开,这种循环是不完全的. 循环系统 循环路线由单循环演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即体 循环和肺循环).主要动脉系统 包括颈动脉,体动脉和肺皮动脉.静脉系统与鱼类的差别较 大,由一对前大静脉和一支后大静脉组成,收集全身血液回 右心房.有发达的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图). 3.支持和运动系统已基本具备陆生动物的模式
6.感觉器官发生较大演变 听觉:除内耳外,出现中耳.内耳结构与鱼类相似,但出现了 真正感音的部位瓶状囊(图). 视觉:角膜凸出,晶体稍扁平,晶体距角膜较远,适于远视. 具有泪腺,下眼睑可活动,以湿润眼球. 嗅觉:出现陆生四足类的两个特化特征:内鼻孔(嗅觉及空 气进出通道)和锄鼻器(鼻腔腹内侧一对盲囊,能感知进入 口腔的空气或物体的化学性质). 侧线:水栖类型,蝌蚪以及少数无尾类具有侧线器官. 7.排泄器官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性 1对肾脏是其排泄器官.排尿管道在雄性兼输精,并具有由 泄殖腔壁突出形成的泄殖腔
● 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围心腔内,由静脉窦、左右心房、心室和 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颈动脉弓 体动脉弓 肺皮动脉弓

右体A弓 右颈总A
右肺皮A 动脉圆锥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背 大 动 脉 及 其 分 支
右体A弓
左体A弓
背大A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静 脉 窦 及 前 后 大 静 脉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肝 静 脉 、 肺 静 脉 、 脾 脏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腹静脉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消化系统
● 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咽腔、食道、胃、 小肠(十二指肠和回肠)、大 肠、泄殖腔 消化腺: 肝脏 胰脏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呼吸系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排泄和生殖系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骨骼系统
● 骨骼系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神经系统、作业
● 神经系统
作业
总结两栖类对陆地生活初步适应的特征和不完善性特征
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 1.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 皮肤较薄,由多层细胞组成的表皮和真皮组成. 皮肤表面处于裸露状态,并已出现蜕皮现象; 真皮较厚而致密,表现出陆生动物真皮的特征; 表皮衍生大量多细胞腺体(粘液腺,毒腺)和色素细胞(黑色 素细胞,虹膜细胞和黄色素细胞); 皮肤与皮下肌肉组织连接疏松,其间分布大量淋巴间隙和 皮下血管,与皮肤呼吸功能有关(图). 2.不完善的肺呼吸及不完全双循环的出现
● 后淋巴心观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解剖 解剖方法:用解剖剪 沿腹中线偏左侧剪开 腹壁,向前直达胸骨 剑突,剪断肩带骨, 将腹壁向右侧翻转, 暴露胸腹腔。剪时刀 尖略向上以免伤及内 脏和沿腹中线前行到 达肝脏腹面的腹静脉。
●原位观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原位观察
蟾蜍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循环系统
(1)呼吸的多样化 肺呼吸 具一对结构还十分简单囊状的肺(陆地脊椎动物的 重要特征).肺囊壁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由肺动脉将回心 脏的缺氧血送入肺,而由肺静脉将交换后的多氧血送出肺 部返回左心室.由于没有胸廓,其呼吸动作借助于口咽腔底 部的升降,将空气压入肺部来完成呼吸动作(咽式呼吸).与 肺呼吸相适应的是内鼻孔的出现.声带位于肺前部,短的喉 头气室中(陆生脊椎动物特征之一). 皮肤呼吸 皮肤湿润,皮下血管丰富.尤其在冬季蛰眠期,皮 肤呼吸对生命继续起着重要作用. 鳃呼吸 一些成体和所有幼体的呼吸器官. (2)不完全的双循环(由于肺呼吸的出现,循环系统发生相 应的显著变化,不完全双循环和体动脉内含有混合血液是 两栖类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