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与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医护人员工作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之一。

在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医护人员锐器伤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锐器伤的防护措施,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

锐器伤是指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手术刀、缝合针等锋利物品刺伤、割伤的伤害。

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面对各种各样的手术器械,难免会发生锐器伤的情况。

为了有效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几项防护措施:首先,佩戴好防护装备。

在手术室工作时,医护人员应该佩戴好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装备,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锐器,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其次,正确使用手术器械。

医护人员在使用手术刀、针头等锐器时,要注意动作要轻缓,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再次,定期检查手术器械。

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器械的锋利度和安全性,避免因器械损坏导致医护人员受伤。

最后,做好事故处理的准备。

即使做好了防护措施,锐器伤依然有可能发生。

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锐器伤,要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伤害的程度。

当医护人员遭受锐器伤后,应该采取以下几项处理方法:第一时间进行伤口处理。

一旦发生锐器伤,医护人员应该立即停止工作,找到急救箱,进行伤口处理,清洗伤口,涂抹消毒药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做好伤情记录,寻求进一步处理的指导。

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要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关检查,并接受相应的处理和治疗,确保伤情得到控制。

注意伤后的心理疏导。

锐器伤对医护人员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医院应该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走出伤痛。

在手术室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护人员需要时刻注意锐器伤的防护和处理,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通过严格的防护措施和科学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锐器伤带来的风险,让手术室成为一处安全和和谐的工作环境。

护士发生利器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士发生利器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士发生利器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随着临床护理工作的频繁开展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换代,护士发生利器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护士职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那么,护士发生利器伤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做好预防措施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利器伤的原因分析1.1 工作场所条件不佳在医院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往往需要在医疗设施和器械密集的区域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给护士带来了较大的利器伤风险。

这些区域存在各种尖锐物、剪刀、手术器械等,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产生利器伤。

1.2 护士自身操作不规范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一些疏忽和不规范的行为也很容易导致利器伤的发生。

如使用磨损严重的手套、细胞培养器官的操作不规范、医疗器械的不当操作等。

1.3 患者行为动作导致利器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经常需要和患者交流,处理患者的伤口和刮擦,这些操作时间长了,如护士不注意,可能就会被患者不得意的运动动作而发生利器伤。

2. 利器伤的预防措施2.1 采取防护措施为预防利器伤的发生,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如佩戴好防护帽、手套、耳塞、防护眼镜、口罩等防护设备,避免剪刀和针头的擦伤和刺伤。

2.2 加强工作场所排查管理部门在工作场所巡查时,要及时发现和排查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

发现严重问题时,及时针对性进行治理,降低利器伤的发生概率。

2.3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学习手术和医疗器械操作过程,可以减少因操作失误而导致利器伤的发生。

2.4 促进患者的主动配合护士在工作中还需要与患者配合,促进患者的自主管理,避免患者的不规范行为动作导致护士发生利器伤。

总之,针对护士发生利器伤现状,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预防利器伤发生的根本性途径还是要从加强安全意识入手,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标准,减少工作中的导致利器伤的的各种因素。

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定位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才能保证护士工作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摘要:在临床中,锐器致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并且有潜在感染风险。

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皮肤是职业性接触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和其他血液传播传染病的主要原因。

手术室的一线护士每天完成大量的患者治疗,例如注射、采血和输液等。

由于与诸如输血器、输液器、注射器之类的医疗锐器物接触的机会很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通常会被锐器伤害。

由于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手术室护士极有可能被锐器致伤。

针头是护士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器械工具,同时也是伤害最大的锐器。

全国护士发生针刺伤害的有80%,手术室护士占比96%,其中95%为针刺伤,24%为刀剪伤,78%的刺伤来自注射或完成设备,80%-90%患有血液传播疾病的健康医疗人员是由针刺受伤引起的,血源性疾病主要包括疟疾、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

关键词:锐器致伤;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手术室护理在临床中具有技术性强、风险大以及步骤多等特点,可以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

由于手术器械的种类繁多,对新型和新型手术器械的要求很高,并且每种手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所以,重视手术器械的管理可以延长手术器械的使用寿命,减少手术器械引起的感染率。

手术器械清洗是指在手术前后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处理,消除医疗器械上的污渍和污染,减少微生物和器械上残留的潜在热源,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质量标准[2]。

手术室医护人员经常要接触各种器械,如钢针、刀、剪、缝针等,由于器械工具比较锐利,很容易被刺伤,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锐器损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尤其在手术室工作中,具有感染的潜在危险。

王红艳在调查的手术室护士中,发生锐器损伤的有160名,占73.4%,其中又以针刺伤与刀片伤为多见,主要发生在器械传递及术后器械处理环节中[3]。

所以,对手术室护士提高职业安全在护理工作中的防范意识非常重要。

鉴于此,针对上述的情况,本文将找出造成手术室护理人员被锐器伤害的一些原因,之后总结其预防对策,现综述如下。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刺伤;职业防护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体液等,而手术室又是锐器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手术室护士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

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大幅度上升,锐器刺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士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刺伤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1 手术室锐器伤的原因1.1 防护意识不强对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不戴手套,认为戴手套操作不方便,没有必要,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

1.2 接触锐器的机会多配合手术时传递手术器械,进行各种穿刺操作等工作中直接接触锐器的机会多,受伤的概率相应也高。

1.3 不安全的操作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如:操作不熟练、忙乱,传递裸露的针头、针芯,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方法不正确,徒手掰安瓿等。

1.4 病人不合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时病人不合作、躁动等,利器误伤自己或他人。

1.5 不及时正确处理锐器部分工作人员在忙乱中对锐器处理不当,注射器、针头、穿刺过的针芯等锐器用后随手与其它物品混放,未及时处理,护士整理治疗台时粗心大意而受伤。

2 防护措施2.1 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1]。

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和筛查,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对病人进行hbv、hcv、hiv等血液性致病因子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服务操作过程提高警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或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戴手套。

手部有创口的护士不宜参加特殊感染病人的手术配合。

对特殊感染病人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戴双层手套。

barbara等[2]研究发现: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的可减少50%以上。

2.2 手术室是施行外科手术的场所,工作中接触利器机会较多。

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手术室护士的锐器刺伤的发生率也相对高。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331-01随着高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一些手术部分或完全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防护要求大大降低。

但从职业性和危险性的角度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个人保护是必须的,本文就锐器伤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做如下综述。

1 锐器伤及其对护理人员的伤害1.1 锐器伤概述“锐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感染医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

它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会造成直接威胁。

” 医疗活动中常见的锐器包括:手术刀片、注射针头、医用缝合针、安瓿碎片、玻璃、剪刀、克氏针等。

由此可见,锐器伤是医院中一种与手术室护理密切相关的职业伤害。

1.2 锐器伤的危害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其中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约占受锐器伤人数的三分之一。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

锐器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 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 的比率为1.8%;被HIV 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 的比率为0.3%。

”由此可见,锐器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不可忽视。

2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如各类传染性疾病、各种消毒剂、抗肿瘤药物、放射线、机械性损伤及心理社会压力等。

其中,锐器损伤最常见。

医院内发生由针头、手术器具等造成的锐器伤是护理人员获得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资料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司空见惯的器具、物品缺乏安全防护意识。

手术室护士因工作环境特殊,常年频繁接触锐器,其伤害是不可避免的。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由于发生锐器伤造成的职业伤害。

方法对本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手术室140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其中10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77.86%,且防护意识不强。

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全面防护概念教育,制定有效的系列防护措施,预防锐器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标签: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原因;防护措施手术室是医院的特殊科室,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开放伤口、血液、体液等,因此手术室又是锐器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科室之一,随着各种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趋势的发幅度上升,锐器伤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管理,减少锐器伤及经血液感染上疾病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象为本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计140名护士。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问卷设计参考相关资料设计,内容包括参与人员的基本资料,锐器伤源于的锐器类型,受伤原因,受伤后的后续处理情况。

2原因分析2.1防护意识不强进行患者侵入性操作时未戴手套,受伤后未引起重视,或未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

在被调查的140名护理人员中,68.23%的锐器伤是被血污染的锐器刺伤,所受锐器伤来源的患者确定已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占23.4%。

以上资料表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性极高,手术室作为独特接触血液和锐器的高危科室。

虽然所有在岗护士均要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5年内接种率仅42.14%。

在被锐器刺伤的109名护理人员中,伤后进行标准处理的只有8.7%,只有11.93%上报院感科,有34%的护理人员不了解要上报,56.88%未上报。

在被锐器刺伤时,有45.87%的护理人员未戴手套。

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防护

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防护

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是锐器伤。

目前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锐器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分析1.1.工作繁忙,人力资源不足锐器上多发生在工作繁忙的时段,如上午输液高峰时,尤其树叶完毕拔针阶段,此时段经常同事有多名患者需更换液或拔针,护理人员在忙乱时易被污染枕头所伤。

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这也是锐器上的又一因素。

针刺上的发生多由于护士“自身因素”造成,工作中粗心大意、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技术不熟练等是针刺上发生的重要原因。

1.2 护理人员对锐器伤危害认识不足发生锐器伤后的护士只有6.30%接种了乙型肝炎疫苗。

另外,锐器上主要集中在护龄≦5年及护士职称的护理人员,这可能与年轻护士接受培训较少、基本功不扎实、技术操作欠熟练、临床经验不足、易违反操作规程等因素有关。

因此,护理部应加强对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及考核。

1.3 护理操作各环节均易受到伤害锐器伤可发生在操作的各个环节,且多发生在操作中及操作后整理用物时。

导致锐器的器具多为输液针头或注射器针头,且大都被污染,这就可能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

2对策2.1 提高护理管理者在预防锐器中的责任意识护理管理是减少职业损害的重要因素,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减少职业紧张,增加护理人员抗御职业紧张的能力。

针对锐器伤高发时段,护士长排班时要在这些时段增加“机动班”,减少单个护士护理工作量,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护理部应建立各科室护理人员应急预案,在遇到突发事件或人员紧张时,随时启动应急预案,支援各个相关科室。

2.2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增加自我保护措施应加强对全院护师的教育,通过举办有关防护知识讲座,提供相关感染资料图片,进行现场讲解,提高护士对预防知识的知晓率。

特别应加强对低年资、初级职称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培训及考核,督促护理人员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以免自伤或他伤。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作为医院中关键的治疗场所,其所需的医疗器械、药品和供应品等设施也愈加完善。

而其中的手术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更要有严密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措施,以预防和避免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本文就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加以探讨。

一、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分析1. 非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行为不当由于手术室负责的是众多高危、高风险的手术治疗,护理人员通常需要承担许多特殊的职业风险,例如:手术中的误伤、手术单耳往返,以及手部和手术器械的反复摆放等。

但是,在手术室之外,护理人员的行为也必须受到高度的警惕和严格的规范。

例如卫生保洁时将受污染的用品或器具扔在地上、桌面上等,或者没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时,容易发生锐器刺伤的情况。

2. 操作器械的处理不当在手术的各个环节中,器械的正确处理是手术室卫生保洁的关键所在。

手术器械一经使用后,必须在严格、规范的流程下经过全面的清洁消毒、灭菌等处理程序后方能再次使用。

而一些不负责任或操作不规范的护理人员,在器械处理中可能存在以下情况:清洁不彻底、消毒方式错误、灭菌不彻底、器械方式受损、各类错误操作、标志模糊或假冒伪劣等,可能会产生刺伤等安全隐患。

3. 个人个性和道德素质问题护理人员的性格、特质和道德素质等对手术室卫生安全的组织和开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护理人员本身存在不良习惯,不思进取,不善于学习,并且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毫无疑问,这些因素都成为锐器刺伤事件的诱因之一。

因此,护理人员本身的教育和培训还需要不断加强,加强其职业道德与规范意识。

二、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防护措施1. 加大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在手术室中,护理人员一旦出现锐器刺伤的情况,对其本身和整个医疗系统的安全和卫生保洁都会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将职业技能与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贯穿其中,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奉献精神良好的护理人才,以保障手术室的安全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 晶
( 武汉 市第一 医院骨科 湖 北 武 汉
4 3 0 0 0 0 )
【 摘要 】 目的: 通 过分析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 , 研究其发生 的相关 因素。方法 : 对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 0 1 4年 1月至 2 0 1 4年 1 2月行腰椎 手术的 3 2 0例患者 出现并发症
3 讨 论 学报 , 2 0 1 4( 3 5 ) : 5 0 7 .
血清胆同醇 ( C H O) 的合成在体 内普遍存在 , 它是组成细胞膜和脂蛋 白的主要成分 , 是合成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的前体 l 。血清总胆 固醇浓度是反应体 内脂类物质代谢 的 指标 , 同时还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预后评估 的参考 数据。血 清胆 固醇 降低在 临床上 往 往不具有明 显症状 , 但 长期处 于低 血清 胆 固醇状 态则 可导 致记 忆力 与反 应能 力降 低 等l 。 ; 血清 总胆 固醇升高较 降低多 见, 多发 生于动脉 粥样硬 化 、 肾病综合 征 、 严重 的 肝脏疾病 、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近年来 , 医学检验 的手段 及设备 不断创新 发展 , 为多 种 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 了很大 支持 。通过 抽取静 脉血 , 采用血 液生化分 析仪测 定血清 总
【 关键 词】 脊柱 外科 ; 术后并发症; 感 染; 【 中图分类号 】 R 7 2 2 . 1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4— 4 9 4 9 ( 2 0 1 5 ) 0 4— 0 6 3 5一 o l
线 处可有脓液 流出 ; ②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缓解 , 于 4~ 5 d 后症状 反复 , 并 可有腹痛 , 腰 背肌痉挛明显 , 伤 口无 明显感染征象 , 白细胞计数增高 , 红细胞沉 降率、 c反应 蛋 白明显 增高。腰椎 术后早期复查 x 线无意义 , C T检查诊断价 值亦不大 , M R I 检查是 目 前 诊断 腰椎术后感 染最有效手 段 , 其 诊 断椎间 盘炎敏 感性 为 9 3 %, 特 异性 为 9 7 %, 准确 性 为 9 5 %。关于腰椎 间盘术后感 染的治疗也有 两种观点: 其一 为早 期伤 口彻 底清创 , 去除 内 植物 , 伤 口可一期愈合 。其二为对无脓性分泌物 的伤 口, 可先行抗生素治疗 , 疗程 6 ~8 周; 如需手术清创 , 可先试行保留 内植物 , 采用 负压封 闭引流技术封 闭持 续负压 引流 , 再 延 期 闭 合 伤 口。 4脑脊液漏 与假性脊膜囊肿 术后脑脊液漏与术中硬脊膜损伤密切相关 , 发生率 为 1 . 8 % ~1 4 . O % 。手 术操作 不 当, 椎管狭窄严重 , 局部硬脊膜粘连严重 等 , 均可能 造成术 中硬脊膜撕 裂伤 。对于裂 口 < 3 m m、 无马尾神经从 裂口溢 出者, 术中可采用局部 筋膜脂肪补 片覆盖 , 反之 则需要缝 合硬脊膜撕裂 口。还有一种情况称为“ 隐性 ” 脑脊液漏 , 即术中未见明显硬脊膜 损伤 , 也 未发现脑脊液漏出 , 但术后 出现 明显脑脊液漏表现 , 其原因是硬脊 膜与周 围组 织粘连严 重, 分离粘连时对硬脊膜产生 了“ 隐性 ” 损伤 , 破坏 了其半透膜性质 。对于术后 脑脊液漏 的治疗, 除予常规对症处理外 , 拔 除 引 流 管 时 机 的 选 择 是 一 个 棘 手 的 问 题 。拔 管 适 应 证 之一是 2 4 h引流量 < 5 0 m l , 而部分患者术后 l O d引流量仍 >1 0 0 m l / 2 4 h 。故 目 前 临床 上有两种处理方法 : ①术后 7 2~9 6 h拔除引流管 , 局部加压包扎 ; ② 术后 1 0~ 1 2 d拔 除 引流管 , 缝 合引流 口。笔 者体会第 2种方法 更加确 实有效 。假 性脊膜 囊肿是继 发于 硬 脊膜损伤导致脑脊液淤积于椎 管周 围, 甚至 漏至皮下 组织 而形成 的。部分 患者 术后 1 年出现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加重 , 影像 学特别是 MR I 检查提示椎管周围有囊肿形成 , 个别 患者有钙化形成假性钙化“ 鞘瘤 ” 。对有症状 的假性 脊膜囊 肿需要进一 步手术处理 。 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 , 但 各种并发症 仍不能避免。腰椎手 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 ,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同 时也 给 医师带来 了很大的压 力。故脊 柱外科 医 师必须做到术前诊断正确 、 计划细致 . 严 把手 术适应证 , 术 中操作精 细 , 术后认 真观察 , 才 能 最 大 限 度 地 减 少 相 关 并 发 症 的发 生 ,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2 0 1 0, 1 6( 1 8) : 3 4— 3 5 .
[ 6 ] 陆杨光 , 血 生化检验 的过 程中血 清胆固醇异 常的原 因分析[ J ] . 齐齐哈 尔医学 院 学报, 2 0 1 4( 3 5 ): 5 0 7 .
探 析 腰 椎 手 术 术 后 并 发 症 的 防 范
2 t ) l 5年 弟 4剽
表 2 血清总胆固醇降低 患者情况统计 表 胆 固醇 含量 , 可以较为准确地反应接受检验者的脂类代谢水平 , 便于临 床确诊疾病 或预
防疾病 。了解血 清胆 固醇检测值异 常所表达 的含义, 结合其他检 测手段 , 可以较 为准确
地对疾病作 出 断 , 并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综上所述 , 采用血清通 过生化手段 检测 总胆 固 醇含 量 时 , 样 本 异 常 的检 出 率 较 高 , 且与疾病 相对应 , 应 引起 足 够 的 重 视 。 在 条 件允许 的情况下 , 建议将血清总胆 固 醇 检测作为常规体检项 目, 作为排 查血脂异常 类疾 病 的手段。
的 资 料进 行 分 析 , 术 后 腰 椎 间 盘 突 出症 髓 核 摘 除 术 中手 术 节 段 定 位 错 误 发 生 率 为 2 . 1 % ~2 . 7 %; 原 手 术 节 段 椎 间 盘 再 突 出的 发 生 率 为 5 % ~1 1 %; 单 纯 椎 间 盘 髓 核 摘 除 术 后 感 染 率 高达 6 9 %; 术后脑脊液漏 与术中硬脊膜损伤 密切相关 , 发 生率为 1 8 % 一1 4 . O %; 随着腰椎 融合手术 随访病例 的增 多, 相 邻节段退 变和相邻节段退 变性疾 病的发 生率也在递 增。 结论 : 脊柱外科 医师必须做到术前诊断正确 、 计划细致 , 严把手术适应证 , 术中操作精 细, 术后认真观察 ,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 少相关并发症 的发生, 提高手 术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 1 ] 秋香, 郭洪海 , 李文静. 生化检 验结 果异 常的原 因分析 [ J ] . 中国 医学装备 , 2 0 1 1
( 8 ): 2 0 9 . 2 1 0.
[ 2 ] 陆杨光, 血 生化检验 的过 程中血 清胆 固醇异常 的原 因分 析[ J ] . 齐齐哈尔 医学院
[ 3 ] 刘丽, 血清胆 固醇检验异 常的临床病 因分析 [ J ] . 中外 医学研究, 2 0 1 1 ( 9 ) : 5 3 . 4 . [ 4 ] 贾雄飞 , 吴乐斌 , 王惠萱 , 李雪梅, 滕 毅, 余文婕 , 陈忠明, 血 清胆 固醇 自主研 发 生 化诊断试剂的临床研 究[ J ] . 检验 医学 与临床 , 2 0 1 1 ( 8 ) : 6 4 6 . [ 5 ] 何爱国 , 2 0 0 9年我 院健康 体检 者胆 固 醇轻度 升高 的 临床分 析 [ J ] 当代 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