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家”看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妇女观
中国传统的妇女观与现代职业女性的困境

中国传统的妇女观与现代职业女性的困境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与男子一样参与社会生活,但是由于受到长期积淀下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对女性的偏见,对女性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就是通过对传统妇女观及现代女性的解读,来积极探索解决这一困境的措施。
关键词传统观念现代女性困境一、传统妇女的地位第一,从政治上看。
参与政事的都是男子,女性不允许参与政治,甚至不允许走出家门,她们的职责就是照顾家庭和孩子,活动范围仅仅限于家庭。
第二,从经济上看。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男子是家庭经济的来源,在家里处于顶梁柱的地位,费用的使用情况往往都由丈夫说了算。
由于女子不参与社会劳动,没有经济收入,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决定了妇女的依附地位。
第三,从文化上看。
“男尊女卑”的文化建构,形成的是有利于男权发展的文化,大多数涉及到妇女的语言往往都是恶劣的,充满歧视的,像“最毒妇人心”、“水性杨花”、“红颜祸水”等都是对女性的一种侮辱。
另外从中国汉字的构造上也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像奸、奴、妓、娼、婢等都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而且这些字都含有贬义。
二、现代女性的困境首先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方面看。
虽然现代女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心中,但几千年封建社会所形成陈旧观念对妇女的发展仍有很深的影响。
这些落后的传统思想文化如今虽已不登大雅之堂,可是不等于它已完全消失,仍在支配着人们的意识,左右着女性的言行,对当今妇女的发展产生强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其次从妇女的角色扮演方面看。
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不仅要有一份事业心,还要扮演好传统观念所界定的“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的角色。
也就是说,理想女人是那些能够在家庭、社会、个人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的女性,而这多重要求会使女性们在社会生活中面临“角色冲突”和“人格分裂”的困境。
一些事业成功的女性被称为“女强人”,而“女强人”含有异化的女人之意,即人们不再把你当作一个女人,同时你还必须为这种种不公正承担全部责任:是你异化,是你男性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美

宋元明清—病态美。
历史的压抑在宋元明清时代的妇女的身体上留下了凄婉哀绝的病 态美。纤瘦柔媚、弱不禁风之感和凄婉的病态美的审美情趣, 反映 了当时流行的女性美的时代审美标准 ;
缠足“使病态之美达至顶峰, 它被称之为“ 中国人感官想象力 最精致的创作“ 。缠足后双脚站立困难必须将腰挺出, 身体稳定, 行出柳腰款摆步步柔弱, 惹人怜的气质与步伐给人一种婀娜的柔弱 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都狂迷于“ 三寸金莲”的残缺美; 《西厢记》中“ 翠裙鸳鸯秀莲小, 红袖鸯鸟玉笋长” 表达出对 小脚的魂牵梦绕。“秦淮八艳”用婀娜的莲步“ 踢碎香风抛玉燕, 踏残花月上琼瑶“ , 一时间艳名远扬,自此中国古代的审美潮流 在纤纤玉足的病态美上画上了带血的句号。
民国时期:暴露与遮掩之间的暧昧
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 西学东渐“ , 国人逐渐意识到民族艺 术的不足开始学习西方艺术创作之长, 审美上重视了立体感和平 面透视的关系; 对女性身体审美趋于性感、基露但由于长期人性禁锢和千年封 建遗毒, 使人们对人体美的欣赏处于暴露与遮掩之间的暖昧状态, 于是就出现了旗袍时代若隐若现的曲线美。
群雄争霸 、战火纷飞。诸子百家产生不同的审美主张审 美主体重德而轻色,; 战争与道德的夹缝中女人作为社会的附属品被逼迫着与战 争进行文易即使如此, 国家的衰亡仍被归结为美女的祸害, 由此产生了西施这样的‘ 红颜祸水“ , 悲情与美丽就融汇 成了这一时期时期的女性审美绝唱。
朴拙秦汉---健康美
长袖善舞的秦汉陶俑没有娇好的面容和纤纤秀色, 但是单 纯简洁的女性形象却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和狂放的力美; 以劳动健康为美
唐诗中也有描写女性丰盈、性感形象的人“ 朱唇深浅假樱,桃 粉胸半掩似晴雨“ ;
有“ 环肥“ 之称的杨玉环就因其丰盈的体态使六宫佳丽无颜 色跻身于古代四大美女之列。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性别观念演变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性别观念演变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性别观念,是一个充满变迁的历史过程。
在中国古代,男性和女性的职责、地位和形象,都与文化和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较早的时期,三从四德的思想影响下,女性被定位为从属于男性的存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性别观念逐渐复杂化,女性开始在某些方面被赋予更多的权利和地位。
一、古代三从四德的制度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推行下,对于女性家庭守法、持家、敬夫的道德要求。
其中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而四德是指“德、言、容、功”。
从婚姻的角度来看,古代女性的生活陷入了无限制的束缚之中,三从四德制度让女性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平等。
此外,女性的教育水平低,不能获得同样的知识资源,这也造成了她们在社会层面占据了较低的地位和被动局面。
二、明清时代女性的地位显著提高经过几百年的文化和历史演变,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女性的地位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在明朝时期,女性地位得到了实质性地提高。
明朝之前,妇女是没有个人名字的,“妇女原来没有名”,而明朝开始出现了在家庭、园林、诗歌等多个领域展开个性的女性。
到了清代,女性地位更加提高,男女关系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式之中,比如文学、艺术、家庭、宗教、游戏及女子领域等。
三、文化大革命对性别观念的打击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古代性别观念历史演变中的一次重大冲击。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的摧毁,妇女被全方面的削弱和打压,他们的事业和权益遭到了重创。
在这个时期,对妇女的歧视和排斥表现得极其明显,大量妇女遭受难以想象的屈辱性身体伤害。
此外,妇女的教育和社会地位也被迫舍弃,女性地位回到了古代时期三从四德制度的境地。
四、中国的现代性别观念在现代的中国,男女平等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推广。
与古代中国思想体系里对女性的不平等和歧视相比,现代中国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们已经拥有更多的社会选择权利并且能够取得拓展自己职业生涯的机会。
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与女性文化

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与女性文化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与女性文化历史悠久,多元而独特。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较于男性存在某种程度的限制,但女性依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独特的女性文化。
本文将从女性地位的变迁、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女性的文化表达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和女性文化的传承。
一、女性地位的变迁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女性的地位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商周时期,女性地位相对较高,有权进行祭祀活动,发挥一定的社会和政治作用。
然而,到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逐渐受到限制,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主要职责是在家中生养子嗣,侍奉丈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变革,女性地位在唐宋时期得到一些改善。
女性逐渐有机会接受教育,培养自己的才华,参与文化活动。
然而,这种进步只局限于少数人群,大多数女性仍然受制于家庭和社会的束缚。
明清时期,女性地位受到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儒家思想对女性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女性应该以贞节为重,追求忠诚和纯洁。
这种思想观念使得女性更多地局限在家庭生活中,缺乏个人发展空间。
然而,尽管女性地位受限,女性在这一时期依然寻找着表达自我的方式,并发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在古代中国家庭中,女性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以妻子、母亲、女儿的身份存在,为家庭带来温暖和稳定。
她们负责照顾家人的衣食住行,传承家庭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此外,在一些地区的农村社会中,女性还承担着农田劳动的重担,为家庭经济做出了贡献。
在社会层面上,女性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活动都是以男性为中心展开的,女性的参与机会有限。
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一些女性通过自身的奋斗和才华,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历史上的女性名人,如王羲之、杨贵妃等。
三、女性的文化表达尽管受到种种限制,中国古代的女性依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艺术方面,女性以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乡愁、感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地位与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地位与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地位与价值观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男性的支配和限制。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地位和价值观也包含了许多崇尚女性美德和尊重女性的观念。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地位体现在对母亲的尊重和崇拜上。
中国人有着“天下养育之母”的观念,母亲被认为是家庭的中心和养育子女的重要角色。
在古代,母亲的地位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她们被赋予了独特的权威和尊严。
这种尊重和崇拜的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延续至今。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地位还体现在对妻子的尊重和珍视上。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男尊女卑观念,但同时也强调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珍惜。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观念,强调夫妻应共同面对困难和挫折。
这种观念反映了对妻子的尊重和对婚姻的重视。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地位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偏见。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较为普遍。
女性在家庭中被视为侍奉丈夫和照顾子女的角色,缺乏自主权和社会地位。
另外,儒家思想对女性地位的影响也较大,儒家强调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强调女性的贞操和家庭责任。
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发展。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价值观也包含了一些崇尚女性美德的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被赋予了许多美德,如贞烈、孝顺、勤俭等。
这些美德被认为是女性的典范,体现了女性的高尚品质和价值。
虽然这些美德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的自由和发展产生了限制,但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崇高评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地位与价值观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保护。
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女性的自主权和平等权利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实现。
同时,对女性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美德,更加注重女性的个体价值和自由发展。
中国古代女性文化与传统

中国古代女性文化与传统中国古代女性文化与传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性的领域。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这些文化和传统不仅影响了古代女性的生活方式,还深刻地塑造了她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一、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
她们的社会角色主要是作为妻子和母亲,被视为家庭的贤良淑德之人。
封建礼教强调女性的贞节和纯洁,要求她们服从丈夫和长辈的意愿。
这种观念使得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权力和地位受到限制。
二、女性教育与才艺培养尽管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古代中国也有一些女性得到了教育和培养。
尤其是在贵族家庭中,女性可以接受一定的教育,学习文学、音乐、绘画等技能。
这些才艺培养不仅丰富了女性的内涵,也提高了她们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
三、女性的婚姻与家庭在古代中国,婚姻被视为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女性通常在十几岁就被迫嫁人,婚姻往往是由家长和长辈安排的。
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需要顺从丈夫和公婆的意愿。
然而,女性在家庭中也有一定的权力,她们可以管理家务、照顾子女,并且在一些重大家庭决策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女性文学与诗词创作古代中国有许多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和诗人,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女性诗人蔡文姬,以及著名的诗人李清照。
她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和才情,也揭示了古代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视角。
五、女性服饰与妆容古代中国女性的服饰和妆容也是其文化与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的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例如华丽的旗袍、绣花和金饰等。
妆容方面,古代女性注重白皙的肌肤和红润的嘴唇,以及精心设计的发髻和发饰。
这些服饰和妆容不仅反映了古代女性对美的追求,也展示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
六、女性的社交与娱乐古代中国女性在社交和娱乐方面也有独特的文化与传统。
她们参加宴会、聚会和婚礼等社交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风采。
此外,女性还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例如观赏戏剧、舞蹈和音乐演出。
古代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与家庭地位

古代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与家庭地位古代中国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纽带。
虽然受到男性至上思想和封建礼教的限制,但女性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却体现了众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古代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
在古代中国,家庭地位是女性最重要的身份。
妻子应该服从丈夫,母亲负责照顾孩子和教育子女,这是女性在传统家族制度中的角色要求。
在家庭中,女性起到了照顾家庭生活、传承家族血脉以及维护礼仪秩序的重要作用。
她们经营着饭食、衣物和孩子的教育,同时也是家族祭祀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此外,古代中国女性在文化承载和社会表达中也有重要地位。
妇女作为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贤良淑德”的代表,承担着传承家风家训的重任。
在传统的文化节日和庆典中,女性的服饰和舞蹈多以表达美德和福祉为主题,展现了女性的审美和才艺。
同时,女性在传统文学中也有极高的地位,她们的故事和诗词表达了她们对守望家园、忠贞爱情以及追求真理的追求与坚守。
然而,封建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限制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古代中国,女性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其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女性嫁入丈夫家庭后,往往要面对公婆和姑舅家人的权威压力,丧失了部分自主权。
而在家族中,最高地位的继承权只有男性可以担任,女性则被排除在传承家族的范围之外。
此外,古代的婚姻也往往是由家长和长辈安排,女性的个人意愿和选择余地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然而,古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存在一些特殊的例外。
例如,在商业中,女性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古代著名的民间商业活动“织女会”就是由女性组成的商会,她们在纺织、编织和继承传统工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古代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女性身份特殊的例外,如武则天、王昭君等,她们以其出众的才华和智慧,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总体来说,古代中国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是复杂而多元的。
虽然受到男性至上和封建礼教的限制,但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文化、艺术和商业等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国文化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

中国文化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自古以来,中国的女性一直是一个受到关注的话题。
女性的形象与社会地位在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都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中国文化中女性形象的历史演变、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角色、现代女性的地位提升等方面来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
中国女性形象的历史演变从中国古代开始,女性被赋予了被动、弱势、柔弱的形象,而男性则被赋予了积极、强势、刚强的形象。
女性地位的差距最早体现在宗法制度中,特别是家族的产权继承制度。
男性可以接受家族的继承,而女性通常不能。
妇女的低贱地位导致她们无法自力更生,需要依赖男性保护和供养。
因此,在古代,妇女对家庭而言,只是一种经济负担,没有社会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女性的形象开始发生变化。
唐朝的作曲家诗人,歌莺之称的韩愈和唐朝的女文学家李清照等开始打破了古代中国的思想禁锢,向外表达自己的感情。
明清时期,中国百花齐放,文学艺术达到了巅峰。
一些女性文化名人,如唐婉、南华、李凤娘、郑板桥等,特别是清代的曹雪芹,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全世界展示了女性的美和智慧。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文化成就为女性以后的地位提高开了大门。
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角色中国的传统女性角色主要包括母亲、妻子和女儿。
传统中认为,女性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妻子和母亲,这两个角色被视为女性的自然境遇和命运。
妻子的角色是照顾丈夫、照顾家庭;母亲的角色则是照顾孩子、支持丈夫。
除此之外,女儿这个角色也很重要,在家庭中照顾父母和爷爷奶奶。
在传统中,女儿的角色同样不容忽视。
妻子的角色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因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男女之间的感情不是基于爱情,而是由于一种“天生地养之道”。
男人应该善待自己的妻子,这是中国社会的传统与风尚,为了维护这个习俗,中国儒家亦推崇了“三从四德”的婚姻伦理。
三从即遵从父亲,嫁从夫;从夫则遵从夫的命令,协助经营家庭;妇德则是诚实、谦逊、勤奋、节俭,中国古典文化认为这是妇女的正确品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是两部男性的史诗 , 其 中这样记载着 : 宙斯对于
其 妻子 因为 帮 助波 塞 冬 支持 的希 腊 人 打败 宙 斯 支
记得 , 而西方却 总是排开这些 , 将矛头指向崛起 中 的中国, 以各种文化思想舆论来 曲解 中国的传统文
化。
二、 中国传 统文化 背 景下 的妇 女观
持的特洛伊人的惩罚 , 宙斯对赫拉拥有任意的处置 权, 不止一次地对妻子实行凶狠的“ 家暴力” 作为对 赫拉挑战男权 的惩戒。 宙斯与赫拉以及其他神灵之 间的主从关系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家长制 、夫权 制、 父权制 的现实在观念上的反映。史诗呈现的世
用 功利 的打 算 。
柏拉图接受 了传统对妇女歧视性 的态度 , 反复
申明在一切 才 能上妇 女都 比男 子要 弱 。 柏 拉 图轻 视 妇 女 的思想 突 出地表 现在 他所 著 的对 话 录《 蒂迈 欧
高速发展之后 , 似乎 已经忽略掉妇女在之前处于的
不堪地位 , 加 之 世界 文 化 的交 流 , 正 在 崛起 的 国
第3 6卷 第 9 期
2 0 1 5 年 9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e . S e i )
V0 1 . 3 6 No . 9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 , 最
具 有代 表性 的 当属孔 子及 其思 想 。因此 , 从孔 子对
何改变 , 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在《 经济论》 中特别
强调家庭性别分工 , 认为神从一开始就使女人的性
情适宜于室内的工作 , “ 而使男人 的性情适宜于室 外 的工作” , “ 婚姻的 目的是生育儿女 、养儿防老和
厚 而 化生 万 物 。坤 主顺从 天 施 , 不倡而和 , 不 自居
孔子在《 论语》 中有言 , “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也” 。这 一妇 女 观是孔 子 站在 君子 人格 的高度 来评
一
8 3—
价女性 的。孔子 主 张“ 君子 无怨 ” : “ 躬 自厚 , 而薄 责
坤 道之顺 也 。 ” 坤 以柔 顺 为常道 , “ 其 动也 刚 , 不 害其
于人 , 则远怨矣。 ” 子日 : “ 君子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 , 欲而不贪 , 威而不猛 。 在郧无怨 , 在家无怨。 ” 孔子认
关键 词 : 传 统文化 : 齐 家; 妇 女观
中图分 类号 : B 2 2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5 ) 0 9 — 0 0 8 3 — 0 3
妇女作为家的核心成员 , 对 于家的构建和发展
起 着至关 重 要 的作用 。 无论 是 在 以儒 家 文化为 核 心 的中国, 还 是 以 自由思 想 为代 表 的西 方 国家 , 妇 女 的作用 都是 不容 忽视 的。然而 不 同 的是 , 西 方 经过
管理 家务 ” 。 在 他看 来 , 婚 姻根 本 就没有 男女 双方 爱 慕 可言 , 也没 有 女 方 自己 的意 愿 , 有 的只 是男 性 实
妇女的看法人手 ,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妇女观 , 并
从 而进 一步 大致 了解 中 国古代 社会 的妇 女观 。
( 一) 孔 子 的妇女 观
中国传统 文化 思 想 中关 于妇 女 问题 的种种 成 为 了 中外 学 者研 究的 热 点 ,也 成 了西方 学者 攻击 中国文化 的
把柄 . 因此对 于妇 女 问题 , 不能仅 仅 只是停 留在 以现 代 的 目光去 批 判传 统 , 而 更 多地 应 该是 回到 传 统之 中 , 以 当时的视 角 、 以妇女 作 为 家的核 心来看待 并探讨 这一 问题 或现 象 , 才会得 出合 情合 理 的结论 。
俗社 会 的现实 也在 很 大程度 上 与这种 观念 相一 致 。 同 样古 典 时 期 的 希腊 社 会对 于妇 女 的观 点 没 有 任
中国传统 文化 下 的社会 妇 女观 , 也存 在 和 西方
同样的对于妇女的“ 摧残” , 然而 中西文化相异背景
下的“ 摧残” 有着极 大 的差异 。 .
S e p.201 5
从“ 齐家 ’ ’ 看 中国传 统文化 下 的妇女观
王 博
7 1 0 1 2 7 ) ( 西北 大学 ,陕 西 西安
摘 要 : 无论 在 中国还是 在 西 方 , 妇女 观 问题 都 影 响着社 会观 点 的 变化 , 在“ 男女 平 等” 这 种 口号和 追 求之 下 . 探 寻平等 的进 程 中对 于妇女 f * - I 题 的处 理 则显得 尤 为重要 。尤其 是在 当下 思想 文化 交流 的过 程 中,
为 君 子应 该 无 怨 、 远怨 , 而 女子 容 易 产生 怨恨 则 是 孔 子十分 厌 恶的 。“ 君子 义 以为质 , 礼 以 为行 , 孙 以
为柔也” , 故以健行利贞配乾道 ; 地道又宁静不燥 ,
以广博 方直 化生 万物 为常行 。
坤德主适时顺动 , 法乾健而行 ; 其静也 , 方直极
篇》 : “ 投生人间为男人而过着正当生活的灵魂注定 要返 回其出生的星球上。 而行为不端的男人就会在
及其传统文化 , 尤其是传统文化下 的妇女观则成为
了西方 学 者批 判 的重点 。
一
下世投生为女 。 ” 在这里 , 柏拉 图将转世为女人看作
对行 为不 端 的男性 的惩 罚 , 其 歧 视女 性 的情 绪显 而 易见 。
、
西方 文化 背 景下 的妇女 观
从有文字记载的荷马时代开始 , 古希腊社会就
是男 权社 会 , 流行着 男性 至上 的社会 观念 。荷 马 史
1 7到 1 8 世纪西方社会流行的妇女着装 , 对于
妇女 的摧 残甚 至要 妇女 付 出生命 的代价 , 这 些存 在 于 现 在发 达 的西方 国家 的 妇女 摧 残史 没有 多少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