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吸收课件第2章第3节吸收塔计算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吸收课件

化工原理——吸收课件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的传质速率
例:如图,两容器装有不同浓度的NH3和N2。连 通管长0.61m,内径24.4mm,系统温度25℃,压 强为101.33kpa。左侧容器内NH3分压为20kpa, 右侧容器内NH3分压为6.67kpa。已知在25℃, 101.33kpa下NH3-N2的扩散系数为2.30×10-5m2/s, 求:(1)单位时间内自容器1向容器2传递的NH3的 量;(2)连通管中与截面1相距0.305m处的NH3的分 压。
对于x而言,y为过饱和(y>y*), 溶质由气相→液相:吸收过程
对于y而言,x欠饱和(x<x*),故 液相有吸收溶质的能力。
②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下方(Q点):
对于液相浓度x而言,气相浓 度为欠饱和(y<y*),溶质由 液相→气相转移:解吸过程
对于y而言,实际液相过饱和 (x>x*),液相有释放溶质的 能力
例2 已知20℃时,1atm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数 据(见表2-2)。绘制p*-x以及Y*-X曲线,计算 E、m,并指出服从亨利定律的范围。
三、吸收剂的选择
⑤无毒、腐蚀性小,不易燃、价廉、不发泡, 冰点低,化学稳定等。
四、气液相际传质方向、限度及推动力的判断 1、传质过程的方向 ①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上方(P点):
A、B的扩散速率相等,其传质速率也相等。
传质速率:任一空间,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 物质量,N:kmol/(m2·s)
∴此时,NA=JA=-JB=const.
dcA NA=JA=-DAB dz
pV=nRT
p n/V=c=
RT
∴pA(pB) — z 为直线关系。
z1= 0, pA=pA1 z2= z, pA=pA2
利用相平衡关系确定与实际液相组成 成平衡的气相组成

化工原理 PPT 第2章 吸收

化工原理 PPT  第2章 吸收

m
202 .6 p
从气相分析 y*=mx=23.94×0.01=0.24<y=0.3 故SO2必然从气相转移到液相,进行吸收过程。 y 0.3 x* 0.0125 m 23.94 以液相摩尔分数表示的吸收推动力为: ∆x=x*-x=0.0125-0.01=0.0025 以气相摩尔分数表示的吸收推动力为: ∆y= y - y*=0.3-0.24=0.06
1.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
①气、液相组成(yi,xi)在平衡线上方(P点): 相对于液相组成xi 而言, 气相浓度为过饱和 ( yi yi* ),溶质 A 由气 相向液相转移。 相对于气相组成yi 而言, 液 相 浓 度 欠 饱 和 ( xi xi* ),故液相有吸 收溶质 A 的能力。
y yi
V,yi2 L,xi2
yi 2,min y mxi 2
* i2
2)逆流吸收,塔高无限,
xi1,min
y i1 x m
* i1
V,yi1
L,xi1
31
【例】
在总压101.3kPa,温度30℃的条件下, SO2摩尔分率为0.3的混合气体与SO2摩尔分 率为0.01的水溶液相接触,试问: (1) 从液相分析SO2的传质方向; (2) 从气相分析,其它条件不变,温度降到 0℃时SO2的传质方向; (3) 其它条件不变,从气相分析,总压提高 到202.6kPa时SO2的传质方向,并计算以 液相摩尔分率差及气相摩尔率差表示的传 质推动力。
7
4.吸收分类 1)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吸收过程溶质与溶剂之间不发生显著 的化学反应,可以当作是气体单纯地 溶解于液相的物理过程。如用水吸收 二氧化碳、用水吸收乙醇或丙醇蒸汽、 用洗油吸收芳烃等。 化学吸收:溶质与溶剂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如 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 碳、用稀硫酸吸收氨等过程。化学反 应能大大提高单位体积液体所能吸收 的气体量并加快吸收速率。但溶液解 吸再生较难。

化工原理 第三节 吸收(或脱吸)塔的计算上

化工原理 第三节 吸收(或脱吸)塔的计算上

Y
B B’ Yb
E
A Ya O
Xa
Xb Xb*
Lai Qingke
用摩尔分率表示的操作线方程:
y 1 y


LS GB

1
x
x


1
ya ya


LS GB

1
xa xa

非直线,为双曲线
低浓度气体yb<1 近似处理 直线
y ya yb ya LS x xa xb xa GB
一、总物料衡算
稳态逆流
参数:Ga、Gb;La、Lb;G、 L(kmol/m2·s);ya、yb(kmol(A)/kmol (A+B));xa、 xb(kmol(A)/kmol (A+S));x、y。
Ga,ya La,xa
气 液
y、G x 、L
如何衡算?
G,y L,x
找一固定量
吸收剂和惰性气体的量

Y

LS GB
X
Yb
LS GB
X b
逆流吸收塔的 操作线方程式
代表吸收塔的任意截面上气、液相浓度之间的关系。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TGU
Lai Qingke
稳态
LS、Xb、GB、Yb为定值
操作线方程式
在XY坐标中应为直线
一般以塔顶为基准
操作线方程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TGU
Lai Qingke
二、吸收塔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对于塔顶 GB (Y Ya ) LS ( X Xa )

第二讲 吸收塔的计算

第二讲 吸收塔的计算
mV 1 L Y dY mV Y2 (mX 2 b) L
Y1
Y2
Y1
Y2
mV 令S L
NOG
Y2
dY 1 S Y SY2 Y2*) (
N OG
* ( ] 1 Y1 d[1 S Y SY2 Y2 ) 1 S Y2 1 S Y SY2 Y2*) (
NOG
Y1 Y2* 1 ln[1 S S] * 1 S Y2 Y2
2.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塔顶推动力:Y2 Y2 -Y2* 塔底推动力:Y1 Y1 -Y1*
塔内任一截面推动力:Y Y -Y * V Y (mX b) Y m[ (Y Y2 ) X 2 ] b L mV mV (1 )Y ( Y2 mX 2 b) L L
X2
X1*
X
(2) 平衡线为凸形
Y Y1 C
(L/V)min B
X2
Y*=f(X)
Y2
o
X1,max X1*
X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L L 1.1 ~ 2.0 V V min
L 1.1~ 2.0 Lmin
在常压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气。已 知入塔混合气体中含有氨气为1%(体积%),要求氨气的回收
高度为 dZ 的微元填料层
dGA VdY LdX
NA取为定值
dGA =NAdA=NA (adZ )
NA=KY(Y-Y*) NA=KX(X*-X)
dGA VdY K Y Y Y * adZ
dGA LdX K X X * X adZ
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吸收塔计算 ppt课件

吸收塔计算  ppt课件
液气比 qn,L / qn,V 。 液气比qn,L / qn,V 的常用确定方法是:先求出
吸收过程的最小液气比 (qn,L / qn,V )min ,然后再根
据工程经验,确定适宜(操作)液气比。
9
一、最小液气比
最小液气比可用图解法求得 :


qn,L qn,V

min

Y1 Y2
X
* 1

Y1 X1

Y2 X2
qn,L,min

Y1 X1
Y2 X2
qn,V
11
二、适宜的液气比
处理量 qn,V 一定
~ qn,L
qn,L q n,V
~ 动力
消耗
操作 费用
~ ~ 推动 力
填料层 高度
设备 费用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般取
qn,L
qn,V

1.1 ~ 2.0
(
qn,L qn,V
在全塔范围内积分
dX KX a dZ X * X qn,L
Z qn,V Y1 dY
KY a Y2 Y Y *
Z qn,L X1 dX
K X a X2 X * X
填料层高度基 本计算公式
18
一、传质单元数法
2. 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
比较:换热器的换热管长度基本计算公式
35
水吸收氨过程吸收系数的测定实验流程
36
二、测定方法
测定数据:
操作温度 t
操作压力 P
空气流量 qn,V 氨气流量 qn,A
计算进塔气体组成 Y1
水流量
qn,L
出塔气体组成 Y2
出塔液体组成 X1

课件:第三节 吸收塔计算实例

课件:第三节 吸收塔计算实例

一、 基本原理与概念
5.物料平衡与传质速率方程结合得到求取Z的计算式
NA a dZ KY a(Y Y ) dZ V dY L dX
Z V KY a
Y1 dY Y2 Y Y
L K X a
X1 dX X2 X X
Z HG NG HL NL HOG NOG HOL NOL
(2) 吸收过程中系统的温度升高,吸收后排出口尾气浓度将
___。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 不确定
(3) 常温常压下,氧气溶于水属于
___过程。
(A)液膜控制 (B)气膜控制 (C)气膜和液膜共同控制 (D)不能确

(4) 吸收过程中,吸收剂往往是决定吸收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确定处理对
HOL—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一个传质单元所对应的填料高度) 。 1. 平均推动力法(适合平衡线、操作线为直线)
计 算 Z
V HOG KY a
N OG
Y1 Y2 Ym
L HOL K X a
N OL
X1 X2 X m
的 2. 吸收因素法(适合平衡线、操作线为直线)
常 用 方
N OG
1 1 S
l n(1
五、 扩 展 延 伸
1. 解吸:使溶解于液相中的气体释放出来的操作。 解吸与吸收进行比较特点
相同点
不同点
(1) 所用设备相同
目的 传质方向 推动力
(2) 原理相同均为 单向扩散
吸收
分离 气体
气→液
(3) 计算Z的方法和
P>P* P-P*
步骤相同
解吸
溶液 再生
液→气
P<P* P*- P
平衡线与操作线关系

化工原理--吸收(课件版)

化工原理--吸收(课件版)

二、摩尔比
1.定义:
X
x 1
x
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液相中溶剂的摩尔数
Y
y 1
y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气相中惰性气体的摩尔

2.摩尔比表示的亨利定律

X x 1 x


x X

1 X
Y y 1 y
y Y 1Y
代入 y* mx 得 Y * m X
1Y * 1 X
所以 mX (1 Y*) Y * (1 X )
所以
cA
f (T ,
p
A
)

p
A
f (T , cA )
溶解度曲线:表示该函数的曲线。(图2-2、图23、图2-4)
• 溶解度特性: T↑,cA↓

p
A
↑,cA↑
• 所以: 低温高压有利吸收

高温低压有利解(脱)吸
2-1-2 亨利定律
一、亨利定律: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不太高)下, 稀溶液中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与其在液相 中的溶解度成正比,即:
二、分类 • 物理吸收,H2O吸收CO2 • 化学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
• 单组分吸收,H2O吸收乙醇 • 多组分吸收,液态烃吸收气态烃
• 等温吸收,H2O吸收丙酮 • 非等温吸收,H2O吸收SO3
• 低浓度吸收,氨水吸收SO2 • 高浓度吸收,H2O吸收NH3
三、用途 (1)回收混合气体中的有用物质,用硫酸吸收焦炉
代入
p
A
Ex

pA
L
EcAM S cA(MS
M A)

pA
cA H

1
EM S

第二章吸收(2)

第二章吸收(2)
511509615096ln1509614414420150ogogogogmgmx计算用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对于原工矿的亨利系数99051507215072ln1507214462ogogogogog对于新工矿5366961509696150ln96150olol计算用液相总传质单元数990515005721507272150ln72150olol与原工况相同所以新工况的对液相总传质高度没影对于新工况由于总压55lxgylxgy解吸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传质单元数的计算1图解法olol582对数平均推动力法593解吸因数法12用洗油吸收焦炉气中的芳烃含芳烃的洗油经解吸后循环使用
第四节 吸收塔的计算

主要概念
回收率、最小液气比、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 高度

重点内容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吸收剂用量与最小液气比 填料塔高度的计算 吸收塔和解析塔的操作计算
1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物料衡算
G, Y2
L, X 2
G——惰性气体的摩尔流量,kmol/s;
L——溶剂的摩尔流量,kmol/s。
(4)作图说明上述两种操作情况下,哪种需要的传质 面积大,为什么?
10
作业
P147 9
11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O
G, Y2
L, X 2
如图,对微元填料层
进行溶质的物料衡算, 则 所以
z z dz
G, Y
L, X
G(Y dY ) LX GY L( X dX )
G, Y dY L, X dX
吸收率为80%。在操作条件下物系相平衡关系为
Y=18X-0.01,试求: (1)吸收剂的出塔组成X1; (2)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求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试求每小时送入塔内的水量。
溶液浓度(gNH3/100gH2O) 2 2.5 3
分压Pa
1600 2000 2427
分析:
求水量 解:
吸收剂用量L
已知L/Lmin
求Lmin
平衡常数
1) 平衡关系
Y*

1
y* y*

1
p* p*
1.6 103 101.33103 1.6103
0.01604
第二章 吸收
第三节 吸收塔的计算
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二、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三、塔径的计算 四、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五、吸收系数
2019/9/13
概述:
第三节 吸收塔的计算
化工单元设备的计算,按给定条件、任务和要求的不同, 一般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校核型)计算两大类。
设计型计算:按给定的生产任务和工艺条件来设计满足任务 要求的单元设备,即吸收塔。
kmol(A)/kmol(S) 。
V, Y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稳定吸收过程,单位时间内气相在塔内被 吸收的溶质A的量必须等于液相吸收的量。 通过对全塔A物质量作物料衡算,可得:
L, X2 V, Y
L, X L, X1
2019/9/13
V1Y L2 X V2Y L1X
若GA为吸收塔的传质负荷,即气体通过填料塔时, 单位时间内溶质被吸收剂吸收的量kmol/s,则
能达到分离要求。
实际液气比应在大于最小液气比的基础上,兼顾设备费用和操
作费用两方面因素,按总费用最低的原则来选取。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般取 L1.1~2.0L
V
Vmin
注意:以上由最小液气比确定吸收剂用量是以热力学平衡为出发
点的。从两相流体力学角度出发,还必须使填料表面能
被液体充分润湿以保证两相均匀分散并有足够的传质面
填料填加在塔内形成填料层,填料层有两个特点:一是空 隙体积所占比例相当大,便于气体在其内部迂回曲折通过 并提高湍动程度,二是单位体积内有很大的固体表面积。 液体沿固体壁面呈膜状流下,因而填料塔内的气液接触面 比空塔内大得多。
塔内气液流动方式一般呈逆流,气体自塔底通入,液体从 塔顶洒下,推动力较大,吸收速率大;溶液从塔底流出前 与刚进入塔的气体相接触,可使溶液的浓度尽量提高,减 少吸收剂用量。经吸收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前与刚入塔的 液体接触,又可使出塔气体中溶质浓度尽量降低,提高吸
随 L/V 的减小,操作线与平衡线是相交还是相切取决于平衡 线的形状。
Y
Y*=f(X)
Y1
C
(L/V)min
Y
Y*=f(X)
Y1
(L/V)min C
B
Y2
B
Y2
o
X2
X1,max=X1* X
o
X2
X1,max X1* X
两线在 Y1 处相交时,X1,max=X1*=Y1/m;
两线在中间某个浓度处相切时, X1<X1* 。
积,因此所取吸收剂用量 L 值还应不小于所选填料的最
低润湿率,即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内的液体流量不
得小于某一最低允许值。
2019/9/13
例:空气与氨的混合气体,总压为101.33kPa,其中氨的分压为1333Pa,用
20℃的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要求氨的回收率为99%,每小时的处理量为
1000kg空气。物系的平衡关系列于本例附表中,若吸收剂用量取最小用量的2
L, X1 V, Y1
V, Y
L, X
Y
T
Y*=f(X)
Y1 P X*-X
Y
Y2
Y- Y*
B
V, Y2
Y*
2019/9/13
L, X2
o
X1
X
X2
X* X
(三)吸收塔内物料流向的选择
在Y1至Y2范围内,两相逆流时沿塔高均能保持较大的传质推
动力,而两相并流时从塔顶到塔底沿塔高传质推动力逐渐减 小,进、出塔两截面推动力相差较大。
务所需塔高 ,设备费用,但操作费用 。
2019/9/13
经济核算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不同液气比 L/V 下的操作线图直 观反映了这一关系。
当 L/V 下降到某一值时,操作
线将与平衡线相交或者相切,
此时对应的 L/V 称为最小液气 比,用(L/V)min表示,而对应的 X1则用 X1,max 表示。
两线间垂直距离(Y-Y*)或水平距离(X*-X)的变化显示了吸收过程推动 力沿塔高的变化规律。
2019/9/13
并流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对气、液两相并流操作的吸收塔,取塔内填料层任一截面与塔顶
(浓端)构成的控制体作物料衡算,可得并流时的操作线方程,
其斜率为(-L/V)。
并流操作线方程
YV LXY1V LX1
2019/9/13
X 2 /17 0.0212
100 /18
m Y * 0.01604 0.757 X 0.0212
平衡关系为:Y 0.757X
2) 最小吸收剂用量:
Lmin
V
Y1 Y2
Y1 m

X2
其中: V 1000 34.5kmol空气 / h
29
Y1
X2
X1
X
X1’
X1,max
可知吸收剂出塔浓度X1与吸收剂用量L是相互制约的。 选取的L/V,操作线斜率 ,操作线与平衡线的距离 ,塔内传
质推动力 ,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塔高,设备费用 ;但操作
费用;
L/V,吸收剂用量,吸收剂出塔浓度X1,循环和再生费用 ;
若L/V ,吸收剂出塔浓度 X1 ,塔内传质推动力 ,完成相同任
工业吸收一般多采用逆流,本章后面的讨论中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逆流吸收。
与并流相比,逆流操作时上升的气体将对借重力往下流动的 液体产生一曳力,阻碍液体向下流动,因而限制了吸收塔所
2019/9/13 允许的液体流率和气体流率,这是逆流操作不利的一面。
二、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Y
L/V
(L/V)’
A
收操作,气、液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
在塔的任一截面接触的气、液两相组成是相互制约的;V,
全塔物料衡算式就代表L、V一定,塔内具有最高气、
Y1
液浓度的截面“1”(浓端),或具有最低气、液浓度
的截面“2”(稀端)的气、液浓度关系。
L, X2 V, Y
L, X L, X1
2019/9/13
(二)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式:
L Y1Y2 Vmin X1,maxX2
2019/9/13
LminV
Y1Y2 X1,maxX2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在最小液气比下操作时,在塔的某截面上(塔底或塔内)气、
液两相达平衡,传质推动力为零,完成规定传质任务所需的塔
高为无穷大。对一定高度的塔而言,在最小液气比下操作则不
精馏塔的操作线方程
若取填料层任一截面与塔的塔底端面之间的 填料层为物料衡算的控制体,则所得溶质A 的物料衡算式为
V YL1 X V1Y LX
YVLXY1VLX1
L, X2 V, Y2
V, Y
L, X
同理,若在任一截面与塔顶端面间作溶质A的 V, Y1 物料衡算,有
YVLXY2VLX2 V1Y L2 X V2Y L1X
要达到规定的分离要求,或完 成必需的传质负荷量
GA=V(Y1-Y2),L/V 的减小是有
限的。
2019/9/13
Y
L/V
(L/V)’
A
A’
(L/V)min
Y1
C
Y2
B
Y- Y* Y*=f(X)
X
o
X2
X1
X1’
X1,max
Y
Y1
(L/V)min C
B
Y2
Y*=f(X)
o
X2
X1,max X1*
X
最小液气比(L/V)min的求解

1.333 101.33 1.333

0.0133
2019/9/13
Y2 (1 0.99)Y1 0.010.0133 0.000133
X2 0 m 0.757
Lmin

V (Y1 Y2 )
Y1 m

X2

34.5(0.0133 0.000133) 0.0133 0 0.757
25.8kmol / h
3) 每小时用水量
L 2Lmin 225.8 51.6kmol/ h 928.8kg / h
2019/9/13
一、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一)物料衡算
•已知:气体的处理量V、进口浓度Y1和出口浓度Y2 (或溶质的回收率ψ A)
•目的:计算给定吸收任务下所需的吸收剂用量L或 吸收剂出口浓度X1。
•混合气体通过吸收塔的过程中,可溶组分不断被吸 收,故气体的总量沿塔高而变,液体也因其中不断 溶入可溶组分,其量也沿塔高而变。但是,通过塔 的惰性气体量和溶剂量是不变的。
L, X1
上两式均称为吸收操作线方程,代表逆流操作时塔内任一截面上 的气、液两相组成 Y 和 X 之间的关系。 (L/V)称为吸收塔操作的液气比。
2019/9/13
逆流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Y YVLXY1VLX1 YVLXY2VLX2 Y1
当L/V一定,操作线方程在Y-X图上以
2019/9/13
吸收塔的计算
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1) 吸收剂的选择及用量的计算; (2) 设备类型的选择; (3) 塔径计算; (4) 填料层高度或塔板数的计算; (5) 确定塔的高度; (6) 塔的流体力学计算及校核; (7) 塔的附件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