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春节习俗 海南过年的习俗_
海南春节的风俗作文

海南春节的风俗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海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春节期间,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海南的汉族同胞在春节前夕,都会忙着打扫卫生,贴对联和春联,购置年货,准备年夜饭等。
年夜饭的菜式丰富多样,有鱼、肉、蔬菜等,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夜,全家人团聚一堂,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其乐融融。
海南的黎族同胞在春节期间有"三朝醮"的习俗,即初一、十五和二月初一这三天要祭祖。
祭祖时,要备好祭品如猪肉、鸡蛋、米酒等,祭祖后全家人一同品尝祭品,祈求新的一年兴旺发达。
再者,海南的苗族同胞在春节期间会举行盛大的"射耙节"活动。
射耙节是苗族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有踩火塘、斗公鸡、射耙等精彩环节。
苗族人认为,射耙可以驱邪避灾,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海南的壮族同胞在春节期间会举行"扫房节"。
扫房节时,壮族人会把家里彻底打扫一遍,扫去旧年的陈年积尘,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壮族人还会烧香拜佛,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万事如意。
海南各民族在春节期间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不仅体现了海南的多元文化,也充分展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传统节日的内涵。
海南春节习俗

---------------------------------------------------------------范文最新推荐------------------------------------------------------海南春节习俗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
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
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
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
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
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
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
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
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1 / 11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
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
海南春节习俗介绍

海南岛各地特色的过年习俗
第四站:澄迈、临高
而与澄迈相邻的临高,把除夕晚上全家人吃饭称为“围 炉”(这其实就是通常所说的团圆饭、年夜饭)。 “围炉”后,大人就叫小孩子穿上新衣服袜子睡觉,这叫 “睡福”。睡时间越长就越幸福。 到了上香时间,全家人醒来,儿女给父母、晚辈给长辈拜年, 后者则给前者红包。 上香结束后,全家人吃饭,只能吃素菜不能吃荤菜,如芹菜、 青菜、大蒜、扁豆、豆腐等,做菜时只能用花生油炒,要过 大年初一中午12点后才能吃鸡肉。吃完饭就睡觉,一直睡到 大年初一上午9点多或更长时间。反正初一不能去串门和拜年。
海南岛各地特色的过年习俗
第四站:澄迈、临高
在澄迈一些地方,在大年二十九下午就开始宰猪,往往是几户人家合杀一 头。 三十那天,就开始用猪肉、内脏、饭团等祭拜“公祖”,求“公祖”保佑 全家身体健康,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如果是在年头已许愿的,要在那天还愿。而这个过程就称为“围炉”。 “围炉”结束后才能动手杀鸡鸭等。一到半夜凌晨12点,家家都在摆祖先 香炉灵位的正厅里,摆上两小堆刮去表皮的小块甘蔗,一个柚子,三个桔 子,及猪内脏等,然后点上香烛,燃放鞭炮迎接新年。这个过程叫“上 香”。 上香后,大人开始做新年和第一顿饭,叫上全家人吃。第一碗饭必须要吃 完,另外必须要盛第二次饭,多少不论,能吃多少就盛多少。
春节习俗故事趣闻
鞭炮的由来 Nhomakorabea
鞭炮,又名炮竹。我国素有燃放鞭炮的习惯,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或是进 学升迁,或是大厦落成,或是店铺开张等等,只要是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燃放 鞭炮庆祝。 燃放鞭炮的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 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 恶鬼。那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 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 续发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 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 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 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 放物,还有丹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一直延续到 至今。
海南家乡春节风俗作文

海南家乡春节风俗作文
【海南家乡春节习俗】
家乡的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难忘的。
每到过春节,人们就会穿上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吃汤圆。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海南吧!
海南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蓝蓝的天空。
这里一年四季都很暖和,所以有“南国雪原”之称。
海南过春节很热闹!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东西。
尤其是年三十那一天,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断。
在除夕晚上人们都要吃团圆饭,这顿饭非常丰盛。
除了要吃团圆饭之外,还要准备年三十夜、初一早晨的饮食。
这顿饭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大家都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燃放烟花和鞭炮。
到了大年初一早上,人们要早起拜年。
一家人一起给长辈拜早年,长辈们便会给压岁钱。
海南的春节还有一个习俗:正月初一要去亲戚家拜年、吃早餐和下午茶;正月初二去外公外婆家拜年;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
我真希望春节早点到来啊!
—— 1 —1 —。
春节习俗海南儋州

海南儋州春节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无论是在外乡打工的人们,还是求学的莘莘学子,或是常年离家打拼的青年。
都会纷纷的在农历三十之前赶回家,即使旅途艰辛,奔波劳累,也要回家与家人团圆。
父母,爱人,孩子,期盼了一年,才能等到此刻团圆的机会。
这是一个举国欢乐,同庆的日子。
当然,海南人民也不例外。
虽然地处祖国的最南方,远离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但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受到太多的限制和干扰,乡风民俗才更加淳朴和原生态。
让我们这些出生于新时代的孩子们,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经济文化政治大繁荣的背景下,仍然能够感受到自己家乡渊源流传的过年传统。
南方毕竟和北方的传统不同,南方不会像北方一样似的,过年包饺子,下面条。
南方的饮食会更丰富一些。
鱼鸡鸭猪牛羊,都会摆上饭桌。
可想而知南方的过节的菜肴是多么的丰富。
海南人过春节是大同的。
但依旧有些小差异,不同的地区,过年的规矩方式自然不同。
我是属于海南儋州地区。
儋州地区有很多种方言,有客家方言,儋州方言等等。
不同方言代表一个地区,这些地区过年的习俗又会不同。
比如在儋州地区,有一部分人呢信奉基督教。
他们过年和我们就会不同。
他们不会祭祖,不会烧香,只是简简单单的杀鸡过年变完了。
相对儋州地区来说就会比较单调。
我是正宗的海南儋州人。
儋州人过年会有很多习俗和规矩,是代代流传下来的,没有人能够随意更改,否则就是忤逆祖制。
儋州市中心在那大镇。
儋州下面还有一些附属的乡镇地区。
我家住在市里,每年过年前一两个星期,家里都要里里外外的大扫除一遍,除旧布新。
还要准备一些过年的物品。
除了糖果饼干饮料外,还有鸡,鸭,鱼,腊肠,腊肉,酒等这些必备的。
鸡要提前两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准备,数量大多在五到十只不等,大户人家会准备更多。
除了自己吃,还有便是客人来拜年的时候要杀鸡奉上,以表示主任欢迎客人的诚意。
为什么要提爱按那么长时间准备鸡鸭呢?因为早些买鸡回家自己养着,肉会比较香,比较实。
鸡还分很多种。
其中有一种鸡叫阉鸡,是把公鸡的生殖器割去,使其不能再进行交配,用其来供奉祖先,以表诚意。
海南春节习俗有哪些

海南春节习俗有哪些海南春节习俗有哪些“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
”关于过年,每个人都有独属的年俗记忆。
或许您的年轮时光机播放的是穿新衣,贴春联,包饺子,收压岁钱的.画面......小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海南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让咱们看看真正的海南人是如何过年的!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音译为“哆咦”)。
传说“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腊月二十四这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
为此,家家户户夜间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祈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送完灶公后,至大年三十之前就要“采屋”,海南话为打扫房子。
用青竹枝叶捆成的扫帚,将屋顶、屋檐、墙壁打扫干净,清洗蚊帐被褥,箩筐家具,再把破旧衣服放火烧掉“送穷”,迎新年。
同样是在大年三十之前,家家户户需要发市出街买年货,金银香烛、京果糖糕、碗筷陶盆、拜公祭品等,备足年货“做”新年,当然,祭年桔子必不可少,预示来年大吉大利!到了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每家都要贴年画,包含着对来年的祝福与祈祷。
海南贴年画的同时还贴“利是钱”,一种红纸制成的、满是小圆洞的纸。
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更是一种期盼。
在琼北地区,还将放入一元两元的红包,挂至桔子树上,预兆来年的财源广进。
海南人过年或各种聚会,餐桌上一定要有鸡,这是所有海南人根深蒂固的情结。
白斩鸡,蘸上自制的蘸水,鲜香无比。
年三十下午要杀鸡、蒸红鱼,然后回乡下老家拜祭祖先。
海南沿海城镇过年,当地人喜欢送红鱼或在家挂一条红鱼干,寓意“鸿运当头,年年有余”,延续到现在,基本全岛各地区都有这习俗。
海南本地民俗习惯在初上(即初一至初七内),拜祭地方庙宇,并奉上香油纸钱,祈求来年平安,阖家安康。
部分地区,还会邀请地方戏班,如海南琼剧、木偶戏,来进行演出,全镇青年老少齐聚观看,热闹非凡。
海南过年在家拜祖先的正确方法

海南过年在家拜祖先的正确方法
在海南地区,过年时在家拜祖先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以下是根据之前记录的信息和通常的民间习俗整理出来的步骤:
1. 准备工作:
1)在三十的上午或前一天准备好牌位,用纸写上“刘门府上、王门府上历代先
王祖先之位”,只写姓氏不写名字。
2)设置供桌,一般选择在家庭佛堂或者合适的位置摆放。
3)供桌上摆好七大盘八大碗的食物,包括鸡鸭鱼肉等荤素菜肴,以及米或面作
为祭品。
4)准备三炷香,确保香体完整无断。
2. 上香过程:
1)洗手并保持恭敬虔诚的态度,点燃三炷香,如果起明火可以轻轻上下摆动熄
灭,但不可吹灭。
2)点燃后,将香举至额头平齐,对祖先行躬身礼。
3)左手上香,按照先中、次左、再右的顺序将香插入香炉中,香与香之间距离
不宜过近。
4)上完香后,回到跪垫前进行叩拜仪式。
3. 祭祀过程:
1)召请祖先回家过年,告知设立供桌的目的,并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思念之情。
2)可以诵读《心经》或者《阿弥陀经》,也可以念诵往生咒或其他经文,为祖先
祈福回向,希望他们脱离苦海,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3)静候一段时间,让香火自然燃烧,期间保持肃静和敬畏之心。
4)待香火即将燃尽或一定时间后,方可撤去供品,完成祭祀。
4. 注意事项:
1)整个过程应保持庄重、洁净,避免言语随意、行为轻浮。
2)祭祀用品应当新鲜且整洁,供品多以素食为主。
以上是对海南过年在家拜祖先的一般性描述,具体操作可能会因地域、家族传统和个人信仰有所差异,请结合当地习俗和家规来执行。
海南春节习俗有哪些具体介绍

海南春节习俗有哪些具体介绍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陆续从工作的地方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过春节。
春节并不仅仅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饭,在春节前人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东西在春节时使用,不同的地区准备的东西,则因为习俗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海南春节习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南春节习俗大全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海南春节习俗大全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
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
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
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
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
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
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
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
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
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初一天明时,焚香,放爆竹,在祖宗堂里摆设年糕、汤圆,开门迎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春节习俗海南过年的习俗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
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
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
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
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
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
传说中,“灶公”是玉帝派来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汇报。
为此,家家户户都用竹把或竹枝将屋前屋后、屋内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扫干净,香炉也要打扫干净并换上新炉灰,夜间则备酒果设祭,为“灶公”送行。
一送完“灶公”,一家之长就忙于“发市”。
在过去,各乡镇的“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唯有年前几天“市”,才“发”一“发”!卖三鸟的、卖金银香烛的、卖京果糖糕的、卖“公仔幅”(年画)的、卖“王乐膏药”的(即走江湖)、卖碗筷陶盆的、卖“祭年桔子”的、卖各种衣服的……有卖就有买,买猪肉的、买干菜的、买湿菜(即时令蔬菜)的、买“拜公”祭品的、买过年穿的衣服的、买年画对联的……整个上午,每个“市”上,挑担子的、提篮子的、推车子的、抱小孩的、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农民们用担子挑年货、用车子推年货。
他们把辛苦一年的积蓄都掏了出来!把一年的消费能量在这几天内都迸发了出来!“发年市”的熟人见面互问的话语便是:“哥二!‘鸡阉’(即已阉了的公鸡)肥了不?”“三嫂!有‘鸡阉’做年不?”“三婆!您屋(即您家)做工作么仔(在外面做工作的孩子)要回来做年不?”“二公!你屋南洋有‘年批’(指南洋亲人寄回来的过年信)寄回不?”人们满怀“做年”的喜悦,把买来的年画贴在客厅里,把对联贴在门楣上,有的人家在家具、果树上还贴上“利市”红纸。
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浆、做年糕,文昌等地方则是忙于做米花糖、花生糖(这些年糕果做的量都很大,既是自家吃,也当礼品送,一般都是吃到整个正月底)。
每到这个时候,在大、中、小城市里工作的达官贵人也好、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好,引车卖浆也好,光宗耀祖也好,口袋干涩也罢,都大车小车、大包小包携妻带儿女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海南有句歇后语“三十晚上-刀砧不得闲”。
因为在海南,无论多拮据的人家,腊月三十,借钱借米也要杀鸡杀鸭,红烧肉、猪蹄子、荤菜、素菜七大盘八大碗的摆满香炉前的八仙桌子上,候祭祖先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候饭菜已凉透后才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俗称“围炉”)。
除夕晚上,男女老少洗澡后,个个换上新衣服,也即是送旧迎新之意。
即使是在票证时代,平常攒也要攒下煤油,从三十晚上开始,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
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
三十夜,不少人“守岁”,彻夜不眠,直至初一降临,这时,按照时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过年喜炮,意为“迎春接福”,接着各晚辈给长辈人叩头、行礼、祝贺“添福添寿”,长辈则给晚辈--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
“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
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海南各地拜年的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是初一二来拜年,初三四来无味,有的地方却是初一不能上人家里拜年。
拜年的礼品,一般有柑桔或礼品中夹桔子叶,以表示“今年将大吉大利”的祝福。
初二是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则自备鞭炮,进门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
女儿女婿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是最隆重的拜年,这一天,家中其他人(特别是长辈)都得在家,接受拜贺。
岳父岳母得准备丰盛的筵席宴之,下午女儿女婿走时,还得给用红纸包的糖果、年糕等给女儿做“迎路”。
初三,海南的一些地方叫“炒考”,即将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饭、吃的鸡、鸭头脚用油爆锅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东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