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器配管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doc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doc

目录1管路设计工艺 (1)4.1材料规格汇总及选用规范 (1)4.2管路通用工艺 (2)4.3焊接工艺要求 (6)2管路尺寸标注 (8)5.1标注总则 (8)5.2零件图 (8)5.3装配图 (9)5.4参考尺寸 (9)5.5公差 (9)3配管设计要求 (10)6.1管路设计选型 (10)6.2配管减振设计 (16)6.3配管间隙要求 (18)6.4 配管固定要求 (18)1管路设计工艺1.1材料规格汇总及选用规范紫铜因为其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焊接性能成为制作制冷管路的优选材料,根据其硬度分为TP2M(软态)和TP2Y(硬态)两种,其中TP2M硬度较小,适合用于连接管,TP2Y 硬度较大,适合用于换热器集管等。

目前现有的紫铜管规格见表1。

对现有机型及新产品应选用优选规格之铜管(见表1),若有新增工艺(如Locking压接)或其他结构件尺寸限制,可以选用优选规格之外的其他规格,但要尽可能少。

若后续新产品要引入新的铜管规格,则外径在12.7以上的统一使用公制尺寸,12.7(含12.7)以下统一使用英制尺寸。

表1 现有铜管原材料规格汇总1.2管路通用工艺1.2.1折弯管4.2.1.1同一根管的折弯半径应一致,以避免频繁换模。

4.2.1.2原则上可以一次折弯成型的管尽量避免拆成两根管(除非装配需要)。

4.2.1.3折弯设计必须满足折弯端部留有足够的管口直线段长度;各规格的最短直线段长度(不包括弯位的等效长度)不小于其弯管半径。

(见图1)4.2.1.4各种规格的弯管半径见表2,其优选弯曲半径是常用折弯半径,其它弯曲半径工段也可以加工。

4.2.1.5管径在φ45以上(含φ45)的铜管只能加工弯位数不超过2个的平面折弯(即半自动)。

*L为最短直线段长度图11.2.2管端成型4.2.2.1管端成型包括扩口、缩口、打定位点、墩口、锥口、管端封口和管端切弧等(见图2),其中管端封口和切弧为冷冻水大管径的制造工艺。

浅谈空冷器的配管设计

浅谈空冷器的配管设计

山 东 化 工 收稿日期:2019-08-08作者简介:程世权(1987—),江西余江人,工程师,就职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配管工作。

浅谈空冷器的配管设计程世权(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103)摘要:本文对空冷器做了简单的介绍,论述了空冷器的布置及其管道布置的要求。

简述了空冷器在某煤气化项目中的布置,从分析流体偏流量、管道支撑、管道用材和管口受力四个方面,比较了项目中几种空冷器的管道布置方案,并在满足工艺和生产厂家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了容易实现的经济型方案,指出了空冷器的管道布置注意事项,对空冷器的管道布置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空冷器;管道;布置中图分类号:TQ0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19-0158-02DesignofthePipelineLayoutofAirCoolerChengShiquan(SINOPECNingboEngineeringCo.,Ltd.,Ningbo 315103,China)Abstract:Inthispaper,theaircoolerisbrieflyintroduced,andthelayoutofaircoolerandtherequirementsofpipelinelayoutarediscussed.Thelayoutofaircoolerinacoalgasificationprojectisbrieflydescribed.Fromfouraspectsofanalysisoffluidpartialflow,pipesupport,pipematerialandpipeorificeforce,severalpipelinelayoutschemesofaircoolerintheprojectarecompared.Onthepremiseofmeetingtherequirementsofprocessandmanufacturer,aneconomicalschemewhichiseasytorealizeisselectedandpointedout.Themattersneedingattentioninthepipelinelayoutofaircoolerarepointedout,whichcanbeusedforreferenceinthepipelinelayoutofaircooler.Keywords:aircooler;pipeline;layout 在传统化工冷却系统中,广泛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随着水资源的紧张,空冷器逐渐有了广泛应用。

考试 空气冷却器的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汇总

考试 空气冷却器的管道设计技术规定-汇总

马亚丽1. 各人理解及体会(请在考试前直接电脑填写完毕)1.1 上述规定有字面遗漏或释义不清晰而难以理解或不妥处:(1)2.7.2中多组空冷器应靠近布置,若分开布置,距离应大于20m,根据SH3011中5.5.5规定,同一高度的空冷器应靠近布置,当布置在不同高度时,两组空冷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两处应保持一致。

1.2 您认为需要补充的内容(1)空冷器与等于或高于空冷器管箱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

李琴2. 各人理解及体会(请在考试前直接电脑填写完毕)2.1 上述规定有字面遗漏或释义不清晰而难以理解或不妥处:(1)本规定2.7.1 两台或两台以上空冷器应布置在一起,不留间距,切布置在同一高度中内容表达不清楚,建议将“切布置在同一高度”改为“宜布置在同一高度”。

(2)本规定3.3中第二行的“分支管道截面积”重复了。

“图3.3.1集合管的截面积与分支截面积”建议将“分支截面积”改为“分支管道截面积”。

2.2 您认为需要补充的内容(1)本规定2.2的内容根据SH3011的条文5.5.3需要补充以下内容:空冷器不宜布置在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250℃的可燃液体设备及输送或存储液化烃设备的上方。

(2)空冷器的布置应补充SH3011的条文5.5.5的部分内容:a)同类型的空冷器应布置在同一高度;b)同一高度的空冷器应靠近布置,当布置在不同高度时,两组空冷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m;c)斜顶式空冷器宜成列布置,如成排布置时,两排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3m。

2.3 本部分设计您的切身体会(1)空冷器在布置时一定要注意空冷器构架的宽度,在布置时空冷器的构架要与管廊或者构架的立柱间距协调。

当空冷气的入口管道介质为气液两相流且入口管有分支时,必须要对称布置管道,使介质在各分支管中均匀分布。

当塔顶设有安全阀时,可将塔顶安全阀安装在靠近空冷器附近,方便安全阀的安装和检修。

张楷立3. 各人理解及体会(请在考试前直接电脑填写完毕)3.1 上述规定有字面遗漏或释义不清晰而难以理解或不妥处:(1)“图2.7.3 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的混合布置”应改为“图2.7.3 斜顶式空冷器防热风循环的措施”;(2)3.2.4条,是为了让液相更均匀进入支管,液相在集合管内存积至50mm高,然后溢流至下部支管。

第一分册华能空冷导则(印刷版)

第一分册华能空冷导则(印刷版)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火电工程设计导则第二部分空冷系统(第一分册)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二OO七年五月前言为节约水资源、扩大装机容量、为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建设了一大批空冷电站,由于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空冷系统设计技术标准,大多数仍沿用国外纷杂的标准,形不成统一的体系,对华能集团电站空冷系统技术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和不规范。

近几年投产的空冷机组,暴露出一些问题,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为尽快规范华能集团空冷电站的建设,特编制《火力发电厂空冷系统设计导则》。

希望各单位向编者提供所积累的有关使用本导则的经验,指出可能产生的误解,指出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对所有这些信息经评估后可能最终用于本导则的补充或修订。

本导则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审查人员:薛惠民、王自宽、王新宇、王利平、傅栓全、刘正强、吴建伟、杜广炯、徐明渊、王毓樟、刘蔚麟、张全海、王文忠、朱宝田、陈建功、刘欣、阎欣军、赵春莲。

本导则起草单位: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员:顾国新、张新海、李润森、刘月生、那小桃、姜保才、贾军刚、李勤民、马莉、李荣玲。

目次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及定义4 总则5 空冷系统及设备6 空冷机组机炉电匹配7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8 空冷电厂总体布置9 空冷机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及设备10 电气设备及系统11 空冷系统热工自动化12 直接空冷土建结构13 间接空冷土建结构14 空冷系统防冻措施15 直接空冷装置噪声防治16 空冷装置有关防火规定17 空冷设备招标文件编制及设备采购原则18 性能考核1 范围1.0.1 本导则适用于华能集团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公司所属或管理的汽轮机排汽采用空冷系统的燃煤火力发电工程。

1.0.2 本导则适用于单机容量300MW~1000MW级的凝汽式及燃煤火力发电厂,其它汽轮机排汽采用空冷系统的电厂可参照使用。

1.0.3 本导则适用新建或扩建火力发电厂。

SEPD0105 空冷器配管设计规定

SEPD0105 空冷器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SEPD 0105-2001
实施日期2001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空冷器配管设计规定
第 1 页共 4 页
13
目 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范围
2 设计规定
1 总则
1.1 目的
为指导空冷器管道设计,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空冷器的配管设计要求。

1.2.2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内引风式空冷器和鼓风式空冷器的管道设计。

2 设计规定
2.1 空冷器的配管应考虑流体的均匀分配,当物料为气液两相流体时,空冷器入口管
道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2 空冷器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空冷器的维修,并应方便操作和空冷器管束的吊装。

顶部平台上人行通道上的净空不得低于2.2 m。

2.3 分馏塔顶到空冷器的油气管道,不宜出现“袋形”,确实不可避免时,应在最低
点设置分液包和排液阀,该凝液应排至空冷器出口管或回流油罐等密闭系统。

2.4 进出空冷器的工艺管道应按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要求布置,管道布置应使各片
空冷器流量均匀,当无法用几何形状满足均匀要求时,可用当量长度相等的办法来保
证。

2.4.1 当空冷器入口介质为气相或汽液两相流体时,入口集合管一般布置在空冷器进。

空冷器配管设计导则

空冷器配管设计导则
THIS DOCUMENT CONTAINS JDEC CORPORATION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OF A PROPRIETARY NATURE. THIS INFORMATION MUST NOT BE COPIED OR DISCLOSED IN WHOLE OR IN PART TO OUTSIDE IN PARTIES NOR USED FOR OTHER THAN THE PURPOSE FOR WHICH PROVIDED WITHOUT PERMISSION OF MANAGEMEN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 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
0
版次 REV.
第一次出版
说明 DESCRIPTION
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JING 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设计导则
空冷器配管设计导则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 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
BY
DATE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空冷器
第一节 结构与型式 第二节 空冷器的布置 第三章 空冷器的管线设计 第一节 空冷器管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空冷器管线设计规则的应用
CHK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 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
BY
DATE
按安装方式分为 a)地面式; b)高架式; c)塔顶式 在塔顶上和塔联成一体 按风量控制方式分为 a)百叶窗调节式; b)可变极对数马达式; c)可变角调节式; d)电机调节 无级 式 按防寒防冻方式分为 a)热风内循环式; b)热风外循环式; c)蒸汽拌热式以及不同温位热流体的联合等形式 1.2 基本结构与组合型式 1.2.1 空冷器的基本结构与组合型式如下图 2.1.5 图 2.1.6 所示

空冷器配管设计规定

空冷器配管设计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6-2001空冷器配管设计规定2001-01-08 发布 2001-01-15 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空冷器的布置第三章空冷器的管道布置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内引风式空冷器(见图1.0.1-1,图1.0.1-2)和鼓风式空冷器(见图1.0.1-3)的管道布置。

第1.0.2条空冷器的管道布置,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空冷器制造厂的安装技术要求。

图1.0.1-1 引风式空冷器管道布置图1.0.1-2 引风式空冷器图1.0.1-3 鼓风式空冷器第二章空冷器的布置第2.0.1条空冷器宜布置在装置的上风侧,见图2.0.1。

第2.0.2条两组空冷器应靠紧布置,不应留出间距,见图2.0.2。

第2.0.3条多组空冷器应靠近布置,若分开布置,间距应大于20米。

见图2.0.3。

图2.0.3 多组空冷器的布置第2.0.4条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引风式空冷器应布置在鼓风式空冷器的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见图2.0.4。

图2.0.4 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的相邻布置第2.0.5条同类空冷器的管束应布置在同一高度。

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其管束高度不得一致,鼓风式空冷器的管束应布置得高些,见图2.0.5。

图2.0.5 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的联合布置第2.0.6条空冷器与加热炉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米。

第2.0.7条倾斜安装的斜顶式空冷器的通风面不应对着夏季的主导风向。

第2.0.8条安装在管廊上方的空冷器,其支腿的间距应和管廊柱的间距一致。

第2.0.9条输送操作温度高于340℃的液体物料泵或输送操作温度高于物料自燃点的泵不应安装在空冷器框架下方。

第2.0.10条输送的易燃物料泄漏时会形成蒸气团的泵不应安装在空冷器框架的下方。

第2.0.11条放热设备不宜放在空冷器框架的下方。

第2.0.12条顶部平台的设置应便于管束的检修以及百页窗角度的调节,见图1.0.1-3,图2.0.11。

空冷器配管设计规定1

空冷器配管设计规定1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7-2002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1. 总则 (1)2. 空冷器的布置 (2)3. 空冷器的管道布置 (4)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1. 总则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内引风式空冷器(见图1.1-1,图1.1-2)和鼓风式空冷器(见图1.1-3)的管道布置。

1.2 空冷器的管道布置,除应执行本规定外,还应符合空冷器制造厂的安装技术要求。

图1.1-1 引风式空冷器管道布置图1.1-2 引风式空冷器图1.1-3 鼓风式空冷器2. 空冷器的布置2.1空冷器宜布置在装置的上风侧,见图2.1。

2.2两组空冷器应靠紧布置,不应留出间距,见图2.2。

2.3多组空冷器应靠近布置,若分开布置,间距应大于20米。

见图2.3。

图2.0.3 多组空冷器的布置2.4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引风式空冷器应布置在鼓风式空冷器的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见图2.4。

图2.4 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的相邻布置2.5同类空冷器的管束应布置在同一高度。

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其管束高度不得一致,鼓风式空冷器的管束应布置得高些,见图2.5。

图2.5 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的联合布置2.6空冷器与加热炉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米。

2.7倾斜安装的斜顶式空冷器的通风面不应对着夏季的主导风向。

2.8安装在管廊上方的空冷器,其支腿的间距应和管廊柱的间距一致。

2.9输送操作温度高于340℃的液体物料泵或输送操作温度高于物料自燃点的泵不应安装在空冷器框架下方。

2.10 输送的易燃物料泄漏时会形成蒸气团的泵不应安装在空冷器框架的下方。

2.11放热设备不宜放在空冷器框架的下方。

2.12顶部平台的设置应便于管束的检修以及百页窗角度的调节,见图1.1-3。

2.13风机、电动机检修平台可按图1.1-3的方式设置,也可用管廊顶层作为该检修平台,见图2.12。

如果按图1.1-3的方式设置检修平台时,管道应能在平台与管廊之间进、出管廊,见图1.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冷器配管设计导则
AIR COOLERS PIPING ARRANGMENT
NOTES:
1.在空气冷却器(AIR FAN COOLER)中,被冷却流体在管路中应往下流。


槽顶部与空气冷却之进口端间,管路不可有POCKET;
2.在空气冷却器之流体为二相流时,入口需为对称配管;
3.空气冷却器之进口NOZZLE多于6小时,须先分二股进入,以使入口分配
均匀,四个以下的NOZZLE可同时由一侧进入;
4.进口端管线和其相接设备间的管线,在挠性允许范围内,愈短愈好;
5.进口管线常为高温,热膨胀量较大,且空气冷却之NOZZLE极为脆弱,故
特别考虑管线之挠性、应力、支撑问题;
6.空气冷却器在配置时,须考虑马达,风扇之维护,吊装空间;
7.空气冷却器之操作平台,在CROSS WALKWAY和CENTER WALKWAY之
宽度为760MM。

两翼侧端之宽度MIN.为1,200MM,当空器冷却器之长度超过15M时,须另做一个CROSS WALKWAY;
8.在进出口端之维护平台其宽度为760MM,并须有爬梯和CROSS WALKWAY
相连接;
9.爬梯起点在地面,当操作平台高于3M,或爬梯起点于平台上,平台与平台
之高度超过2.4M时,皆须加GAGE以确保安全;
10.当须装置THERMOWELL CONNECTION和PRESSURE GATE时,尽可能
接近NOZZLE;
11.在空气冷却器进口端须加装一对FL’G以利于拆卸维护空气冷却器时之吊
装;
12.气体在MAIN HEADER中将会产生CONDENSATE,而使管路堵塞,故必须
将MAIN HEADER置于较AIR COOLER之INLET NOZZLE为高之地方,切不可妨碍维护、吊装空间;
13.为了减少压力降,从MANIFOLD至AIR COOLER NOZZLE.之管路可配置
呈直线,并且越短越好,如此才可推动AIR COOLER, 利用AIR COOLER 之CAP来吸收膨胀量;
14.栏杆和AIR COOLER之空间须保持150-200之距离,以利于维护操作;
15.在DOUBLE PASS之AIR COOLER中,OUTLET和INLET在同一侧时,则
须再详细考虑膨胀量之大小和方向,而决定是否可为直线配管(NOZZLE到HEADER), 或作LOOP来降低NOZZLE之受力;
16.利用HEADER BOX间之GAP还无法达到完全吸收其膨胀量时,可同时使
用COOL SPRING之方法来补助;
17.利用HEADER BOX之GAP来吸收管线热膨胀量时,GAP之大小必须依API
661CODE之规定,且须详细核对场上制造图及计算膨胀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