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简答题答案整理
自然地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大致以地表为界将地球分为内圈和外圈两部分,地核、地幔和地壳构成了内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了外圈。
1-1根据地壳物质组成的差异,可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
其中上层地壳也叫花岗岩层,下层地壳又叫玄武岩层。
其中花岗岩层是不连续圈层。
1-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008 km ,平均密度是 5.515 g/cm3。
1-3形成地球四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变化和地球公转。
(昼夜长短)1-4一年中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南北半球各纬度上白昼和夜晚长度都是12小时。
1-5海洋中的岛屿可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
而海洋岛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
2、根据成因,可将矿物分为次生矿物、变质矿物、和造岩矿物。
2-1.两套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倾角300,走向3450,可能的倾向为2350或 750,若上部岩层为中三叠统T2的页岩,下层为上二叠统P2的石灰岩,则岩层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2-2.有一隐晶质灰白色岩石,可被铁锤刻划出痕迹,遇稀盐酸会剧烈气泡,该种岩石为石灰岩。
(矿物石英、方解石?;岩石:白云岩、大理岩呢?)2-3根据岩浆岩 SiO2的含量不同,可将岩浆岩分为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等;玄武岩属于基性岩。
3、沉积岩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三种。
4、通常把断裂构造分为断层、节理、劈理三大类。
5、裂隙按其力学成因可分为剪裂隙(剪节理)、张裂隙(张节理)。
6、岩层相对年龄的确定的主要方法有古生物学的方法、地层学的方法。
7、地质时代单位宙、代、纪、世,相应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
8、河流阶地的主要类型有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
10、黄土沟间地貌主要有塬、梁、峁等三种类型。
11、按湖泊与径流的关系,湖泊可分为内流湖、外泄湖、排泄湖。
12、岩层产状通常用走向、倾角和倾向三要素来表示。
21.变质作用的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21-2引起岩石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华师大地理考研题库

华师大地理考研题库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题库涵盖了地理学的基础理论、方法论以及应用实践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题目示例:
一、选择题
1. 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地理空间的分布
B. 地理现象的成因
C.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D.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
A. 数据采集
B. 数据分析
C. 数据存储
D. 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二、填空题
1.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 地理空间分析中,_________是指在地理空间上对数据进行操作和分析的过程。
三、简答题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 描述地理学中的“尺度”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
1. 论述地理学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和挑战。
2. 分析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演变,并讨论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学研究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以某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变化,并讨论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考研题库应包含更广泛的题目类型和更深入的学术内容。
考生在准备考研时应广泛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同时关注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以提高答题技巧和理解能力。
中国地理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地理_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亚洲四小龙”在第几次国际产业转移中创造了东亚奇迹()答案: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2.以下不属于产业国际转移影响因素的有()答案:国家或地区间的人口数量差距3.中国的地貌呈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此基本特征的优势是()答案:以上都是4.关于中国水资源总体特征的阐述,不正确的是()答案:水资源分布与支撑能力和区域发展完全一致5.太湖平原是我国九大重要的()之一答案:商品粮基地6.()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答案:自由贸易区7.以下哪一城市群不属于中国城市群空间组织“5+9+6”新格局中的5个国家级城市群()答案:中原城市群8.我国语言主要属于()答案:汉藏语系9.西部开发建设中,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为代表的联运通道属于以下哪项政策环境()答案:一带一路10.南北分界线的东段以()为界答案:淮河11.根据海域地形结构和水文特征,将中国海划分为几大海区()答案:五1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海洋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答案:大量岸线资源和生物资源未开发13.以下关于东北平原论述不正确的有()答案:河套平原是长江沿岸的冲积平原14.反映了原始社会到清末我国疆域政区变迁,并解决中国历史版图和中华民族界定问题的是哪部著作()答案:《中国历史地图集》15.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类型丰富,最集中分布在()答案:云贵高原1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季风气候特点的是()答案:长期性17.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答案:黄河流域18.陆大道院士提出的中国国土空间开发“T”字型结构,其开发主轴为()答案:长江经济带19.“前店后厂”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所在地区是()答案: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20.以下关于西北地区水—生关系失调论述不正确的是()答案:水土资源开发不足21.以下关于中国绝对地理位置论述正确的有()答案:中国位于北半球的东部亚热带和温带所占国土面积较大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22.以下哪两类经济生活方式的差别成为了历史时期中国疆域伸缩的地理基础()答案:农牧23.当代地理学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与人类经济利用方式,将中国分为哪三大自然区()答案: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24.中国的矿产资源组合特点主要表现为()答案: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独立矿少大矿少、中小型矿多,坑采矿多露采矿少25.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为了认识国情和资源调查,综合自然区划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一批系统的自然地理区划。
华师自然地理学(生物与土壤)试题

《自然地理学III 》(生物与土壤)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1、土壤次生矿物根据构造和性质大体可分为 、 和三类。
2、土壤的热状况可分为 、 和 三个类型。
3、《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是以土壤 原则,以 作为分类基础。
4、生物进化的方式主要有 、 两种。
5、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生态类型有 、 和。
6、种群根据其年龄结构可分为 、 和 三个基本类型。
7、相同自然带内,草地的生物种类比林地 ,远离大陆的岛屿比靠近大陆的岛屿生物种类 。
8、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是 ,最大的陆栖动物是 。
9、从整个生物圈角度可把物质循环分为 和 两大类型。
10、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主要包括 、 和 等三个方面。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土壤肥力2、生态系统3、自然区划4、竟争5、生物多样性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1、棕壤与褐土2、热带雨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生物群落。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的概念有何不同?2、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3、群落的演替分几种,各有什么特点?4、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5、什么是土地分等?分等的依据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土壤矿物质风化的阶段性和地带性。
2、试述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
《自然地理学III》(生物与土壤)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土壤矿物按其成因类型,可分为和两大类。
2、土壤有机质通常分为两大类:、。
3、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包括和。
4、在生物进化史上,是高等植物的祖先;纪是生物界由水生到陆生的转折点。
5、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可分为、和三个基本类型。
6、生态系统的平衡包括、和三个方面。
7、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和差异的因素可归纳为和两大类。
8、我国的草原有、和三种类型。
9、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和。
10、生物多样性是指、和三个主要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土壤质地2、土壤分类3、生活型4、土地5、地域分异规律三、比较题(每题5分,共10分)1、灰化过程与钙化过程。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长的山脉是()A. 安第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岩石山脉D. 阿尔卑斯山脉2. 下列哪项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A. 喀斯特地貌B. 河流地貌C. 冰川地貌D. 火山地貌3.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高原山地气候4. 下列哪个地形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A. 黄土高原B. 江南丘陵C. 四川盆地D. 云贵高原5. 下列哪项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交替B. 时区差异C. 地理极D. 黄赤交角答案:1.A 2.B 3.B 4.B 5.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地球上最深的海洋是______,位于______洲。
7.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______,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______。
8.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位于______地区。
9. 下列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的是______。
10. 下列地形区中,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______。
答案:6.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 7. 昼夜交替;黄赤交角 8.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 9. 亚热带季风气候 10. 江南丘陵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答案: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1)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产生时区差异;(3)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分布。
地球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1)产生黄赤交角;(2)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分布;(3)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12. 简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答案:(1)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2)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多山丘陵。
(3)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少雨,地形高原、盆地相间分布。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自然地理学专业课考研真题试卷

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自然地理学专业课考研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分水岭
2. 大气环流
3. 气旋
4. 生物群落
5. 氯度
6. 土壤的剖面结构
7. 枯水径流
8. 水量平衡
9. 太阳历
10. 溯源侵蚀
二.简答题(50分)
1.潮汐有哪三种类型?(6分)
2.什么叫径流模数?其单位是什么?(8分)
3.波浪是如何形成的?包括哪四个要素?(8分)
4.地下水的总矿化度与硬度是如何定义的?(8分)
5.根据组成海岸物质进行分类,海岸有哪几类,海岸带分成哪几个部分?(8分)
6.什么叫雪线?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么?不同纬度的雪线有什么变化规律?(12分)
三.论述题(20分)
我国最大的三角洲有哪三个?试以其中一个为例,论述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对三角洲发育的影响。
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813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813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回忆版回忆版))
一、名解
名解 1.边缘海
2.泻湖
3.副热带高压
4.光合作用
5.雾霾
6.径流模数
7.食物网
8.水资源
还有2个忘了
二、简答
简答 1.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的特点
2.河口的动力特征特点
3.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灾害
4.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
5.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三、论述
论述 1.以中国典型河口为例,阐述人类活动对河口演变的影响,并说出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城市内涝灾害的特点原因及措施
3.结合自然地理学的主要进展和优先领域,谈谈自然地理学对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的作用和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自然地理学专业课考研真题试卷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自然地理学专业课考研真题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太阴历
2.水分循环
3.枯水径流
4.土壤
5.河漫滩
6.岩石圈
7.季风
8.反气旋
9.风化壳
10.生态系统
二.简答(每题4分)
1.简述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2.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基本特征?
3.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湖泊是怎样分类的,并各举一例说明。
(用我国的湖泊)
4.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
(本题答案参见赵济《中国地理》)
5.影响土壤发育及其特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何谓垂直带谱?为何随低纬到高纬的变化,垂直带谱的带幅减
小,带谱结构趋于简单?(10分)
2.海岸带的主要动力有哪三种?以他们为主能够形成何种地貌?各举一例并论述该种动力对所例举的海岸地貌的发育作用。
(15分)
3.河川径流形成可分三个主要阶段:1.停蓄阶段2.漫流阶段3.河槽集流阶段,试从这三个典型阶段论述流域内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及其机制。
(15分)
试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影响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差异,并论述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当今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问题。
(2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Short-answer item Year 2001 1. 简述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答: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在同一纬度带内,在海洋条件下和在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具有显著地差异。前者称为海洋性气候,后者称为大陆性气候。区别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指标很多,最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基本特征 1)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较小。由于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的大,因此在夏季的时候气温没有内陆那么高,冬季的时候没有内陆那么低。另外,海上的云量一般也比陆地上多,风速较陆地答,这也能减少海上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2)海洋性气候区的最冷月(2月)和最热月(8月)均比内陆落后一个月。 3)春温与秋温差值,气候学上通常以4月和10月气温分别代表春温和秋温,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缓和,春来迟,夏去亦迟,春温低于秋温。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急剧,春来速,夏去亦速,春温高与秋温。 4)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比同纬度大陆性气候的多,其一年中降水的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较多。气旋雨的频率为最大。降水的变率小,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大。 5)海洋性气候的大陆度比大陆性气候的大陆度小。
2. 板块边界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共有3种类型 1)拉张型边界:又称分离型边界,主要以大洋中脊为代表。它是板块生长的场所,也是海底扩张的中心地带。其主要特征是岩石圈张裂,基性、超基性岩浆涌出,并伴随有高热流值及浅源地震。如大西洋中脊、东非大裂谷等。 2)挤压型边界:又称汇聚型边界,主要以岛弧-海沟为代表。在西太平洋这种类型最为典型,如日本岛弧-海沟。这里是2个板块相向移动、挤压、对冲的地带。还有像喜马拉雅山系这样的地缝合线型边界。当两个大陆型板块汇聚时。由于发生碰撞而褶皱成巨大的山系。 3)剪切型边界:又称平错型边界,这种边界是岩石圈既不生长、也不消亡,只有剪切错动的边界。转换断层就属于这种性质的边界。
3. 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湖泊是怎样分类的,并各举一例说明。
(用我国的湖泊) 答:依据湖泊与径流的关系,把湖泊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内陆湖完全没有径流入海,常属非排水湖。如我国的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以冰川补给为主,由于没有径流流出,故其盐分比一般的湖要高,因而形成咸水湖。外流湖以河流为排泄水道又称排水湖,湖水最终注入海洋。如我国的洞庭湖、鄱阳湖等,洞庭湖有河流径流流入,又有径流流出,经长江最后注入到东海。
4. 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本题答案参见赵济《中国地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答: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径流量年内分配集中于夏季。 2.年际变化显著,旱涝年份交替出现。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的诸流域降水变率最大,南方诸流域年降水变率相对较小。 3.地区分布上,东南部多、西北部少,从东南向西北依次为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干涸带。
5. 影响土壤发育及其特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土壤发育及其特点的因素主要有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1)母质因素:首先,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土壤的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其次,非均质的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较均质母质更为复杂。第三,母岩种类、母质的矿物与化学元素组成,不仅直接影响到土壤的矿物、元素组成和物理化学特性,而且对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速率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2)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影响土壤水热状况又直接或间接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从而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产生一定性质和类别的土壤。 3)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最后再以有机残骸的方式回归土壤,促进土壤的形成和发展。 4)地形因素:地形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表现在地形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的物质与交换。 5)时间因素:时间可以说明土壤在历史进程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
Year 2002
1. 潮汐有哪三种类型?(6分) 答: 共有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3种。 1)半日潮 在一个太阴日(24小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且两相邻高潮或低潮的潮高几乎相等,涨落潮时也几乎相等. 2)全日潮 半个月内,有连续7天以上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3)混合潮,又包括不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全日潮两种。不规则半日潮 在一个太阴日内,也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潮差不等,涨潮时和落潮时不等;不规则全日潮 在半个月内,较多天数为不规则半日潮,但有时一天里也发生一次高潮、一次低潮的现象,但全日潮不超过7天。
2.什么叫径流模数?其单位是什么?(8分) 答:径流模数(M)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常用单位m3/(s·km2)。 M=Q/A。流量常有洪峰流量、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流量之分。故径流模数相应有洪峰模数、年径流模数、多年平均径流模数等。
3.波浪是如何形成的?包括哪四个要素?(8分) 答:波浪是指水质点以其原有平衡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作周期性圆周运动的现象。波浪包括波峰、波谷、波长、波高等四个要素。 波峰:波浪静水面以上的部分 波谷:波浪静水面以下的部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波长:两相邻的波顶或波底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波底和波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4.地下水的总矿化度与硬度是如何定义的?(8分) 答:总矿化度是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通常以水烘干后所得残渣来确定,单位为g/L。 根据矿化度的大小,天然水可分为5类:手写 硬度: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 硬水按照德国度来表示可分为:手写
5.根据组成海岸物质进行分类,海岸有哪几类,海岸带分成哪几个部
分?(8分) 答:根据海岸物质组成可将海岸划分为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 1.基岩海岸由岩石组成,有的岸线曲折,有的岸线平直,岸坡陡峭。 2.沙质海岸可分为海滩海岸、沙堤-潟湖海岸和沙丘海岸 3.淤泥质海岸是由粉砂和淤泥堆积的低缓平坦海岸,海岸线多平直,但也有在海港内发育的岸线弯曲,岸坡平缓,浅滩宽广,受潮流作用较大的海岸。 4.生物海岸:有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分为海岸、潮间带与地下岸坡三个部分。海岸是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潮间带位于高、低潮间;水下岸坡则指低潮线以下直到破浪有效作用的下界。
6.什么叫雪线?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么?不同纬度的
雪线有什么变化规律?(12分) 答:雪线-在气候年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每年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大致在同一海拔高度,这一高度的界线称为雪线。 决定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降水和地形。 1.温度,形成多年积雪区,首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是否长期保持在0摄氏度以下。气温随高度和纬度而变化,低纬雪线位置较高,高纬雪线位置较低。 2.降水量,根据地球上的现代雪线高度来看,雪线位置最高不在赤道,而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少,但这两个地区的温度对雪线的影响不如降水量影响大。 3.地形,雪线的高度还受到地形的坡形和坡向的影响。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雪线的高度比北坡的低。 由于影响雪线的因素不只有温度还有降水,所以全球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为:从赤道到副热带高气压带雪线高度逐渐升高,再向两极逐渐降低。
Year 2003
1. 简述自然土壤剖面构造及其特点。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答:土壤剖面构造:又称“土体构型(profile construction)”在土壤剖面之中土层的数目、排列组合形式和厚度。具体说来,有三个基本的土壤发生层,即A(表土层 surface soil layer)、B(心土层 subsoil layer)、C(母质层 parent material horizon)层。 A层:是有机质的集聚层和物质的淋溶层。 B层:是由从A层下淋物质所形成的淀积层或聚集层。 C层:为轻微风化的基岩层。 在同一土壤剖面中的每个土层与其上下相邻的土层之间,在土壤颜色、结构体、质地、有机质含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也是逐渐变化的。但是对某一类型的土壤而言,它具有特定的典型土壤剖面构型。
2.陆地生态系统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分布特点 答:陆地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主要因素的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从南往北,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 陆地生态系统的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主要因素的沿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植被或生态系统由沿海到内陆依次更替。以北美大陆为例,从大西洋沿岸的森林带向西,经草原带、荒漠带到太平洋又出现森林带。
3.海岸带的动力作用类型及其与海岸地貌的关系 答:海岸动力作用有波浪、潮汐、海流、河流等。其中以波浪为主,潮汐作用只在有潮汐海岸的地方对地貌起塑造作用。海流作用对海岸的地貌作用不如波浪和潮汐那样显著,河流作用只局限在河口地带。 1.破浪作用与海岸堆积地貌间的关系 1)泥沙横向移动及其形成的海岸堆积地貌 当外海波浪作用方向与海岸线直交时,海底泥沙在波浪作用力和重力的切向分力共同作用下做垂直与岸线方向的运动。形成水下堆积阶地、水下沙坝、离岸堤、沿岸堤、潟湖、海滩、等海积地貌。 2)泥沙纵向移动及其形成的海岸堆积地貌 当波浪的作用方向与岸线成斜交时,泥沙沿着岸线方向移动,形成海滩、沙嘴拦湾坝、连岛坝等海积地貌。 2.海岸侵蚀地貌 波浪的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最为明显,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海蚀平台等
4.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及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 答: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已经写出。 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地质因素。 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对岩溶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和气压等方面。温度对岩溶作用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温度高水的电离度大,水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增多,另一方面,温度高,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溶蚀作用减弱。降水量多的地区溶蚀作用强。而气压和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成正比。 2.生物作用,生物对岩溶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动植物能给土壤提供大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