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

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

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复习资料,就能够事半功倍地提高文言文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名家名篇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水平。

比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中融入了大量的文言文,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熟悉文言文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

同时,这些作品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诗词来巩固我们的文言文知识。

比如《古诗十九首》、《千家诗》等诗集中收录了许多文言文的经典诗词,通过背诵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熟悉文言文的韵律和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背诵这些诗词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文言文的练习题来巩固我们的文言文知识。

比如《中考文言文真题集》、《中考文言文习题集》等练习题集中收录了大量的中考真题和模拟题,通过做这些题目,我们可以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考点,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

同时,这些练习题还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文言文的讲座和讨论活动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水平。

比如一些学术机构、文化组织经常会举办一些文言文的讲座和讨论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解和分享,了解文言文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前沿,提高我们的文言文修养。

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帮助我们与其他对文言文感兴趣的同学交流和互动,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中考文言文万唯复习资料包括阅读名家名篇、背诵经典的文言文诗词、做文言文的练习题和参加文言文的讲座和讨论活动等。

通过这些复习资料的学习和运用,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考文言文之重点实词和虚词整理(中考语文总复习版)

中考文言文之重点实词和虚词整理(中考语文总复习版)

文言虚词一、之01、作助词用。

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③水陆草木之花。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例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例如:①公将鼓之。

②久之。

③怅恨久之。

02、作代词用。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例如:①具答之。

②亲戚畔之。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例如:①渔为甚异之。

(3)作动词用。

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3、语法作用。

(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如:①马之千里者。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二、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

如: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

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三、者1、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四、以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如:(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凭借(2)虽不能察,必以情。

//策之不以其道。

——根据2、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时,可译作“由于”、“因为”。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⑶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 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 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

要注意:文字简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

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真题帮
真题帮
一、[2021河北,8~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 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 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 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 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日:
·
(2)余谒公私第
谒:
·
(3)更不复顾惜
复: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对书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蔡元定的学问,大吃一惊,说道:“这是我的老朋 友,不应当在弟子之列。”
【乙】王廷相,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王公的府 上去拜见他。王公邀请(我)进门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走在道路上, 一个吏卒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经过长安街,(他)都挑着(干净的)地面踩,战 战兢兢,唯恐弄脏他的鞋子。后来进入京城,泥泞渐渐多了起来,一不小心,浸 湿了鞋子,反而就不再顾惜了。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倘若一失足, 将没有什么不做的。”我退了出来,佩服王公的这番话,一辈子也不敢忘。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2 福建6年中考聚焦
(一)
(二)
(一)【2022福建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
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 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 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 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 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一致的,主要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 列的,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也基本一致。所以, 我们解释实词时就可根据这个词在句子结构中所处的 位置进行推断,得出它的意义。
典例:【2022莆田质检1分】 [患] 夫人君患• 不能纳谏( ) 【点拨】“患”在句中处在谓语位置,故译为动词“忧 虑,担忧”。 【参考答案】忧虑,担忧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 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关联教材
数百年未有 此人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①此:这样

(《岳阳楼记》)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非直• 衔杯酒 而已
考点2 断句 解题方法: 1. 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矣”之 类的虚词比较多,其主要作用就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 气,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虚词进行断句。
典例:【2022三明一检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B.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C.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D.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中考文言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复习与实践。

2. 文言文词语的推断与理解。

3. 文言文句子的分析与翻译。

4.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与分析。

5. 中考文言文题型的复习与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文言文动画、视频等,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4. 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

4.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

2. 第二周:推断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文篇章。

3. 第三周:练习文言文翻译,翻译经典文言文篇目。

4. 第四周:模拟中考文言文考试,讲解答题技巧。

5. 第五周:进行中考文言文模拟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指导书籍,用于参考和辅助教学。

2. 中考文言文真题集,用于模拟测试和学生练习。

3. 在线文言文资源库,提供丰富的文言文篇目和资料。

4. 文言文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词推断和翻译练习。

5. 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推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翻译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目录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提高文言文成绩的方法中考的复习方法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解题指津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考点四:文言文句子翻译。

考点透视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一:《岳阳楼记》
(2013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题)阅读以下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岳阳楼记(选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词1分,共3分) ⑪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⑫届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 ⑬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⑫微斯人,吾谁与归? 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 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考题类型三:课内外选段比较阅读
常见考题3: 课内外选段比较阅读—— 1、异中求同。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 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2、同中求异。指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 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3、对文体相同内容不同、作者相同作品不同、选材相 近主题不同等类型的选文,侧重于“同”中求“异”; 选材不同主题相同(或相近)的选文,侧重于“异”中 求“同”;而选材不同表达形式也不同的选文则侧重于 “异”中辨“异”。
范仲淹
北宋
欧阳修
北宋
学法指导(二)
文 言 文 的 句 中 停 顿
规律探究 句首表示 领起的词 语之后, 关联词语 之后,应 当停顿。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 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1. 夫战,勇气也。 2. 盖大苏泛赤壁云。 3. 然胡不已乎?
4. 即书诗四句……
规律探究
宾语也是 句子的基 本成分, 独立性较 强,谓语 中心语和 宾语之间 一般也要 停顿。
文言文考点梳理:
文学常识 朗读节奏 常用实词解释 准确翻译语句(句式、语气) 文章内容理解
复习目标:
1.理解常见实词、虚 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 中的观点态度。
①掌握文言实词的音、形、义 文言实词: ②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③辨析词的古今异义 ④辨析常见的多义词 ⑤了解文言文中的词性活用情况 文言虚词: ①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②区分部分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
文言文答题方法
小结
基础题解答靠积累; 主题、人物、写法 需思考辨析; 感悟体会要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
课堂训练:(09江苏常州)
【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15中考文言文复习
6课时
中考说明:
1、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 语调朗读。 2、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 积累。 3、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4、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诗文大意。
近几年考查的文言文篇目
2011年——《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传•宋濂尝与 客饮》 2012年——《公输》《墨子•墨子自鲁即齐》比较 2013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史记· 吴既赦 越》 2014年——《岳阳楼记》《永之氓咸善游》
例二:《郑板桥开仓济民》
(2013年山东聊城中考题)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 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 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 阻之, 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②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具 体 知 能 要 求
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理解: ①理解课文大意,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把 握语句的停顿 ②理解课文语句的意思,并能够翻译成 现 代汉语 ③理解课文全篇或重点语段的思想内容 ④分析人物形象、写作特点
存在典型问题:
1、对课内重要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不牢 固,不扎实。 2、不会灵活迁移到课外的考查中去。 3、节奏把握不准。 4、翻译时不能做到字字落实,不能准确判断 语句的关键词、句式、语气。 5、不能冷静梳理巧推理巧判断文章的内容。
学法指导(一)
文 言 文 的 文 学 常 识
文学常识一般考查的是文章出处及作者简 介。关键以课本的书下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 积累。最好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
八年级下册 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部分)
作家
柳宗元
朝代

称谓及评价
课内作品
选集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 《小石潭记》 《柳河东全集》 家和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 家,军事家,谥号“文正”。《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世称“范文正公”。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 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 《欧阳文忠公 《醉翁亭记》 文集》 家、政治家、史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例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12.【2013年· 山东省济宁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 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 阳马生序》) „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 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 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 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 竞效苏氏为文章。(《宋史〃苏洵传》)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闭户益读书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9. 宋濂和苏洵的读书经历有哪些异同?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学法指导(四)
文 言 文 的 句 子 翻 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三原则
信:信用。即忠实于原文及其语气; 达:通达。即译文句子符合现代汉语语 法规范,表意明确;(注意顺序) 雅:不粗俗。即译句讲究文采,原汁原味 (注意使动、意动、活用) 留、换、删、补、调 尽量字字落实,不要意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得分点: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 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 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 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 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 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 齐策一》)
文言句中停顿的方法:
按意思划分 按音节划分
具体来说:
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之后,关联词语之后, 应当停顿。 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 “古二今一”词语中间要停顿。
学法指导(三)
文 言 文 的 实 词 注 解
文言文的实词注解(一)
通假字

词类活用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 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 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 形式。通假字的考查点 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 就是对它的解释。通假 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 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 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 即:通什么字,意思是 种用法,通常是词的性 什么。 质发生了改变。 通假字数量不多,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 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 有解释,复习时注意整 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 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 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 上进行识记。 并认真分析、体会。
考题类型二:课外
常见考题2: 文段选自课外—— 1、所考实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基本在课内里能找到,或 学生多能根据已学知识判断而出的。 2、课内外用法的比较。课内的语句安插在题目选项里。 3、分析题课内外有时有千丝万缕联系(有时没有)。 (主题、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中有一 个或多个相近之处;有时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 异,或异中有同。
命题特点:
①分值基本保持在12分左右,占整体试卷的10%, 所占比重较大。 ②题量总体保持在4—5题。 ③考点主要集中在文言实词、文句翻译、文言 断句、内容的理解、概括、归纳以及感悟启 发等。 ④考查方式则主要是填空和简答,其中2009年 和2010年连续出现了填表题,值得关注。 ⑤考题选文依然取自教材,2009年为古诗和古 文的比较阅读,2010年为两篇课内古文的比 较阅读,2011、2012年、2013为两篇课内外 古文的比较阅读,趋向值得注意。
请用“/”给下面的 句子划分节奏 1. 广故数言欲亡。
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4.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规律探究
有的词语 请用“/”给下面的句 在现代汉语 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中是一个双 音节词,在 1.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汉语中则 是两个单音 2. 今天下三分…… 节词,意义 也有所不同, 3. 荆之地方五千里…… 诵读时中间 要稍有停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