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竹溪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
初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苏教版)

初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苏教版)初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苏教版)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chuí( )炼②和mù( ) ③离经pàn( )道④纵横jué( )荡2.下面的句子中共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桂林,那真是一副绝美的山水画卷。
三两好友坐在竹筏上,仰望怪石嶙峋、群峰争奇。
清澈的水中倒映着各样的山,水中的山与矗立着的山互相映衬,错落有置。
这神奇美妙的世界把你包围着,如读一部经典作品,让你产生无尽暇想,实在是太切意了。
错别字改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② ,小桥流水人家。
( 《天净沙秋思》)③ ,泥香带落花。
(葛天民《迎燕》)④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⑤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⑥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⑦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韩愈《马说》)4.阅读下面这幅题为《爱与碍》的漫画,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20字)(2分)【答】5.名著阅读《水浒传》。
(5分)中/华-资*源%库①、《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假设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以上这首词出自谁人之手?此人写这首词时是何境遇?(2分)【答】②、《智取生辰纲》中那位挑酒的梁山好汉是谁?“智取生辰纲”这个计策是谁出的?请分别写出绰号与名字。
(2分)【答】③、暑假期间,学校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张家父子同读《水浒》。
当他们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引发了一段对话。
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对话。
(1分) 崇拜英雄的儿子说:“打得真痛快!提辖不愧为豪侠仗义、智勇双全、除暴安良的英雄。
”试比较王昌龄的诗《参军行》和范仲淹的词《渔家傲》。
(8分) 《参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苏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练习一、重点文言虚词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妇拍而呜之假诸人而后见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久而乃和之策之不以其道与之论辨主人处处款之马之千里者弗之怠和纸灰之类冒之岂他人之过哉至之市,而忘操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无丝竹之乱耳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孔子云:“何陋之有?”以撰长书以为贽太祖常劝以读书不以千里称也以衾拥覆可以为师矣生以乡人子谒余策之不以其道以中有足乐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不敢出一言以复无从致书以观盖以诱敌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或一食或尽粟一石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故故虽有名马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虽虽有千里之能故虽有名马故余虽愚,获有所闻盖盖一癞蛤蟆也盖大苏泛赤壁云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乃乃密布字印,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久而乃和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其实味不同皆伏其精练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常蹲其身其一犬坐于前其印自落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如土石何?若若止印三二本不若燔土若啸呼状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则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入则无法家拂士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厅事之东北角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泥于掌故苛政猛于虎也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为可以为师矣又为活板为宫室、器皿、人物每字为一印撰长书以为贽满铁范为一板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知之为知之未为简易其印为予群从所得项为之强孰为汝多知乎!然烨然若神人然数年恒不一见然后有千里马不以为然二、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板印书籍已后典籍皆为板本诎右臂支船右手攀右趾左手倚一衡木长约八分有奇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满坐寂然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主人日再食与之论辨数至八层,裁如星点三、词类活用策.之不以其道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板.印书籍火.烧令坚用讫再火.令药熔石青..糁之主人日.再食无案牍之劳形..手.自笔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四、古今异义居.右者椎髻仰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媵人持汤.沃灌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无丝竹..之乱耳可以调素..琴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惟危.楼一座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县官..日有禀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五、一词多义道策之不以其道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帖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就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具各具情态则第二板已具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奇字素无备者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备众妙毕备右备容臭有奇字素无备者是是马也斯是陋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妙以为妙绝众妙毕备群响毕绝诸假诸人今诸生学于太学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则题名其上毕群响毕绝此印者才毕卒获有所闻卒用其人月余亦卒质非天质之卑援疑质理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益益.慕圣贤之道益习其声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六、重点字词解释安.求其能千里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尚未盛.为之和.纸灰之类冒.之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则第二板已具.用讫.再火令药熔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石青糁.之其两膝相比.者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矫.首昂视珠可历历..数也视端.容寂.其船背稍夷.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会.宾客大宴奋.袖出臂曳.屋许许声余.幼时即嗜.学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弗.之怠.既加冠...又患.无硕.师名人执经叩.问门人弟子填.其室援.疑质.理礼愈至.俟.其欣悦负箧曳..屣余则緼.袍敝.衣略无..慕艳意日有禀销..之供.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非天质之卑.流辈..甚称其贤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因得..遍观群书尝趋..百里外然数年恒.不一见倏忽..如拳如豆。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课内文言文》练习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13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某某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专精耽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也③?”时闻者多哂④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晋书·王欢传》)【注释】①耽(dān):沉溺,入迷。
②卿不闻朱买臣妻也:朱买臣,字翁子,会稽吴人,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家贫,卖柴自给,行歌诵书,开始其妻背柴相从,久以为羞耻,要求离去。
买臣说自己五十岁当富贵,那时再报答妻子的功劳。
妻不从,改嫁给一个田夫。
买臣得到庄助的推荐,做了中大夫,又当了会稽太守。
入吴见故妻与夫准备迎官,买臣叫后车载其夫妇,住到园子里,养了一个月,妇惭愧上吊而死。
③哂(shěn):微笑;讥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⑴何陋之.有▲⑵其妻患.之▲⑶欢笑而谓.之曰▲⑷欢守志弥.固▲2.与例句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遂为通儒A.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D.始悟为山市(《山市》)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X禹锡与王欢品格的相同之处。
苏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docx

苏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苏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活版》【模拟试题】一.请你为下面加线的字注音:字平如砥蜡和纸灰和面随声附和更互燔土群从火炀二.请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的含义。
1•持就火炀之2•不用,则以纸帖之瞬息可就每韵为一帖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4.一板已自布字不以木为之者其引自落,殊不沾污三.请你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1.A.五代时始印五经B.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C.持就火炀之D.旋刻之2.A.木格贮之B.有奇字素无备者C.用讫再火令药熔D.字平如砥四.填写下表,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印刷工作程序的。
五•请你结合活板具体情况,对比雕版的特点写出活板的特点。
雕版活板每部书分成许多块木板。
发现错误不好改正。
按照刻好的木版逐块印刷使用频率高的字,不能替换使用。
六.请你按照“词、义、词性、例句、例句翻译”的格式为“端、印、就、帖”制作文言词卡片。
七阅读:文段一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 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1.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朝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
本文选自他的《九这是一部有关、、等各种知识的笔记。
2.请你找出选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
3.请你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4.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请你选择。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竹溪记》导学案PPT课件课堂教学实录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竹溪记》导学案PPT课件课堂教学实录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竹溪记》导学案 PPT 课件课堂教学实录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竹溪记》导学案 PPT 课件课堂教学实录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竹溪记》导学案 PPT 课件课堂教学实录教案第 9 课时《竹溪记》学习目的:1、认清这篇记的特点,理清这篇记的思路。
2、探究文章的主旨:以竹喻人,赞扬任光禄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
课前学习:反复朗读课文。
记识实词的词义。
一、复习巩固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情境 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
愈组织问答。
一问一答,复习盂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徐学反思二、分析课文,探究箕主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佣活动备注 1 问题设计:雕 1、文章开头为什么用了近斌一半的篇幅论述世人对竹的征态度?2、作者为何对任君栅治园植竹之事只用寥寥数语怂,1 / 4而对任君的一番话却记之鹿甚详?小组讨论、交流 2 组六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偿反思三、拓展迁移教学步骤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比郎较阅读:龚自珍《病梅馆记盅》讨论,交流教学反思课后憨学习:病梅馆记江宁之彻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涵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舒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八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竟,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锌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帧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错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馆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樱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胎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怔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履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箕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汹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灯,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疏病。
四竹溪记(苏教版八年级下)

四竹溪记〔苏教版八年级下〕四竹溪记〔苏教版八年级下〕四竹溪记教学目的1.记住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根据已有的知识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记住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准备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学生先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在此根底上,通过小组学习,大体理解文章大意,老师引导理清文章构造及写法。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导人。
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喜欢竹的名人很多。
如清代的郑板桥画竹、写诗赞竹。
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院无竹”的说法。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由“竹”引出的文章——《竹溪记》。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1。
)唐顺之,字应德,明初文学家,世称荆川先生。
著有《荆川先生文集》。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大体理解文章的意思。
2.把课文划分为两局部并说出划分理由。
标明记叙的段落。
3.任君贵竹与京师人贵竹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的含义的`?4.读了本文你有何启发?请你就中学生“追星”现象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应交流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绝徼芟臭味偃蹇孤特明确:(指几名同学注音,让其他同学纠正。
)2.解释加点词语。
’明确:(尝:曾经。
斩竹而薪之:名词动用,当作薪。
人去乡:分开。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竹溪记》课文同步检测题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竹溪记》课文同步检测题及答案4、《竹溪记》课文同步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5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4分)绝jiào()或芟而去焉()吟啸其中()又gǎo以死()而间谓余曰()声色臭味()孑孑然()偃jiǎn孤特()qiú()马嗟乎()酣shì()蓊然()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6分)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或千钱买一石()或芟而去焉()苟可致一竹()然穷其所生之地()蓊然满园()其为不知竹一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5分)A、面对各种污蔑和诽谤,他进行了坚决的还击,并振振有辞地说:“身正不怕影子歪。
”B、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兴致勃勃地云集于“巨伞”之下。
C、朱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市场上各种营养品良莠不齐,一些含有激素产品,会引起人体不适,危害健康。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A、刘胡兰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我们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D、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二、语言表达:(15分)5、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语句是()(5分)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A、春风吹绿了柳枝。
B、春风把柳枝吹绿了。
C、柳枝被春风吹绿。
D、春风染绿了柳枝。
6、仿写:(10分)以“一个好习惯”或“一位好朋友”为开头,仿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句: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载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句:三、阅读理解(35分)阅读(一)(19分)⑴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⑵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竹溪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

竹溪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绝徼海外()或芟而去焉()偃蹇孤特()绝无声色臭味可好()孑孑然()蓊然()裘马()酣嗜()吾重有所感矣()稿死()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余尝游于京师候家富人之园()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取诸其土之所有者()余以谓君真不能与有力者争()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而能不溺乎其中()3.翻译下列句子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
译文: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译文: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译文: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译文: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有(答案不止一项)()A、固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B、素或素不产竹之地子敬素好琴《人琴俱亡》C、好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子敬素好琴《人琴俱亡》D、贵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则人益贵之E、间而间谓余曰其间千二百里(郦道元《三峡》)F、诸而漫然取诸土之所有凡诸富人所酣嗜二、阅读《竹溪记》选段,回答5-10题余尝游于京师候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其为园,有竹据其闻,或芟(同“删”)而去焉。
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而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所蓄蓄:搜集B、奇花石无所不致致:有C、斩竹而薪之薪:以……为柴薪D、又稿而死稿:干枯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奇花石无所不致京师人苟可致一竹B、则人益贵之物去乡则益贵C、其为园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D、以此言之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7.翻译下列句子为现代汉语(4分)(1)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译文:(2)人去乡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溪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绝徼海外()
或芟而去焉()
偃蹇孤特()
绝无声色臭味可好()
孑孑然()
蓊然()
裘马()
酣嗜()
吾重有所感矣()
稿死()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余尝游于京师候家富人之园()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
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
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取诸其土之所有者()
余以谓君真不能与有力者争()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而能不溺乎其中()
3.翻译下列句子
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
译
文: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译
文: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译
文:
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译
文:
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有(答案不止一项)()
A、固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
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B、素或素不产竹之地
子敬素好琴《人琴俱亡》
C、好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
子敬素好琴《人琴俱亡》
D、贵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则人益贵之
E、间而间谓余曰
其间千二百里(郦道元《三峡》)
F、诸而漫然取诸土之所有
凡诸富人所酣嗜
二、阅读《竹溪记》选段,回答5-10题
余尝游于京师候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其为园,有竹据其闻,或芟(同“删”)而去焉。
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而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其所蓄蓄:搜集
B、奇花石无所不致致:有
C、斩竹而薪之薪:以……为柴薪
D、又稿而死稿:干枯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奇花石无所不致京师人苟可致一竹
B、则人益贵之物去乡则益贵
C、其为园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D、以此言之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
7.翻译下列句子为现代汉语(4分)
(1)母以是占我花石地
译
文:
(2)人去乡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译
文:
8.细读选文,试比较:江南人、京师人与绝徼海外之人三者对竹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的好恶之情?作者这样比较有什么用意?
答:
9.写出选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2分)
答:
10.你知道还有名人特别喜欢竹?你能写出名人咏竹的诗句吗?
答:
【延伸拓展】
一、品读下文,回答1-4小题
明日歌
钱泳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
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
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1.解释加点词
此大谬也()万事皆蹉跎()
2.“因循”一词原意是“迁就旧习惯”,在文中针对
的错误说法,它的意义变成了。
3.“百年明日能几何?”这句话意思是,主要告诉我们
,从而印证了本文的观点:。
4.翻译句子
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
译
文:
参考答案
1.Jiào shān jiǎn xiù jié wěng qiú shì zhòng gǎo 2.曾经把……当柴烧假使同“槁”,枯。
把……当作宝贝
料想之于认为因此迷恋
3.译文:正因为它难以寻觅而又多枯死,那么人们就更珍爱它。
哎!京城人竟把我们看做柴草的当作宝贝。
如此说来,事物的美好和丑恶,又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标准呢?
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受重视啊!对此,我有深深的感受啊!
4.ABC 5.B 6.A 7.(1)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
(2)人离乡就愈贱,物去乡就愈贵。
8.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
绝徼外之人:一旦见竹,必又有甚于京师之人宝之。
作用:充分显示出人“物去乡而益贵”的心态,从而得出“事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结论。
9.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10.略
延伸拓展
1.(1)错误(2)虚度光阴 2.且待明日拖延下去、得过且过 3.人的一生“明日”能有多少呢?不能让时间白白地消失要做事就要立刻去做,不能拖延等待 4.我一生老是等待明天,那么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时间倒白白地虚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