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文解析__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文解析花朵的红色是热情......。
(①怎样理解红..,令人精神振奋..的色彩,它强烈..,奔放色能“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蓬勃。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②开头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段析】第一部分:以抒情的笔调赞叹花朵的红色所起的作用,提出说明的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品味】“热情”“强烈”“奔放”点明“花朵的红色”的特点,“令人精神振奋”强调“花朵的红色”的作用。
“寻求科学的解释”一句总领全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
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
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
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
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段析】本自然段从物质基础——花青素这一首要因素说明花朵呈现不同色彩的原因。
作者由花的红色延伸到其他色彩,主次分明。
结尾一句总说,强调花青素这一物质基础对花朵呈现红、蓝、紫色所起的决定作用。
【品味】“如黑菊、黑牡丹等便是”,举例说明更直观,令人信服。
除了红花以外,还有黄色、橙色的花。
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色彩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
【段析】本自然段以黄色、橙色的花只含胡萝卜素为例,说明它们不呈红色是由于没有红花的物质基础一花青素。
【品味】用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印象深刻,突出胡萝卜的特殊地位,巧妙地给“胡萝卜素”下了定义。
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
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的时候是白色,中午变成淡红色,下午变成深红色,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默写理解性默写

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原文默写1.《白杨礼赞》: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2.《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3.《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4.《池鹤》: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lúcí)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nì)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5.《迎燕》:咫(zhí)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教学总体设计一、教学重点1.了解象征、对比、烘托等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2.品味生动、优美并富有感情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3.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怀;在阅读理解中陶冶学生情操;4.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描写景物方法,并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写作内容,深化主题.二、设计思路一、朗读背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活动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二、协作探究通过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等形式探究文本的结构特点,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风格以及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三、练习强化教师精心设计和整合不同形式的习题及时全面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总计16课时,其中:《海燕》2课时,《白杨礼赞》 2课时《石榴》 1课时《马说》 2课时《紫藤萝瀑布》 2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单元测试与单元小结2课时1、海燕高尔基教学目标: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理解课文中物与情的关系教学难重点:学习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理解文中象征、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了解散文诗的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难重点:能准确地把握海燕的形象教学步骤:导入课文由我们学过的课文《童年的朋友》导入。
为什么海燕这种鸟儿能唤起高尔基的创作激情?(指导学生看书下注释①)“海燕”在俄语里是个合成词,由“暴风雨”和“信使、预言家”两个词合成。
作者当时已经预感到革命的风暴将要到来,这使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鸟儿。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
他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底层》、《小市民》等。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写作故事讲究波澜起伏、叠峰层出,切忌水静如镜,山平如砥。
文章不曲折则不妙,故事无波澜则无趣。
一起看看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欢迎查阅!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故事,能够选择有波折的典型材料;2、交流阅读故事的心得体会,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并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3、通过讲故事的训练,培养写作兴趣,能够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写出比较精彩的故事。
在创编故事中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学习方法】赏析故事,交流阅读故事的心得体会,练笔掌握创写故事的基础知识,激发联想与想象,并合理的运用到写作中。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写作方法指导一、导入1、听故事《狼》蒲松龄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找出故事情节及悬念或波折故事情节: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悬念1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悬念2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悬念3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悬念4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二、简介故事(备课材料)(一)什么是故事?故事就是一件事,二三个人,转几个弯。
就是讲“这几个人”在做什么事。
故事,就是传递″人″的行为。
故事要有核心情节和精彩的细节,称为故事核。
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核进行的。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册课文课件PPT及教案(海燕等62个) 苏教版15

题解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 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 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 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 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 生。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 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难句解析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作者简介
宋濂(1310~ 1381),字景濂,号 潜溪,谥文宪,浙江浦 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 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 时家贫,勤奋好学。
宋濂生平著作 甚丰,有《宋学士 文集》,曾主修 《元史》。为明代 “开国文臣之首”。 与刘基、高启并称 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还是一位书法家
完成下面表格
序 号
1
对比 方面
衣
宋濂年轻时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日再食,无鲜肥滋 味之享
现在的你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
3 4 5
食
行 书籍 求师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无奔走之劳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 此 未有问而不告, 求而不得者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 中 无从致书以观…..不 敢稍违约。
余立侍左右…….则又请 焉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 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结构全解:
(1)写得书之难
作者循循善诱,诚 恳真挚,把自己的学习 经历和学习态度,介绍 给马生,用来勉励他勤 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 的人才。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窗》原文

窗①泰格特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
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的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②,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③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④、争奇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
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6.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7.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阅读诗歌《渔家傲》,回答问题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3、选出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纪念白求恩课件

排比句式,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 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富有气势, 充满号令力 。
拓展写作
下面是白求恩同志的一些小故事,选 择其中的一则材料,模仿课文第2段写一 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某种精神品质的夹 叙夹议的文字。
谢 谢 大家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 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 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 比一般的陈说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纯洁、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 且有益于人民的人。
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分?
①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议论文中 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②详略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 生动、突出中心;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 概括、扣住论点。
朗读第二、三段课文,划出对照的语句,完成 表格,并说说对照的作用。
材料一: 白求恩的故事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 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带橡皮手套。切开头 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 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 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 取出放在盘里,旋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白求 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 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他总是得意的说:“又 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碎骨铁片取 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受的啊!”但是却不知, 伤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 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人 202X-06-08
01
O
N
E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 教学用书目录》,不是现行版本。
注意:该课本不在《2020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 录》,不是现行版本。
02
O
N
E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0 1
一 海燕
0 4
四 马说
0 2
第五单元 人生体 验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 素材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 会
07
O
N
E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自由读写单元)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自由读写单元)
二十六 悼念玛 丽·居里
二十八 在联邦德国 海姆佗市市长接见
仪式上的答词
三十 *北京申奥陈 述发言两篇
A 二十七 在莫泊桑 葬礼上的演说
0 3
十三 短文两篇 活板
0 6
十五 花儿为什 么这样红
第三单元 事理说 明
诵读欣赏 山市(蒲松龄) 写作 写简单的说明文 语文实践活动 如果我主办校刊
05
O
N
E
第四单元 小说之林
第四单元 小说 之林
十六 孔乙 己
诵读欣赏
01
文笔精华
( 五 ) 06
十七 范进 中举
02
05
03
十八 口
二十 *窗
04
技
十九 *变色 龙
第四单元 小说之 林
写作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语文实践活动 市场新商品调查 名著推荐与阅读 《水浒传》
06
O
N
E
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
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
01
二十一 错 过
04
二十四 *我 骄傲,我是
一棵树
02二十二 *散ຫໍສະໝຸດ 步05二十五 有 的人
03
二十三 送 东阳马生序
06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C
E
二十九 *在萧红墓
前的五分钟讲演
诵读欣赏 古诗二 首
B
D
F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自由读写单元)
写作 写简短的演讲稿 口语交际 (师生自行设计)
08
O
N
E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一 应用文示 例
09
O
N
E
附录二 语法简表
附录二 语法简表
10
O
N
E
附录三 字词表
附录三 字词表
感谢聆听
九 *人的高贵
在于灵魂
0 5
十 陋室铭
0 6
诵读欣赏 诗词
曲三首
第二单元 道德修 养
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 对性地发表意见
04
O
N
E
第三单元 事理说明
第三单元 事理说明
0 1
十一 沙漠里的 奇怪现象
0 4
核舟记
0 2
十二 *我们的 知识是有限的
0 5
十四 *叫三声 夸克
二 白杨礼赞
0 3
三 *石榴
0 5
五 *紫藤萝瀑
布
0 6
诵读欣赏 文笔
精华(四)
第一单元 咏物抒 怀
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 点,不离话题 专题 鸟
03
O
N
E
第二单元 道德修养
第二单元 道德修养
0 1
六 纪念白求恩
0 2
七 敬业与乐业
0 3
八 *多一些宽
容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