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优课燃烧与灭火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燃烧与灭火》ppt课件

手抢答。
11
火灾!
12
时刻谨记:
13
关于鬼火:
磷化氢气体 着火点:38℃ “鬼火”是如何出现的?
14
作 业:
• 讨论“鬼火”是如何出现的?(补充 信息:磷化氢气体,着火点38℃)
• 完成练习册P46-P49的相关习题
15
7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 木头的着火点约为260℃; 棉花的着火点约为150℃; 普通纸张的着火点约为130℃
8
讨 论:
• 为什么空纸盒会燃烧?装水纸盒不会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9
二.灭火原理
说一说:下列情况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10
演一演: 实验室里
规则:主持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举
燃烧与灭火
1
“鬼火”
火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出现的?
2
一.燃烧条件
•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3
活动一: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器材:蜡烛、玻璃杯、火柴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
4
活动二:
用“纸盒”烧水
5
注 意:
• 水盖满纸盒底部 • 安全使用火柴和酒精灯 • 沸腾:纸盒底部出现气泡
6
讨 论:
• 热量是如何传递的? • 水和纸盒有何变化?
11
火灾!
12
时刻谨记:
13
关于鬼火:
磷化氢气体 着火点:38℃ “鬼火”是如何出现的?
14
作 业:
• 讨论“鬼火”是如何出现的?(补充 信息:磷化氢气体,着火点38℃)
• 完成练习册P46-P49的相关习题
15
7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 木头的着火点约为260℃; 棉花的着火点约为150℃; 普通纸张的着火点约为130℃
8
讨 论:
• 为什么空纸盒会燃烧?装水纸盒不会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9
二.灭火原理
说一说:下列情况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10
演一演: 实验室里
规则:主持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举
燃烧与灭火
1
“鬼火”
火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何出现的?
2
一.燃烧条件
•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3
活动一: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器材:蜡烛、玻璃杯、火柴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氧气
4
活动二:
用“纸盒”烧水
5
注 意:
• 水盖满纸盒底部 • 安全使用火柴和酒精灯 • 沸腾:纸盒底部出现气泡
6
讨 论:
• 热量是如何传递的? • 水和纸盒有何变化?
初三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ppt课件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 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是指能够与氧气 反应产生燃烧的物质,如 木材、石油等。
2 氧气
氧气在燃烧中起着促进、 维持和燃料与氧气反应的 作用。
3 足够的温度
足够的温度是指能够使燃 烧反应发生的最低温度, 也称为着火温度。
热传导的作用
1 传导热量
2 扩大燃烧范围
燃烧物质释放的热量通过 传导方式传递给周围物质, 引起燃烧物质周围的物体 升温。
初三化学《燃烧条件与灭 火原理》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燃烧的定义和条件,包括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以及热传导和氧 气在燃烧中的作用。还将探讨灭火的基本原理,不同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 方法,以及常见灭火器材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一种现象。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传导热量可以使燃烧物质 的温度升高,进而扩大燃 烧范围。
3 促进燃烧反应
传导热量可以增加燃烧反 应的速率,使燃烧更加剧 烈。
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氧气是燃烧反应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它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分子参与反应,促进燃烧的进行。
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截断火源、隔离氧气、降低温度和抑制链式反应。
• 适用范围:办公室、车 辆、家庭等。
二氧化碳灭火器
• 优点:不留残留物,对 电子设备无损害。
• 缺点:只能用于电气设 备火灾。
• 适用范围:计算机房、 电气设备室等。
泡沫灭火器
• 优点:喷射Biblioteka 泡沫可以 隔绝空气,有效扑灭可 燃液体火灾。
• 缺点:只适用于可燃液 体火灾。
• 适用范围:厨房、化工 厂等。
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燃烧与灭火》课件共17页文档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第4课《燃 烧与灭火》课件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优课比赛课件

活动三 探究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
1.移走可燃物
破坏 其一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灭燃火烧的的原三理个就条是件至与少灭破火坏原燃理烧的所有需什的么一关个系条?件。
燃烧条件
同 1.可燃物 时 具 2.充足氧气 备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原理
1.移走可燃物
破
坏
2.隔绝氧气
其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一
2.为什么手帕不燃烧?
酒精燃烧过程中,水分蒸发 带走很大一部分热量,从而 降低了手帕的温度,使温度 降至手帕的着火点以下,所 以手帕不燃烧
活动三 探究灭火的原理 请根据生活经验及提供的仪器(水、湿抹布、烧
杯、剪刀、扇子、沙子),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蜡 烛熄灭,并说出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灭火。
这些灭火原理可以分成几类?
学以致用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绿色化学
1.实验现象?
2.该实验中的哪些现象分别能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哪一条件?
3.该实验有什么缺点? 如何改进?
氧
4.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气
活动二 探究燃灭烧火的条原件理
燃烧条件
1.可燃物
同时
2.与充足氧气接触
具备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为什么酒精燃烧?
自选角度,形成文字与同学交流。
科学用火 科学灭火 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
我能行
5.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或避
免火灾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开窗通风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燃烧和灭火说课公开课获奖课件

基于翻转课堂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第1页
老式课堂
翻转课堂
转移
转移
第2页
模式=课前+课中+课后
基础知识 轻易,自学
试验探究 重要,引导
课前观看微课 课堂主体
课后继续探究
第3页
说课内容
1 教材分析 2 教法分析 3 学法分析 4 教学流程 5 板书设计
第4页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作用、地位
学习了氧气、 二氧化碳制备 试验
能力基础
第6页
一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旳
掌握燃烧条件、灭 火原理和措施,并学会 运用有关知识处理平常 生活中有关问题
知识 与技能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三维 目旳
过程与 措施
第7页
一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旳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独
立思索,学会构建自己知
识体系和运用迁移措施学习
灭火原理
第20页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六步学习法 课堂探究 第五步:迁移学习(10 min)
提问:
变换角色,燃假如烧 你是曹操,条该怎件
么办呢?
迁移 火场逃生
破坏燃 烧的三 个条件
将船解开、
灭火逆地原风区往跑理没有着火
时机
第21页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六步学习法 课堂探究 第六步:成果交流(10 min)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梳理微课 结果交流 迁移学习
引入探究
协作学 习环境
个性化 学习环 境
独立探究
协作学习
设计逃 生路线
翻转汇报
课前
课中
课后
第一课时
第1页
老式课堂
翻转课堂
转移
转移
第2页
模式=课前+课中+课后
基础知识 轻易,自学
试验探究 重要,引导
课前观看微课 课堂主体
课后继续探究
第3页
说课内容
1 教材分析 2 教法分析 3 学法分析 4 教学流程 5 板书设计
第4页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作用、地位
学习了氧气、 二氧化碳制备 试验
能力基础
第6页
一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旳
掌握燃烧条件、灭 火原理和措施,并学会 运用有关知识处理平常 生活中有关问题
知识 与技能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三维 目旳
过程与 措施
第7页
一 教材分析
3、教学目旳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独
立思索,学会构建自己知
识体系和运用迁移措施学习
灭火原理
第20页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六步学习法 课堂探究 第五步:迁移学习(10 min)
提问:
变换角色,燃假如烧 你是曹操,条该怎件
么办呢?
迁移 火场逃生
破坏燃 烧的三 个条件
将船解开、
灭火逆地原风区往跑理没有着火
时机
第21页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六步学习法 课堂探究 第六步:成果交流(10 min)
课前学习 课中学习 课后学习
梳理微课 结果交流 迁移学习
引入探究
协作学 习环境
个性化 学习环 境
独立探究
协作学习
设计逃 生路线
翻转汇报
课前
课中
课后
新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空气《燃烧和灭火》优质课件

新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4.燃烧和灭火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空气
学习目标
1. 了解燃烧的概念; 2. 掌握燃烧的条件; 3. 学会灭火的方法。
2
3
探究实验
1.实验一: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火
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2.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 隙,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三
12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3
谢谢观看 !
2024/4/12
14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中的一门有趣的副课,其中的科学实验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包含的内 容很多,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就说说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一、备课方面 虽然小学科学不是主课,但是老师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充分重视,在备课方面要精心准备。确定好教学内容和 方向,明确教学目的,对一学期的科学实验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二、学生准备工作 有的实验课是实验室里本来就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有的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工具的,老 师应该在上课前,让学生们准备好相关实验工具,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三、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生刚开始对科学实验课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孩子们年纪比较小,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 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动手做科学实验,并及时予以一定的奖励。 四、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让学生一个个的操作过关,有的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然后互相 合作完成实验。不管什么教学方式,一定要学生们写下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考核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不做考试要求,但是老师们可以自己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做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 程、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小学生的平时成绩,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重视。
4.燃烧和灭火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空气
学习目标
1. 了解燃烧的概念; 2. 掌握燃烧的条件; 3. 学会灭火的方法。
2
3
探究实验
1.实验一: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火
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2.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 隙,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三
12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3
谢谢观看 !
2024/4/12
14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中的一门有趣的副课,其中的科学实验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包含的内 容很多,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就说说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一、备课方面 虽然小学科学不是主课,但是老师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充分重视,在备课方面要精心准备。确定好教学内容和 方向,明确教学目的,对一学期的科学实验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二、学生准备工作 有的实验课是实验室里本来就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有的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工具的,老 师应该在上课前,让学生们准备好相关实验工具,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三、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生刚开始对科学实验课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孩子们年纪比较小,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 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动手做科学实验,并及时予以一定的奖励。 四、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让学生一个个的操作过关,有的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然后互相 合作完成实验。不管什么教学方式,一定要学生们写下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考核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不做考试要求,但是老师们可以自己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做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 程、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小学生的平时成绩,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重视。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_说课-全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ppt

难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出猜想: 猜想一:燃烧需要物质;
猜想二:燃烧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
猜想三: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
温度 ;
……
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
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小 纸条、小石子,观察现 象 取两小块棉团,其中一 块用水浸湿,再分别点 燃,观察现象 分别点燃两根蜡烛,其 中一根用烧杯罩,观察 现象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 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校班级 较大,实验条件有限,很难开展学生实 验,实验主要以演示实验为主,因为本 课题与生活很贴近,所以学生会很有兴 趣,而且还能增长消防知识。
教 学 目 标
重点
• 燃烧的条件 • 灭火的原理 • 灭火方案设计及其材 料选择和现象分析
实验现象
结论
探究燃烧的条件
需要可燃物
三者缺一不可
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 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与氧气(或空气) 接触
上海11.15高楼特大火灾,死亡53人
大连新港7.16特大火灾
2012年1—10月,全国共发 生火灾11万起(指统计月,不含 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 部分火灾),死亡1123人,受伤 582人,直接财产损失12.5亿元。
破坏燃烧 的条件
课堂小结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作业:
课后复习本节 内容
探究性学习 对比扇子扇蜡 烛火与扇炉火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
教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 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 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 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 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 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 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 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ppt课件

探究实验 7-1 燃烧条件的实验
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 中白磷、铜片上红磷没有燃 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 磷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 化学方程式:
4P+5O2 点==燃= 2P2O5
探究新知
【实验思考】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 条件?
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课堂小结
燃
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灭
烧
火
的
氧气
隔绝氧气
的
条
原
件
着火点
降低温度到可燃
理
物着火点以下
作业布置
1.设计实验,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要求与课本上实验不同。 部分同学作业如下视频:
(1).火柴和玻璃棒同时放到蜡烛对称位置加热,火柴棒燃烧而玻璃杯不燃 烧,证明燃烧条件是需要可燃物。
方法五:剪掉蜡烛芯
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以下。
探究新知
探究实验 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步骤: 点燃三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上扣 一烧杯,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 向一个少别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巩固练习
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 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现象: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 中白磷、铜片上红磷没有燃 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 磷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 化学方程式:
4P+5O2 点==燃= 2P2O5
探究新知
【实验思考】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 条件?
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课堂小结
燃
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灭
烧
火
的
氧气
隔绝氧气
的
条
原
件
着火点
降低温度到可燃
理
物着火点以下
作业布置
1.设计实验,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要求与课本上实验不同。 部分同学作业如下视频:
(1).火柴和玻璃棒同时放到蜡烛对称位置加热,火柴棒燃烧而玻璃杯不燃 烧,证明燃烧条件是需要可燃物。
方法五:剪掉蜡烛芯
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以下。
探究新知
探究实验 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步骤: 点燃三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上扣 一烧杯,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 向一个少别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巩固练习
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 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答问题:
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 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呢?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一)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 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同时满足.
缺一不可!
燃烧条件示意图
思考:
着火点是否固定不变呢?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 不变的。
练习题
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答案: 采用隔断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
火上浇油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 严重
答案: 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煽风点火
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
答案: 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抱薪救火
出处《史记·魏世家》:“譬犹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 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A燃烧是一种物理变化
B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C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凡是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
2、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要
具有
可燃;性(2)可燃物要与 氧气接触 ;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 ,这个
温度称为可燃物的 着火点 。
永远的伤痛
1994年新疆克拉 马依大火,300多 名中小学生葬身 火海
三、常用灭火器
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2、 常用的灭火器及使用方法: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 氧化碳
泡沫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适 宜扑灭油类及 一般物质的初 起火灾。
使用时,用手 握住灭火机的 提环,平稳、 快捷地提往火 场,不要横扛、 横拿。
灭火原理一:消除可燃物或 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灭火原理二:隔 灭火原理三:温度 绝氧气或空气 降到着火点以下
你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 条件之间的关系吗?
灭火就是—— 破坏燃烧的条件
思考:
1.炒菜时油锅着火了
XX√ √
2.家里电器着火了
练一练: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哪种灭火原理有关?
3.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
灭火时,一手握 住提环,另一手 握住筒身的底边, 将灭火器颠倒过 来, 喷嘴对准 火源,用力摇晃 几下,即可灭火。
象
红磷没有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也没有燃 烧
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 空气) ,观察现象。
现
象
白磷在热水下燃烧
白磷在热水下燃烧
现象
分析
通氧气 通氧气
水中的白 前
后
磷 不燃烧 能燃烧
燃烧需 要与氧 气接触
铜片上的 白磷
铜片上的 红磷
能燃烧 不燃烧
白磷燃烧所需 要的温度比红 磷低。即着火 点低。
行有效处置,并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
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
跑,逃离火灾区
随堂反馈
【游戏问答--比比谁的语文功底高】
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 面的成语?
釜底抽薪
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闻》: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答案: 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答案: 不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
着火点以下
(1)水是最容易得到的灭火材料,能降低 可燃物的温度和隔绝空气。为了更有效的灭 火,人们还使用其他灭火材料。
(2)二氧化碳是一种灭火的好材料, 它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且 密度比空气大。不少灭火器中的灭火材 料就用二氧化碳。
沙子
棉花
水
纸
木材
酒精
岩石
想一想:燃烧的必须具备什么物质基础? 可燃物
一、燃烧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燃烧
需要哪些条件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热水中放 入一小块白磷,烧杯上放一片薄铜片,薄铜片一 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吸干水的白磷, 燃烧的条件 观察现象。
现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薄铜片上的
具备燃烧的条件
第三支 产生大量气泡, 产生的二氧化碳不燃
蜡烛 不久便熄灭
烧不支持燃烧,密度 比空气大,隔绝氧气
如何灭火?
灭火原理是什么?
1.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 盖灭;
1.隔绝氧气; 2.使可燃物温度降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 至着火点以下;
可以用水扑灭;
3.移除可燃物。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 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 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 隔离带。
红磷的燃烧 生成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燃烧反应的特征: 发光、发热、氧化反应
什么叫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想一想? 下列变化中哪一种是燃烧 1.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2.食物的腐烂 3.铁的生锈 4.动植物的呼吸 5.点燃火柴
下面物质哪些是可燃物?
2001年 “9•11” 事件中,纽约世贸中
心被飞机撞击后起火 燃烧,产生滚滚浓烟。
飞机撞楼后燃烧的大火引 起大楼坍塌。死亡近600 人,3700多人失踪。人 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空 前的浩劫。
2003年2月哈尔 滨天潭酒店大火, 33人死亡
实验二:
现象
分析
第一支 蜡烛
不 蜡烛
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
用于油井灭火的是(C )
A、
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
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
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
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
不合理的是
()
D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
燃烧与灭火
普兰店市第29中学 赵志超
你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 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填写 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事例
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 发出耀眼白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
铁丝的燃烧
火星四射,放热,铁丝熔成小球, 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木炭的燃烧
发出白色的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