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详细字词翻译
优秀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优秀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注释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如:……的样子17.【颇】"稍微",或“十分"18.【忘怀】忘记。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注释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注释五柳先生传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
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今天yjbys 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的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想了解的可以看看,更多古诗词原文请关注yjbys网!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注释1.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1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 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不戚(qì)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 āng)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译文先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作为(自己的)号了。
(先生性格)闲适沉静且少言寡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爱好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他)天性特别爱好喝酒,但因家贫而不能常得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来招呼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便回家,竟不会(假装)舍不得。
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不能遮蔽寒风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乘饭的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空如也,(可是)先生都泰然处之,安然自若的样子。
经常写文章为乐,(从文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的东西放在心上,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上古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翻译简短

五柳先生传翻译简短1.五柳先生传简略翻译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
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
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
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2.五柳先生传译文简略点的阿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
梁朝的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及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可见本文是作者自抒志趣的文章。
文中描绘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清人评说此传是:“潇潇澹逸,一片神行之文。
”(〔古文观止》)今人王瑶以为此文作于太元十七年(392)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bzgwgz_003/bz;钦立则以为作于刘宋永初元年(420)前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8〕,不蔽风日,短褐穿结〔9〕,箪瓢屡空〔10〕,晏如也〔11〕。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之妻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14〕,不汲汲于富贵〔15〕。
《五柳先生传》原文和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和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五柳先生传》原文和翻译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文言文译文及鉴赏《五柳先生传》是由陶渊明所创作的,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五柳先生传》魏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五柳先生传》注释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实为陶渊明自传。
文章突出了作者不随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人格的向往与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
店铺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五柳先生传》原文:作者:陶渊明【魏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2)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3)不详:不知道。
详:清楚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
以,用。
为,作为。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唉”,号,别号。
(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羡慕;荣利,功名利禄)(6)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
求,追求。
甚,过分。
解,了解。
(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意:书中的旨意。
(8)性:生性,生来就。
(9)嗜:特别喜欢,酷爱。
(10)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1)如此:这样。
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2)或:有时。
(13)置酒:置办酒席。
(14)招之:招待他。
(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就;尽,指喝完。
(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
(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

《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文。
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
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欣赏(共22分,选择题每题3分)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侃之(的)曾孙也。
(判断句)\(陶潜的)祖(祖父)茂,(是)武昌太守。
(判断句)\潜少(年少)怀高尚,博学善(擅长,善于)属(写作,连缀成文)文,颖脱(颖,本义谷穗,细长东西的尖头,引申为突出,出众。
颖脱:锋芒全部露出,比喻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不羁(受束缚),任(任凭,听凭,放纵)真(真性情)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舒适),为乡邻之所(为……所,表被动,被)贵(尊重,重视,看重)。
尝(曾经)著《五柳先生传》以(来)自况(自比,拿别的人或事物来比自己)曰:“先生不知何(什么,1分)许(地方,1分)人,不详(知道,详细知道)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因此,所以)以(之)为(把……作为,2分)号焉(语气词)。
闲静少言,不慕(爱慕)荣利。
好(喜欢)读书,不求甚(很)解(了解)(不求甚解:本文指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现在多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每有会意(会心,领悟),欣然忘食。
性嗜(爱好)酒,而家贫不能恒(常常,经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这样),或(有时)置酒招之,造(往,到)饮必尽,期(期望,希望)在必醉。
既(……之后)醉而退,曾(zēng竟然,曾不如孀妻弱子)不吝(顾惜,舍不得)情去留。
(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洒脱,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偏义复词,偏指去,离开.)。
环堵萧然(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堵,墙壁。
萧然,空寂的样子。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
褐,粗布,穿结,穿,破,破损成洞。
结,缝补。
指衣服破烂。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
瓢(piáo),饮水用具。
屡:经常。
),晏(安宁,安逸)如(相当于“然”,……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也。
(补充:河清海晏,拼音是hé qīng hǎi yàn,意思是黄河水清了,大海安宁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常著文章自娱,颇(很)示己志,忘怀得失,以(用)此自终(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
”其自序如此,时(当时)人谓(称,说)之实录。
以(因为)亲(亲人,1分)老(年迈)家贫,起(起用,任用,1分)为州祭酒,不堪(忍受,1分)吏职,少日(没几天,不久)自解归(辞官回家,1分)(补充: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
解甲归田:脱掉铠甲,指军人离开军队,退伍还乡,回家务农)。
州召主簿,不就(就任),躬(自己,亲自)耕自资(资,供给。
自资,宾语前置,供给养活自己。
),遂(于是)抱羸(léi,瘦弱)疾。
复为(担任,做)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全,都)令(命令)种秫谷(shú gǔ ,黍米),曰:“令(让)吾常醉于酒足(足够)矣。
”妻子固(坚决地)请(请求)种粳(jīng,稻的一种,可酿酒)。
乃(于是)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陶渊明)素(一向,向来)简(简朴)贵(尊重,重视。
陶渊明自己尊重自己,即自爱),不私(私自)事(侍奉,服侍)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告诉)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为了)五斗米(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只够买五斗米,后指微薄的俸禄。
)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不为利禄所动。
),拳拳(忠谨恳切的样子,诚挚,诚恳)事(侍奉,服侍)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交还印绶,辞职)去(离开)县,乃(于是)赋(写)《归去来》。
顷之(不久),征(被征召)著作郎,不就(就任)。
既绝(拒绝)州郡觐谒(拜见),未尝(从
未)有所造诣(zào yì,一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达到很高的水平;二指拜访,访问;三指足迹到达的地方。
),所之(到)唯(只有)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罢了)。
刺史王弘以(在)元熙中临州,甚(很)钦迟(敬佩,敬仰)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时常)相赡(赡,供给。
相,偏指一方,他。
相赡,宾语前置,供给他。
)。
其亲朋好事,或(有时)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推辞)焉。
每一醉,则(就)大(很)适(舒服)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又不营(经营)生业,家务悉(全,都)委之(于)儿仆。
未尝有喜(高兴)愠(生气)之色(不喜不悲),惟(只有)遇酒则饮,时或(有时,偶尔)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于)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储存)素琴一张,弦徽(琴弦和琴徽,借代,指丝弦乐器)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何必劳烦)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答案:1B A眄庭柯(miǎn)C棹孤舟(zhào) D东皋(gāo)
2C(A载zài B矫jiǎo D任rèn )
3D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
4B 谥号含有褒善贬恶的意思。
5D“帝乡”在这里指仙境,而非皇帝的器重赏识
6B 征夫,行人
7D劝止,挽回
8A(B田地;C拄着;D留恋,爱惜)
9B(用棹划船)
10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11A ②④⑧动化/ ①③名作状/ ⑤⑥⑦名化/ ⑨意动/ ⑩使动
12B 13D
14C(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种敏感与哀伤是诗人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
)
15D(介词结构后置句)16A
17B解析: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其余各项均为状语后置。
5、A(B赡:供给,C和现代汉语相同。
D畜:存,储存
6、D造诣:去(的地方)
7、B
8、C(“为了有隐居之资”错误)
9、①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什么地方的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把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何许、以为,各1分,大意1分)
②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
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不久)就自己辞职回家了。
(亲、堪、解归,各1分)
参考译文: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
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
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
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
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
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
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
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
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
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
”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
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职回家了。
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
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
”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
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不久,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没有去任职。
既拒绝了州里和郡里的人前来拜见,也就从未去拜访过这些人,所去过的地方只是田里和家里,以及到庐山游览观光而已。
刺史王弘很钦佩仰慕他,至于(陶潜的)酒啊米啊,用光的时候,(王弘)也会经常供给他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
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
从没有生气的时候。
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
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
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存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
"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岁,文集流传于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