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注释和翻译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1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 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不戚(qì)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 āng)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译文先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作为(自己的)号了。
(先生性格)闲适沉静且少言寡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爱好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他)天性特别爱好喝酒,但因家贫而不能常得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来招呼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便回家,竟不会(假装)舍不得。
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不能遮蔽寒风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乘饭的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空如也,(可是)先生都泰然处之,安然自若的样子。
经常写文章为乐,(从文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的东西放在心上,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上古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的翻译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
《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注释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其自传散文。
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文学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文。
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
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
《五柳先生传》全文与翻译

《五柳先生传》全文与翻译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
《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

《五柳先生传》课文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们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我认为: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对贫穷表示忧郁,不对富贵表示渴求!’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来表达他们的志向,(就像)上古时代无怀氏和葛天氏的子民。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是唐代大作家于谦的一篇传记性散文,以记录其老师柳宗元生平波澜壮阔的经历为主要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五柳先生传》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柳宗元,字子厚,河南项城人也。
少孤贫,好学而力行,早尝世间离合荣辱之味。
为进士及第,归守宅心事母亲。
时人称之曰淮海九树,或曰五柳先生。
儒学复古,著《左传》外傅诸书,尤精经史,兼善音律、工书、天文、养生之道。
一身仁义,颇以治世称,实难进也。
绍圣二年,官太原府学教授。
此时坐视朝纲荡然已矣,每禅然而思。
因《礼记》引发大学问,宗元自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遂罢官归里。
是时,家居冠羽,少游长洲。
通过游历,研究理学,并成立湖岛派。
其学说认为心灵需要内心修养,才能学会懂得透过事物本身的现象,真正理解本质,赞同君主不要太以“圣人”自居,须尊重百姓生活。
大中祥符初,起任监察御史。
平日不以官位自居,办事公正无私。
一次特别的事件,被最后以让步处理,他洒然一笑,说出了名言:“风中之烛,易光易灭,吾之官位也如是耳”。
平生志存高远,晚年经历千辛万苦仍旧不改初衷,章曰“章台告归,翻然悔悟,自以天下英才集于此,一旦不能带领以进其道,是何苦哉!”二、翻译柳宗元,字子厚,出生于河南项城。
他年少时家境贫寒,但深爱学问,勤奋刻苦,亲身经历人间的起起伏伏,领悟了其中种种机理。
后来他考中进士,但选择回家尽孝母亲。
这时人们也开始称他为淮海九树或五柳先生。
柳宗元追求儒学复古,喜欢研究《左传》等经典,尤擅长经史,还熟练于音律、工书、天文及养生之道。
他一身仁义,颇以治世称颂,但实际进官的机会不多。
公元825 年,柳宗元担任了太原府学的教授,这时朝纲纷扰不堪,他常常默默地思考,陷入思维深处。
通过研读《礼记》,他产生了许多的学问,他自嘲:“颜回、子夏不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便辞去职务回到家乡。
此时,他穿着长衫穿梭在家中,常去俯瞰长洲,开拓了心灵,从中领悟了湖岛学派的主旨——心态修为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透彻理解万物的本质。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某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全文翻译: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某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
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
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
常写文章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
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某自己的心志。
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五柳先生传》对照翻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某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某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和翻译

26.【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衔,拿着。
27.【以】连接词。
28.【志】:志向。志气
29.【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注音
嗜 shì 辄 zhé 吝 lìn 褐 hè 箪 dān 黔 qián 俦 chóu 觞 shāng 赋 fù
瓢 piáo 蔽bì 屡 lǚ 晏yàn 戚 qī 兹 zī 欤 yú 汲 jí
颇 pō
朗读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评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确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他也许是无怀氏时期的人吧?也许是葛天氏时期的人吧?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和翻译
陶渊明
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作品原文
树,因以为号焉(4)。闲静(5)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6);每有会意(7),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8)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9)知其如此,或(10)置酒而招之;造(11)饮辄(zhé)尽(12),期在必醉(13)。既(14)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5)。环堵萧然(16),不蔽(bì)风日;短褐(hè穿结(17),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8),晏(yàn)如(19)也。常着文章自娱,颇(pō)(20)示己志。忘怀得失(21),以(22)此自终(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8],不蔽风日,短褐穿结[9],箪瓢屡空[10],晏如也[11]。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之妻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14],不汲汲于富贵[15]。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6]?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17]?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何等样人。
[2]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3]号:古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别号。
[4]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精神,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
[5]有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
[6]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
[7]造:去、到。
[8]环堵(dǔ赌):房屋四壁。
堵,墙壁。
[9]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
结,缝补。
[10]箪(dān丹):盛饭的圆形竹器。
瓢(piáo嫖):舀水的葫芦。
[11]晏如:安然自得。
[12]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被传人的评论。
[13]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
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14]戚戚:忧虑的样子。
[15]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16]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兹:此。
指五柳先生。
若人:那人。
指黔娄。
俦:类。
[17]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古朴淳厚的上古社会中的帝王。
补充注释:
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好读书: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
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shú)作美酒,
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黔娄:战国时齐人。
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
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
死
时衣不蔽体。
其妻亦有贤德。
“黔娄
氏治下的百姓吧?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
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
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二十四孝
图·黔娄·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
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满十天,
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
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
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
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
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
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
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
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
守制三年。
[译诗、诗意]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
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
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
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
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
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
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
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
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
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
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
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
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
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
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
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
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
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
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
官。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
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
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他大
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