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克井一中杨致远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6篇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6篇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及时去总结和反思教学情况。
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篇1】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一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⑴生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⑵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预设:⑴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克井一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第六期简报

第六期克井一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简报2013年12月10日主编:克井一中我们众志成诚、团结一心,共同走在研修的道路上。
在研修平台上,滚动着的是大家如火的热情,流淌着的是专家深邃的思想,碰撞出的是朵朵智慧的火花。
学习只有起点,研修没有尽头。
让我们抖擞精神,整装待发,去迎接明天的挑战!想信我们付出就有收获,努力就能成功!【活动】“教师梦之声”系列征文活动作者:中国教师研修网发布时间:2013-10-10各位亲爱的老师:有人说,教师是烛光,燃烧自己释放光芒;有人说,教师是翅膀,能让学子在太空翱翔;有人说,教师是奠基,构筑的人才大厦高万丈。
作为教师的我们从一点一滴开始,用心血和汗水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承载一代又一代家长的信任,留下一幕又一幕难忘的回忆,这些回忆中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成长、有我们的辛酸、有我们的感动。
为了充分发挥国培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教师们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进一步总结国培中的优秀成果,展现教师的风采,展示各级管理员和学员在国培项目中的成长历程,中国教师研修网“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组特组织了此次“教师梦之声”系列征文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一、主办单位:中国教师研修网二、征文主题:教师梦之声三、征文题目:1.中国好教师;2.当梦想照进现实——在三尺讲台上实践我的教育梦;3.我是智多星——校园糗事应对史;4.献歌国培——国培赛诗会;5.畅话桃李情——我身边的情感故事。
四、征文对象:凡在中国教师研修网参加2013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特聘学科专家、管理员、班级管理与辅导教师、学员均可参加。
此次活动为自愿参加。
五、征文要求:1.来稿作品务必为原创,内容应积极、健康,紧扣本次征文的“教师梦之声”主题,标题在征文的五个题目中任选,字数在3000字以内(诗歌除外),尽量避免使用人物的真实姓名。
结合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您的梦想、您身边感人的故事、您的管理心得等;2.来稿务必在正文结尾处右下角写清楚作者的姓名、省市、单位、班级、角色等;3.来稿格式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题目为宋体,三号字加粗;正文内若有插图,须对插图作简要介绍;4.征文形式以文本内容为主,照片或截图为辅。
2024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2、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白杨和有关西部边疆的资料,预习课文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
1、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茫茫的戈壁滩,看看戈壁滩上生长着的白杨。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课内测评:1.写近义词:介绍( )抚摸( )分辨( )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 )动摇( )软弱( )消失( )3.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读一读,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四、小结:老师点拨白杨三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
五、学生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白杨有了哪些认识呢?请谈一谈。
板书设计:3、白杨高大挺秀繁茂生命力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
2、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前准备:老师熟知课文,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
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实录 坐井观天_教案教学设计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 阅读教学实录《坐井 观天》教案教学设计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X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点
和手段
与反馈
PART 1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共同进步。 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沿、际、信”等10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13个字,正确读写“跨越、创举、设计”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实验的过程,弄清青蛙没有跳出水井的原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策 略,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XXX
THANK YOU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01/0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 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 坐井观天的含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内容:《坐井观天》一课的 教学实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 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一个苹果》的教学设计

作者: 杨万鹏 宋政元
作者机构: 古浪县定宁中心小学,甘肃古浪733110
出版物刊名: 甘肃教育
页码: 86-8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1期
主题词: 语文教学 教学案例 单元目标 高贵品质
摘要:�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上甘岭战役”中,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七天滴水未进,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动人故事,生动地体现了战友之间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试着给__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
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____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调动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抚(抚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绍)疆(边疆)扶(搀扶)烘(烘托)理(道理)价(评价)缰(缰绳)茫(苍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芒(光芒)辩(辩论)廷(宫廷)析(分析)弋(弋获)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1)近义词清晰 (清楚) 表白 (表明) 分辨 (辨别) 粗壮 (健壮)软弱 (懦弱) 界线 (分界) 分辩 (辩解) 沉思 (深思)(2)反义词清晰 (模糊) 软弱 (坚强) 动摇 (坚定)精壮 (细小) 消失 (出现)(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段.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高贵品质.(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三.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板书:直适应性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大戈壁上.)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板书:坚强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是什么意思?(〝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汽车.〞)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因为新疆是祖国的边疆,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设.所以他们的爸爸妈妈就来到了新疆.)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实际上他通过介绍白杨树表白了很多边疆建设者的心愿:祖国需要他们在哪儿工作,他们就到哪儿去安家.)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课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话是这样说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五)理解>的中心思想.教师出示投影: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中心思想:1.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2.课文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3.课文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请三位同学读三种答案,同学们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一种最准确的答案,并说一说为什么?(我认为第三种答案是最准确的.因为第一种只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种没有讲课文中的什么事,只写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好像还不全面.而第三种讲的是面.最准确的,它把课文的写作目的与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请同学们齐读第三种答案.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六)总结全文.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白杨,可真正的目的是写那里的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板书:借物喻人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探究活动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想像_年以后,课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设新疆的.2.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与同学交流.语文>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 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 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 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2.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第一段, 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第二段, 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第三段, 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 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3. 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分角色朗读4-_自然段.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_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三.引读讨论_自然段: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同学再读第_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坚强白杨边疆建设者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七.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练习背诵课文.语文>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教学难点: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1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1 ) 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3)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4) 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的坚强,为以后的言物喻志打下伏笔】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1) 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5、我能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1、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知道“镜”、“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潜”读音是二声;正确书写“潜艇、毛毯、窗户、砌成、狗熊、煎饼”等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方法指导:1、“镜”、“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潜”读音是二声;书写“艇”要注意“建之”旁托起右上部分。
2、体会用词的准确,有助于我们遣词造句。
3、完成表格,有利于我们理清文章思路。
4、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的快乐和可爱。
5、让自己走进作者的想象,创设情境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的感受来谈。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读通课文。
我会扫除读音障碍了。
(1)瞧,本课的生字我会看拼音写汉字了mén chuāng yǎn jìng tuō xià qián tǐng()()()()máo tǎn jiān bǐng cán jiǎn qì chéng gǒu xiòng()()()()()(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饼()潜()砌()艇()拼()替()彻()挺()(3)我会写下列词的近义词喜欢――()收拾――()幻想――()希望――()凉快――()假装――()(4)我会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有时候,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一(个间)魔术屋,一(辆艘)潜水艇、一(座所)学校或一(家个)商店,它要能长出四(个颗)轮子,一(部对)翅膀,那就更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师:体验了电子表格的专业、快捷,还得从启动Excel2003开始。启动Excel2003的方法有多种,请大家参照我们前面学过的Word2003等软件的启动方法以,结合课本48页的说明,自行尝试吧。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回查看。
4、师:好的过程要拿来与大家分享。找几个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样启动Excel2003的。
教学设计(教案)
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初一
教学形式
实操
教师
杨致远
单位
克井一中
课题名称
《初识Excel2003》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Word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11、师: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特点在操作,Excel的功效也正如此。了解认识了Excel界面以后,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Excel的简单操作吧。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本51-53的说明,完成以下操作:(1)选定一个单元格;(2)选取整行单元格;(3)选取整列单元格;(4)选取全部单元格;(5)选取单元格B2与E5为对角线的矩形区域;(6)选取A2单元格、F6单元格和C3:D5单元格区域。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入Excel软件的教学,让学生观察视频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通过设问、探究、演示、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基本功能和操作。
2、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大家例举几例。
(指名学生发言,再指名学生补充)。
师:大家的自学能力真强,充分认识Excel窗口各部分名称。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课件(自制视频)再来温故一下吧。演示过后,要找同学合上书说出Excel窗口组成噢。
(师课件演示各部分名称后,指名学生回答)
7、师:比较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Excel的窗口组成,那么它与前面学习的Word窗口相比较,明显多了哪些部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两分钟后每一组派一名学来回答。
9、学生可能提出并回答问题(括号里为答案)。
(1)编辑栏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名称框、“取消”按钮、“输入”按钮、“插入函数”按钮和编辑框五部分组成)
(2)一个工作簿默认有几个工作表?(3个)
(3)一个工作表最多由多少行和多少列组成?(由256列和65536行组成)
(4)Excel中能独立进行操作的最小单位叫什么?(单元格)
(指名学生发言)
师:例子太多太多了,不再让大家一一列举了。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特意找来了大家某次小测验成绩册,并且把成绩录入了电脑中,这样就变纸质为数字的表格,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子表格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一起体验电子表格的神奇魅力。
2、老师打开“成绩册”,并应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展示出“期中考试各班物理平均成绩对照表”给大家看,充分展示电子表格数值计算、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快捷功能。
(5)活动单元格有几个?它和其他单元格有什么不同?(活动单元格有且只有一个;它被粗边框包围着)
(6)活动单元格右下角有一个小黑方块叫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填充柄;数据填充)
……
10、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学习问答,我想大家都有了许多新的收获。这些收获,将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作用。
(五)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能复述Excel2003的组成及与Word2003窗口的区别;
2.能用多种方法启动和退出Excel2003;
3.能说出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行、列和区域等概念;
4.能演示单元格及连续、不连续单元格区域选取操作。
5.引导学生明白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
教学过程
(学生边演示边解说)启动Excel2003的不同方法。
5、师:大家的方法真不错,看来大家是无师自通了。哈哈。退出Excel2003的方法就更简单了,还需要老师讲给大家吗?
生(齐):不需要。
师:好。同学们都很棒,课本48页有介绍。老师就不再罗索了。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Excel2003的界面构成吧。
(三)认识界面,初步感知
6、师:启动了Excel2003,Excel2003窗口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Excel2003窗口各部分名称吧。请大家先参照课本49-50页的说明,指出桌面上Excel2003窗口各部分的名称,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哟。
(学生参阅课本,认识各部分名称,师巡回指导)
师:好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想大家都认识了Excel窗口中的许多新朋友。下面,我找几名说一下,你知道的的Excel窗口中的名称。
(生动手学习、操作,师巡回检查并加以指导)
12、师:大家的刚才的学习都很认真,操作也已经掌握。下面,我找几个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上台,师随机出题检验学生操作掌握情况。
13、师:大家都看到了,刚才的几位学习操作都很棒。需要强调的是上面的操作(6)实际就是选取连续区域的操作,需要Shift键来帮忙;操作(7)实际是选取不连续区域的操作,需要Ctrl键来帮忙。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信息技术的学习要多实践。
(六)当堂训练,巩固所学
14、师:通过这节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Excel,并且知道它的各部分组成,学习了它的一些基本操作,这些都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有所帮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Excel的操作和Word操作一样,要经常性地存盘,防止意外发生时前面的数据丢失。存盘的方法和Word完全一样,老师在这就不再罗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回聆听指导,后指名小组代表发言)
师:大家的发言都很好。两者比较,Excel窗口比Word窗口明显多了两部分:一是工具栏里的“编辑栏”;二是窗口下边的“工作表标签”,它们作用就包括在名字,大家要用心去体会噢。
(四)深度剖析,捕获新知
8、师:熟悉了各部分的名称,只能说是对Excel窗口的认识。其实,Excel窗口里还隐藏着更多的学问。大家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看谁能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当然,也看谁能回答问题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