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合集下载

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特点

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特点

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特点1. 豪放奔放:李白诗歌表现出豪放奔放的个性,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豪情,表达了他对自由、热情和生命的追求。

豪放奔放:李白诗歌表现出豪放奔放的个性,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豪情,表达了他对自由、热情和生命的追求。

2. 视觉意象丰富:李白善于运用丰富的视觉意象来描绘景物,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他常常运用瑰丽的描写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图像感。

视觉意象丰富:李白善于运用丰富的视觉意象来描绘景物,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他常常运用瑰丽的描写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图像感。

3. 自然抒怀:李白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他常常借助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他以自然为背景,以浩渺的山河、辽阔的天空来表达个人感慨和视野。

自然抒怀:李白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他常常借助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他以自然为背景,以浩渺的山河、辽阔的天空来表达个人感慨和视野。

4. 情感充沛:李白的诗歌情感丰富,包含了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的表达。

他的作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对爱情的渴望等情感。

情感充沛:李白的诗歌情感丰富,包含了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的表达。

他的作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对爱情的渴望等情感。

5. 音乐性:李白的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他的作品常常采用韵律明快的节奏和押韵手法,使诗歌更加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音乐性:李白的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他的作品常常采用韵律明快的节奏和押韵手法,使诗歌更加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总的来说,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特点集中体现了他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表达方式,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参考文献:- 张维新. (2009).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白写诗的特点和风格

李白写诗的特点和风格

李白写诗的特点和风格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写诗特点和风格如下:
1. 奔放豪放:李白的诗歌豪放、奔放,充满了激情和张扬。

他的诗句通常长而有力,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音乐感。

2. 奇特新颖:李白的诗歌常常运用一些奇特的形象和新颖的表现手法,让人耳目一新。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想象力极强的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3. 情感真挚:李白的诗歌情感真挚,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关注。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世道的不满和对政治的关注。

4. 旷达豁达:李白的诗歌旷达豁达,表现了他的开阔胸怀和豁达精神。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广阔的自然景观,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

总之,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奔放豪放、奇特新颖、情感真挚、旷达豁达的特点和风格,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璀璨之星,对后人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
李白写的诗歌的风格特色是:
1、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2、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3、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4、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李白写的诗歌的风格特点概括为: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的成就有哪些?
1、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在盛唐诗人中,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2、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3、李白在词坛上处于开山祖地位,这是词学家的共识。

4、其书法也是有极高的成就,《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5、李白的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李白介绍
李白是我国唐代时期的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在我们的学生时期,会陆陆续续学习许多李白的诗歌,因此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李白这个历史人物是相当熟悉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诗歌的写作风格详细分析

李白的诗歌的写作风格详细分析

李白的诗歌写作风格:豪放、自然与创新的完美融合李白,被尊称为“诗仙”,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极高,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诗歌风格。

李白的诗歌风格可以概括为豪放、自然与创新,这些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融合,形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魅力。

一、豪放风格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奔放的气息,这种风格体现在他作品的情感表达、意象创造和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常常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出一种狂放不羁、自由奔放的精神风貌。

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黄河的奔流不息为喻,抒发了自己豪放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意象创造上,李白也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创造出许多雄奇、新奇的意象。

如《庐山谣》中的“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他豪放奔放的个性。

二、自然风格李白的诗歌还体现了自然的特点,这种自然风格表现在他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将自然与人的情感、思想紧密结合。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如《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人以自然景色为媒介,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李白的自然风格还体现在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使其呈现出清新脱俗的美感。

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给人以亲切感。

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夜晚江边的宁静景象,展现了他自然清新的诗歌风格。

三、创新风格李白的诗歌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他敢于挑战传统,突破格律束缚,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涵盖了山水、边塞、友情、爱情等多个主题,还大胆借鉴了民间歌谣和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如《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以创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抒发了自己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李白诗的风格特点

李白诗的风格特点

李白诗的风格特点1、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李白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诗词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发出的时代强音。

李白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在这些诗中,诗人不是冷静细致地表现生活,而是侧重于抒发个人炽热的内心情感,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独创性。

2、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来抒发情感。

李白诗词的浪漫主义特色还体现在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和抒发感情。

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发自己鄙弃黑暗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巧妙地运用修辞抒发炽热情感。

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浪漫主义情怀常用的艺术手法。

4、语言通俗直白,直抒胸臆。

李白的诗词语言直率、语言清新、豪放还体现在其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子句,一切统一于自然。

扩展阅读年假去泡个温泉是不错的选择李白的哪句诗描写的是温泉1、沸珠跃明月。

解释:翻腾的水池如同明月一样皎洁,好象天空悬挂的明镜。

2、“沸珠跃明月,皎镜涵空天”出自唐代李白的《安州应城玉女汤作》,意思是翻腾的水池如同明月一样皎洁,好象天空悬挂的明镜。

这是李白还居住在安州(现在是湖北安陆市)时所做,估计是第一次入长安以前所作(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

)意思是准备去长安,从此诗看李白的状景描境的手笔是相当高超的,思辩与描述有机结合得天衣无缝。

李白诗句取名1、【云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云间:是一个非常有古风意蕴的名字,朝从白帝城出发,看遍山峦云雾缭绕,如在云间遨游,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琼瑶的小说名就有取自其中的《水云间》,“云间”二字虽然字形极简,但是却有别有一番风味。

2、【青岸】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青岸: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两岸郁郁葱葱的草木,将岸边染色翠色。

诗句中的碧水青山,白饭红日,相映成趣。

其中青也有清高、品性端正,高洁正直的意思,青岸是适合男宝宝的古风名字,大气有诗意。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简答题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雄奇飘逸的风格:李白的诗歌充满了雄奇飘逸的色彩,他的想象力和创新思
维使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善于描绘山水自然,将壮丽的景色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展现出雄奇壮美的艺术境界。

2.豪迈奔放的情怀:李白的诗歌情感豪迈奔放,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由、生
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他以豪迈奔放的情怀,抒发出自己强烈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3.清新飘逸的语言:李白的诗歌语言清新飘逸,他运用自然的词语和简练的语
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李白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他
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个性化的风格:李白的诗歌具有个性化的风格,他的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法都
具有独特的特点,展现出他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雄奇飘逸的风格、豪迈奔放的情怀、清新飘逸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以及个性化的风格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李白的诗歌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

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

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整理的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吧!李白的写诗风格和特点篇1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写作风格

李白写作风格

李白写作风格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飘逸而闻名。

李白的诗歌写作风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豪放: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放的气息,他以豁达、奔放、自由的个性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他的诗歌常常是气势磅礴、豪情万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2. 清新:李白的诗歌也有清新的一面,他的诗歌常常运用清新明快的语言和手法,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的诗歌也常常采用自然景物的描写,使诗歌更具有诗情画意。

3. 飘逸:李白的诗歌具有飘逸的特点,他的诗歌常常运用幻想和神话题材,表现出超凡脱俗的个性和境界。

他的诗歌也常常运用自由、奔放的表达方式,给人以自由自在的感觉。

4. 主观: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作者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歌也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

总之,李白的诗歌写作风格主要表现为豪放、清新、飘逸和主观,他的诗歌以其个性鲜明、风格独特而著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禄宏林摘要:本文从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浅述:一、李白的生平。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也来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的身世、行踪和家庭,异说纷纭,他的思想性格更是非常独特,旷世少有。

李白的思想性格。

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

二、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体现。

其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三、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位,体现在他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其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生平、思想品格、创作风格、意象、影响正文:唐朝时期,诗歌成为一代显赫文学,其诗人之多,可谓不胜枚举;其作品之盛,可谓洋洋大观,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

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而在古诗教学中要使学生对离现实语言较远的诗文产生兴趣,对优美的诗句领悟内涵,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品格,从而领会其创作风格,领悟诗的意境和蕴含的美好思想。

基于此,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际遇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

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

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

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

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

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

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我认为,李白将盛唐士人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理想化了,同时又具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因此,他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必然导致失败。

但是他始终向往这样的理想。

所以始终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李白一生受到了道家,纵横家,儒家思想的影响。

其中,贯穿李白的一生,则是道教对他的影响,之所以这部分单独提出,就是因为神仙道教信仰在他思想中有重要的地位。

少年时代生活于道教浓郁的蜀中之地,自然耳濡目染,后又学习了纵横术。

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多次举行了入道仪式。

正因为如此,李白在不少的诗中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

另外他的狂傲不拘,飘逸洒脱的气质也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狂”是他人生的象征,他的侠胆、仙趣、狂饮都极大的刺激着其个性中那高傲狂放的因素,使他的个性意识常处于一种膨胀状态,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狂放、倨傲达观的性格。

尽管他在诗歌中常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是行乐的感慨,其实是出于内心深处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

在诗中,李白常通过对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以神仙的洒脱快活,表示对现实世俗的反抗;于飘飘欲仙的奇异想象中,将强烈的自我意识,天真的自命不凡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充分表现了出来。

二、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 [1]个人境遇对诗人的影响。

个人境遇的不同,导致不同人的思想与追求,情感价值取向也因为人生境遇的不同而产生了差异。

所以在他们的诗歌表现出了不同的个人魅力,也出现的其创作风格的截然不同的景象。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所以在他的诗歌当中很多对任侠精神的赞美与向往。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李白一生坎坷,怀才不遇,临老还因永王李璘牵连而成为“反革命”,流放夜郎。

幸而中途得赦回来,六十二岁死在安徽当涂。

所以在遭遇了所有打击之后,他不再相信现实,他企图在寻仙觅道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他笃信道教,还真受戒做了道士。

他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不少诗句中“仙风飘拂”,表现了他的求仙思想。

正是个人的如此遭遇,才让李白的诗歌折射出如此奇幻,璀璨的光芒。

社会背景尤其对伟大的诗人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李白当时有报效国家,充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理想。

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导致了他理想的破灭。

李白的整个青年时期,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期,就是历史上所称道的开元盛世。

处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盛唐社会,给了他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建立非凡功业的理想。

他用理想主义的眼光去看生活,似乎不世功业,唾手可得。

但当他去敲仕途的大门的时候,呈现在他面前的,不仅是盛唐社会的繁荣,而且有它的腐败与黑暗。

唐代社会正从它的高峰上衰落下来。

就在这样一个时候,李白要去实现他那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

他开始时是希求援引,以一登仕途,但未能如愿;后是应诏进京,供奉翰林,而不久即被排挤出京。

前后两次进京,对于朝政的腐败与黑暗,他都看到了。

在诗中强烈地反映了他的愤愤不平。

《古风第十五首》中,他抨击当时远贤臣、亲小人的政治状况是:“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古风第二十四》、《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对此都表示了愤怒揭露玄宗宠幸宦官和善斗鸡者,“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蜺。

”他还一再抨击当时那种权奸得意、贤才落魄、是非颠倒的不合理现实:“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对权奸他甚至指着鼻子骂:“董龙更是何鸡狗!”李白揭露安史乱前唐王朝政治的腐败与黑暗,其深刻性除杜甫外,并世无第三人。

评价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谈论:李白在绝句创作上,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无不令人神往。

《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

大自然的山水在李白那开阔的胸襟、浪漫的情怀浸润下越发显示出豪放壮阔的神奇。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是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

第一、二句便已经把夹江对峙、巨浪奔腾的雄奇信手展现,末两句亲切而灿烂的秀景,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

全诗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

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2]。

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

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诗人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将感受与山水冥合。

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

庐山自古峰岩奇秀,泉瀑飞湍,无限风光。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3]”。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将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江陵时的轻快喜悦表达得是多么俊雅飘逸啊!李白的七绝是唐人七绝中的冠冕,同样,李白的五绝也堪称无人匹敌。

在盛唐诗人中,见长五绝和七绝的诗人只有李白一人。

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的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做到既自然又含蓄,既真实简练又内涵丰富,这是绝句的最高境界。

如《独坐敬亭山》《劳劳亭》等。

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全都灵感一闪地反映出来,脱口即成绝唱。

仅仅谈到七绝的成就,简直就是在抹杀李白诗歌的成就。

李白的五绝同样也是无人匹敌的。

在盛唐诗人中,兼长五绝和七绝的诗人只有李白一人。

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的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做到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内涵丰富,这就是绝句的最高境界,如《独坐敬亭山》等。

我感到,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全都灵感一闪地反映出来,脱口即成绝唱。

李白不仅绝句的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

如乐府诗《蜀道难》。

本诗是李白的成名作。

诗人初到长安造访贺知章,以此诗示,贺看后赞叹不已,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李白为“谪仙”。

《蜀道难》全诗大致可分三段。

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段。

“噫吁,危乎高哉!”先声夺人,凌空起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想落天外,闻之耸人。

接着追叙秦属开辟道路之苦,使蜀道之难笼罩一层浓重的神秘而雄齐的悲壮色彩。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第二段,具体描绘青泥岭的艰危以及悲苦的氛围、险绝的景况,令人如临其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